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即老君的化身。农历二月十五,为道教重大节日,乃道祖太上老君“圣诞”。老子,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2014年11月11日,老子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老子传说

外文名

Lao Zi legend

性别

去世日期

公元前470年

民族

汉族

属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11日

遗产编号

Ⅰ-131

人物传说

相传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骑牛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这就是“紫气东来”的故事。后人因之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老子在函谷关住下后,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于是取其精华而为尹喜著书,名为《道德经》。《道德经》写成后,老子对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研习不止,苦修不懈,终有所成!”言罢,老子飘然而去。

在很多道观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

涡阳《老子传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浓厚的神话色彩,亲切的地方口语叙述,描述了老子传奇的一生。这些优美的故事反映出了涡阳深厚的文化积淀,传承了老子思想,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老子出生地的历史本源。《老子传说》在涡阳代代相传,大多采用地方口语,语言通俗优美,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收集、挖掘和保护这些民间故事,对于考证老子生地,弘扬道家道教文化,传承老子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入选非遗

中国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由安徽省涡阳县和河南省灵宝市申办的《老子传说》上榜。

人物评论

老子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人民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