喜德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总面积220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5月,喜德县下辖7镇、6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喜德县常住人口为158139人。

1952年,置喜德县。1955年,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川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四川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县;2020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喜德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喜德县实现GDP总量328673万元,同比增长4.3%。

中文名

喜德县

邮政区码

616750

别名

喜德

面积

2206km²

人口

158139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

彝语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328673万元(2020年)

电话区号

0834

政府驻地

光明镇

下辖地区

7镇、6乡

车牌代码

川W

外文名

Xide County

机场

西昌青山机场

火车站

喜德站

著名景点

喜德温泉

行政类别

行政区划代码

513432

所属城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

县委书记

巫照华

县长

岭明

历史沿革

秦,置郡县,喜德地区为蜀郡辖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喜德境内北部地区,即今冕山一带属台登县(今泸沽)治。南部地区,即今桃源热水河一带属苏示县(今礼州)治。今北山乡一带属邛都县治(今西昌市)。

东汉、三国、两晋,沿袭西汉建置,喜德地区仍分属台登、苏示、邛都等县。

南北朝、隋及唐初期,喜德地区仍分属台登、苏祈(原苏示)、邛都等县。

唐,喜德地区属越嶲郡,后改为嶲州。唐末,西南夷地区属南诏,改嵩州为建昌府。

五代,曾属大理。

宋,喜德地区南部直属建昌府。南宋大理政权(877—1070年),在台登与邛都间的两林部落地区置两林部(相当于县),隶建昌府。

南宋末期至元初,喜德地区是落兰部的统治中心地区。

元,喜德地区属罗罗斯宣慰司,建昌路,邛都州(礼州)辖治。彝族地区,属宜慰司和利利孜目统治。喜德地区是岭姓(岭柏)土司的属地。

明,喜德北部属宁番卫冕山桥后守御千户所。南部地区属建昌卫礼州后守御千户所。彝族地区,沿袭旧制,仍属岭姓土司。

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卫、所制度。雍正七年(1729年),增设靖远营。雍正八年(1730年),冕宁县在冕山设立冕山分县。同治元年(1826年),改建昌镇属之登相汛为靖远新营。彝族地区仍袭元、明旧制。

民国,撤销宁远府,喜德分属西昌、冕宁、越西三县。民国27年(1938年),西昌以东昭觉县一部和冕宁县、越西县交汇区,置宁东设治局(县级)。民国28年(1939年)1月,建立西康省,原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改为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改隶西康省。民国30年(1941年),设立北山模范政治指导区。

1950年,冕宁县第四区成立。

1951年,原宁东设治局西南部和北山模范政治指导区合并,设立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隶西昌县。

1952年,西昌县属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区级)和冕宁县属第四区(靖远区)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区设立喜德县。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喜德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地跨北纬27°53′-28°31′,东经102°12′-102°43′。1965年测制的军用地图标示,全县幅员面积为2207.44平方公里。1995-2000年,县上同毗邻的冕宁县、西昌市、越西县、昭觉县开展县界勘定工作后,最后经州国土管理部门核定,全县幅员面积为2206.44平方公里,东西距59.4公里,南北距70.8公里。东及东南面从喜德、昭觉两县相交点起,自东向南红莫梁子、妈姑梁子为界,喜德、县沿边界的尼波、洛莫、额尼、东河等乡镇分别与昭觉县沿边界的比尔、尼地、七里坪、解放沟等乡镇相邻,边界线全长81.54公里。南面从喜德、西昌两县市相交点起,自南向东大致以108国道公路和省道西昌一一昭觉公路左面山坡为界,喜德县沿边界地的鲁基、红莫、李子、西河、北山、东河等乡镇分别与西昌市沿边界的月华、礼州、新胜、西宁、四合、高视、)11兴等乡镇接壤,边界线全长68.34公里。西面从喜德、冕宁两县相交点起,自西向南,大致以小相岭、孙水河新桥和108国道左面山坡为界,沿边界地的冕山、鲁基等乡镇分别与冕宁县沿边界的铁厂、木里、后山、漫水湾、泸沽等乡镇毗邻,边界线全长60.37公里。北面从喜德、越西两县相交点起,自西向北以小山、小相岭、瓦吉木梁子为界,沿喜德边界的冕山、贺波洛、尼波等乡镇分别与越西县沿边界的南菁、苏姑、尔赛河、上普雄等区、乡镇相邻,边界线全长61.5公里。

