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地处洞庭湖畔,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水。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点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区域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区),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及1个工业园。

2015年,赫山区现辖笔架山乡,欧江岔、新市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10个镇,赫山、桃花仑、金银山、会龙山、鱼形山、朝阳6个街道。

中文名

赫山区

邮政区码

413002

面积

1279 km²

人口

889068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电话区号

0737

政府驻地
下辖地区

10个乡镇6个街道

车牌代码

湘H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偏北

机场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

火车站

益阳站

著名景点

洞庭湖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湖南省,益阳市

拼音

Heshan Qu

行政区划代码

430903

地区生产总值

451.18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赫山区因区内有闻名的“赫山庙”而得名,成立于1994年4月7日。[1]

益阳县(赫山区前身)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此生活。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洞庭湖滨、资水沿岸依岗面水,聚群而居。青铜器时代,村落渐趋密集,先民用石、木器具农耕,农牧业开始发展。传说帝誉分天下九州,益阳在荆州之区。唐虞夏商益阳均在荆州之辖。周成王封熊绎于楚,益阳属楚。公元前221年秦灭楚后,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初置益阳县时包括今日之桃江、益阳、安化、新化各县和益阳市、冷水江市的全部以及宁乡、湘阴、涟源、新郡和沅江市的部分地方,范围广达18000平方公里。今益阳地区所辖县、市,除沅江部分和南县外,均在古益阳版图之内。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封吴芮为长沙王,改长沙郡为长沙国,设都临湘,领益阳等13县。公元30年汉光武六年复改长沙郡,益阳仍属长沙郡。统隶荆州刺史部。

三国鼎立,

吴、蜀分荆州。这一时期,荆州处于魏、蜀、吴逐鹿争雄的疆场。赤璧之战后,曹操退出南方,吴、蜀为争夺荆州展开了一声称划综复杂的斗争。公元207年先为蜀刘备夺取。孙权索取荆州未成时,乃派吕蒙取长沙。刘备为救长沙,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令关羽屯兵益阳与吕蒙相拒。《吴志·甘宁传》载:“宁随鲁肃镇益阳拒关候,候择精锐士五千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渡。肃选兵益宁,宁乃夜往,候闻之,住不渡而结寨营。”鲁肃则率程普、甘宁据城东南龟山屯驻,于陆贾山溪口约会关羽。这次约会,便是名震千古的“单刀会”。而益阳城垣,即为肃筑土城屯兵所建。三国吴太二年(公元357年)分长沙西部都尉设置衡阳郡。益阳属衡阳郡。这时分置南部地方设新阳县(即今宁乡),公元266年又从西部地方分设高平县(今新化和新邵县的一部分),益阳县疆域开始缩小。公元280年,晋灭吴后,分全国为20州,益阳属荆州。南朝宋时(公元420年),改衡阳郡为国,益阳属衡阳国。又划给湘阴一部分土地。南朝齐时(公元479年)复改衡阳国为郡,直到梁时仍属衡阳皇三年(公元583年)益阳属潭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潭州立长沙郡,益阳又属长沙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国为10道,开元中分为15道,道下州郡并称。益阳随潭州、长沙郡时更所属,变迁不定四次之多。

五代,十国割据,湖南属楚国。后梁(公元907年)益阳属潭州。后唐(公元923年)马殷为楚国王,益阳属长沙府。后晋后汉困这。后周(公元951~959)益阳属潭州市府。宋朝,初分天下为15路,后分23路,南宋为16路,路设安抚司,直隶京师,路以下置府、州郡、军。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益阳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以益阳梅山等地方分置新化、安化等县。宋史神宗本纪载:五年章享开梅山,置安化县。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元朝,置路,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以益阳县民有万户升为益阳州。属潭州路。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随潭州路改为天临路属。

明朝,省设布政使司(后改称布政使司),省下置府、州、司,益阳属湖广行省,即湖广布政使司(江夏,今武汉市)长沙府。明代洪武初(公元1368年)复降益阳州为益阳县。清采用“省”、“道”、“府和直隶厅、直隶州”、“县和散厅、散州”四级制,初分全国18省,后为23省,省设总督、巡抚、驻市政使司。益阳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郡。

公元1852年十月二十日,洪秀全统率太平军经长沙转战益阳,即改益阳县为“得胜县”。尔后,太平军从水路挥戈武昌,占领南京。太平军取益阳时,据益阳蛇山(甘宁垒)大败清兵。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益阳县分23乡里,县城为“在城里”。民国元年,益阳县分为7个城镇。民国二十二年,又分为7个区,县城为第1区,下设2镇:青龙洲至临兴馆为龙兴镇,临兴馆至麒麟甲为麟兴镇。

