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川街道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党政机关驻地,位于区境腹部偏南,东邻六指街、南连三里桥街道、大潭原种场办事处和滠口街道、西接横店街和祁家湾街、北毗罗汉寺街和王家河街。

前川街道区域面积148.3平方公里,辖16个社区居委会、5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3.96万人。武汉市黄陂区是二程故里,1998年城关镇更名前川街道,取程颢诗句得名。

2012年度湖北省百强乡镇第四名,2012年武汉市十佳街乡镇。

中文名

前川街道

火车站

黄陂站

面积

148.3平方公里

人口

190978人(2010年)

方言

黄陂话

下辖地区

16个社区居委会、58个行政村

车牌代码

鄂A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别名

城关镇

著名景点

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二龙潭公园、双凤亭

所属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成立时间

1998年

行政类别

街道

政府驻地

前川大道116号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黄陂区腹部偏南

历史沿革

1995年,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2000年,撤销前川镇、环城镇、鲁台镇,设立前川街道、环城街道、鲁台街道。2001年5月,撤销环城街道、鲁台街道,并入前川街道。2004年,办事处驻前川街,人口189956人,面积148.3平方千米,辖光荣、东寺、康乐、民安、前川、双凤、新村、潘家田、龙潭、锦绣、沙港11个居委会和油岗、雷段、桃花、付店、枣林、夏店、夏石、李三、肖店、辛店、老观、三姜、瑶台、水塔、杜岗、真君、高庙、院岗、涂店、梁港、彭楼、刘寨、熊店、宝塔、冷垸、杨垸、武湖、西河、高湖、张畈、双陈、西陵、沙畈、青风、甘露、双寨、平湖、顺河、茅店、横堤、解放、定远、群联、五里、大兴、青仔、理林、向阳、杨园、群光、孙教、陈玉宫、龙王庙、龚岗、华平寺、吴店、鲁台、火庙、王店、涂大、易庄、八里、天井63个行政村。

经济

前川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一班人坚持工业强街的工作主措,将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街道党工委的主要工作之一,强化政府推动,强化招商引资,强化协调服务,强化科学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工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具体抓,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经济工作碰头会,研究布置和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前川街在抓招商引资工作中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多次组织参加招商活动,现已引进落户油岗工业园的工业项目3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分别是投资7000万元、占地108亩的升龙电子公司的钟表机芯项目;投资6000万元、占地60亩的百利恒公司的健身器材项目;投资1200万元、占地5亩的高科技企业凡宇喷雾公司的喷头制造项目,预计以上三个项目投产后可年新增产值4亿元以上,税收2000万元以上,可新增2000多人的就业。前川街在抓好现有工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围绕油岗工业园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开展工作,油岗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540亩,计划引进企业8个。来投入到园区的道路、供配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110万元。全力支持已引进企业的加快建设速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交通

地铁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七号线是汉口中心区与武昌中心区的直达通道,并沟通北部和南部两大新城组群。前川线工程起于黄陂前川,分别沿黄陂大道,双凤大道,川龙大道,盘龙大道、汤云海路、环湖中路南北向走行,先后经过黄陂前川新城区、武汉临空经济区、黄陂盘龙城区、东西湖区,止于7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东方马城站(不含)。线路全长约36.2km,设站9座,地下线长约10.6km,高架线长约25.6km,设置停车场和车辆段各一座,新建主变一座。前川线利用2号线北延线宋家岗主变电所,,另新建一座主变电所(横店主变电所)为其供电。7号线全线共设置2段3场,本次7号线北延线设置横店定修段和前川停车场各一处。

设黄陂广场站、百泰路站、北车基地站、横店站、临空北路站、天阳路站、腾龙大道站区间、管委会站、马池站等站点。

社会

概况

2012年,前川街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23亿元,收入总量和增长率均居全区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08元,同比增长14.6%。全街实现农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用地产出达到13735元/亩,其中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产出率优势明显;乡村休闲游收入达到2031万元,同比增长58%,休闲农庄增至18家。