地质

喜德县,位于滇南北构造带北段。境内褶皱、断裂并存,属康滇古陆石棉地层小区四级地层区。境内岩层跨石棉地层小区内的地层区和米市斜向地层区。由北向南以九盘云、东山寺、喜眉窝、干河、则约、红莫、礼州一线为界。以西为石棉地层区;以东为米市斜向区,出露的岩层除寒武系、澳陶系、自留系、泥盆系外其余有出露,分为西、中、东三部。

地形地貌

喜德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脉河流多南北展布。河谷平坝仅占总面积的3.8%。山系东属大凉山西坡,西属小相岭余脉。岭谷高差多在2000米以上。一般高差800~1500米,最大高差2900米。以中山山地为主,伴有多种微型地貌表现,有沟坝、台地、深丘、低中山、中山、高山、山源7种类型。

气候

喜德县境内属低纬度高海拔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干燥,夏凉湿润,无明显四季差别,年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4.1℃,最低8.7℃,无霜期255天;年均降雨量1006毫米,最高年降雨量1231.4毫米,最低年降雨量798.3毫米;年均日照2053小时,最高年2276小时,最低年1766小时,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冰雹、暴雨、泥石流、低温阴雨、春旱缺水冬寒风大。

水文

喜德县河流除尼波河属大渡河水系外,其余河流均系安宁河、金沙江水系,孙水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孙水河及其支流新建河、则莫河、深沟河,还有热水河、西河、东河、尼波河共8条。属金沙江流域的面积有1985平方千米,属大渡河流域的面积有21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61.32平方千米,地表水系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513千米。

土壤

喜德县分为水稻土类、紫色土类、黄棕壤土类、山地灰化土类、山地草甸土类、亚高山草甸土类、石灰岩土类等共10个土类、13个亚类、28个土属、47个土种。

植被

喜德县植被属长江上游低纬度高海拔植被区域。原生植被破损严重,现有植被多为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植被品种有270余种,常见树种有70余科100多种。林地总面积168.9万余亩,其中飞播林84万亩,天然林60余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0.8万亩,群众义务植树折合面积14.1万余亩(含"四旁"植树面积)。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喜德县水资源总量24.1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8.076万千瓦,可开发量12.844万千瓦。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条,且大部分降雨充沛,落差较大,流量相对稳定,开发利用条件好。已开发水电站22处46台机组2.442万千瓦,占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9%。

土地资源

喜德县土地面积3309760.8亩,其中耕地391825.8亩。园地10242.3亩(未含义务植树面积),占总面积0.3%。林地1581252.3亩,占总面积47.7%。牧草地1109685.15亩,占总面积33.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533.5亩,占总面积0.8%。交通用地23084.85亩,占总面积0.7%。水域96559.59亩,占总面积2.9%。未利用土地70576.95亩,占总面积2.1%。

生物资源

喜德县动物种类常见的有23种,列为国家二级动物保护的9种。植物主要有栎类、冷杉、铁杉、杜鹃、云南松、华山松、香樟、滇杨、桤木、冷箭竹。中药材资源有茜草、胆草、天麻、杜仲、续断、贝母、刺黄连、麝香等。草类资源有71科,246个属,381个种。野生食用菌类有17个品种,

