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于2009年11月3日批复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位于北京市门头沟永定镇冯村西里。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卫人发〔2019〕27号),中心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中文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外文名

National Cent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hina

单位属性

公益性事业单位

依托单位

阜外心血管医院

中心主任

胡盛寿

成立时间

2010年8月15日

机构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永定镇冯村西里

主管部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批复时间

2009年11月3日

战略定位

建设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心血管中心

发展历史

1959年,我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吴英恺、陶寿淇、蔡如升教授牵头开展了我国第一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并在后续1965-1995年期间,对首钢人群进行了为期20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这项研究不仅开启了我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的先河,还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首钢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1978年,时任阜外医院院长的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创建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的专业研究室,即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1987年,原卫生部成立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心防办业务受原卫生部主管部门指导,挂靠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为非独立法人单位。

2003年3月,原卫生部批复成立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并于2004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原卫生部下设机构,挂靠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09年11月3日,国家编制办批准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作为独立法人机构运作。

2010于8月15日,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在京闭幕。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宣布,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2009年批复、卫生部直属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成立。

主要职责

(一)开展心血管相关疾病科学研究,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等提供技术咨询及政策建议。

(二)协助制定全国心血管病防治规划;开展有关心血管病防治政策的研究;编制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指导、参与心血管病防治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建立国家心血管病及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和随访信息系统,进行年度情况分析;编写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报告;预测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

(四)构建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网络,示范、推广适宜技术和措施,协助组织开展心血管病防治药物的政策研究、使用检测和临床综合评价;探索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五)开展心血管病基础、临床、预防和管理的培训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六)促进心血管病科研成果转化。

(七)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文化标识

徽标以流畅“心”之弧和“点”勾白以圆中构成,“C”为“Cardiovascular”表达心血管主题,富有通畅、沸腾之势;“心”“管”相通,“人”造型,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一体、全程管理、终身服务”宗旨,充分体现中心关怀、服务、博爱、奉献的精神。

医学基地

西山园区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2010年奠基,2014年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建设五栋功能楼和一栋后勤服务楼。五栋功能楼分别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A座-心血管病防治医学中心,内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医学统计部、社区防治部、流行病研究部和防治资讯部等;

B座-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 年经科技部批准立项筹建,是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心血管疾病基础和转化医学重要的开放性研究基地;

C座-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3 年落户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中心坚持围绕国家临床重大需求展开临床应用研究布局,凝练集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点项目,推动研究结果在卫生政策、临床实践和医药产业等方面的快速转化;

D座-生物样本资源中心,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重要的资源平台,长期储存有来自多中心临床研究和人群队列研究的血液、组织等各类生物样本,这些高质量的样本与明确的临床表型信息相结合,成为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等的重要资源;

E座-心血管在体实验及评价中心,以大动物实验为特色,集大动物药效评价、器械研发评价服务、各类心血管疾病科研、临床医生技术培训、高新技术临床推广为一体的、具有先进实验设备、专业技术队伍、丰富专家资源,面向全球开放的动物实验机构。

西山园区二期工程将立足于平台构建、研究推进和转化应用三个主要领域开展工作,遵循“医、教、研、防,产、学、研、用”的八字方针,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实现更多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瞄准世界一流,把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健康科技研发的新高地,努力实现由单纯的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变的愿景。重点建设新技术孵化中心、数字医学中心,还将建设拥有 350 张床位的研究型医院,规模、规范化地开展 I-III 期临床研究,并满足当地及周边百姓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