民国初,分全国22省、4特区,后增至35省及西藏。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湖南废府、厅、州,长宝道改为湘江道,今益阳。民国十一年废道,益阳属于省。民国27年(公元1938年)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益阳属第1区;后又调整为10个区。民国29年(1940),湖南省府以原9个行政督察区辖境过广和督察不便,将之调整为10个。同年4月,划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汉寿、沅江等6县,组成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是为区境地区一级行政建置之始。南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常德)。民国31年(公元1942年)龙光、麟兴两镇合并为龙麟镇。民国33年(1944),侵华日军进犯,湖南部分地域沦陷,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名存实亡。省政府遂设安化、沅陵、洪江3个行署,作为非常时期省政府临时派出机关,分领各县。安化行署是年10月18日于安化县梅城建立。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均为安化县行署领辖。翌年7月31日,安化行署撤销,恢复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0年4月至1949年7月,

赫山区

第5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这是益阳建置地区一级行政区划之始。全区辖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汉寿、沅江6县(南县属第4行政督察区;南县原乃八百洞庭水域,同治末年即公元1874年藕池至西洞庭湖一带淤淀成洲,1891年设立西湖直隶厅;1895年成立南州直隶厅抚民府;1912年改南州为南县)。1949年湖南各地相继解放,国民政府在湖南的统治宣告结束,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随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省临时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后,全省设1个省辖市、10个专区。专区设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益阳专区于1949年8月成立,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关区,辖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沅江、汉寿6县。

1950年3月,益阳县城关区改为益阳城关区,升为县级;同年9月,建立益阳市,直属益阳市专署领导。1951年4月,省政府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100万人口左右的大县,领导困难,可以划小”的指示,析湘乡县第九、十区,安化县第三、四区和兰田镇,以及邵阳、新化县部分地域,置兰田县;析湘乡县第三、六、七区,置永峰县。同年七月,析益阳县第六、七、八、九、十一区,置桃江县,均属益阳专区管辖。当时,全区共辖9县、1市。南县则属常德专区。1952年11月,益阳专区建置撤销,原辖宁乡县划属湘潭专区,湘乡、双峰、涟源3县划归邵阳专区,益阳、桃江、安化、汉寿、沅江5县及益阳市划归常德专区,历时10年。其间,益阳市于1953年4月改为省辖市,授权常德专署领导,1958年7月改为益阳县领导,但1961年复改专区辖市,仍由常德专署领导。

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区建置,专员公署驻益阳市桃花仑,辖南县、沅江、华容、益阳、宁乡、桃江、安化7县和益阳市。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茶盘洲、钱粮湖6个国营农场,同时划归益阳专区管辖。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5月,新的中共益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益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原益阳县、益阳市分别以资水为界,以南改为赫山区,以北改为资阳区。

2004年,赫山区辖5个街道、11个镇、9个乡。[1]

2005年,赫山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将羊角乡、千家洲乡和兰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溪镇,镇人民政府驻河边路(原兰溪镇人民政府驻地)(另一说法:镇人民政府驻尹家坝);将石笋乡和龙光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龙光桥镇,镇人民政府驻龙光桥(原龙光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将白石塘乡和衡龙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衡龙桥镇,并将岳家桥镇的青竹塘村划归新的衡龙桥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衡龙桥(原衡龙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樊家庙乡和泥江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泥江口镇,镇人民政府驻泥江口(原泥江口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凤凰湖乡和笔架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笔架山乡,乡人民政府驻张家塘;将黄泥湖乡与会龙桥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新的会龙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会龙山(原会龙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目前,全区共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和一个工业园。[1]

2016年,赫山区所辖乡镇调整为6个街道(含朝阳街道)、9个镇、1个乡和1个工业集中区(不含高新区),156个行政自然村、51个社区居委会。[1]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赫山区在其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赫山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地居洞庭湖西缘和资水尾闾,地理坐标为:北纬28°16′至28°53′,东经112°11′至112°43′。东邻湘阴、望城两县,南界宁乡县,西接桃江县,北望资阳区。区域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3]

地形地貌

赫山区位于雪峰山隆起与洞庭湖凹陷交接处,西南山丘起伏,东北江湖交错。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三级阶梯状倾斜递降,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区境以平原为主,山、丘、岗地貌齐全,具有“一分丘山两分岗,五分平原两水乡”的特点。最高点为沧水铺镇南部之碧云峰,海拔502米,赫山区地势比降为1.3%。雪峰山余脉在区境西南部402平方公里范围内呈钳形集结,突起为高埠,地势起伏较大,切割深度50—150米,有18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并列,地表切割微弱;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河湖广布。

