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泥哨艺术之乡”、“中国优质无籽西瓜之乡”、“贵州省长寿之乡”。县名源于旧州,以地平“撅土为黄”而得名。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在黔东南州西北部。东界施秉,南邻台江、凯里,西连瓮安、福泉,北与余庆接壤。

截至2022年,全县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8镇3乡、142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39.15万人,其中苗族等少数民族占69%。[17]2021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8]

中文名

黄平县

下辖地区

8镇3乡、142个行政村、13个社区(截至2022年)

别名

且兰

地理位置

贵州东南部

面积

1668km²

人口

39.15万(截至2022年)

方言

苗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855(+86)

政府驻地

新州镇

外文名

Huangping County

车牌代码

贵H

邮政区码

556100

火车站

黄平站

著名景点

野洞河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省

行政区划代码

522622

知名艺人

阿幼朵,张恒远,潘一瑞,王飞鸿,陶盟喜,杨一方,潘宏梁

地区生产总值

72.67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远眺黄平县

黄平县境,先秦时期属梁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牂牁国地和且兰国。[1]

秦代,属黔中郡。

汉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黄平隶属之。

唐代,属充州新兴、韶明二县地。

黄平县

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黄平之名始见于史;景定元年(1260年)置黄平元帅府,别置重安长官司,隶播州。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行省;别置上塘长官司,辖上塘罗骆家、平溪(今平溪属地)、葛浪洞(今浪洞属地)等地。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置黄平安抚司,先后设所、设卫、设州沿袭至清末。

民国三年(1914年)废黄平州改为黄平县。[1]

2020年3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º35`40"-108º12`48"、北纬26º43`46"-27º14`30"之间。东邻施秉县,东南接台江县,南与凯里市接壤,西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瓮安县、福泉市,北接遵义市的余庆县。县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57公里,幅员面积1668平方公里。县城距州府凯里49公里,距省会贵阳176公里。

地形地貌

黄平县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多呈北东走向。地形为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武陵山脉的延伸,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的余系,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海拔1367米,最低海拔519米。

气候

黄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日照数1104.7小时。[3]

河流水系

黄平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主要有重安江、阳河、平溪河、西堰河、苗里河、野洞河。[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初,黄平县境内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硅、铅、锌、锰、镓、锗、镉等20多种。其中,蕴藏量大的有重晶石、石灰石、石膏、铝钒土、汞矿。汞的储量为1.09万吨,重晶石的储量为39.98万吨,铀、钇等稀有金属储量为1150吨,铝钒土储量为600万吨。

生物资源

截至2015年初,黄平县森林覆盖达50.67%。境内生长有野生植物近3000种,其中药用野生植物达1000余种,主要有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麝香等;生活有野生动物近千种,其中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有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

水能资源

截至2015年初,黄平县有一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32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34座蓄水容量2223.86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22年3月,黄平县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一)耕地35824.72公顷(537370.80亩)。(二)林地106369.06公顷(1595535.90亩)。(三)草地1777.52公顷(26662.80亩)。(四)湿地49.07公顷(736.05亩)。(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38.19公顷(90572.85亩)。(六)交通运输用地3608.24公顷(54123.60亩)。(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50.88公顷(39763.20亩)。[15]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黄平县下辖8镇3乡、142个行政村、13个社区。[17]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黄平县户籍人口38.61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3565人。按地域划分:城镇人口为12.4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32.35%,男性20.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2.64%,女性18.2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7.36%,按年龄划分:0-17岁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24.15%,18-34岁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26.35%,35-59岁占全县总人口比重34.37%,60岁以上占全县总人口比重15.13%。全年出生登记入户人口5648人,出生率为14.85‰;全年死亡注销登记人口4740人,死亡率为12.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比2016年末提高0.02个千分点。2021年,黄平县总人口39.8万人。

2021年7月6日,黔东南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平县常住人口为244125人。[7]

截至2022年,黄平县总人口为39.15万人。[17]

民族

2015年,黄平县境内共生活有30多个民族。其中,苗族、革家人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5%。

2021年,黄平县境内总人口39.8万人,其中苗族、亻革家人等少数民族占68.5%。[6]

截至2022年,黄平县境内苗族等少数民族占69%。[17]

经济

综述

2017年,黄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亿元,比2016年增长1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7.6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33.53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31.9:11.1:57.0变化为30.5:11.4:5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72元,增加2242元。

2020年,黄平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9.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2.34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7%。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7%、17.8%、50.5%。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9%、17.5%和39.6%。

2021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9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36.01亿元,增长2.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3%、18.1%、49.6%。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2%、17.9%和30.9%。人均生产总值29893元,比上年增长5.8%。[18]

第一产业

野洞河

2017年,黄平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3736万元,增长6.2%。农业增加值为115140万元,增长7.0%。粮食种植面积26961公顷,减少672公顷。谷物种植面积15585公顷,下降1.98%;豆类种植面积540公顷,下降40.46%;折粮薯类种植面积10836公顷,增长0.09%。

