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2°12′一32°42′、东经117°12′一118°5′之间,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皖东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与苏、浙、沪地区相连,面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人口97.49万,辖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

定远县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波状平原和平原三种。定远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中国南北要冲。京沪高速铁路、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横跨境内。

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201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8年,定远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8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定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定远县入选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名单、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中文名

定远县

下辖地区

22个乡镇

别名

曲阳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部

面积

3001平方公里

人口

97.49万(2017年户籍)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3568385万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50

政府驻地

城东新区长征东路

外文名

Dingyuan County

车牌代码

皖M5

邮政区码

233200

火车站

定远东站(规划)

著名景点

定远古城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民族

汉族

行政区划代码

341125

财政收入

23亿元(2018年)

历史沿革

•阴陵、东城、曲阳(战国-东晋)

定远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设郡县时,属九江郡辖的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西汉时,县境内设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侯国(治今凤阳县龙头坝),均属九江郡。王莽改东城为“武城”,阴陵为“阴陆”,曲阳侯国为“延平亭”。东汉时恢复西汉旧称,将延平亭改称西曲阳,东城阴陵、西曲阳三县皆隶属九江郡(治阴陵)。永平十五年(72年),东城改属徐州下邳国,三国魏时撤销东城阴陵二县建置,改属淮南郡西曲阳县。西晋恢复东城、阴陵二县建制,仍属淮南郡。东晋建制与西晋同。南北朝,江淮地区为南北激烈争夺的场所,归属和建置变动频繁。刘裕代晋称帝时,东城县先属于南朝宋,后入北魏。南朝齐时,在境内设马丘郡(治今定远县兴隆乡蓝栅桥)。

•南北朝时期

南朝梁武帝时,始以“定远”为县名。据《太平寰宇记》载:“梁天监三年(504年),土人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县名“定远”,含有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梁大同六年(540年)置安州(治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领定远、临濠二郡。南朝陈时,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定远复归南朝。

北朝曾数度领辖县境。北魏孝文帝永平三年(510年)置安州(治今县东南大桥镇三官集)。后又置北谯郡,治阴陵城(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领南蔡(治阴陵城)、北谯(今凤阳县龙头坝)二县。北魏、东魏时,在今县境内曾设西沛郡,领肖、沛、平阳三侨县。北齐时,置广安郡(由梁临濠郡改名,位今定远县大桥镇)。大象一年(580年)入北周。

•濠州管辖时期

隋文帝仁寿元年(602年),改广安为临濠县(治东城),属濠州。隋炀帝改濠州为钟离郡,仍辖临濠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钟离郡临濠县为豪州定远县。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定远县治迁至定城。此后历朝县治基本未支。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属钟离郡,后复豪州。贞观年后,州郡属淮南道。元和三年(808年)改豪州为濠州。

五代十国时,定远先属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濠州团练使移戍勘藕塘,金兵攻占濠州和定城。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县治迁回原址并筑定城土城。 元朝时,定远初属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

•凤阳府管辖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定远县直属中都(今凤阳)。十三年属六部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属南京凤阳府。

清初定远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凤阳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民国21年(1932年)10月后属第四专区;民国27年10月改属第六专区;民国29年4月改属第五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1949年1月18日,定远全境解放,初属江淮第一分区;同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

1956年1月随宿县、滁县二专区合并,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复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1979年2月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行署,仍辖定远县。1992年12月滁县地区撤销,滁州市(地级)成立。定远属其管辖。

2020年7月4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定远县列入“淮南”片区。[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的丘陵区,介于北纬32°13′~32°42′与东经117°13′~118°15′之间,北连凤阳,西接长丰、淮南,东与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接壤。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7]

定远县是滁州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滁州市西北部,国土面积300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67万,辖22个乡镇,两个园区,是省级园林县城、双拥模范“七连冠”县和全省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县。[8]

地形地貌

定远县的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在地貌单元上属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波状平原和平原三种。北部和东部为丘陵;大部分地区为波状平原,残丘和缓岗散布其中;小量的成片平原仅分布于县西南一带;池河沿岸有一狭窄的河谷小平原。全县海拔高程小于35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

气候条件

定远县属北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类型。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由于季风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时有旱、涝灾害。四季的特点是: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少雨多旱,冬季干燥严寒。

定远县气压冬高夏低,春秋两季介于两者之间。全年最高压为1月,累年平均为1018.3毫巴;低气压为7月,平均为995.2毫巴。

定远县境内由于地形不同,致使东、西两部的气温略有差异。西部平原地区气温略高于东部岗丘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1~1.5℃,0℃以上积温5300℃~5400℃,10℃以上积温接近4800℃。东部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足28℃,最冷月平均气温0~1℃,0℃以上积温为5300℃,10℃以上积温4700℃。

自然资源

定远县土地总面积为448.65万亩,其中承包耕地155万亩,林地3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7.5万亩),宜牧荒山30万亩。

矿产资源

定远县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铜、铅、锌、岩盐、石膏、石英岩、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17.5亿吨,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2%;石膏储量2.3亿吨,为全省所独有;大理石荒料储量277万立方米,是皖东地区大矿之一,主要品种有虎皮、条带、龙云、彩云、鱼子玉、黑皖螺、方山玉、青石玉、豆沙玉等九种;石英岩矿储量2620万吨,含氧化硅品位95-99%,矿石硬度7-8级;石灰石储量3亿吨,含氧化钙45~51%,氧化镁1~3%;方解石矿储量100万吨以上,含碳酸钙95%以上;白云岩矿储量189万吨;还有页岩、陶土、玄武岩、膨润土、麦饭石等。