赫山区

气候

全区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沛,盛夏较热,冬季较冷,春暖迟,秋季短,夏季多偏南风,其它季节偏北为主导风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气温年较差24.5℃,高于同纬度地区;日较差年平均7.3℃,低于同纬度地区,尤以夏季昼夜温差小。年无霜期272天。年日照1553.7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03.73千卡/小时。年雨量1432.8毫米(mm),降水时空分布于4—8月,这段时间雨水集中,年平均雨量844.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58.9%。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干燥度0.71,2—5月为湿季,7—9月为干季,10—1月及6月为过渡季节。[4]

水文

境内水系发达,有5千米以上河流40条,分属于资江、湘江水系。全区水资源总量333.28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15346千瓦,可开发量5722千瓦。可利用水面93880亩,水产品年产量达16000余吨。[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

赫山区

已知的矿床、矿点有140多处,已探明的矿床、矿点40余处,其中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5处,矿点和矿化现象120多处。主要矿藏20多种,锑、钨、钒、石煤的储量占全省第一。主要矿种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锑、金、钒、铁、石煤、硫铁矿、磷矿、石灰岩等10多种,其中锰、锑、钒、石煤、硫铁矿、石灰岩储量丰富,开采远景可观。稀有金属分布较多,尚有待勘探、开采。水晶矿、重晶矿、粘土矿、石英砂、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此外,山区的石料和湖区的潮土,资源较为丰富,是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4]水资源

赫山区

水资源丰富。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平原地带河热线纵横、湖泊棋布,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向有灌溉、航行之利。水资源总量为2779亿立方米,其中年均地表径流量约为91亿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水量1770多立方米。另外,资水、沅水、澧水和荆江三口每年给我市带来过境容水2200多亿立方米,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据测算,仅资江可供发电贮量就达100万千瓦,现因在其上游建了2个水电站(柘溪电站、马迹塘电站),开发量已达50万千瓦。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按经济意义和生态地理分布,大致可分两种类型。境内东北部的南县、沅江市和赫山区东部,湖泊众多,河港交织,水草丰茂,盛产鱼虾和龟、鳖、鳝、螺等小水产。每年秋后,还有大批雁行目、鸻形目候鸟来此觅食越冬。陆栖脊椎动物较常见。野生动物以哺乳类、爬行类和鸟类居多。主要为斑鸠、野鸡、野兔、野猪、獾、貉和蛇等。植物资源有藻类、菌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六大类,广泛分布在山地、平原和水域,直接或间接地被农业利用。

土地资源

滨湖平原由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粮、棉、麻、油、糖的主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苎麻产量居中国首位,芦苇、黄(红)麻、糖料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中部丘陵岗地,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呈酸性,含养分较高,是南竹、油茶、茶叶、果木等经济林生产区。是有名的“竹子之乡”,南竹、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西部中低山地,土质相对较差,但适宜多种林木生产,是主要林业生产基地。[3]

2022年2月,益阳市赫山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布:现有耕地42423.91公顷(636358.65亩);园地755.98公顷(11339.70亩);林地42926.45公顷(643896.75亩);草地158.06公顷(2370.90亩);湿地517.56公顷(7763.4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126.47公顷(316897.05亩);交通运输用地3941.01公顷(59115.1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052.43公顷(225786.45亩)。[16]

赫山区

鱼类资源

水域广阔,总水面215万亩,可养面积80多万亩,已放养面积72万亩,其中精养面积33万多亩。大通湖面积达12.4万亩,是全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全市盛产乌鲤、鳜鱼、大口鲶、优质鲫鱼、优质鲤鱼等名贵鱼和甲鱼、乌龟、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品。

植物资源

赫山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共有1530种,其中木本植物858种,竹类植物44种,藤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46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29种),主要包括各种食用、药用、单宁、淀粉、油料、芳香油料、观赏类等植物。赫山区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栎类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次生混交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林,以毛竹、水竹、黄杆竹、桂竹、苦竹为主的竹林,以水杉、枫杨为主的防护林,以油茶、果园为主的经济林,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十个类型。当中属竹林资源最丰富,总面积19万亩,立竹蓄积2580万根,资源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五。[4]

行政区划

2005年后,赫山区辖共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和一个工业园:

12个乡镇​八字哨镇、岳家桥镇、兰溪镇、欧江岔镇、衡龙桥镇、龙光桥镇、沧水铺镇、泥江口镇、泉交河镇、新市渡镇、牌口乡、笔架山乡​
4个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赫山街道、会龙山街道​
一个工业园​龙岭工业园​

2015年,根据益阳市赫山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益阳市赫山区共减少2个乡级建制,现辖10个镇