2012年,前川街先后获得“全省百强乡镇”第四名、“市十佳街乡镇”等荣誉称号。

规划

规划区范围:延续《2002版总规》规划区范围,用地面积87.64平方公里,包括前川城区,以及周边近郊地区。中心城区范围:基于《2002版总规》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统筹前川外环线、中环线道路线形变化,结合武汉长江新城、地铁小镇、产业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诉求,对接“规划管理一张图”中前川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与边界、黄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新增的土地指标空间分布,优化修改前川中心城区范围,保障优化后中心城区范围与相关上位规划、城市建设现状诉求相匹配。优化后,中心城区范围的用地面积为31.28平方公里,北至外环线,东至滠水河东岸,南至中环线,西至外围环路。

在前川城区构建“两核三轴,五区多点”的总体空间结构。其中,“两核”是依托轨道站点百泰路站与黄陂广场站打造商务商贸服务中心、行政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双核心;“三轴”为轨道交通前川线城市综合服务轴、木兰大道-新十公路产业综合发展轴和滠水河生态景观文化轴;“五区”为北部产业新城片区、新城综合服务片区、老城商贸居住片区、地铁小镇片区、鲁台居住生活片区;“多点”为各片区内的生活、产业综合服务节点。

用地布局

(1)产业结构与空间优化

在《2002版总规》确定的产业空间结构基础上,结合近期重大项目建设诉求和区域环境变化情况,对商业服务业、工业等各类产业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促进工业用地布局由“三园”向“二园”转变,实现工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促进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由“多轴”向“一轴多点”转变,实现区级商业服务业集聚带状发展的同时,保障各生产组团和生活组团配套服务邻里的、点状分布的商业空间。

(2)绿地系统优化

延续《2002版总规》明确的“一环、三廊”绿地系统,结合现状绿地实施难度、河渠水系空间分布,局部优化前川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增加公园绿地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结合550KV葛沪高压线的改迁,取消其两侧防护绿地。

(3)公共服务设施优化

整体延续《2002版总规》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合武汉市公服设施配套标准进行公服设施实施评估与规划规模测算;同时,落实黄陂区近年来有关妇女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皮防医院、文化中心、二程书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建计划,对前川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进行调整优化,全面提升前川公共服务水平。

(4)综合交通优化

①强化区域交通便利性

落实武汉市有关区域性交通的最新规划要求,新增3条前川至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以及武大高速、武汉外环高速等共5条公路;强化前川城区与武汉主城、周边小城镇等地区域交通便利性。

②优化城市主干道路线形

结合前川中环线现状实施情况、轨道交通前川线规划情况,对前川城区主干路道路线形进行调整优化,强化规划的可实施性。

③细化城市道路网密度

延续《2002版总规》“射线+环路”的整体道路体系,结合现状道路建设情况,增加城市支路,细化前川城区道路网密度,构建“三环十三射”的城市道路体系。

前川街道实景

(5)市政基础设施优化

结合550KV葛沪高压线改迁的现状情况,对接前川市政相关专项规划,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调整优化,促进前川城区市政设施的服务水平全面升级。

