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古名穷水,淮河支流,源出霍邱县三元南丘陵区,流经三元乡、卢粉坊、赵河沿、椿树店、河口镇、朱塔寺、卧龙集、砖桥店、白莲乡、城西湖,绕县城西,北流至临淮岗,从临淮岗深孔闸入淮河。

中文名

沣河

别名

穷水

地理位置

西安长安区

流域面积

0.1774万平方千米

长度

75公里

所属水系

淮河支流

发源地

霍邱县三元南丘陵区

流经地区
河口

沣河口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沣河,古名穷水,源出霍邱县三元南丘陵区(旧志记载:源出安丰穷谷),源流为赵河,出霍邱县南林店一带丘陵岗区。从源头至众兴集乡赵河沿,汇乌龙庙、众兴集一带来水,在河口集附近椿树店汇找母河(枣木河)和长集以西来水后,始称沣河。北流至张集南的牛角尖,西汇牛角河,东汇大砖桥、小砖桥等地来水;再北流汇石店乡南部一带来水后,过张集后称泥鳅河,折西北注入城西湖。顺湖北流到沣河桥头船庵子汇高塘河(现为沿岗河)和二里涧来水,绕县城西,北流至临淮岗,从临淮岗深孔闸入淮河。

河道特征

沣河源头至城西湖,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68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51‰。湖区下游为开挖的宽150米,长18公里的泄水道。河流全长75公里(一说73公里),总落差37米。汇水面积1774平方公里(一说184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51.8%、平原占21.4%、湖泊洼地占26.8%(1966年城西湖围垦后,汇水面积1447平方公里)。上游河槽宽4~15米,无堤,水深约1.8米左右;下游两岸筑堤,堤距60~80米,水深约3.0米。

水文特征

根据推算,椿树店洪峰流量可达78.4立方米/秒,河口大桥洪峰流量可达791.6立方米/秒,沣河口干流洪峰流量可达1435.7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沣河主要支流有找母河、牛角河、窑湾河、高塘河。

找母河,源出齐王庙、乌龙庙之间。东源在黄栗树,西源在龙王庙,两源会合于张西庄,稍北流汇马陈乡西南来水,西北流至郭仓房,汇扈胡乡西南来水后至椿树店(艾井乡),北入沣河。全长29.2公里,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落差31米,比降1.06‰。

牛角河,源有二,南源于高镇乡黄鸭棚,经过堰湾,汇石庙集南来水,北流至王家堰,汇石庙集北来水,再北经舒新店子、胡家祠堂、古城子、陆桥,从草湖南入牛角河。北源自龙潭水库,北流经老鹰庄、剑桥口、桥头、碾盘地,在柿园南入牛角河。两源会合后,在井庄大台子入沣河。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220.5平方公里,总落差35米,比降0.87‰。

窑湾河,源起石店西南剑洼,经梁老庄汇石店一带来水,经白莲乡焦桥,在高家埠南入沣河。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74.5平方公里,总落差29米,平均比降1.48‰。

高塘河,源出临水集,经堰子沟,在逸桥北汇大成湖,白河口、朱港一带来水。出逸桥闸,拦截城西湖南岸沿岗一带来水,至沣河桥头与沣河连成一片。全长52.8公里,流域面积482平方公里,总落差7米,平均比降0.13‰。1969年,城西湖军垦后,高塘河从逸桥以下至沣河桥头已开挖为沿岗河、河北岸筑堤。

霍邱县城西湖

城西湖又名沣湖,沣河穿湖而过,为淮河中游大型湖泊之一,对调节淮河洪水,保证下游城市、矿区、铁路等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东与临淮、牌坊、俞林、宋店等乡和县城相接,南、西与坎山、邵岗、五塔、高塘、范桥、周集等乡沿岗相连,北滨淮河。民国以前,西含临王洼地、东北包括姜家湖。民国8年(1919),淮河西湖长堤筑成,接着筑成上格堤,民国28年(1939)下格堤建成。西湖的范围一般指上格堤以东,下格堤以西,不再包括临王洼地和姜家湖。建国初期,以海拔高程20米等高线为城西湖与四周岗(湾)的分界线。1966年围垦后,西湖的地图标记确定标在北起沣河桥,南到宋店乡的张集,东抵俞林乡的岗脚,西到坎山乡湾地的19米高程以下范围内的33平方公里的地区,被围垦区则称为城西湖围垦区。