序号名称
1欧江岔
2笔架山乡
3新市渡
4泉交河
5八字哨
展开表格

6个街道

序号名称
1赫山
2桃花仑
3金银山
4会龙山
5鱼形山
展开表格

总面积1278平方千米,总人口9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洪家村社区)。

2016年,该区所辖乡镇由1994年建区时的10个镇、19个乡,经数轮撤并,调整为6个街道(含朝阳街道)、9个镇、1个乡和1个工业集中区(不含高新区),156个行政自然村、51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赫山区总人口831114人,各乡镇人口:赫山街道60148、桃花仑街道50132、金银山街道41652、会龙山街道31316、朝阳街道31042、兰溪镇33309、八字哨镇28319、龙光桥镇63900、泉交河镇44518、欧江岔镇37724、沧水铺镇46009、衡龙桥镇44480、岳家桥镇47318、泥江口镇31053、谢林港镇32022、新市渡镇21356、千家洲乡27361、羊角乡19934、牌口乡23002、笔架山乡27427、白石塘乡23908、樊家庙乡24696、石笋乡21293、黄泥湖乡19195。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1]

2013年,赫山区总人口82.4万,其中农业人口56.6万。[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赫山区常住人口为889068人。

经济

2010年,赫山区生产总值142.3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3.0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9.9%。在赫山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0:40.4:40.6调整为18.0:44.3:37.7。

2011年,赫山区完成生产总值172.7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6亿元、78.5亿元和65.6亿元,增长4%、21.5%和10%,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8:44.2:37.8调整为16.6:45.4:38。

2012年赫山区生产总值206.4亿元,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3.2%。按年平均常住人口75.25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7433元,增长16.0%。在赫山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6.6:48.5:34.9调整为15.0:50.0:35.0。

2020年,赫山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2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4.06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56.01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10.7∶50.6∶38.7调整为11.8∶50.0∶38.2。

2021年,赫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18亿元。[13]

农业

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0.1亿元,增长3.7%。耕地面积68.2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4.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16.7万亩,增长0.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6.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4.0万亩。粮食总产量47.6万吨,其中稻谷产量46.3万吨。全年出栏生猪95.5万头,下降2.4%;出笼家禽497.4万羽,增长5%;蛋品产量4.5万吨,增长9%;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4.5%。茶叶3080吨,蔬菜60.9万吨,水果3.6万吨。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均略有增长。年内,区与益阳惠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市渡镇联合开展的“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共展出各类农业技术展板20块、各类农业实用技术资料6种、1000余册、其他科普资料1500余份,搭建技术咨询台2个,现场接受农户技术咨询200多人次,收集意见与建议30多条。公司举办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知识讲座,培训村民近百人。年内,泊湖岭绿色农林公司和冠隆誉黑茶发展公司获授“市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7]

赫山素有“鱼米之乡”、“竹乡”之称,松花皮蛋、西湖咸蛋、水竹凉席、小郁竹器等曾为朝廷贡品。年粮食播种面积100多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多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先后五次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七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0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殊荣。

2010年,赫山区耕地面积59.68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1.24万亩。赫山区粮食播种面积110.91万亩,增长2.47%。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18%。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52%。

2012年,赫山区耕地面积68.06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0.21万亩。赫山区粮食播种面积110.3万亩,增长3.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3.09万亩。

2020年1月2日,赫山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123.4亿元,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90.5亿元,增长7.2%;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14.3亿元,与上年持平;股份制工业总产值515.2亿元,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13.9亿元,下降2.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9.2亿元,增长9.5%。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45.2亿元,增长10.8%;重工业产值345.3亿元,同比增长4.9%;大中型工业产值130.0亿元,同比增长2.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产大米177.7万吨,增长7.4%;精制食用植物油8.8万吨,增长11.4%;水泥178.9万吨,增长1.0%;中成药0.3万吨,与上年持平;发动机69.8万千瓦,增长16.3%;变压器282.0万千伏安,增长14.4%;电子元件128.7亿只,增长25.4%。共计实现销售产值590.5亿元,产销率达100%,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11.8亿元,增长13.7%,利税总额21.0亿元,下降32.8%。年内,通过推广高新技术,加强项目环保审批,继续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采取限期关停等措施,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成节能降耗年度目标。全区每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4%。全区建筑业总产值62.8亿元,增长9.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5.9%。

赫山区

及亚麻布1577.18万米,增长13.5%;大米14.8万吨,增长3.3倍;而食用植物油和内燃机有所下降。[7]

赫山已形成了电子、医药、机械、建材、大米、包装、食品、纺织、竹器、商贸等10大支柱产业。构建以龙岭工业园为核心,以沧水铺、衡龙桥、泉交河塑编包装工业小区,龙光桥、新市渡机械制造和兰溪粮食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园带多区”工业布局。