动物资源

禽类 麻雀、喜鹊、灰喜鹊、乌鸦、燕子、鹌鹑、布谷、大雁、环颈雉(野鸡)、野鸭、鹭鸶、鸬鹚(鱼鹰)、猫头鹰、鹰、鹞、啄木鸟、百灵鸟、白头翁、苦恶鸟、画眉、稻鸡、环颈斑鸠、棕背斑鸠、大杜鹃、四声杜鹃、八哥、董鸡、翠鸟、云雀(告天子)、苍鹰(鹞鹰)、雕等共30余种。

兽类 野兔、狼、黄鼠狼、狐狸、鼠、刺猥、蝙蝠、灵猫、骚狗子、猪獾、狗獾、獐(羊獐子)、野羊等,共15种左右。

甲贝类 草虾、大虾、海虾、螃蟹、毛蟹、河蚌、珠蚌、龟、鳖、蜗牛等。

爬行类 蚯蚓、壁虎、蜥蜴、赤链蛇、黑眉锦蛇、水蛇、乌梢蛇、蝮蛇、竹叶青等。

两栖类 青蛙、蟾蜍等。

昆虫类 蜂、土蜂、知了、蜻蜓、螳螂、蟑螂、蚊、蝇、虻、蚤、臭虫、蚂蚁、蟋蟀、蝼蛄、蛴螬(金龟子)、蚱蜢、稻蝗、土蝗、飞蝗、叶蝉、飞虱、蚜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蓟马、麦粘虫、红铃虫、棉铃虫、松毛虫、天牛金花虫、大袋蛾、背债蛾、黄刺蛾、瓢虫、蝽象、步甲、虎甲、舟蛾、卷叶蛾、粉蝶、螨、蚕、地鳖虫、蚂蝗、蜈蚣、蝎子、柳叶蚂蝗、豆元青、斑蝥、红娘子、萤火虫、绿元青、蜣螂、玉米螟、粟灰螟、高梁条螟、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杆螟、金刚钻、小造桥虫、地老虎、冬斯、草蛉、蜉蝣、猿叶虫、瓜守、水蚤等共80余种。

林业资源

定远县境内,历史上有过大片森林,宋、明时,县北凤阳山区和县东山区,曾有连绵不断茂密森林,主要树种有栎类、山槐、黄檀、黄连木、枫香、化香等硬阔之类和少量杏、柏、漆树等名贵树种。1981年后,林业实行“三定”,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80年代,植树造林重视科学,讲究实效,对不适宜本地生长的黑松不再种植,改为种植马尾松和外国松,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至1990年,全县林业用地22.8万亩,造林199477亩,占87.5%森林覆盖率为11.3%。

•面积蓄积:1985年至1990年期间,对部分生长不良的黑松低产林,砍伐3万余亩,为地方提供中小经材2.8万多立方米,至199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187580立方米。按树种组分,杉类7686立方米,松类157302立方米,硬阔14703立方米,软阔1100立方米,珍贵树种6789立方米。

•树种分布:据1985年调查,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种类共有63个科、140属、230多个品种,其中乔木110个品种,灌木105个品种,还有藤木15种。从适种地域和用途分造林树种40多个、四旁树木80多种、常绿风景花木60多种,还有一部分野生小灌木。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182378.99公顷(2735684.85亩)。其中,水田119864。00公顷(1797960.00亩),占65.72%;水浇地421.43公顷(6321.45亩),占0.23%;旱地62093.56公顷(931403.40亩),占34.05%。

(二)种植园用地1916.12公顷(28741.80亩)。其中,果园892.96公顷(13394.40亩),占46.60%;茶园59.41公顷(891.15亩),占3.10%;其他园地963.75公顷(14456.25亩),占50.30%。

(三)林地27219.45公顷(408291.75亩)。其中,乔木林地20857.07公顷(312856.05亩),占76.63%;竹林地12.76公顷(191.40亩),占0.05%;灌木林地199.72公顷(2995.80亩),占0.73%;其他林地6149.90公顷(92248.50亩),占22.59%。

(四)草地1944.25公顷(29163.75亩)。其中,人工牧草地0.11公顷(1.65亩),占0.01%;其他草地1944.14公顷(29162.10亩),占99.99%。

(五)湿地118.96公顷(1784.4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定远县湿地地类全部为内陆滩涂。本次调查全县没有红树林地、森林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等地类。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305.86公顷(484587.90亩)。其中,建制镇用地4392.75公顷(65891.25亩),占13.60%;村庄用地26542.97公顷(398144.55亩),占82.16%;采矿用地525.02公顷(7875.30亩),占1.6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845.12公顷(12676.80亩),占2.62%。

(七)交通运输用地6433.39公顷(96500.85亩)。其中,铁路用地和港口码头用地208.56公顷(3128.40亩),占3.24%;公路用地2112.63公顷(31689.45亩),占32.84%;农村道路4112.20公顷(61683.00亩),占63.9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4339.03公顷(665085.45亩)。其中,河流水面4343.27公顷(65149.05亩),占9.80%;湖泊水面569.66公顷(8544.90亩),占1.28%;水库水面9768.86公顷(146532.90亩),占22.03%;坑塘水面24796.20公顷(371943.00亩),占55.92%;沟渠3824.79公顷(57371.85亩),占8.63%;水工建筑用地1036.25公顷(15543.75亩),占2.34%。[10]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1年,海清区改称红店区,站岗区改称永红区。6月撤销红店区,将红店区所辖的红卫兵、太阳升两公社划归永红区管辖,红店、东兴两公社划归定城区,东方红(姜兴)公社并入炉桥区青山公社。8月,撤销定城区所属的斋朗乡。