全年粮食产量10.84万吨,减少1676吨,下降1.52%。其中夏粮产量518吨,下降0.38%。全年谷物产量8.51万吨,下降1.91%。其中稻谷产量6.83万吨,下降1.97%;小麦产量518吨,下降0.38%;玉米产量1.56万吨,下降1.85%。全年林业增加值14298万元,增长5.0%。林业产值为22012万元,增长3.4%。

畜牧业增加值43573,增长4.2%。肉类总产量12227吨,增长3.24%。其中,猪肉产量9786吨,增长3.05%;牛肉产量1207吨,增长0.17%;羊肉产量89吨,增长7.23%;禽肉产量1082吨,增长9.85%。禽蛋产量350吨,增长2.04%。全年牛存栏5.37万头,下降6.18%;生猪存栏11.11万头,增长3%;羊存栏7200头,增长5.05%。全年牛出栏1.07万头,增长5.03%;生猪出栏12.36万头,增长3%;羊出栏5367头,增长4.89%;活家禽出栏60.84万羽,增长2.63%。

渔业增加值为3161万元,增长8.3%,渔业产值5550万元,增长6.5%。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7564万元,增长6.2%。

第二产业

2017年,黄平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7%。从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2.3%,股份制企业增长1.6%,私营企业下降0.5%;分行业大类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73.9万元,下降2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9万元,下降84.9%;股份制企业2565万元,下降22.82%。分行业大类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26.1万元,下降98.3%;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213.2万元,下降63.6%;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实现利润49.4万元,下降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7.2万元,下降8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2612万元,增长122.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8.9万元,下降84.9%。

2017年,黄平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6397.8万元,增长202.3%。

第三产业

黄平新城

2017年,黄平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0.5%。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0.85亿元,增长10.9%,零售业11.9亿元,增长10.3%,住宿业0.08亿元,增长3.9%,餐饮业0.93亿元,增长13.2%。

全年运输总周转量为196627.2万吨公里,增长40.07%。其中:旅客周转量为57812万人公里,下降7.9%,货物周转量190846万吨公里,增长42.3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5万元,增长122.19%。电信业务总量3.95亿元,增长114.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2亿元,增长7.59%,邮政快递业务总量12.95万件,增长124.24%,邮政快递业务收入124.25万元,增长36.85%。

全年接待游客255.94万人次,增长41.97%,实现旅游收入17.64亿元,增长43.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5人次,增长37.03%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2.44亿元,比年初增加7.86亿元,增长10.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94亿元,比年初增加6.50亿元,增长14.0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9.59亿元,比年初增加4.65亿元,增长31.14%;广义政府存款余额9.91亿元,比年初减少3.29亿元,下降24.95%。

文化

黄平苗族大歌

黄平县少数民族节日

黄平苗族大歌是一组以歌颂各种人物事件和英雄群象为主体的历史谣诗。从内容来看,共分为十二路歌,主要反映天地日月、英雄鬼神、去恶除暴和婚姻自由等方面的重大人物事件。反映天地日月的代表作《铸造日月》中,叙述神仙和阴阳,拟化王宝、勾雄、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劈地、开采金银和冶造日月的过程。[4]

革家蜡染

革家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

民族节日

春节以农历十二月三十为大年年节。杀鸡宰鸭,备食品祭祀祖宗、供奉灶神,于夜“守岁”过除夕,初一晨进行“开财门”、“敬”年神。男童到寨里各户人家踩新年。初一忌扫地、忌往门外泼水,忌外户妇女先进屋,初二晨挑新水,初九至十五玩龙灯、踩高跷、男女青年游方。正月十四过小年,各家接回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妈过小年。

黄平县少数民族祭祖仪式

爬坡节:每年三月为黄平苗族、革家人在爬高坡节时,约定时间按顺序进行,以黄飘高坡集会点规模最大,会期三天。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首冠银帽,身缠银带,围着排排芦笙翩翩起舞。革家青年男女,身穿节日服饰,上山对歌,盛况空前。[5]

龙船节:每年农历五月五日,重安、石牛两地人民进行龙舟竞渡。龙船用榔木、杉木挖空制成。赛毕,鼓头杀鸡宰猪招待宾客,高歌畅饮,通宵达旦,推选翌年赛船鼓头。

粽粑节: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黄平县白保、翁开吴姓家族过粽粑节,其余苗族过五月五粽粑节。吴姓过粽粑节时,包粽子只用梭草捆,将粽粑30个捆成三蓬做成一挑,一头两蓬,另一头一蓬,扁担搁架于席桌上。祭祖后,各家食用丰盛菜饭。

哈戎节:黄平县革家人祭祖的节日,是革家一个家族(宗族)的盛典。多十多年或五十年举行一次。每房族都有自己的哈戎坪。这一天,房族人家杀猪杀牛,烤备酒菜,隆重庆祝三天三夜。

谷陇芦笙节

谷陇芦笙节

谷陇芦笙节:苗族节日,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举行,为期三天。在节日里,芦笙的吹踩声,男女的对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在一起互诉衷情,赠送信物;老年人笑谈丰收,妇女们尽情歌舞,而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芦笙乐队的竞赛了。芦笙节期间,还同时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