2010年,赫山区工业增加值554464增长2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11026万元,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82272万元,增长41.6%,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124274万元,增长35.1%,股份制工业总产值1259010万元,增长45.5%。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645418万元,增长32.2%,重工业产值1336854万元,同比增长46.7%。大中型工业产值268150万元,同比增长19.5%。赫山区建筑业总产值229096万元,增长21.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5214万元,增长17.5%。

2012年,赫山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占GDP比重为4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8894万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58646万元,增长18.2%,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178391万元,增长5.8%,股份制工业总产值2466942万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558682万元,增长18.2%;产品销售率为100%。赫山区建筑业总产值312762万元,增长22.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1018万元,增长14.8%。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313.9亿元,增长14.3%。其中工业投资173.3亿元,增长4.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103.2亿元,增长13.9%。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5.8亿元,下降18.5%,其中住宅投资15.0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42%;商业用房投资18.2亿元,占房地产投资的50.8%。商品房销售面积61.9万平方米,下降3.8%。[7]

内外贸易

201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7亿元,增长12.3%,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104.2亿元,增长12.1%;乡村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6亿元,增长12.5%;零售业零售额96.9亿元,增长12.4%;住宿业零售额1.7亿元,增长11.6%;餐饮业8.4亿元,增长1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0.4%。引进2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5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区外资金实际到位84.3亿元,其中工业到位区外资金61.3亿元。境外资金实际到位5410万美元。年内,开发、建成苦竹湖生态旅游区、黄杆湖垂钓基地、金家堤支部纪念园、花乡农家乐、盛世莲子家庭农场等30多家乡村旅游场所,全域旅游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投入60万元支持11个企业争创“三星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碧云峰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戚家桥省级自驾游营地和万国荟东部游客中心。[7]

2010年,赫山区消费品零售总额493442万元,增长18.7%。其中城市零售额408492万元,增长18.5%;农村零售额84950万元,增长19.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5835万元,增长19.1%;住宿餐饮业57606万元,增长15.6%。赫山区共接待各类游客205.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8.1亿元。

2012年,赫山区消费品零售总额675965万元,增长15.9%。其中城镇零售额579336万元,增长16.5%;乡村零售额96629万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3705万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72260万元,增长11.6%。全年接待游客292.6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8.6%。

赫山区

财政和金融

201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5398万元,同比增加10875万元,增长6.23%。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13631万元,比上年同期106836万元增加6794万元,增长6.36%。累计完成财政支出451242万元,同比增加63325万元,增长16.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完成57954万元,增长17.97%,公共安全完成6099万元,增长9.01%,教育完成87125万元,增长14.05%,社会保障和就业完成67351万元,增长19.11%,医疗卫生完成54069万元,增长12.7%。年末,区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4.3亿元,比年初增加37.9亿元。[7]

文化

2010年,赫山区花鼓戏剧团全年共演出226场,下乡演出63场,其他社会演出163场。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湖南超戏文化传播公司发行花鼓戏碟片100多万张,演出场次近100场,继续引领赫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全年创作大型现代及古装花鼓戏剧本5个,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2期。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资料档案室。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摄影作品、音乐艺术作品、书法美术作品、群文作品。全年组织开展了7次大型文化活动。

2012年,赫山区完成送戏下乡演出60场,社会演出230场,公益电影放映5400场。建立服务“三农”的文艺节目库,把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通过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送到农民群众中去。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地花鼓比赛,益阳市花鼓演艺有限公司、湖南省公共频道超级戏乐班和兰溪花鼓剧团三支队伍获得全省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文化方面,2016年内先后举办赫山区首届花鼓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花鼓戏票友联欢活动、“欢乐潇湘·文化益阳”暨抗洪救灾慰问演出、益阳市第一届美食文化旅游节暨十大名菜名厨名店评选活动(赫山分会场)、赫山区第十五届大众运动会、“深入基层·记住乡愁”文化志愿活动、“感动赫山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送戏下乡”55场,“送电影下乡”3420场;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完成78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任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进展加快。花鼓戏剧团结合廉政教育新排大型古装戏《七品芝麻官》;结合精准扶贫编排的花鼓小戏《山村晨曲》,在全市汇演中获一等奖;结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纪念建党95周年等主题,组织创作21幅作品参加全市“三周文艺奖”,其中8人荣获奖项。6篇文物解说词入围湖南省首届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其中《何凤山墓》获二等奖。