1972年8月,池河区增设刘铺公社。

1976年8月,藕塘区增设义和公社,定城区恢复斋朗公社。

1980年3月,炉桥区增设十里黄公社,定城区增设兴隆公社,藕塘区增设南店公社。

1981年,将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一律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7月将城东公社改为定东公社,其余区社体制未变。

1983年,实行政社分开,把原来的53个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权。全县共设6个区2个直属镇53个乡:

定城区 辖定东、城西、斋朗、范岗、程桥、西卅店、东兴、严桥、兴隆9个乡。

池河区 辖池河、岱山、拂晓、红山、三和、刘铺、桑涧、天河、练铺9个乡。

藕塘区 辖藕塘、仁和、界牌、永宁、大桥、观寺、仓镇、朱马、义和、南店10个乡。

张桥区 辖张桥、高塘、胜利、二龙、连江、郭集、早庙7个乡。

吴圩区 辖吴圩、站岗、蒋集、九梓、朱湾、卜店、耿巷7个乡。

炉桥区 辖年家岗、严涧、能仁、靠山、青山、永康、孙集、七里塘、青洛、八一、十里黄11个乡。

炉桥镇 辖4个居委会和农业、渔业、蔬菜3个大队。

定城镇 辖4个居委会和城北、长青两个大队。

1984年,定城镇和炉桥镇先后升格为标准镇,藕塘乡改为乡级镇,其余未变。

1986年,池河、张桥、永康三乡改为乡级镇,其余未变,此建置沿用至1988年底。

1989年,吴圩、朱湾两乡改为乡级镇,其余未变。

1990年,全县置两个建制镇,6区53乡(其中乡级镇6个),521个村委会,5256个生产队。镇下设19个居委会。

区划详情

截止2017年,定远县管辖的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辖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

定城镇炉桥镇张桥镇池河镇蒋集镇
朱湾镇七里塘乡能仁乡二龙乡连江镇
仓镇界牌集镇拂晓乡西卅店镇范岗乡
严桥乡永康镇桑涧镇三和集镇藕塘镇
大桥镇吴圩镇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为77917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0196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2792人,下降2.8%,年平均下降0.29%。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98155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8643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5123人,增长10.7%,年平均增长1.02%。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总户数27.13万户,户籍总人口97.49万,其中:男性51.86万,女性45.62万。全年出生人口16412人,其中男性8805人,女性7607人。死亡人口12857人,其中,男性7365人,女性5492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0.7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城镇化率39.85%,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2021年5月3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定远县常住人口为671361人。

民族

定远县有1个民族乡11个回族村、1个回民居委会(定城南大街回民社区),有回、壮、满等30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以上。定远县有1所完全民族中学、4所民族小学。全县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3大宗教,有依法审批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14个。

经济

综述

2016年,全年全县GDP1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10.9%。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3.6:28.9:37.5。

2018年,定远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5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63.7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84.1亿元,增长6.5%。

2018年,定远县实现财政财政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4%。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4.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72%,同比提升1.5%。财政累计支出62.5亿元,同比下降7%。

2018年,定远县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同比增长14.8%,增幅比2017年提高4.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3.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8%,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从项目规模看,全县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500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同比增长547.3%。

2018年,定远县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7834元,增长11.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7883元,增长10.3%,增幅比2017年提高1.2%;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280元,增长10.2%,增幅比2017年提高1.1%。

1.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2.9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5.5%提高到3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7%,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8.8亿元,增长24.7%,居全市第2位,增幅高于规上工业产值17个百分点。

2.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3.8%。受干旱等多种灾害影响,全年粮食产量略有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12.5万吨,比上年减产4.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52.9万头,增长0.32%;肉类总产量14.6万吨,增长0.87%;累计出栏家禽1013万只,增长2.43%;水产品产量3.8万吨,增长3.12%。

3.工业生产增速回升,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比11月末回升0.5个百分点。2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5个产值增长,其中8个产值增速超过10%以上。前11个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7亿元,增长15.7%。其中项目完成投资154.6亿元,增长20.4%;房地产投资44.1亿元,增长1.7%。分三次产业来看,一产项目完成投资26.1亿元,增长2.5%;二产完成投资65亿元,增长4.5%;三产项目完成投资107.6亿元,增长27.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2个百分点。

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增长12.5%,增幅比全市低0.2个百分点,居第5位。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亿元,增长12.4%;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增长12.7%。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3.2亿元,占比达56.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6.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78万美元,同比增长55.5%;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5万美元,增长24.5%。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5.8亿元,同比增长4%。

7.财政收入增长加快,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18.2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月末加快1.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17.6%。全县财政支出50亿元,同比增长13.5%。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9.4亿元,同比增长14.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4.4亿元,同比增长6.7%。

8.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工程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0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0元,增长8.6%。全县13大类民生支出4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8%、农林水事务增长27.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1.2%。

2016年,全县国民经济运行虽然态势良好,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企业盈利能力总体较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阶段,全县上下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县“521”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21年,定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8385万元。[12]

•经济开发区

定远县

定远工业园区于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已建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区,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落户,总投资120多亿元,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轻纺服装、农林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雏形。

2013年8月4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定远工业园区更名为“安徽定远经济开发区”,同时初步确定定远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面积为17.3平方公里。