矿产资源

喜德县已探明的有5大类22种,矿产地75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各类矿产集中分布于县内西北部地区、其余地区呈零星分布。已探明的铁矿蕴藏量1175千吨。白云石蕴藏量10022千吨。大理岩蕴藏量36.18千立方米,以白色居多,兼有蜡黄色和浅绿色。砂石、花岗石经风化后的石英、长石等砂粒,蕴藏量1956千立方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建县后至1957年,全县辖向荣、红妈、保各、尼波、米市5个区和光明、冕山、拉克、博洛、深沟、则莫、贺波洛、三合、桃源、鲁基、中心、北山、红毛、李子、西河、保各、尔补地、新建、巴久、尼波、木支、拉普、尼地、依洛、洛果、莫色依达、米市、额尼洛沽等28个乡。

1958年试办人民公社,对全县区乡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部分区乡撤并建立人民公社。调整后,全县共设置光明、尼波两个直属公社,红妈、米市、保各3个区和桃源、李子、北山、东河、西河、鲁基、和平、解放、瓦果、额尼洛沽、尼地、米市、保各、尔补地、巴久等15个乡。

1960-1979年,全县区、乡建制先后又经历8次调整。

1980-1991年,全县区乡建制未作大的调整(1984年改光明乡为光明镇),共辖5区、1镇、31乡。

1992年,按省、州乡镇机构改革统一部署,对全县区乡区划再次进行调整,实行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向荣、红莫、两河口、米市、尼波5个区的建制,将32个乡镇撤并为13个乡镇,即红莫、冕山、光明、两河口、尼波、米市、洛哈7个镇和东河、李子、拉克、贺波洛、且拖、巴久6个乡。原向荣区的冕山乡、深沟乡合并成立冕山镇,则莫乡并人光明镇,则约乡并人拉克乡,依兹觉乡并人贺波洛乡;原红莫区的红毛乡、桃源乡、鲁基乡合并成立红莫镇,北山乡并入东河乡,西河乡并人李子乡;原两河口区的沙马拉达乡、波振乡、两河口乡合并成立两河口镇,博洛拉达乡并人且拖乡,洛莫乡并人巳久乡;原尼波区的尼波乡、木支拉达乡、乐武乡合并成立尼波镇;原米市区的瓦哈乡、依洛乡、米市乡合并成立米市镇,洛哈乡、阿洛乡、热柯依达乡、额尼乡合并成立洛哈镇。

1994年9月经省、州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北山、西河、鲁基、沙马拉达、依洛、热柯依达、乐武7个乡的建制,全县辖20个乡镇。

1999年12月,又恢复则约、博洛拉达、额尼、洛莫4个乡的建制,至此全县辖24个乡镇,

2000年,喜德县辖7镇、13乡。7镇:光明镇、冕山镇、洛哈镇、两河口镇、米市镇、红莫镇、尼波镇。13乡:巴久乡、北山乡、东河乡、乐武乡、且拖乡、西河乡、拉克乡、李子乡、沙马拉达乡、依洛乡、贺波洛乡、热柯依达乡、鲁基乡等。

2004年,喜德县辖24个乡(镇)、170个村、3个社区。24个乡(镇)是光明、冕山、尼波、红莫、洛哈、米市、两河口、贺波洛、拉克、且拖、巴久、李子、东河、乐武、沙马拉达、热柯依达、依洛、鲁基、北山、西河、则约、博洛拉达、额尼、洛莫。

2021年1月12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普格县等7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1〕1号),喜德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一)撤销则约乡和拉克乡,将原则约乡和原拉克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光明镇管辖,光明镇人民政府驻环城东路社区光明大道东段211号附1号。

(二)撤销西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北山乡管辖,北山乡人民政府驻自日莫村1组60号。

(三)撤销热柯依达乡和额尼乡,将原热柯依达乡和原额尼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哈镇管辖,洛哈镇人民政府驻洛哈村1组94号。

(四)撤销洛莫乡和巴久乡,将原洛莫乡和原巴久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沙马拉达乡管辖,沙马拉达乡人民政府驻火把村1组102号。