历史文化

弹词

俗称“道情”或“月琴戏”。清嘉庆年间自长沙传入。艺人演唱时,一般以茶社为基地;有时也为婚寿喜庆之家演出助兴。内容以劝善方面的居多,杂以旧的礼教,谓之“怀抱月琴,口吐圣贤”。1926年,益阳王典山等发起成立“湘子会”,参加的艺人遍及全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均于益阳县城聚会,用以纪念韩湘子诞辰。弹词演唱时,分说白、表白、说唱、表演4种,语言通俗易懂,唱词合辙押韵。著名曲目有《双风奇缘》、《月唐演义》等。新中国成立后,益阳弹词艺人一方面演唱传统曲目,一方面创作《林海雪原》、《江姐》、《雷锋》等新的唱本,并在演唱形式上进行革新。1957年,李青云在两人对唱的基础上加进小锣,创造“三响”联唱弹词新形式。1979年,又有艺人于演唱时再加进三弦、二胡、扬琴等器乐,表现力更加丰富。盲人曲艺亦有发展,益阳市盲人曲艺组是全国盲人先进集体,演艺人谭水利曾代表该组赴北京参加全国盲人聋哑人先进代表会议。

地花鼓

又称“对子花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益阳流行。多于春节或重大喜庆节日演出。分一旦一丑单花鼓,二旦一丑双花鼓和多旦一丑或多旦多丑群花鼓几种。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头戴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时多走矮子步。旦着彩衣裙,戴凤冠,演出时一手舞巾,一手舞扇,多走摇步、膛步、云步和闪步。向有“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的说法。最具特色的舞蹈组合动作为“车窝子”,分为单双窝子、滚筒窝子、阴阳窝子等数种。按音乐分,又有弦子花鼓和唢呐花鼓两种。伴奏乐器以锣鼓、唢呐和大筒为主,唱词多为七字句。主要曲目有《望部》、《对花》、《十锈》、《送子》、《挨角》、《比古》、《月照山》等。地花鼓表演时,四周围以龙舞者叫围龙花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挖掘整理,益阳的地花鼓有较大创新。1963年,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印地花鼓专辑,供各县、市选用。1980年,益阳市举办地花鼓专业人员培训班,通过广泛征集和整理,编成《益阳地花鼓》专辑,收有《十杯酒》、《拖地板》、《红灯歌》等26个曲目。围鼓

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间红白喜事,亦有逢节日临时定点演唱者。新中国成立后,围鼓演唱活动继续流行,且注入新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姚度山、李健军等创作的《按小华》,《献图》等,便是具有全新内容的围鼓戏。1976年,孙文辉、杨运镇等在围鼓基础上创作花鼓坐唱《硪歌嘹亮》,演唱者加进表情动作,唱演兼有,场面热闹。不久成为全区一个新的地方曲种。

农耕风俗

区境农民种田,向以水稻为主。农家这种秧田。旧时农民即使贫困到出卖田地,也不愿卖掉秧田。秧田多固定在背风向阳处,绝少变换。有“会作田的作一丘,不会作田的作一洲”和“秧好半年禾”之谚。秧田肥料、犁耙工夫质量均优于大田。秧田播种时,忌说话和高声叫喊,意谓怕让鸟兽得知后来此啄食谷芽子,实则是提播种者要集中精神把谷种撒匀。播完后多习惯在秧田里置上一至两个稻草人,借以吓走鸟兽。桃江一带还习惯于在每厢秧上插一枫枝,预兆丰收。

区境流行“细人望过年,大人望插田”的俗语。插秧完毕且,习惯封闭田塍。抽穗前,乡村各处往往鸣锣示众,严禁敞放禽畜,俗称“禁团”。若有违者必受处罚。收割水稻时多由4人一伙使用一张扮桶,两割两扮。只3人的称“跛脚桶”。

旱土耕作习俗称作土。屋旁熟土,喜种蔬菜,产品大多自食,俗称园土。往昔农民有“半边蔬菜半边粮”之说。安桃江桃江县山喜喜种玉米,喜开新荒。开新荒俗称挖生土。

区境农户养猪历代相传。有“富要读书,穷要养猪”和“养好一栏猪,油盐衣服都有余”之说。农民素称养猪为“聚宝盆”。旧时杀猪往往多敬神,杀年猪时敬神和更为普遍。有的用猪血染纸钱或用黄表纸画符,贴在猪圈门上,以示招“血财”(养猪得利)。

“牛为农家之宝“。农户养牛主要为耕作。山区多养黄牛,湖区水田泥脚深,多养水牛。春、夏、秋3季,养牛户常有专人每日分早(露水干后)、(傍)晚两次牵牛外出吃青草,俗称“看牛”。有的每天割一捆青草晚上给牛“放夜草”。区境城乡多有养猫习惯,但不食猫肉。农家养狗多为看家,或狩猎。