第一产业

农业

定远是皖东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是中国粮食、油料、肉类百强县,居安徽省前列。农副产品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类和水产品等多种农副产品。2002年粮食总产居中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中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中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养殖业发达。常年存栏生猪180万头,出栏110万头,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年生猪存栏量居全省第二,肉类总产首次进入中国百强县第88位、安徽全省第6位。自古以来,农业在定远县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赋役全书原编》载:明崇祯年间,定远有熟地1414顷,应征银24620两,常额人丁应征银4383两。清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民赋征银29036两。民国37年(1948年)本县财政岁入总额53亿(旧币),其中田赋23亿,占43%。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下,产量不高。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46亿斤,人均产量513斤。此后的二十多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1972年至1977年有所发展,1977年粮食总产为5.7亿斤,人均800余斤。

1979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农业投入,实行科技兴农,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大发展。1980年产粮6亿斤,1985年产粮9.7亿斤,1986年产量突破10亿斤大关,达到11亿斤。1987年以后,逐步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换,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1988年成为中国12个售粮大县之一,1989年粮油产量均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粮食产量名列中国第48位,全省第6位;油料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全中国13位。1990年粮食产量又跃新台阶,产量14.6亿斤,人均1800余斤,是实行责任制前的2.6倍。油料总产上升为中国第10位,粮食名列中国第33位。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22亿斤,增长5.3%,实现“九连增”。新增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市级3个,出栏生猪143.6万头,继续保持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在安徽省率先建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定远稻米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农机致富工程,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8.2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居全市首位。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增加到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521家,新增著名商标4个、绿色食品9个。实施林业“双百双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

2017年末,定远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3.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88公顷,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9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油料播种面积11143公顷,比上年增长0.1%;棉花播种面积1067公顷,比上年增长0.9%;蔬菜播种面积7025公顷,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粮食总产量116.13万吨,比上年增长3.2%。油料产量3.34万吨,比上年减少0.5%;棉花产量2052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产量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4.2%。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78.39万头,比上年增长3.8%;全年生猪出栏153.51万头,比上年增长0.4%。全年肉类总产量148410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全年禽蛋产量2.45万吨,比上年增长2.1%。奶类产量2275吨,比上年减少5%。水产品产量4.05万吨,比上年增长5.6%。

2018年,定远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11.86亿元,增长8.5%。全县生猪出栏130万头,同比增长3.3%,期末存栏62万头,同比增长1.5%;家禽出栏、存栏分别为775万只和303万只,分别增长2.38%和2.85%。水产品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6.66%。主要肉类总产量125393吨,同比增长3.42%。

第二产业

工业

民国时期,手工业生产开始活跃。五匠(木匠、铁匠、石匠、蔑匠、泥瓦匠)、六坊(砻坊、糟坊、油坊、粉坊、染坊、豆腐坊)遍及乡、镇,印刷、卷烟等相继出现。

民国14年(1925年),定城周佑庭独创第一家工厂——印刷厂,周从南京购回一块石印板,刻字印刷,承接印刷信笺、信封、请柬等简单业务,生意兴隆,规模逐渐扩大。民国27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定城,到处烧杀抢掳,周家外逃汉口,两年后返回,重新开业。民国29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在藕塘附近的东洋庄、德胜集一带兴办被服厂、皮革厂、榨油厂。定城刘华章办起了小卷烟厂。加之“五匠”、“六坊”的相继出现,形成定工业的萌芽。据统计,1949年全县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有3394户,5732人,年产值438万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3年恢复时期,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农户组成了铁木业社。陈玉升、陈如海等率先成立定远县农具厂。是年,个体手工业者有2088户,2820人。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大部分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社,坚持个体生产的仅150人。

1958年大办钢铁。全县先后新建、扩建54个国营工厂。企业职工人数由1951年的20人,猛增到13197人。1960年,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许多企业严重亏损。1962年被迫进行调整,除保留印刷厂、酒厂外,其余大部分工厂被关、停、并、转。这一年工业总产值仅396万元,比1956年的556万元下降29%,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工业大跌落。

“文革”十年,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工厂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产值下降,亏损严重。据统计,196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396万元,又回到1962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水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工业大跌落。

虞美人草

进入70年代,定远县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建立了水泥厂、轮窑厂、化肥厂、磷肥厂、染织厂等骨干企业。与此同时,县属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也开始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上升到3337万元。比“文革”中的1968年增长8倍以上,其中乡镇企业约占30%。

80年代,县办工业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为10282万元),比1980年(3871万元)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由1980年的1776万元增加到的3908万元;利税由1980年的412万元增加到946万元。工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办工业积极增加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强化企业管理,先后扩建、改造了一批老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得到提高。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4亿元,在1985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多。实现利税273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治理整顿、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号召,县属工业一些发展项目受到一定影响。经过短时期的清理整顿,1989年县委、县政府再次要求全县增强发展工业意识,继续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是年兴建的重点工程有:年产10万吨精盐的盐矿首期工程、化肥厂年产2.5万吨合成氨扩建工程、水泥厂4.4—8.8万吨水泥扩建工程、磷肥厂2万吨硫酸生产线、染织厂色织布生产线、麻纺厂1/4台套麻袋生产线、定城米厂日产150吨大米扩建工程、印刷厂生产车间楼、面粉厂立筒库和大修厂电子称体车间。1990年,化肥厂4万吨尿素工程批准开工(1991年底投产);非工业部门的企业——校办工业健康发展,原实验小学铝箔厂1986年建厂,1989年实现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粮油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和机械工业等也同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位置;定城、炉桥两个重点工业区和定城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泉占据建材基地、东兴盐化工业基地、炉桥农用化工基地均已建成。是年,全县工业初具规模,拥有固定资产1.12亿元,工业总产值39910万元,年增长速度在全地区名列第三。2012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市第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1500万美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达1000万美元。规模工业企业达81家,新增22家。兑现中小企业奖扶资金4200多万元,新增非公企业434家、个体工商户1588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业技改投资21亿元,增长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专利360项。支持企业专利转化14项,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亿多元。

