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古老的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民族开天辟地、无所不能的创世始祖。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文化是壮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内涵包括壮语、麽教、稻作文化、壮族干栏、壮族传统服饰、壮族民间祭祀、壮族传统婚俗、壮族民间故事、壮族山歌、壮族铜鼓、壮锦、绣球、唐皇、师公、壮族传统节日等等。

2006年,布洛陀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

布洛陀

地理标志

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民俗特色

布洛陀祭祀大典、壮族歌圩

举办时间

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

Ⅰ—2

人物来源

从史诗这种艺术形式发展演变的规律推断,壮族先民巾最早流传的布洛陀神话,应该是散文体,后来,为了便于传唱和记忆,出现了诗歌体的布洛陀神话传说,发展成了今天的布洛陀史诗。作为神话传说,《布洛陀》包括了宇宙形成、人类诞生、文化起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壮族先民历史的影子,也是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其诞生的时问很早,至迟不会晚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作为布洛陀史诗,同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在传承过程中,加进了很多新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体系。

朝拜壮族始祖-布洛陀

据专家考证,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布洛陀史诗只是口头传唱,大约在明代,出现了古壮文手抄本,开始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古壮文手抄本布洛陀史诗,长达万行,分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分为礼歌、问答歌、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分为初造天地、造人、造太阳、造火、造谷米、造牛;第二部分是治理歌,分为再造天地、分姓氏;第四部分是嘱咐歌,整部史诗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构思别致,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强烈的浪漫色彩,它以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生动地叙述了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农作物的栽培、牲畜的饲养,以及远古先民的生产,歌颂作为壮族始祖布洛陀创世的仁功伟绩。

文化特征

内容架构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

《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艺术特征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

传唱方式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史诗至今仍在人们口头传唱,主要流传于红水河流域和右江流域。在民间,布洛陀史诗的传唱比较随意,演唱场合没有太多的限制。

演唱方式

作为壮族一部古老而义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史诗主要流传于广弭红水河流域、右江流域及左江流域的广大壮族地区,云贵南、北盘江流域的壮语和布依语地区亦有流传。除一般的口头流传(一般的口头传唱内容多不完整),许多地方都有古壮字手抄本,且多为巫师或道公保存。

平时在民间,一般是逢全寨或全族性的喜庆,或者重大节日才开唱,还必须唱全诗,而且要请最高明的巫师或歌手来唱。在举行这项活动的时候,每个人都务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和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参加。演唱者必须事前认真做好准备,不仅要再了温习诗的内容,而且要戒嘴(不吃狗肉和牛肉),修身(洗浴后无房事)七天,可见其要求之严。凡能从头至尾喃唱,一句不漏、一字不差者,便被誉为“歌王”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夸奖。据说过去曾有人用一头牛作为学费,翻山过岭去向负有盛名的歌王投师,请他传教“布洛陀”。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布洛陀》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布洛陀创造天地、创造人类、创造世间万物、创造土皇帝、创造文字历书和创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从中反映出了人类从最开始的蒙昧时代走向了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各个部落的社会生活情况,这对历史学、文学、宗教学、古文字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此之外,《布洛陀》的创世神话在内容上还具有原生性特点,在漫长的口头传承过程中,经过了一代代人民的不断加工和丰富,艺术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布洛陀不仅仅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认识历史、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

因此,《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可以说是壮族先民的一部原生形态的百科全书,其中里面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对自然环境的幼稚认识,保存着壮族先民和自然界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所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

传承人物

黄达佳,男,壮族。2009年6月,黄达佳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申报。黄达佳出身于山歌世家,祖上几代都是歌王。

保护措施

在广西学术界当中,布洛陀最初是作为民间故事传说整理发表的。1958年,《壮族文学史》编写组收集到民间故事“陆陀公公”。1964年,由覃建真收集整理的《通天晓的故事》在《民间文学》上发表。1977年,覃承勤等收集整理了《布洛陀史诗》(油印本)。1986年,出版了欧阳若修等编著的《壮族文学史》,其中对“布洛陀”作了详细介绍和评价。1982年,农冠品、曹廷伟编的《壮族民间故事选》(第一集)收入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覃建才收集的神话《保洛陀》。同年,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编印的《广西民间文学丛刊》(第五集)刊登20世纪80年代搜集到的《布碌陀》神话;云南省文山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印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一集)也刊登了当地流传的《布洛陀的传说》。

布洛陀雕塑

对于《布洛陀经诗》的整理和研究,系从1986年开始。1978年,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采风中收集到招谷魂、招牛魂唱本,1980年又收集到两个内容比较完整的唱本。1986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确定《布洛陀经诗》为广西民族古籍整理重要项目,并上报列入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重要项目。经过广泛的收集,得到《布洛陀经诗》手抄本22本,译出8万多行,经过壮族古文字、民族历史、宗教、民间文学、壮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4年的努力,整理了120万字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初步展示了布洛陀文化的风貌。

1991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布洛陀经诗译注》。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壮第一章绪论学丛书》编纂项目。为了让世人更全面了解布洛陀文化,并为壮学研究提供丰富而扎实的基础资料,广西壮学丛书编委会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列入项目计划,并作为重点课题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攻关,书稿已经全面完成,全书共8卷500多万字,收入不同地区29个版本的手抄本《麽经布洛陀》,通过影印直译供人们欣赏和研究。2003年,《壮学丛学》编委会组织编纂出版了辑选壮族民间宗教麽经抄本29种、原诗47500行、500万字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卷本,为布洛陀文化研究提供了扎实而丰富的基础材料。