治理开发

航道航运

沣河、城西湖:沣河至沣河桥入城西湖。建国前,河口集以上不能通航。河口集至张集,航程15公里,可通航15—20吨级木船。张集至沣河桥,航程18公里,可通航20—30吨木船和小型机动船。城西湖航道,建国初可季节性通航木帆船,由任家沟入淮。1950年治淮时,堵任家沟入淮口门,水运物资改由万民闸翻坝入淮。1960年,开挖临淮岗至老坝头入淮引河,并建临淮岗船闸,船闸室长180米,净宽12米,门槛水深2米,1962年临淮岗水库停建后,闸宽改为7米,可通行500吨级船舶。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围垦城西湖,上自周集,下至临淮岗,沿湖东南岸岗岭,开挖一条人工河(沿岗河),全长56公里。周集至沣河桥航程36公里,可季节性通航10—30吨级船舶。沣河桥至临淮岗,航程20公里,因受临淮岗枢纽工程回水影响,水深常年保持在1.5米以上。临淮岗至老坝头,航程12公里,因受淮水顶托,两段航道均可通航300吨级船舶。

蓄水工程

龙潭水库

龙潭水库,位于霍邱县西山山脚的龙潭镇境内,处于江淮之间的最西部,是淠史杭灌区的沣西干渠上的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该库1957年10月正式开工兴建,1960年建成北段坝长3523米,坝顶高程54.70米,至1974年大坝南段1778米的延长段土方完成,历时十七年。控制来水面积 18 平方公里,总库容为 6700 万立方米。该库防洪设计标准为10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58.40 米;校核洪水位1000 年一遇,校核洪水位58.5 米;设计兴利水位58.2 米,兴利库容 6213 万立方米。该库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和养殖功能。设计灌溉面积25.7 万 亩,有效灌溉面积18.0 万亩,最大实际灌溉面积18.0 万亩。水库保护下游耕地 20 万亩,105 国道2.0 公里,乡政府所在集镇一个,人口2.0 万人。

流域概况

地理概况

沣河流域南自霍(邱)叶(集)公路,北至水圩到牛集、白莲、井庄、张集、宋店一带分水岭,东以沣东干渠为界,西至沣西干渠,流域面积664.9km2,占城西湖汇水总面积1750k㎡的38.0%。

沣河流域为低丘陵地形,东西南三面高,中间低,整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面高差55.0m左右,最高处高程约74.0m,低处19.2m,河口镇以下河道两岸的狭长地带地势较为平坦,高程在19.2~24.0m之间的洼地耕地面积约3.72万亩,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9.1%,其中已形成生产圩的圩内耕地2.22万亩。本流域地形支离破碎,岗冲相间,进入沣河的支流众多,东、西、南三面被沣东、沣西两大干渠环绕,属淠史杭工程史河灌区,沣河干流及支流均为天然排水河沟,与各级灌溉渠道呈相间分布。

沣河流域处在北亚热带的北部边缘,属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域内及周边主要雨量站有三元、河口、姚李、霍邱城关等,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989.8mm。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335.3mm(1983年),是最小降水量472.4mm(1978年)的2.83倍。年内降水量分配也不均,降水主要分布在5~9月份,总量为655.5mm,汛期一般均发生在此期间。夏季降水最集中约458.9mm,春季为211.7mm,秋季降水242.2mm,冬季降水77.9mm。最大降水过程6天约371.3mm(1968年7月13~18日),7月份降水最多为194.3mm,暴雨多发生在7月份,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54.1mm(1968年6月13日)。年降水相对变律为19%。各月降水变律为40%以上,由于降水量的不平衡,所以易发生旱涝灾害,一般情况下,圩畈洼地涝大于旱,沿河道两岸地带洪涝灾害问题突出。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41.2℃(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6.6℃(1969年1月31日)。年均日照时数2148小时,年均太阳辐射能117.9千卡/cm2。无霜期226天,年均初霜11月8日,终霜3月27日。年均蒸发量1395mm,夏季蒸发量最大为545mm,冬季最小为159.4mm。土壤冻结多发生在12月至次年1月,冻结深6-8cm,最大11cm。本区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四季盛行,春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多,秋冬季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均风速3.1m/s。

社会经济

流域涉及霍邱县乌龙、户胡、众兴、河口、长集、岔路、白莲、宋店、龙潭九个乡镇以及叶集试验区的三元乡部分耕地。据统计流域内共有152个行政村,1707个村民组,人口259003人,其中劳力123045人,共有耕地410952亩,其中水田320701亩,旱地90251亩。在城西湖蓄洪水位26.5m以下有耕地66136亩。流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等,由于区域灌溉条件较好,水田率已达78%以上,除大旱大涝之年外,粮食产量相对较稳定。据2000年和2001年统计,水稻年均单产389公斤,小麦亩产203公斤,油菜籽亩产85公斤,是霍邱县商品粮的主要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