2017年末,定远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4.78亿,同比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比上年增长1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股份制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中,21个工业行业大类行业中的15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1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4%;橡胶塑料制品业增长49.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7%。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共有27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目录,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9%,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27.1%,累计增长28.5%;2017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6家,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3.5%,累计增长1.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上年相比,大多保持增长,其中,盐酸、水泥、发电量、橡胶轮胎外胎、合成氨、商品混凝土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9%、2.5%、4.5%、69.8%、63.9%、10.5%。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家,比上年净增加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9.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29亿,比上年增长18.1%;实现利税14.04亿,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利润7.74亿,比上年增长8.7%。

2017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90亿,比上年增长9.5%。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3亿,比上年增长25.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3.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3%;房屋竣工面积131.4万平方米,与上年增加22.2%。

2018年,定远县136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6%,增幅比2017年提高1.4%。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20家,产值同比增长15.2%;高新技术产业规上企业28家,产值同比增长37.1%;农业产业化产业规上企业48家,产值同比下降5.4%。

盐工业

2005年4月,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正式立项,项目占地390公顷,建设总投资160亿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号工程。2011年3月,定远盐化工业园已被批准为省级盐化工业园区。其功能被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园,它以“两碱”(烧碱、纯碱)生产为龙头,着力打造“千亿生态型盐化工基地”。

第三产业

2018年,定远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2017年提高1.7%。从行业类型来分,全县实现批发业零售额8.9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零售业零售额56.6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住宿业收入0.3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餐饮业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4.1%。从单位规模来分,限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3亿元,同比增长14%;限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1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0.6亿元,同比增长36.2%,增速超出同期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9.7%。

2018年,定远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770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3477万美元,同比下降19.1%;进口1293万美元,同比增长3841%。实现外资5806万美元,同比增长7%。

截至2018年末,定远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4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3.4亿元,同比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161.4亿元,同比增长4.7%。

文化

节庆

梅白鱼

藕塘民俗文化节:据明嘉靖年间所修《定远县志》记载,东汉人令狐子伯流落藕塘,寄宿山上寺庙中。当地百姓送衣送食,僧侣授其学业,子伯后官至楚国丞相,为感恩藕塘父老重修庙宇,塑寺中所供碧霞元君(俗称黑奶奶)金身并立塔为志。四乡八里村民纷纷拜谒,祈祷人寿年丰、国泰民安,后来便渐渐形成了三月十五藕塘庙会,世人秉承遗风,相沿成俗至今。藕塘令狐山庙会至今已延续近2000年。2012年定远县委、县政府将其升格为民俗文化节。

池河梅白鱼美食文化节:梅白鱼是池河流域特有的鱼种,鱼色如银,浆汁似奶,肉嫩味鲜,堪称鱼类一绝;每年的梅雨季节大量的鱼群从洪泽湖逆流而上到池河流域繁殖产卵生衍,遨游在池河水域,独特的池河水质盛产出闻名遐迩的梅白鱼。

能仁庙会:元朝末年,苏州民女和玉凤(即十三妹)投奔能仁地方义侠邓九公,劫富济贫,闻名天下。大明永乐九年,大殿重修,能仁寺成为远近香客进香拜佛的圣地。特别是二月初八这一天,方圆几十里的百姓,纷纷来到能仁寺烧香拜佛,敲锣打鼓、玩灯。是以商品交易、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民乐

民间流传的器乐曲甚多,有维妙维肖的《百鸟朝凤》,有细吹细打的《抱妆台》,有欢乐明快的《小开门》,有行云流水的《溪流情》等。打击乐方面有《小五番》《十八番》《喜鹊登枝》《兔子扒窝》等。每逢婚丧寿诞、逢年过节之际,爱好乐器的农民们或数人组班或数十人聚集,笙萧管笛,喇叭锣鼓,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在锣鼓音乐中,以能仁乡凉亭班子为优,他们除双套大鼓、大锣、大堂锣外,还配有20至30面手锣(又名哈叭狗),演奏时轻如良霄月夜,急似暴风骤雨,风格独特,是定远县民间器乐曲中的一朵奇葩。

舞蹈

兰花灯:也称《扭兰花》,泛称《花鼓灯》,流行于全县境内。舞蹈中有“兰花”4至6人,“鞑子”、“岔伞”各1人,皆为男角。“兰花”上穿红,下着绿,头扎红色绸球,绸带披垂两旁,脑后梳独辫,双手持红巾,打扮俊俏;“岔伞”上穿镶绿边对襟白褂,下穿红色彩裤,头扎红巾,手持岔伞;“鞑子”上穿淡黄大襟便衣,袖口镶红边,外穿翻毛皮袄,头戴草帽圈,下穿茶色马裤,足蹬黑色长筒马靴,手拿芭蕉扇。《兰花灯》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相传在元朝以前,定远境内就有《兰花灯》班子,不过那时只有“兰花”和“岔伞”,因为在封建社会女子不准玩灯,所以,那时“兰花”皆由青少年男子扮演。抗日战争时期,在藕塘抗日民主根据地,逢年过节和开庆功大会,人民群众自发地掀起玩《兰花灯》的热潮,老百姓、政府干部、新四军官兵都参加扭跳,并在唱词上赋予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又自发地将男扮女装的“兰花”改为女性扮演,每逢佳节,都有好几班,甚至几十班《兰花灯》争相表演,在锣鼓伴奏中,且歌且舞,借以欢庆丰收,喜庆佳节,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狮子舞:流行在站岗、东兴、九梓一带,表现劳动人民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精神。