年饭

大年初一第一餐,俗称“年饭”。不管几代同堂,都要围桌吃饭,哪怕是婴儿也要抱到妈妈怀里,用筷子点几点汤吃。菜肴特别丰盛,大都不用鸡(因鸡同饥音),却用各种肉制的佳肴,摆满一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菜肴更加高贵。无论贫富,但有的菜不能少,鱼同(余)音,寓意有余,即使买不到鲜鱼,也要用大点的干鱼代替。猪肘子和猪脚(最好是前脚)也是不可少的一道菜,俗称“抓钱爪”。另一个是青菜,全家都要吃几口,寓意在新的一年清清洁洁,既可赚到钱,还余剩。连米饭也吃前年粮,大多将除夕剩饭用甑蒸热,俗称“年根饭”,年根饭又称“饭根”、“饭娘”,是一种留剩饭过年的祈福活动,亦是形成已久的饮食风俗。

接年饭亦称“接年客”、“接春酒”。民间在春节期间,各家各备酒席,宴请亲属和相好的邻居朋友,旧时佃农还要请东家喝酒。现代接春酒之风,仍传旧习。

吃元宵

元宵是汤圆的别称。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故称“吃元宵”。昔时民间在正月十五用糯米磨浆吸干成面,做成球形有馅食品煮吃,城镇居民多在市场购买。吃元宵习俗流传至今。

地方特产

荠菜蛋

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民间大都用地菜子煮鸡蛋,加放红糖,每人吃一个或三个(成单)鸡蛋,即是赏青,又可滋补身体。地菜子是荠菜的俗称,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钙、磷、铁多种元素,性凉。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肾炎等疾病。此俗经久不衰,尤以当代城镇居民,每逢三月三前后,到市场购买荠菜,煮蛋服食。

谷雨茶

谷雨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桃江、安化县一带村民在这天采摘鲜茶叶炒制,加上芝麻、炒绿豆、花生仁制作成擂茶,俗称“谷雨茶”。相传喝了谷雨茶能解凉消毒,寓意在夏天不易生痱子、疱痱子

立夏蛋

民间每逢立夏,各户有吃煮鸡蛋和米它子的习俗,米它子俗称“干它子”,用米浆煮干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汤圆,用猪油或腊肉炸油放汤,将干它子再煮开,每人吃一至两碗。相传立夏吃了团鸡蛋和干它子能强身健骨,行动有劲。俗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立夏吃它,石头都踩破”之说。

粽子

赫山区

古称“角黍”。是汉族端午节传统食品,相传由人民纪念诗人屈原而来。早在魏晋之时,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端午上”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称:“屈原,楚人也,遭谗一不见用,以五月五日投汩罗之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白日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每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反复见原感之。今世人五月五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水遗风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引周处《风士记》有“谓之角黍,人并以新竹叶为筒粽”的记载。尔后,代代相袭,每到端午节,民间竟相作粽,商店亦有出售,从端午时投水中祭祀屈原,渐发展成祭祀神佛祖先。年糕

亦称年粑粑。民间历来在农历腊月下旬有做年粑粑的习俗。城市用糯米浆做成长条形的年糕,在市场销售。农村的年粑粑有各种花样,有斗笠形的,也有木模印成各种花纹的印子粑粑,还有做糍粑的,均是节日食品和过年做人情的时令礼品。丘陵山区多为印子粑粑,湖乡大都做糍粑。湖区做糍粑要请人帮忙,有做几斗米或几担米糍粑的,将糍粑切成小方块,用冬水浸在缸里陆续食用,可存放两三个月。做糍粑越多也标志着庆丰收和预兆来年吉祥之意。无论山乡和湖乡在做年糕那天,不管来了任何人,主家都要请来人吃粑粑,让来客欢心,讨个吉利。如有人上门还钱,预兆人财兴旺,更为吉祥。

交通

国道319线和省道308线穿境而过,石(门)长(沙)铁路与洛(阳)湛(江)铁路在此交汇。长(沙)常(德)高速公路将赫山与长沙黄花机场连为一体,相距仅1小时车程。水路沿资江达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沅、澧水,可航运1000吨级货轮。

社会

科技

2010年,赫山区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2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10个。高新技术产值逐年增加,已由上年的29.4亿元上升至40.0亿元。积极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专基核心实验区”项目,核心试验区早稻平均亩产494.25公斤,亩增稻谷94.45公斤,增产稻谷973.5吨。全年专利申请230件,增长35%以上。

2012年,成功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个,成功申报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11个。完成专利申请350件,职务发明专利增长22%。高新技术产值逐年增加,2012年已由上年的42.2亿元上升至45.9亿元。

教育

2010年,赫山区共有中小学校127所,在职教职工6925人,专任教师6055人。赫山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1311人,约占赫山区总人口的14%。赫山区小学阶段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0,初中辍学率1.5%。

