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为台湾人口排行第一位的县级行政区,也是人口唯一突破百万的县。彰化县地形上以平原为主,北边属于彰化平原,南边则是浊水溪冲积平原,本县常与台中市及南投县合称中彰投地区,或与云林县、嘉义市、嘉义县等三县市合称彰云嘉地区。

随着第十一届“重庆·台湾周”活动在我市拉开帷幕,再次掀起了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高潮。近日,“重庆·台湾周”活动主办方组织台湾彰化县基层交流团一行33人来区考察交流。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百中陪同考察。

中文名

彰化县

政府驻地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号

别名

简称彰、彰化、彰县

地理位置

台湾岛中部

面积

1074.4平方公里

人口
方言

闽南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08864

外文名

Changhua County

下辖地区

2市6镇18乡

邮政区码

500

火车站

彰化车站

著名景点

八卦山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台湾地区

地方特产

姜丝大肠

著名人物

刘文隆:画家、洪醒夫:作家、李佳峰:魔术师、叶荣钟:散文家,运动家、吴晟:作家、诗人等

历史沿革

彰化县建筑

1661年,延平王郑成功收复台湾,成立明郑政权,与清朝政府展开长期抗立,并实施对台统治,划台湾全域为承天府、万年县与天兴县,当时彰化县全境为天兴县管辖。

1684年,清政府派兵攻克台湾,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在今台南市设立台湾府,下设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三县隶属福建省。

1723年(雍正元年),间因来台移民开垦人数渐多,清朝廷内部大臣开始建议在台增设县治管理。

1731年(雍正九年),将彰化县所属大甲溪以北之地,划归淡水厅管理;此后约一百五十年,彰化县治理范围为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

1875年(光绪元年),台湾人口日增,汉人开垦占领之地日大;于是将台湾北部增设台北府,而仍属台湾府的彰化县,则将东部山区分设水沙连厅。

1885年(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再将彰化县靠海之鹿港设鹿港厅治理。

1887年(光绪十三年),台湾省再增设一府及一直隶州,彰化县将鹿港厅并入,而将大肚溪以北的范围,设台湾县,此时彰化县范围北界大肚溪、南临虎尾溪,东靠八卦山,西方临海。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甲午战争失利,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归日本所有,并重划行政区,将台湾简单划分为台北、台湾、台南三县与澎湖厅,彰化当时由台湾县管辖。

1901年,再度行政重划,设立彰化厅。

1909年,与台中厅合并,彰化地区分属五个支厅。

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开始实施州、郡、街、庄制,将全台划分为5州3厅,彰化全境改隶台中州,底下划分为1州辖市3郡。尔后,日本政府在台行政区就为此为基准。

1930年,彰化地区人口已突破百万。

彰化县远景图

1945年(民国34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并重新画定台湾行政区以8县、9省辖市、2县辖市。

1947年(民国36年):行政院会议同意废除台湾省行政官署,另组台湾省政府。

1950年:台湾当局决议将行政区再度重划,决议将台中县辖之彰化区、员林区、北斗区与省辖彰化市合并为彰化县,北以大肚溪,南至浊水溪,东靠八卦山,西依台湾海峡为界,并废止区署,管辖1市7镇18乡,设治彰化市并延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彰化县隶属台湾省,西临台湾海峡,东以平缓的八卦山和南投县相邻,北以大肚溪和台中市相接,南部则和云林县以浊水溪相隔。土地面积为1074.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彰化县地形上以平原为主,呈西陡东缓、北低南高。属于彰化平原。[1] 

气候特征

彰化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吹西南风,为台风主要行经路径区;冬季则吹东北季风。[1] 

行政区划

2020年,彰化县辖2市及6镇18乡

彰化市员林市
二林镇和美镇鹿港镇
溪湖镇田中镇北斗镇
线西乡伸港乡芬园乡
秀水乡花坛乡福兴乡
大村乡埔心乡埔盐乡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总人口数为1,267,988人(2020年9月30日止),排名台湾地区第7位,密度1,180.00人/平方公里(全台第8位)。

政治

彰化县旗帜徽章

旗帜

徽章

彰化县徽章

经济

综合

2013年,彰化县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比2012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同2012年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4862万元,同2012年比下降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1553万元,同2012年比增长11%。

第一产业

2013年,彰化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亿元,同2012年比增长20.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07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2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22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05万吨,同2012年比增长40.4%;油料作物产量745吨,同2012年比增长31.9%;水果产量429吨,同2012年比下降18.4%。

第二产业

2013年,彰化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177万元,同2012年比减少661万元,下滑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07万元,同2012年比减少2298万元,下滑18.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27万元,同2012年比减少194万元,下滑18.7%。