龙舞:流行于仓镇、池河、九梓、能仁等地,每遇天旱,人们舞龙祈雨,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春佳节舞龙灯,常表达农民喜悦心情和祁求神龙福佑来年国泰民安。

花车、花船:用竹篾扎制彩纸糊成,船心坐一美女,四周4-6人,船头渔翁撑篙,船尾老夫掌舵,在鼓乐声中,见风采柳,边歌边舞,十分活跃。

其他还有花挑、蚌舞、跑驴、大头和尚戏柳翠、五马破曹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曲艺

定远境内流行的曲种有大鼓、琴书、评书、快板书、革命歌等,但主要的是大鼓、琴书。

庙会舞龙

解放前,曲艺艺人没有固定演出场地,没有组织,各自拜师求艺。在农村集镇和庙会上设摊演唱,有时也到大的自然村庄或富裕人家说唱。解放初,县文化部门设立流动艺人管理组,管理曲艺队伍。1956年,县成立曲艺协会。至1960年,曲艺协会会员由解放初期的30人发展到67人。每个会员发一枚金属会员证章和一张会员证书,按月缴纳会费,凭证在县内外流动演出。1964年至“文革”期间,曲艺协会被迫解散,曲艺艺人也遭到不公正待遇。1974年10月,又重新考核、批准69人恢复说唱活动。1978年10月恢复定远曲艺协会,对全县167名曲艺人员进行考核,择优吸收69名艺人入会。为加强管理,制定了新的《协会章程》和《演唱守则》。1979年2月22日,县文化局正式下文成立曲艺管理小组。80—90年代,农村曲艺活动逐渐减少,曲艺组织名存实亡。

定远曲艺艺人大部分识字不多,没有定型曲目,说唱内容较乱。为此,县文化馆曾帮助曲艺协会对《杨家将》、《瓦岗寨》、《包公陈州放粮》、《烈火金钢》、《平原枪声》等新、老书篇,进行加工、改编,并多次参加省、地曲艺会演。

定远曲艺分南北两大派,南派以李学圣为首,使用木质搭板,以大鼓为主。北派以王家珍为首,使用金属钢板,以琴书为主。较有影响的曲艺艺人有甘华福、刘正先,后被调入省曲艺团工作。此外还有琴书艺人柏芳珊(女)、陶家英(女)、陈庆余(盲人),大鼓艺人庞玉芳等。庞玉芳熔南北两派大鼓艺术于一身,演唱时绘声绘色,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一)鼓书:鼓书即《安徽大鼓》。演唱者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搭板或鸳鸯板,边槌,边打板,边唱,边说,夹唱夹叙,韵味很浓,十分动听。

(二)评词:说书者面前放一张条桌,桌上放一惊堂木,以白话方式叙述故事,有声有色。

(三)琴书:一男一女两人合作,男人手操坠胡,女人一手执搭板,一手敲杨琴,有说有唱,有弹有敲。一般女的唱得多,音色甜美,娓娓动听,气氛热烈,节奏感很强,群众十分喜爱。

交通

定远位于合、蚌、淮、滁四个城市交汇中心交通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沪高铁纵贯南北并设有定远站,京沪铁路紧邻

定远站

而过,规划的合肥至青岛高铁在定远境内设定远东站合徐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县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两机场仅不足两小时路程。淮南铁路、合蚌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距南京、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仅1小时左右车程,到上海6小时车程。淮南铁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纵贯县境西部,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境内长约50公里。公路有定远到合肥、蚌埠、滁州、三界、明光、朱巷、永宁等干线。至201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661.1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50.47公里,省道4条194.499公里,县道17条355.412公里,乡道70条551.193公里,村道663条1509.604公里。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民用汽车拥有量5.19万辆,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3.86万辆,比上年增长28.2%。全县公交营运线路13条,与上年持平;实有公交车辆147辆,比上年减少18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76万人次。全县出租车456辆。

社会

教育

1949年2月皖北四分区在定城开办津淮中学定远分校,招学生90余名,5月学校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少部分学生继续读书。1949年8月,恢复“定远初级中学”,招收两个班,学生93人。1952年,在炉桥开办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在西卅店开办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招收初一新生110人,教职员工15人。1957年在藕塘革命老区开办藕塘初中。1958年,开办池河初中、吴圩初中,定远一中首设高中班。当年,全县有6所初、高中,初中在校生2236名,专任教师79人,高中在校生114人,专任教师8人。1960年,炉桥中学招收了高中班;1962年撤销高中班,学生并入定远中学。1962年后,由于贯彻和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截至1990年,全县中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培养初中毕业生136484人,高中毕业生24239人。自1977—1990年,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2721人,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43人。截至2012年,定远中学、定远三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高中,定远二中、炉桥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示范高中,定远高中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高考本科达线3219人,达线率47.07%,高出滁州市平均达线率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实现2012年高考录取总量与精品目标的双丰收。2011年,定远县被确定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试点县。2011年县职教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定远中学

截至2012年,定远有8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园39所,市级一类园2所,二类园7所,在园幼儿16068人。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所,改建3所,2012年新建4所,努力实现三年内每所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2012年,全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3%,县示范幼儿园、民族幼儿园被评为“市级一类园”、定远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2012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7302.6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25万元。完成23个、3.1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标准化学校18所,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列为国家标准研究试点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3219人,连续四年居滁州全市第一。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民办1所),2017年招生4071人,在校生6550人,毕业生2825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民办3所),招生4586人,在校生14066人,毕业生5015人。普通初中60所(其中民办7所),招生9525人,在校生27913人,毕业生8835人。小学37所,另外还有教学点14个,招生7786人,在校生46589人,毕业生9183人。幼儿园107所(其中民办45所),招生8794人,在园儿童2036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7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92%,小学入学率为99.96%。