教育事业

武汉市黄陂一中创办于1933年,原址位于黄陂古城内,1997年10月搬迁至新城北郊的桃花岗,1998年后,使用全称“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湖北省老牌名校,现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新校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2007年12月,在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黄陂一中盘龙校区。2009年8月,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盘龙校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两获意大利加勋的万子美、著名画家冯今松、央视主持人王利芬、中国首席潜航员叶聪等。学校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实践和完善“自主教育”模式,着力外塑形象、内挖潜力,彰显优势,形成鲜明的“人文教育”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历史纪录;2010年3人考取清华北大,其中柳洁同学摘得武汉市文科状元桂冠;2011年高考上一类重点线353人,创本校历史纪录,600分以上学生达139人,其中20班的刘通同学、但振康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获得的综合荣誉有:“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中央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基地”、“省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学校”、“市民主管理五星级单位”、“市化学学科基地”,等等。学校正沿着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矫健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前川一小创办于1928年,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校。一直以来,学校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为依托,在“以人为本,文化立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下,努力打造关爱型、学习型、“互动式”校园文化和“经典诵读”的学校特色。学校现有教师160人,全部达到任职要求。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学历合格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132人,占83.5%;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3人,市级百优班主任2人,区级骨干教师40余人。2009年,学校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全面实施了校园整体改造工程,使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区划分明确。建有“十一大”标准的功能室,全部按国家新Ⅰ类标准配齐、配足了各种仪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教科研50强学校、省“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红十字工作模范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示范学校等。

前川街道地图

旅游

发掘前川特有的文化宝藏,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前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邑重镇,我们的先祖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构塑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昔日“黄陂十景”即有七景在前川(“甘露呈祥”、“鲁台望道”、“夜台钓月”、滠水冬温、板桥仙迹、“铁锁龙潭”、“西寺晚钟”,黄陂新十景中双凤呈祥、滠水凌波在前川街道。

桃花庙和黄陂一中为基点,打造文化旅游。

B区依托黄陂广场和木兰国际广场,积极引入餐饮、娱乐、服装、家电等知名品牌企业,把前川打造成集购物、娱乐、文化、美食于一体的综合商务休闲中心。包括游行品牌、大型商超、数字影院、美食街区和星级酒店等各种商业业态。

C区尤以“二程”文化卓然独秀。这是前川诞生的胎记、精神的宝库、独特的地标。双凤呈祥位于黄陂区前川街道双凤亭,与二程书院、程乡坊同为纪念二程所建,始建于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人称两程夫子。其祖父任黄陂县令,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黄陂城西偏有草庙巷(今文教巷),是二程故居所在地。南宋时改称双凤亭,取侯太夫人梦双凤生二程之意。现存建筑即为当时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碑额上刻有双凤朝阳图等。“双凤亭”金字匾额,为1962年重修时郭沫若所题。它使前川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予精心保护,已经损毁的重要文物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修复,还应新建一些新的人文景观,以彰显前川丰富的文化底蕴。

滠水凌波位于黄陂区前川街道滠水公园。黄陂区在滠水公园公园内基本建成爱国主义综合主题公园,突出核心价值观、武汉精神和黄陂历史文化。南起橡胶坝、北至滠水二桥,全长3.05公里的滠水河西岸作为滠水河前川段一期景观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硬化、广场铺装、园林绿化、驳岸改造、配套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建设等,历时半年建成,免费供市民休闲、游玩和纳凉。

D区以隆汇国贸中心、铁锁龙潭和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圣庙为支点。

E区以二龙潭公园、西河公园为支点。将前川建设与黄陂区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前川产业新城建设成为武汉江北重要景区。前川是黄陂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黄陂旅游中轴线上的中枢位置上。是“武汉后花园”中的“中心花园”、是黄陂区这座宏伟大厦的“客厅”。因此,应将前川的建设纳入全市、全区旅游的总体布局,兴建一批自然景色优美,又富含文化韵味的名胜景点,使汉北旅游的游客返程途中,乐于驻足前川,流连忘返,成就在陂“二日游”以至“多日游。

