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1950年8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无锡,环境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陶澍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8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土木系硕士毕业;1984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江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还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亚太分会主席、ES&T顾问编委、IEAM副主编及EP、JEGH等国际刊物编委。

陶澍主要研究微量有毒污染物排放、行为、归趋和效应等区域尺度环境过程。

中文名

陶澍

出生日期

1950-08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职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主要成就

1995年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表论文数量

人物经历

陶澍[环境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土木系,获得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4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土木系,获得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1月,在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

2019年7月24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陶澍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大家对室外空气的关注度都很高,对室内空气的认识仍然非常不足,尤其农村地区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保护意识较为薄弱。[2]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陶澍 院士

陶澍建立了中国高分辨多环芳烃排放和全球多环芳烃排放清单;证明了同分异构多环芳烃在迁移过程中的分异;建立了多介质源解析方法;在污染物区域环境归趋研究中,建立了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多介质模型、阐明了决定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异的主要机理、建立多环芳烃从产生、迁移、暴露到健康危害的系统模拟方法、揭示了有机氯农药摄入量与人体组织残留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多环芳烃呼吸暴露对中国人群的健康危害,将基因易感性等参数的变异特征引入风险模型,定量阐明了健康风险的变异和不确定性。陶澍主要从事环境地理学研究,在微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区域环境过程研究,微量污染物的形态、迁移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区域归趋模型与风险评价、污染物界面微环境行为等方面取得系统成果,近年来侧重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归趋模拟、暴露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

•成果奖励

1989年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鸭绿江污染防治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圳河治理环评

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名)。

人才培养

2001年全国模范教师

1995年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2022年入选2022“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地理学者榜单[5]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优秀环境工作者奖
2001年全国模范教师
1995年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
展开表格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学与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中国化学学会环境化学分委会委员
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亚太分会主席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