第三产业

2013年,彰化县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

文化

地方特产

姜丝大肠

姜丝大肠是一道寻常的客家餐点,作法是先将猪大肠洗净、切段,放入锅中加水,与葱、姜等一起熟煮至烂,再起油锅爆炒即可。

粄条

粄条客家食物的代表,北部客家庄称为“粄条”,南部客家聚落则称为“面帕粄”,亦即广东人所称的“河粉”,或台湾人说的“粿仔”。

红糟肉

红糟肉亦称糟母肉,系以糯米、红麴加上糖,盐发酵成糟母,再将鸡、鸭等肉类放入其中淹制而成,兼具酒香及肉香,且有滋补之效。红糟肉过去是客家人珍贵的过年菜肴,现则已普遍化,平常日子就可尝其美味。

梅干扣肉

梅干扣肉淹是客家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梅干扣肉就运用了淹、卤两种作法。首先,采摘下来的芥菜先行日晒风干,再涂以盐巴,密封淹制做成梅干;将梅干与卤得熟烂的五花肉或是蹄膀,放在一起蒸煮,梅干菜的酸脆与肥肉的油香融为一体,即成为梅干扣肉这道佳肴,是客家餐馆必备的招牌菜之一。

烟肠

烟肠乃客家人所称的香肠,又称为粉肠、水烟肠或白烟肠,其外形虽然类似香肠,但口感却截然不同,吃起来香香软软的,带点Q劲。其制法是将地瓜粉、瘦肉及香料调匀,灌入猪小肠后煮熟,冷却后就可以切成一块块沾酱料吃;以米酱、糖、盐、辣椒等混合而成的沾料,甜中带辣,与烟肠一起入口,最能吃出烟肠的特殊风味。

桔酱

桔酱北部客家庄常见的蘸料,酸甜的滋味具开胃效果。桔酱系将酸桔洗净、晾干,然后去籽加入盐、糖等调味料,熟煮至烂,再去除渣滓即成。

交通

铁路

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在竹南车站以南分歧山海两线后,于彰化车站以北会合。彰化车站内设有电联车维修基地,更有台湾仅存的扇形车库。过彰化车站后,纵贯线大致沿八卦山脉而行,依序经过花坛、大村、员林、永靖、社头、田中、二水等站,在二水车站可转乘集集线列车至南投县集集镇、水里乡,或往南进入云林县。昔日县境内糖业铁路几乎遍布每一乡镇,并兼办客运。今日仅溪湖糖厂仍有观光用短途行驶,且原糖铁溪湖车站也距观光五分车站一段距离,其余多已废置或拆除。 

公路

彰化县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彰化县省道:台1线、台1丙线、台14线、台14丙线、台17线、台19线、台61乙线。 

旅游

八卦山

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属八卦台地西北丘陵,海拔97米,古有“定寨望洋”的美名,为“彰化八景”之首。八卦山是彰化地区名胜景点,以卦山路为轴,沿着公路直上有八卦山大佛、无底庙、红毛井、银桥水景公园与抗日烈士纪念碑公园等著名景点。[2] 

鹿港小镇

鹿港小镇隶属彰化县,位于彰化平原西北边鹿港溪口北岸,西濒台湾海峡,南以鹿港溪与福兴乡为界,北以番雅沟与线西乡、和美镇为界,是本省一个著名的文化古镇。

台湾民俗村

台湾民俗村占地52公顷,创园初期以展现台湾300年来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主题,除构筑许多台湾早期建筑外,并穿插各式民俗游艺及民间生活等活动,成为具乡土特色的园邸。 

天后宫

天后宫创于清康熙年间,奉祀由湄洲天后宫恭请而来的二妈;原为求航海平安而立的小庙,后经不断扩建,才成为今的规模。 

代表人物

刘文隆:画家。

洪醒夫:作家。

李佳峰:魔术师。

叶荣钟:散文家,运动家。

吴晟:作家、诗人。

九把刀:网络作家。

邱妙津:女同性恋作家。

蔡志忠:漫画家。

陈景容:画家。

谢荣源:画家。

苏永良:传统民俗工艺雕刻家。

许常惠:台湾音乐家、教育家。

施福珍:教师、台湾儿歌创作者。

赖英里:音乐家。

刘梓洁:作家、导演。

陈沛纲:歌手。

叶全真:电视演员。

卓胜利:演员。

林强:创作歌手。

方文琳:歌手、演员。

任贤齐:演员、歌手。

杨小萍:歌手。

杨庆煌:演员。

王豪:演员。

狄莺:演员。

洪棠:节目主持人。

陈明真:歌手。

黄诗杰:模范棒棒堂成员。

翁立友:歌手。

陈雷:歌手。

米可白:儿童节目主持人。

陈文彬:编剧、演员。

张棋惠:歌手。

张芳奕:演员、主持人。

张庭:演员。

詹雅雯: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