踩亲节:革家人对芦笙节的称呼,在农历正月初二或十五举行。节日可分为三天、五天、七天。主要活动有对歌、吹芦笙、踩芦笙、赛马、斗鸟等。[5]

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黄平交通陆上有古驿道西达贵阳,北通遵义,水上有清水江和舞阳河航运直达湖南,空中有旧州机场飞机往来芷江、贵阳等地,是黔东南水、陆、空运十分发达的县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

黄平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上交通优势取代了水运和空运。截至2016年初,公路通车里程为1859公里。通村公路581公里,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横穿县内谷陇、苗陇、翁坪等3个乡镇,境内黄平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湘黔公路横穿县境,省道湄黄公路直达遵义。

凯里黄平机场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东坡农场,功能定位为贵州省旅游支线机场,主要服务对象为黔东南州居民和黔东南州旅游业。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建设的4C级民用机场。

凯里黄平机场总投资9.86亿元,于2012年2月8日开工建设,2013年4月27日通过竣工验收,8月8日通过行业验收,10月2日正式通航。

至2016年7月,现有航线有:广州-凯里;贵阳-凯里(经停)-杭州、贵阳-凯里(经停)-温州、桂林-凯里(经停)-济南。

余凯高速公路起于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至黔东南苗寨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接沪昆、夏蓉高速公路。二十二局五公司余凯项目部施工的6标合同段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境内,全长11.85公里。

至2017年末,黄平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778.78公里。目前11个乡镇均已通油路,通路里程159.162公里。拥有民用车辆1627辆,增长1.49%。其中:客车271辆,下降11.72%,货车1356增长4.31%。客位3414个,下降5.38%。

社会

教育事业

黄平民族中学

截至2017年底,黄平县有小学79所(含15个教学点),普通中学14所(含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即盲聋哑学校1所。

有在校学生51838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430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642人,中职校3766人,特教1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有幼儿园80所,班数320个,入园人数9404人,在园幼儿人数9404人。

2017年度高考总报考人数2893人,比2016年增加144人,录取2652人,总录取率为91.7%,减少2个百分点。其中:艺术本科75人,体育本科143人,提前录取本科院校25人,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299人,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952人,专科院校115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底,黄平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39.7万册。各类杂志、图书200种、3.85万册。全年图书馆接待人数达4.3万余人。共有240个农家书屋。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底,黄平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不含村级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机构1个,中心乡镇卫生院5个、一般乡镇卫生院6个,县疾控中心1个,县卫生监督机构1个,合医局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706张。现在工作人员17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32人,其它技术人员31人,管理人员54人,工勤人员72人。民营医院4个,从业人员2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39张。

旅游

飞云大峡谷

飞云大峡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景区的组成部分,距黄平县城约20公里。峡谷长18公里,深切达200-300米,有跳鱼洞、无路塘、双飞水、双蝉望月、群蝉戏珠、火烧赤壁、玉佛山等景点。

飞云崖

飞云崖,也称为飞云洞,位于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是一处融会宗教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洞河

野洞河位于野洞村,距黄平县城28公里,河道长18公里。2005年,野洞河景区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全国十佳漂流旅游区。2006年9月,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浪洞温泉

浪洞温泉位于黄平县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与瓮安、余庆毗邻。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由5至7个大小不同的泉眼平地涌出而成,日出水量约1000吨,属高热温泉。

代表人物

张子纲

野洞河

张子纲(1904-1939)又名人纪,黄平县旧州镇人。1925年投身行伍,北伐军攻克南京后,选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班第一期进修。后历任排、连、营长、少将游击司令等职。1939年,赴古河镇与友军交换敌情途中,被帮会组织杀害,时年仅35岁。

卢晴川

卢晴川(1870-1962)出生于江西省新干县荷浦村。1910年,经李烈钧介绍加入同盟会。解放前曾任旧州中学校董会校董,地方知名人士。

吴少峰

吴少峰(1887-1976)名鸿基,黄平县旧州镇人。民主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少峰历任黄平县第1-5届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协委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1960年曾出席北京全国政协会议。

知名艺人

阿幼朵:(又名雷阿幼朵),苗族著名歌手,国家一级演员,主要作品:《醉苗乡》《苗岭飞歌》等。

张恒远:中国内地男歌手,词曲唱作人,代表作品:《卑微的荣耀》等。

潘一瑞:(原名潘瑞),中国内地青年电影导演,黔东南州“春晖使者”,主要作品《怜花》等。

王飞鸿:内地著名演视男演员,主要参演作品:《剑河》等。

陶盟喜:(原名陶明喜),中国内地著名导演、编剧,主要作品《天下第一镖局》等。

杨一方:内地女歌手、影视演员,苗族形象大使,代表作品:《加榜梯田云上来》《爸爸我来救你了》等。

潘宏梁:中国内地男演员。主要参演作品:抗战大剧《二十四道拐》。

欧桑:内地苗族青年女歌手,主持人,苗族文化传播的使者,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苗族之花”。

阿娜丹:第八届中国西部民歌大赛银奖获得者,被誉为“歌坛百灵”。

获得荣誉

2020年4月,入选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的“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10]

2021年11月,入选“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名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