(五)撤销依洛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米市镇管辖,米市镇人民政府驻米市村1组25号。

(六)撤销乐武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尼波镇管辖,尼波镇人民政府驻尼波村2组206号。

(七)撤销博洛拉达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且拖乡管辖,且拖乡人民政府驻且拖村1组1号。

区划详情

喜德县辖7镇6乡。喜德县人民政府驻光明镇中心街64号。

光明镇洛哈镇米市镇尼波镇冕山镇两河口镇红莫镇
北山乡沙马拉达乡且拖乡贺波洛乡李子乡鲁基乡

截至2021年5月,喜德县下辖7镇、6乡:光明镇、冕山镇、红莫镇、两河口镇、米市镇、洛哈镇、尼波镇、贺波洛乡、鲁基乡、李子乡、北山乡、且拖乡、沙马拉达乡。共166个村、573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县政府驻中心街64号。[2]

人口民族

人口

喜德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37676人,其中:光明镇10384人、冕山镇11573人、红莫镇8977人、两河口镇9172人、米市镇5840人、洛哈镇4929人、尼波镇6611人、拉克乡7181人、则约乡2752人、贺波洛乡7582人、鲁基乡7252人、李子乡6189人、北山乡4050人、西河乡2487人、东河乡4853人、且拖乡3822人、博洛拉达乡1989人、沙马拉达乡3802人、巴久乡3931人、洛奠乡3094人、依洛乡2898人、热柯依达乡2482人、额尼乡2139人、乐武乡4687人。

2008年末,喜德县人口总数19.8万人(1997年末总人口125855人),农业人口占91.4%,人口出生率1.828%。

2017年,喜德县常住人口19.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4.5万人。城镇化率26.4%。

2018年末喜德县总户数67135户,总人口226736人,乡村人口195909人,城镇人口30827人;总人口中:男115252人,男女比103.38:100;少数民族人口为207821人,占总人口的91.66%;彝族人口为207452人,占总人口的91.49%;乡村人口195909人,占总人口的86.4%;人口密度102.78人/平方公里,60岁以上人口20183人,占总人口的8.9%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喜德县常住人口为158139人。[2]

民族

喜德县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彝族人口占总人口89.5%。

经济

综述

2007年1-6月,喜德县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为3079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91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7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248万元。

2019年,喜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2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64亿元,同比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9.04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8.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5亿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38元,同比增长8.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6元,同比增长11.86%。

2018年,喜德县地区生产总值239208万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075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6839万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增加值33514万元,增长5.7%;建筑业增加值33325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97294万元,增长2.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68%、57.23%、19.09%,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1.29%、3.12%、1.04%。人均GDP12909元,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16:26.89:40.95调整为31.39:27.94:40.67。

2018年,喜德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23909万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22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3903万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52194万元,增长3.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1.8%。

2020年,喜德县实现GDP总量328673万元,同比增长4.3%,高于全州0.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排全州第17位和第10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990万元,同比增长8.8%,增速排全州第1位,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800万元,同比增长7.6%,增速排全州第9位,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83万元,同比增长1.8%,增速排全州第10位,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9.21:11.81:58.98。[3]

第一产业

农业

喜德县

2006年,喜德县免征农业税、动物防疫费,发放粮食直补145万元,综合直补149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亿元,增加值2.33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57万亩,推广脱毒薯5.51万亩,实现农业产值1.63亿元,增加值1.2亿元。91%的村解决了用电问题,80%的村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使户均已拥有近1亩的高产稳产田地。小春粮食种植面积2.67万亩,总产量0.82万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28.53亩。水稻播种面积2.09万亩。蔬菜产量2200吨。水果产量1500吨。小春粮油播种面积为26650亩,总产量达8241吨。完成嫁接良桑66.5万株,春季养蚕204张,产茧140担。四大牲畜存栏分别为:猪133896头;牛41903头;羊279876只;马7920匹;实现畜牧总产值8216万元,肉类总产量4320吨。肥猪出栏78750头,牛出栏5270头,羊出栏81470只,家禽出栏38.24万只。造林2.91万亩,新建沼气池600口。