科技

在1978年省和地区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和1982年县召开科技成果表彰会上,全县受奖励135项,其中省级4项,地区级13项,县级127项;农业80项,工业23项,卫生27项,教育3项,财贸5项,其他6项;受表扬25项。

1954—1990年,全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以上科技、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113篇,其中医药卫生方面96篇,老中医蒋立基创造的“新加四妙汤”一方,被国家级《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收载。蒋立基、蒋运祥、蒋运胜3人合写的《蒋立基运用紫芍一贯煎治妇科病经验》一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滁县地区优秀论文奖。

2017年,定远县建立天使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新建中国农大吴常信院士工作站、亚兰博士后工作站。全年申请专利554件,比上年减少8件。其中:发明专利410件,实用新型专利93件,外观设计专利51件。全年专利授权量105件,比上年减少175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45件,外观设计专利32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当年新增1家。

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定远县内以中医为主,西医甚少。行医者大多私人开办药店诊所,也有的赶集摆摊、串乡行

公共场所

医。药品数量、品种、医疗器械甚少。瘟疫猖獗,传染病连年不断,群众贫病交加。据历史记载:光绪末年,定远每年发生天花5100人左右,死亡1350人;麻疹15000人之多,死亡500人左右。民国24年(1935年)和35年,定远两次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人不计其数。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县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实行中西医结合。至1956年,全县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58个,中西医人员319人。随后逐步发展以西医为主,以中医为辅。至1990年,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28个,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个,区全民卫生院7个,乡镇集体性质卫生院54个,村级卫生室438个。卫生机构遍布城乡,医疗网点星罗棋布。从医疗预防到妇幼保健,从医政管理到药品监督,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医药卫生体系。

医疗设备不断完善。1949年,全县无一张病床。1990年,发展到1223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卫生院仅有手术剪刀、镊子等简单医疗器械。1990年,乡卫生院大多有显微镜、少数有B型超声波诊断仪;区卫生院有手术包、超声波诊断仪、200毫安X光机等;县级医院有胃镜、激光治疗机、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医疗器械。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全县有各类医务人员2893人,平均每1万人口中有卫生人员37名。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只能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外科只能做一般小手术。以后不断分来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同时选派部分人员去外地学习,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许多疑难和危重疾病得到诊治,高难度手术达到省内县级医院较高水平。1990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69.7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1‰。2012年,定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在安徽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诊察费调整和财政医保资金支付“三同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新农合实现扩面提标,参合率达98.3%。县总医院和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上,2013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8套,建成468套。全面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任务。“一户多残”家庭全部纳入生活困难救助范围。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院22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6个、诊所1个、村卫生室249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22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07张,其中医院212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32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322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56人,执业医生765人,注册护士908人,卫生防疫人员98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821184人,参合率99%。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文化建设

定远县不断加大投入,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县级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

先后新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定远大剧院等多项文化设施。2008年6月动工兴建定远县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列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有藏品134件,2009年8月举行开馆仪式。2007年新建图书馆,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藏书8万册。2013年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县文化馆现有活动面积2800平方米,作为国办群众文化单位,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发挥培训、辅导、引导社会文化活动功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10余项,举办大型节庆广场文化活动20多次,丰富群众文化活动,2012年由国家三级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定远大剧院于2008年9月竣工,集演出、电影、会议、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拥有12个小型会议室、一个多功能厅和一个大剧场。具有同时接待多个会议、大型演出及大型会展的能力。电影公司2004年在原人民电影院原址上新建一座集电影、商贸、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银海广场大楼,总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2013年通过装修升级,和上海大光明院线合作新建一所集多厅、院线为一体的多功能数字影院,拥有7个豪华数字放映厅、影片全国同步上映。

•农村

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了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79个农家书屋和22个电子阅览室。每个建成的综合文化站面积均达300㎡以上。具有书报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等。配备了乐器、演出服装、电脑、电视、音响、办公桌椅、阅览桌椅、橱柜等设备。每个农家书屋面积都大于20平方米,配有兼职图书管理员,统一配发了书报刊橱、阅览桌椅,收藏图书、音像制品1600余册,涵盖历史、文学、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三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10台电脑终端的标准配置设备,一台服务器,安装了宽带,免费向居民开放,方便家中缺乏电脑的居民上网查阅资料,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业余休闲娱乐新场所。截止2011年底,我县所有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自2011年6月起,我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行了免费开放,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截至2017年末,定远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量46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卫星收转站10座,全县城镇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5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6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场所

公园:花园湖公园、曲阳生态公园等、黎明湖滨湖公园、吴圩蔷薇公园、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炉桥淮溪公园等。

广场:阳光广场、人民广场、鲁肃广场、令狐山礼文化广场等。

其他:体育中心、定远文化馆、定远大剧院、银海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定远博物馆、定远城乡规划馆、炉桥盐化规划馆等。

2013年,县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建成15个电子阅览室,举办全国首个农家(作家)书屋创立十周年座谈会。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3300余场;投入540万元,启动池河太平桥修复工程;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场所59个。