前川街道地图

二程

1,黄陂大桥东端,岿然一山,此即鲁台山。北宋中叶,程颢、程颐兄年曾在此筑一高台,名“望鲁台”,宋称“鲁台望道”,以遥望尼山,寄托仰止之情。北宋期山上始建“清远亭”,南宋时为纪念二程改称“双凤亭”。亭侧有一聪明池,相传为二程研墨洗笔之处,池中有涵虚亭一座,系二程常来攻书之所。亭东里许,有一摇碧荡翠的“流矢湖”,因二程兄弟常在此习射而得名。明景泰年间(1450—1457)在鲁台山南麓建有“二程祠”,后相继改为“二程书院”、“望鲁书院”,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书院齐名。清代增建讲堂学舍,后改名为师范学堂和县模范高等小学堂。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于日寇铁蹄之下。1962年政府拨专款维修,当代著名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双凤亭”金字匾额,斯亭即灿然生辉。本世纪初,政府拨款重建,古亭焕发青春光彩。登临峦巅,仰观亭翼若飞,古木参天;俯视,岸映西州城半出,虹栏吸波润青云;极目远眺,十里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历代文人骚客登揽胜抒情,吟古咏物,留下了大量锦诗妙文。惜之文迹寥寥,书香气微微。

以双凤亭公园为主体,打造前川二程文化中心。进一步完善双风亭公园。重点是在双风亭底座迥廊壁上篆“二程”简历,刻二程形象浮雕和“二程”语录书法;改造聪明池,还其碧水清波,在池畔塑“二程”研墨洗笔图景;亭台楼阁粱檐门柱上烫金髹漆二程文化楹联,以增亭园书香气息。在原化肥厂旧址上重建二程祠园。园中建“望鲁书院”、立儒理碑文,建“二程”文化长廊,书“二程”诗文警句。并建少许讲堂学台,再现县师范学堂和县模范高等小学堂之雏形。修建“流矢湖公园”。改造装饰“流矢湖”,在湖畔立后羿射日和二程习射塑像。建体育锻炼场地和箭矢习射之靶场。

2,甘露山就矗立在前川城东六华里的滠水之滨。据县志载,世传陈武帝(557—559年)时天降甘露,因名此山为“甘露山”,为旧时“黄陂八景”之一。山上松柏参天,苔藓覆地,云烟缭绕,磴道迤逦。登临山巅,极目远眺,万倾碧野,镜湖星罗棋布;一条大江,茫茫奔腾天际。古人闻政以“烟栖石径苔痕滑,云山松门山色奇”的诗句赞美此地秀丽风光。明代时山上建有“甘露寺”、“甘露书院”,设有祭祀程颢、程颐之灵位。开发甘露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甘露呈祥”景区。建设内容大致有:修筑赴景区公路和登山磴道,山上修“望鲁亭”、“陂川阁”,复“甘露寺”、“甘露书院”,树“二程望洛”塑像。

3,双凤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山,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而建。双凤亭始建于宋代,因程氏兄弟生于黄陂,所以原址在黄陂区城区,后来毁坏。明朝天顺七年(1463)改址建亭于前川街道鲁台山麓二程祠内,清康熙五年(1666年)移建此地,现存的双凤亭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亭高10米,为三层檐重进六角攒尖式木石结构,占地36平方米,造型精美、古朴坚固。亭中有方形石碑,碑文记载建亭始末。

亭的西面正中悬挂着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双凤亭”匾额。关于双凤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此亭是二程之母为纪念“感梦生二程”所建,后来,二程成为理学大师,后人为此亭立碑命名为“双凤亭”。如今,双凤亭已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黄陂

实景

1,在黄陂二桥西、黄陂大道南、人民银行旁的一块低洼地,昔日是一片洪波涌翠的芦苇荡。这里是黄陂前川的东大门,318国道从它身边穿过。广场北数行霜树,几簇烟树,碧野阡陌连畴,莱青花香,寒潭澄碧,水草丰茂。区里在这里建起一座面积宽敞,景色宜人的“黎黄陂广场”。广场内林隐涌道,花缀绿茵,湿圃生烟,紫藤满架,燕语莺歌蝶舞,音乐喷泉溢彩流光,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黎元洪一身戎装,仗剑肃立在广场中,深情地注视着他的故乡。铜像底座上国家政协副主席和王文元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词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2,在二桥头立一巍峨壮丽的门楼,门柱上彩绘双凤比翼奋飞。在“黎黄陂广场”北东寺畈内营建农业生态旅游园。北部高处保留水杉林,增植果树。中部分畦列亩,种瓜栽菜。南部澄塘中植以菱芰莲藕。塘周隰地遍植苇蒲、萍蓼等水生作物。如此,则满园鲜果飘香,瓜豆满架,花菜盈野,荷花映日,碧叶连天,蓼红苇白,水鸟云集。即使郊农得生态旅游之实惠,又使城里人领略意味无穷的农耕年华和田园风光,且与对面的黎黄陂广场相映成趣,共同装点前川城东门面。