社会影响

祭祀活动

2013年百色市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祭祀大典在广西田阳县敢壮山朝拜广场举行,来自广西区内外壮族地区的上万名朝拜者共同祭拜始祖布洛陀,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海内外几十万壮族同胞都会自发来到布洛陀起源的敢壮山,祭祀始祖布洛陀。2013年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当天开幕。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壮侗语系八民族同胞参加了祭祀活动。[1]

旅游文化

布洛陀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恢复传统文化典籍的重要渠道。2002年,当田阳是布洛陀文化传说主流发源地的新闻迅速传开后,很快有了许多有关布洛陀发展的项目。布洛陀及姆六甲已成为壮族人重要的“祖公”。在田阳附近的敢壮山,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举办布洛陀旅游文化节。很多壮学的研究学者都希望能够在开发中进一步弘扬布洛陀文化,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升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知名度。随着广西与各地区或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敢壮山地区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每年的“三月三”,都吸引几十万中外游客观光游览,使得布洛陀传说得以进一步广泛传播。[2]

人物经历

1.制伏天兵

布洛陀是壮家的造物主。他最聪明、最有智慧,壮家不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去问他。好事要问他,连坏事也要问他。

布洛陀知天知地又知人,逗得天界对他很仇恨,派出天兵天将四处捉拿他。有一天,巡天差查到布洛陀离家去挑山草,就把兵将埋伏在山丫口。太阳偏西,布洛陀挑草打回转,他走路带起一阵狂风,把山丘上的树林吹得乱摇。布洛陀翻上梁子,兵将一拥而上,还没有挨身,就被飞砂走石打得东倒西歪,乱喊乱叫。天兵天将只好收兵返回天界。

布洛陀没有衣裳穿,长年歇在一棵万年青树下,死后也埋在万年青树下,一块磐石上还留着他抚摸过的手印。直到现在,壮家都把寨子边的长青树当神树祭奠,以此悼念造物主布洛陀。

2.射太阳

几万年前,天上出了十九个太阳。河里的水晒干了,山上的绿叶树烧成木炭了,大马蜂钻到河底去做窝。村里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活不下去了,就一同去求见布洛陀。

布洛陀站在一棵大青树下说:“要救大地,要救黎民,就要打落十九个太阳。你们去找壮家英雄吧!不要找唱歌的,要去找那个力大无比的三节手后生郎正。”

壮家就找到了三节手郎正,把剩下的饭都送给郎正吃;把剩下的米酒都送给郎正喝。郎正吃饱喝足后站起来,头顶着房梁,伸出三节手,从东墙顶上拿起雕弓,从西墙顶上拿起箭,拜别乡亲们走了。

郎正在天亮前爬到东崖顶上,两脚插在岩石缝里,两眼盯着东方。天亮了,十九个太阳接二连三地冒出山顶。郎正趁着太阳还不太刺眼的时候,一手拉弓,一手搭箭,向冒出山的第一个太阳射出第一支箭。随着一声巨响,第一个太阳被打落了。接着郎正又弯弓搭箭,向陆续升起来的太阳射去,太阳一个接一个地落下地来。他又搭上剩下的两支箭,瞄准剩下的两个太阳。正在这时,山脚下的村民大叫起来:“郎正呀,我们的好郎正,请你放下弓箭,留下两个太阳给我们吧!”

郎正听了,把快要射出的两支箭取下,高声回答:“众乡亲呀,好乡亲,我已放下了射日的弓箭,留下一个太阳白天给你们晒粮食,留下一个太阳变月亮夜间给你们做伙伴。”

3.制伏豹子

远古时候,山野里的草豹怀胎多,下仔密,但成活少,草豹就去找布洛陀求教。

草豹在大树下见到布洛陀,流着泪求诉说:“主呀,我的祖祖辈辈产仔不成器,求主上想个法子搭救搭救我们吧!”布洛陀知道草豹行凶作恶,不做好事,心里痛恨,就顺口奚落一句说:“只要你少行凶,多积善,一年十二月,月月生一子,个个都成器。”草豹听了,称心如意,摇头摆尾地走了。

草豹一路上得意地大声念诵着布洛陀的答话,温顺精灵的黄麂子在路边草里听到草豹的念诵声,一下子惊起来,一口气跑去找布洛陀禀报说:“草豹一路上大喊大叫,它要十二月生十二胎,胎胎都成器,要真这样,黄麂子就会绝种了。”布洛陀一听,才想起他已在草豹面前失了口,就对黄麂子说:“你腿长,跑得快,赶紧追上草豹,大声叫唤吓它,让草豹受惊后把我失口的话忘掉。”

黄麂子拼命追上草豹,鼓起全身力气,发出了“咯……咯……”几声怪叫。草豹在高兴中猛然受惊,打了个嗝,果真把布洛陀的话忘光了。

于是,黄麂子得救了。

草豹忘了原话,又去找布洛陀。布洛陀说:“只要你多积善,少行凶,保管一年下一窝,一窝生一仔,头二年成器,第三年一窝得两仔,第二仔要吃掉老娘。”据说,布洛陀的话在草豹身上一直应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