2018年,喜德县粮食播种面积20415公顷,粮食总产量83215吨;猪出栏140664头,牛出栏8600条,羊出栏143609头,肉类总产量14769吨;猪存栏98182头,牛存栏21927条,羊存栏155047头。

2018年,喜德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500吨,农用地膜使用量179吨;农药使用量32吨。花椒产量800吨;核桃产量1553吨;板栗63吨。

2018年,喜德县依靠农业产业脱贫6250人;投向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260万元,占项目资金总额85%;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56次,培训贫困户3.25万人次,发送相关资料3.678万份。兑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58.5万元,受益农户涉及全县24个乡镇18100户农户。

2018年,喜德县粮油总产量8万吨;新增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面积5%;高标准农田建设0.89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150千瓦;农机合作社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增长率3%;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6公里;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结算进度100%;新建太阳能提灌站1座;

工业

2007年1-6月,喜德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3781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现价5972万元。生铁2.99万吨,水泥4.72万吨,铁合金2383吨,下降36.1%,铁矿石6.7万吨,发电量1877万千瓦时,完成工业总产值13248万元,实现增加值4219万元,兴建冕山工业园区和220千伏变电站。

林业

喜德县

2002年,喜德县共完成种植面积139287.6亩。全县有林地森林覆盖率22.78%,加灌木林及四旁植树为37.79%。喜德县森林面积6.8万公顷,其中飞播造林4.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76%;天然草场7.61万公顷,人工种草0.73万公顷,有5类100多种动物及多种植物,中草药900多种,以续断、黄连、胆草、党参为大宗。全年退耕还林补现2234万元,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重点,全年造林5.2万亩,其中天然林保护造林2000亩,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5000亩,中日技术合作460亩,飞播林区植被恢复造林2000亩,扶贫项目花椒种植3.1万亩,群众成片造林1万亩,助农增收项目种植白杨、蜡虫1500亩。建立优质果木示范基地60亩,种植美国无核葡萄、黄金梨、黄油桃等2万株。

畜牧业

2006年,喜德县畜牧业四大牲畜存栏50.1万头(只),出栏32.3万头(只);家禽出栏114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8万吨;奶类产量94吨,蚕茧产量25吨,水产品产量175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94亿元,实现畜牧业增加值9140万元。劳务输出14132人,实现劳务收入6557.07万元。

旅游业

2007年1-6月,喜德县接待旅游总人数7.9万人次,旅游收入901.5万元。

第二产业

2018年,喜德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514万元,同比增长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9.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工业企业用电量7152万千瓦时;铁矿石原矿产量9万吨,同比下降55.7%;铁矿石成品矿产量4.8万吨,同比下降66.9%;铁合金0.6万吨,同比增长50.0%。产品销售率100.0%。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户,较上年新增7户,完成总产值8.25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3325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9%。

第三产业

2018年,喜德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0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796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8%,同比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133万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占6.3%。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53449万元,增长10.0%;农村市场零售额为35818万元,增长10.3%,农村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行业结构中,零售业完成74924万元,增长9.8%;住宿业完成1668万元,同比增长6.8%;餐饮业零售额为12675万元,增长12.6%;石油报刊分辟1768万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共计8户,其中:企业2户、个体户6户。

对县内景区、景点进行定期巡查,节假日重点检查,全年出动检查240余人次,确保了全县旅游安全;不断加强对星级宾馆的指导,提高接待服务水平。2018年实现全县旅游接待人次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4亿。

2018年末电信互联网上网用户数7032户。C网用户11098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76万户,移动宽带用户0.74万户;4G机站156个,2G机站76个。