花木兰

在城北新公安大楼旁的转盘内,花团锦簇,车流滚滚。巾帼英雄花木兰跃马弯弓,骏驰彩云。往北的木兰大道两旁有三秋桂子,十里飘香,新一中如璀灿明珠镶嵌在碧茵锦带上,新体育馆似鸟巢栖身在林荫桂蔼之中,图书馆、体育公园、文化馆等文化载体将陆续落户大道两厢。这里是前川北大门,木兰故里黄陂对外展示的重要地标,是黄陂区经济文化新的“副中心”,正在向“武汉城市副中心”强劲发力。

以木兰大道为中轴线,以转盘为始端,兴建“水兰文化景区”。在转盘东区政府前的黄陂广场上雕塑红七军英雄群体,这是高扬于黄陂大地上的一面鲜艳红旗,也是木兰文化的新版。在木兰大道旁建黄陂前川历史博物馆,收藏展示在前川程家墩、鲁台山、椅子山(双凤大道与大南街相交高地)的大量出土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景点,馆周另建若干有代表性的木兰文化景点。在转盘上空立巨型电脑银屏,闪现前川人文自然景点。在木兰大道南端路口插前川景点路标,游客光临前川。

吕蒙正

1,西寺晚钟在城西老汽车站内,昔有一片古寺,寺内佛声道院众多,朱门绀殿掩映,透出幽深的禅意。另有一洪钟,高达3米,周径有三人合抱之围,为佛寺报时和举行法事之用。每当日含半规,暮霭降临之时,钟声绕粱,声震十里。这就是黄陂八景之一“西寺晚钟”。此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内大钟为明万历年间邑人邓光禄系昕监铸,此地现为木兰客运公司所在。

前川街道地图

关于“西寺晚钟”,历史上流传一段贤臣轶闻。北宋太宗、真宗年间,曾三任宰相的吕蒙正在未发迹时曾寄居前川椅子山寒窑,有过饥肠辘鸣时落瓜东河桥下的无奈,也遭遇了“西寺饭后钟赶斋”的尴尬,由此激起了他励志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的决心。古寺修扬的钟声露吐出深沉的古意。在老汽车站内修建“西寺晚钟”公园。园内建梵利寺庙若干,寺内高悬洪钟一口,其规模应比古钟宏大。绘图塑像,再现“吕蒙正住寒窑”、“西寺饭后钟赶斋”、“落瓜东桥”等历史典故。

2,在前川老城区中轴线前川大道以东、街办事处以西,昔时有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桂殿兰宫,静斋雅舍、圣祠明堂,连宇覆地,透出浓郁的儒脉书香。这就是俊彩星驰,人文荟萃的孔儒学宫,是旧时黄陂生员(秀才)科举应式进修之场所。北部大成殿(亦称孔庙、圣庙,今为人民会场)里供奉着孔子灵位。千百年来,这里棨戟遥临,香烟缭绕,冠盖云浮,无数文人学者在此向这位圣哲虔诚地顶礼膜拜。南部学宫内建有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东斋、西斋、明伦堂、教谕署等近二十处儒文建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县学停办。学校内先后开设县中心小学、木兰女子学校。1938年学言被毁于日寇魔爪,仅留下大成殿在满目疮痍中悲愤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