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赫山区考生4343人,录取4076人,录取率为93.9%。其中一本录取504人,占参考考生的11.6%;二本录取955人,占参考考生的21.99%;三本录取为563人,占参考考生的12.96%;高职专科录取2054人,占参考考生的47.3%。全国成人高考,赫山区报考1879人,其中,专科起点升本科793人,上线681人;高中起点升专科1017人,上线841人;高中起点升本科69人、上线50人。

卫生

2010年,赫山区共有551649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96.08%,全年住院补偿5.6万人次,补偿金额6000万元,人均补偿1070元/次,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达65.73%。

2012年,赫山区累计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3000余万元。赫山区新农合参加率达100%,个人资金提高到290元。单次补助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全年补助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全年住院补助8万余人次,补偿11000余万元,次均补偿1200余万元,其中对重大疾病补助1万余人次,补偿400余万元。累计住院补助6万元以上289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3.8%。

2016年,卫生计生服务方面,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建成新的服务体系;合并区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组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保留区妇幼保健院牌子;整合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职能,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整合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执法资源,建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合并原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机构与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执法机构,组建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同时,撤销乡镇、街道计生办公室,组建卫生计生办公室,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10月1日起,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6664万元。落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要求,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的监管和考核。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管理率94%。[7]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体育

体育事业方面,2016年内安装健身路径器材38套,太阳能篮球架80套;举办气排球教练员和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气排球教练员62名、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73名。[7]

旅游

新市渡竹林风景区北部有桃益公路,西抵八方山,南连蛇山,东临高村。竹林面积近26.67平方米,是益阳有名的竹旅游景观。景区内的金猫山,满山楠竹,根根粗壮,成竹平均胸径在22cm以上。

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位于益阳市西南区的会龙山上,占地1.86万平方米,四周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集名古迹和现代园林建筑为一体。内有白鹿寺、栖霞寺、广济寺、何凤山墓地、何凤山感言碑廊等相关景点。

碧云峰

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的碧云峰,古称熊湘山,又称清修秀山青秀山,是衡岳72峰之一,峰高海拔502米,周围100余公里,真乃“一峰截天碧,云气浸衣裳”。观其全山外貌,形似九江匡庐,故自古有“小庐山”之称。碧云峰山壑幽遂,岩壁峻峭,佳木葱笼,药草繁茂,瀑布飞流。[8]

四方山

四方山地处赫山区岳家桥镇境内,距319国道仅几公里,离长沙和益阳市区仅几十分钟车距。四方山是名副其实的四面环山,丘陵起伏,流水潺潺,层林叠嶂,古木参天,有乔木及草本植物二千余种。《益阳县志》云:县有佳境,绵延四方。四方山因四周群山环抱而得名。

浮邱山

浮邱山,在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主峰海拔752米,方圆约48平方公里,区内山岭起伏,峰峦突起。古为楚南名山,人称“小南岳”。

羞女山

羞女山,位于资江北岸的修山镇,距桃江县城15公里。临江一面,大小有七个山头,主峰高375米,山形活像一位浴后出水的美女,仰卧在江边小憩。她一丝不挂的玉体,线条优美而分明,高高翘起的下颌,软软飘垂的秀发,舒展的双臂,匀称的长腿,隆起的小腹,迷人的乳峰,象是雕塑在桃江大地上的一尊“维纳斯”。

周立波故居

白鹿寺位于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寺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年。白鹿寺建在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古寺鼎盛时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左右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左右为佛学堂;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左右为十八罗汉,左厢房为禅堂,右厢房为斋房,第四进为药师殿、藏经楼。

周立波故居座落在谢林港镇邓石桥村的清溪冲,距益阳市区仅8公里,是一座具有益阳山乡特色的典型农舍,六缝五间,砖木结构,上盖小青瓦,为祖父在清代末年修建。两厢为住房,中间为公共堂屋,房前有一口水塘,房后是一片竹林和茶树山。周立波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他一直同父母亲生活在周家老屋。

碧云峰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的碧云峰,古称熊湘山,又称清修山、青秀山,是衡岳72峰之一,峰高海拔502米,周围100余公里。观其全山外貌,形似九江匡庐,故自古有“小庐山”之称。[9]

周立波故居

代表人物

赫山区的名人有夏曦、欧阳笛渔、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抗日名将肖山令、华侨教育家张国基、历史学家周谷城、何凤山、红军师长曾士峨、唐铎、革命活动家高文华、原中顾委委员曾三、文艺评论家周扬、人民作家周立波、左翼作家叶紫等。[10]

获得荣誉

2020年3月,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11]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2021年4月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7月30日,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