交通

108国道、成昆铁路、泸苏公路。

截至2018年,喜德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342.7千米,其中:国道61千米,省道113.4千米,县乡道166千米,村道825.3千米,专用公路177千米(旅游、矿山、风电)。三级以上公路44千米,四级公路109千米,其余公路均属于农村等外公路。上等级公路率11.4%。

2018年,喜德县24个乡镇全部通畅,通畅率100%;全县170个行政村除依附上级路网通畅的26个村外,上级下达的144个村通畅项目计划,已完成141个,通村通畅率97.9%;已有14个乡镇配套建设乡镇客运站,58个村配套建设71个村级招呼站。

截至2018年,喜德县共有道路运输企业1家,营运车辆208辆(2037座)。农村客运班线17条,临县跨线班线3条;经营出租车企业1家,在营出租车50辆。客运周转量5654万人千米,货运周转量16948万吨千米。

社会

教育

2006年,喜德县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生6002人;小学156所,在校生2372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

2018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6所,其中:幼儿园23所,338班,在校学生数10952人,教职工279人,专任教师163人;小学46所,638个班,在校学生数28493人,毕业生数4202人,教职工1415人,专任教师1329人;初级中学5所,157个班,在校学生数8512人,毕业生数2014人,教职工225人,专任教师22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3所,49个班,在校学生数2484人,毕业生数544人,教职工206人,专任教师285人;完全中学,小学2所,55个班,在校学生数2667人,毕业生数755人,教职工299人,专任教师291人。

医疗卫生

2002年,喜德县各类医疗机构达50个,医务人员328人,170个行政村建有156个卫生室,120个重点村建有卫生站,乡村医生有182人。

2018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11个,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它卫生机构1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17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位数775张;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345人,编制人数317人,在编人数251人,执业(助理)医师183个,全科医生27名,注册护士257人;公立医院2个,在岗职工321人;总诊疗人数232679人次,入院人数17148人,人均住院7日,医院人均住院费用3321元;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3.9人次。

社会保障

喜德县

2006年,喜德县投入420万元,完成省州下达我县“三户”改造任务1400户中的1260户。全县参合农民总人数为12.26万人,占农业82人口%,合作医疗实际到位资金为122.446万元,农民住院、门诊报销总支出33.35万元。全面实施了补充医疗保险,开展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和高额医疗保险;上半年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1万元,支出108万元,累计结余588万元。

喜德县

喜德县新增城镇就业300人,帮助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及40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实现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劳动力2800人,劳务输出11867人次,收入预计达3767.11万元。共发放养老金378万元,低保金151.6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4.2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救济金30.65万元,发放率达100%。

喜德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536人,养老金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52人,当年新增32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313人,新增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纳入保障2240户4171人,比上年增加167户278人,发放保障金599.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515户27099人,发放保障金970.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880户902人,抚恤补助对象215人,发放补助金64.11万元,其中抚恤对象76人,发放补助金26.7万元,定期补助对象139人,发放补助金37.9万元。

2018年,喜德县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广,覆盖面继续扩大。养老金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100%。机关事业参保单位170个,在职参保人数4410人,退休人员职工1400人;企业参保单位96个,参保人数305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25人;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803人,60岁以上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607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622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831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1013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29人。

城镇新增就业34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4800户39934人(其中:农村低保12899户35873人<农村低保兜底对象14358人>;城镇低保对象1901户4061人)。2018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078万元(其中:发放城镇低保金1309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7769万元)。农村籍低保A类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185元;B类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180元。农村低保兜底对象A类每人每月补差195元;B类每人每月补差190元。

住院救助2893人/次(其中:城镇住院救助247人/次;农村住院救助2646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额达512.97万元(其中:城镇医疗救助金61.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金451.67万元)。城镇、农村人均救助额分别达到2481.78元和1706.99元,救助比例均在80.0%以上。资助24979人参保参合(其中:城镇低保对象参合4099人;农村低保对象参合20880人),资助金额达422.3万元。