旅游

定远古城

定远古城

定远古城位于城东新区永康路,占地面积1500亩,依水系而建,划分为红色文化街、民族和外国风情街、演艺街、休闲娱乐街、酒吧街、小吃街等。

定远古城项目将以“定远首个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名片、传承展示历史文化内涵”为准绳,深入挖掘定远及周边丰富的文化元素,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和市场,以古建筑群落为平台,以千年将相文化为脉络,以徽商文化作为重要补充,以红色文化为配点,融入定远及周边特色产业。凭借高品质的文化体验、滨水休闲、度假养生、生态人居、特色商业、餐饮娱乐等复合业态,将定远古城打造成为集人文文化参悟、民俗文化体验、市井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体。

古城夜景

令狐山

AA级风景区--令狐山

令狐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定远县藕塘镇东南的皇甫山西麓,东依将军峰、西接东园民居、面连营盘山、北滨大沙河,与藕塘老街隔水相望。总面积3300亩,海拔94米,景色宜人,分为四个景区:清流湖景区,塔山景区,南苑景区,东湖景区。集湖光山色、流水、花卉、果林等自然景观为一体,融宝塔、寺庙、诗词瀚墨和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多功能生态型的国家森林公园。相传汉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庙;唐宗相继增建子伯祠、碧霞宫、庙宇恢弘、香火颇盛。千百年来,农历每年三月十五,碧霞元君(俗称黑奶奶)神座前,络绎不绝的八方香客,顶礼膜拜。东汉楚相令狐子伯,少年避难读书于恢弘其称相后为酬谢藕塘父老和僧人教养之恩,于庙后山巅兴建七级浮屠,名曰“文峰塔”,后人为怀念子伯而易名“令狐塔”。景色宜人的环境,令许多文人墨客驻足留连,呤诗作赋。朗峰湖

朗峰湖

朗峰湖(朗峰水库)位于藕塘镇南3公里处,躺在的崇山峻岭之间,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湖水清澈,风光潋滟,周围松树四季长青。雨过天晴,绿水、青山、蓝空浑然一体,澄目彤红,如画山水,赏心悦目。由于水域蜿蜒,环境优美,朗峰水库被称为朗峰湖。有诗赞曰:贡酒盈觥置绿丛,漪苍峦翠接蓝空。三千晶伞烟中乱,雨霁瑶池澄日红。被人誉为“皖东一片净土”和“皖东深藏的一颗明珠”。花园湖

定远县[安徽省滁州市下辖县]

花园湖位于定城西部,景区内地势起伏,河湖交错,自然形成了“五洲三岛”景观。景区内树木葱葱,环境优美。2006年10月,投资约800万元重建花园湖公园。公花园湖景区内还有定远名人馆、定远博物馆等景点,系统展现了定远文化和历史。花园湖公园景区交通便利,是皖东乃至全省县城所在地少有的城市景观区。中九华寺

中九华寺

清《定远县志》载:“中九华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别姬处。”中九华寺,又名五峰禅院,系南北朝时宗本僧修建。因毁于兵燹,宋时重建。明朝诗人王哀登中九华寺时题诗一首:“偶经栖佛地,碧草冷云峰,梵宇清尘虑,龙宫起拜容,拈花初见月,隔水忽闻钟。独坐山房静,潜风度竹松。”

现中九华胜地有一高2.4米,宽0.8米的青石碑。据考察,中九华寺,是阴陵古城周围诸多庙群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一座古刹。寺前有“灵润殿”,寺后有“霸王寨”,与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传当年项羽垓下败逃,渡淮后驻于此。寺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泉溪突突,清澈见底,大旱不涸。

金山滴水寺

滴水寺

金山滴水寺庙位于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大金山深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该寺与凤阳禅窟寺,定远莫邪寺等齐名,系中九华系列文化中心之一。金山滴水寺遗址所在地海拔100—400米,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并且有山泉、水库,山青水秀,周边山体相连,原生植被保护较为完整。千百年来,香火旺盛。红石峡

红石峡

定远县拂晓乡境内有一座山叫大洪山,又名大横山,山高海拔234米。其山东南处有一处特殊地貌——“丹霞地貌”,面积约2平方公里。定远“丹霞地貌”为华东地区少有、安徽独一无二,整片地貌形状各异,如黄山的72峰。色泽呈赭红色,结构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有的地方因长年风吹日晒,显得板结、坚硬,叩之有声;有的地段被岁月的凿刀雕刻成某些物体形状。愈往上攀,沟壁愈松软。每有山洪冲击,山体还会继续垮塌、剥落,使“红沙沟”向前向上伸延。山坡的另一面剥脱了所有的植被,敞露出丹红色的山体,充满了野性和粗犷之姿,犹如“赤壁”。

代表人物

原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国防军事观察家和评论家,少将:张邦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装备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夏长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全军英模代表,少将:凌永顺

中国最早的两名宇航员之一,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教练:李庆龙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司令员,少将:李瑞

武警北京指挥学院院长,少将:李忠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穆穆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杰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方维海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国庆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皮肤病研究专家:谢永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文明

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原副会长:蒋永敬

新华社副总编辑,新华网总裁助理:杨庆兵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澳大利亚北京总会常务理事:余俊武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郑榕

著名军旅画家,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志松

东吴名将:鲁肃

南宋名相:董槐

《水浒传》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元末起义军红巾军首领:郭子兴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

明初重要将领:沐英

明朝开国功臣丞相:李善长

明朝开国大将:冯国用

明初大将:蓝玉

明初大将:冯胜

明初丞相:胡惟庸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21日,定远县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榜单。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6]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4]

2020年6月30日,定远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

2020年8月,位列“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第16位。[3]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5]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2年9月,入选全国农产品生产贡献力百强县名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