全县共有城乡特困供养人员609人,其中:分散供养城镇籍特困人员8人,分散供养农村籍特困人员574人,集中供养城镇籍特困人员1人,集中供养农村籍特困人员34人。全年共计发放供养金286.24万元。目前,城乡特困人员每人每月生活标准为500元和400元。

全县共有353名孤儿、620名特殊困难儿童。孤儿每人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为810元,城乡特殊困难儿童每人每月生活救助标准为200元,全年共计发放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生活救助494.72万元(其中:孤儿生活救助348.6万元;特殊困难儿童生活救助146.1万元)。全县共有1320名困难残疾对象,生活补贴80元/人/月,共计发放困难生活补贴108.46万元;重度残疾人2878人,;累计发放各种补贴307.39万元。

兑现405名重点优抚对象定抚、定补金308.68万元,解决20名“三难”困难(生活、医疗、住房),共计发放“三难”补助金6.1万元;发放88名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68.78万元。优待面达到100%。对8名部立功受奖人员发放奖金0.8万元,对6名符合政策的退伍人员发放待安置期生活补助费1.76万元。对20名农村籍退伍军人给予自主就业发放补助金34.1万元。组织34名退役人员开展为期20天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全县临时救助413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3.65万元。

先后下拨救灾资金88.14万元;下发救灾口粮36.57万斤;下发救灾棉被1000床,棉衣2500件;暖冬行动中下发各乡镇棉被1000床;成人单衣1500套;棉大衣800件;成人防寒服600套;棉衣裤300套;儿童防寒服300套;电热毯150套。通过救助全县6628户23019人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

为全县1503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93.34万元,其中:百岁老人5名,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3万元;90至99周岁122名,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13.26万元;80至89周岁1376名,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77.08万元。

基础设施

喜德县

2006年,喜德县投资1200万元,对100多幢旧房、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引资1450万元建设沁泉小区、贸易小区、阳光小区、县委宾馆、喜德县炬力公贸有限公司、良在特种合金厂等;投资1220万元对市政道路、供水管网、广播电视光缆、电力线路、电信线路进行改造。

喜德县全面恢复24个乡镇文化站机构,启动3个乡镇文化站、18个“农村书屋”、“2131”电影惠民工程。成功申报彝族漆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玛牧特依》、《勒俄特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1953年成立的县文化馆先后编创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看礼花》、《酒歌》等获省优秀创作奖,《牧羊姑娘》、《学文化》等作品获表演优秀奖。

脱贫攻坚

大打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从喜德实际出发,深入落实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2018全年二十二项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03062万元,其中,中央扶贫贴息贷款累计发放2671万元;中央专项扶贫资金263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412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35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99.1万元;其他资金71095万元。在扶贫投资中,农户直接贷款34416.8万元。资金分别投向种植业、养殖业、人畜饮水工程、社会事业、加工业、基础设施、扫盲、道路、林业和其它项目。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脱贫,奋力攻坚强基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聚焦“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实现脱贫攻坚连战连胜。2018年全县32个贫困村退出,2683户11406人稳定脱贫。

住房、交通等基础建设更加稳固。突出住房建设重点,全年投入7.5亿元,完成51个村1384户彝家新寨、65个村18个集中安置点2577户12831人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始终遵循交通先行,全年投入1.35亿元,完成乐武、北山、巴久三个乡镇剩余30.1公里通乡水泥路路面铺筑,乡镇通畅率达100%,续建13条92.8公里通村水泥路,实现32个预脱贫村通畅率达100%;水、电基础建设日趋完善,投入2700万元,实现32个村5988户2.62万名群众安全饮水;完成110千伏喜德变电站迁改选址;投资1535万元实施农网改造项目11个,新建10千伏线路8.1公里、3.94兆伏安变电台区22台、低压配网线路122.8公里、安装户表2204只。自发搬迁工作扎实推进,611户2566人自发搬迁贫困人口脱贫。

产业扶贫规模持续壮大。建好设施农业基地,全年建成设施农业532亩,覆盖贫困户300户;建好种植业示范片基地,83个贫困村均建成300至500亩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基地,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10个,现代化标准养殖场22个,受益贫困群众2628户。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铁骑力士生猪养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带动80个代养点2000户贫困群众科学化、标准化养殖生猪;突出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截至2018年底,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6个、种养大户2496户,累计带动9924户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产业,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持续增收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治”攻坚强力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实施,控辍保学扎实推进,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49%、94.83%;持续加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8人、缴获毒品海洛因23千克,依法查处吸毒人员206人;178674人参加全民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7.16%;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86.55%,母婴传播率降至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计划外生育率控制在9%以内,催缴社会抚养费137万元。

各方帮扶力量不断增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以及省综合帮扶工作队、“五个一”帮扶等各条战线更加尽心尽责,用情用力,帮扶成效明显。全年,各方投入帮扶资金7408万元,有力支持了我县住房、道路、安全饮水、现代农业产业、村集体经济、劳务输出、文教卫生等项目。

全县精准扶贫村136个,现有贫困村49个,到2018年末,未脱贫贫困人口户数4758户,未脱贫贫困人口人数人21416人,2018年脱贫退出32个村,2683户11406人稳定脱贫。

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旅游

7.9万次播放01:00天空映像拍摄,凉山喜德,彝族老家

小相岭风景区

小相岭风景区,位于冕山镇西北古灵关道西侧,景区总面积115平方千米,跨喜德、冕宁、越西三县。主要景区内共12个,其间伴有4个相对高差10米以上的高山瀑布。

则莫溶洞

则莫溶洞,位于则莫河中游,则莫大峡谷以西两千米,洞门从上而下为立竖型,深约20米。大厅面积约1300余平方米,周边有3根巨大钟乳岩石柱支撑洞顶。从大厅分左右两条通道,左通道长约2千米,右通道长约1.2千米,两条通道宽约3-6米不等。

则莫大峡谷

则莫大峡谷,位于则莫河中游,县城以西11千米处。峡谷长约3千米,两岸雄峰耸立,峰高数百米,清幽峻奇。

获得荣誉

2016年,喜德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21年3月,入选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3]

2021年5月,荣获四川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返乡返岗方面)先进单位。[4]

2021年8月10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5]

喜德县

文化

美食特产

凉山清甜香烤烟

凉山清甜香烤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凉山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划分为三个亚热带气候垂直带和一个温带气候带,年日照时数1627-2600小时,年日照辐射总量4300-6100兆焦每平方米,适宜种植烟草。凉山清甜香烤烟种植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凉山清甜香烤烟,成熟度好,叶面与叶背颜色基本一致,叶尖与基部色泽基本相似,弹性好、组织疏松、厚薄适中、颜色桔黄、柠檬黄、色度饱满、油分充足。

2009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凉山清甜香烤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适宜种植马铃薯。凉山州马铃薯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其品种上以凉薯系列为主,生产出的马铃薯长椭圆形为主,薯块芽眼中等,表皮较光滑,黄皮黄肉为主,适宜加工或鲜食菜用。

2009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凉山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喜德阉鸡

喜德阉鸡,四川省喜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喜德阉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口感良好、营养价值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的特点。

201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喜德阉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代表人物

祝春秀,女,彝族,1963年4月生,四川喜德人,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西南民族学院政史系政治专业毕业,现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政治

县委书记巫照华[7]
县委副书记岭明、罗文华、黄波
县委常委布约克期、陈浩梁、张荣寿、邓阳、李庆、曹振、赵支勇、毛阿依、阿于木果[7]
县长岭明
常务副县长张荣寿
副县长阿于木果、比尔莫阿各、陈金发、周若鹏、达久乌萨、阿尔猛杰、卢仕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