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古称桐丘,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位于周口市西北部,介于东经114°23′至115°48′、北纬34°4′至36°2′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扶沟县常住人口553830人。

扶沟县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各取一字,故名“扶沟”。西汉高帝十一年年(前196年)始置扶沟县;2000年6月8日,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地级周口市,扶沟县隶属周口市。截至2019年,扶沟县辖2个街道、8个镇、6个乡。2019年5月9日,扶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中文名

扶沟县

车牌代码

豫P

别名

桐丘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部

面积

1173km²

人口

553830人(2020年)

方言

中原官话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394

政府驻地

桐丘街道

下辖地区

2个街道、8个镇、6个乡

外文名

FuGou County

邮政区码

461300

火车站

扶沟南站

著名景点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

著名人物

刘自强

建立时间

西汉高帝11年(公元前196年)

地方特产

小麦

行政区划代码

411621

县长

崔卫国

历史沿革

中国扶沟

夏商前,属豫州。

西周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属郑国。

东周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属魏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属三川郡。

西汉汉高帝十一年年(前196年)始置扶沟县。

东汉时期,属陈留郡(今开封)。

西晋,属兖州陈留郡(今开封)。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属豫州颍川郡(此年扶沟入新汲县,治所在汲乡,县城南迁改属颍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北陈州,其年改属洧州(其年废除北陈州,改置洧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属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属颍川郡(许州改颍川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许州。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至元八年(1271年),属汴梁路总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河南省开封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河南省开封府;顺治十年(1653年)改属陈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属陈州府。

1913年,属河南省豫东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开封道为豫东行政区,扶沟县属之。

1947年,扶沟县解放,改属鄢陵豫皖苏第五区。

1949年,扶沟县归属淮阳专区。

1953年,改属许昌专区。

1965年,设周口专区,扶沟县属之。

2000年6月8日,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地级周口市,扶沟县隶属周口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扶沟县,地处河南省中部,位于省会郑州东南方,周口市西北隅,与郑州、许昌、开封、漯河等中原城市群相距较近,位于中原城市群经济区划圈内,介于东经114°23′至115°48′、北纬34°4′至36°2′之间,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西,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

地形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昔日黄泛区腹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距省会郑州120公里,西临许昌,北连开封,南接周口。

气候

扶沟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无霜期215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扶沟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

耕地86791.50公顷(130.19万亩)。其中:水浇地70352.74公顷(105.53万亩),占81.06%;旱地16438.76公顷(24.66万亩)占18.94%。全县耕地均位于2度以下坡度。

二、种植园用地

种植园用地716.67公顷(1.08万亩)。其中:果园700.97公顷(1.05万亩),占97.81%;其他园地15.7公顷(0.02万亩),占2.19%。

三、林地

林地6411.53公顷(9.6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4022.48公顷(6.03万亩),占62.74%;灌木林地2.14公顷(32.1亩),占0.03%;其他林地2386.91公顷(3.58万亩),占37.23%。

四、草地

草地49.94公顷(0.07万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

湿地104.09公顷(0.16万亩),全部为内陆滩涂。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798.82公顷(22.2万亩)。其中,建制镇2826.74公顷(4.24万亩),占19.1%;村庄11874.94公顷(17.81万亩),占80.24%;采矿用地14.99公顷(0.02万亩),占0.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82.15公顷(0.12万亩),占0.56%。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2276.35公顷(3.41万亩)。其中,铁路用地106.54公顷(0.16万亩),占4.68%;公路用地1177.57公顷(1.77万亩),占51.73%;农村道路992.24公顷(1.49万亩),占43.59%。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45.24公顷(6.22万亩)。其中,河流水面984.28公顷(1.48万亩),占23.74%;坑塘水面1094.61公顷(1.64万亩),占26.41%;沟渠1944.95公顷(2.92万亩),占46.92%;水工建筑121.4公顷(0.18万亩),占2.93%。[19]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扶沟县辖2个街道、8个镇、6个乡:桐丘街道、扶亭街道、崔桥镇、江村镇、白潭镇、韭园镇、练寺镇、大新镇、包屯镇、汴岗镇、曹里乡、柴岗乡、固城乡、吕潭乡、大李庄乡、城郊乡,县人民政府驻桐丘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8年末,扶沟全县共有13万多户,58.5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万多户,55.2万多人;非农业人口0.5万多户,3.2万多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怒族、土族、哈尼族9个民族。其中汉族58万多人,回族0.4万多人,其他7个少数民族1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1.8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户籍人口69.5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籍人口74.3万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扶沟县常住人口553830人。[5]

政治

县长崔卫国
副县长任松奎、周德志、吴兴华、徐彩云、王刘明、蔡广、梁战伟、张伟[22]

经济

综述

2008年,扶沟县生产总值完成65.9亿元,比2005年增长41.0%,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1%。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857元增加到2008年的885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0.4∶25.5∶24.1演变为2008年的35.8∶36.7∶27.5,二、三产业比重上升1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8年达到16584万元,比2005年的8940万元增长85.5%。

2010年,扶沟县生产总值79.3亿元,较2009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亿元,较2009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3.2亿元,较2009年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亿元,较2009年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较2009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较2009年增长14.6%。

2019年,扶沟县生产总值225.5亿元,同比增长7.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4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亿元,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44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亿元,同比增长10%;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5.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3个,位居全市第一。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两个省重点和21个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

第一产业

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

上世纪90年代,扶沟曾以集约农业而闻名全国,是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旗帜之一。近年来,扶沟无公害蔬菜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370万吨。“扶沟西瓜”“扶沟辣椒”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天御红”被评为“全国十佳畅销蔬菜品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蔬菜之乡”等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河南蔬菜第一县”。

扶沟县依托蔬菜产业规模优势,着力打造“中原菜都”积极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全省4次蔬菜双交会3次在扶沟召开,2017年,中国蔬菜发展论坛在扶沟成功举办。

2010年,扶沟县粮食总产5.2亿公斤,夏粮总产4.2亿公斤,实现连续七年增产,折实单产连续两年超千斤。完成蔬菜育苗工厂二期工程,建成300亩蔬菜科技示范园和蔬菜展示棚。新增保护地栽培面积1.5万亩,新建300亩以上蔬菜园区14个,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4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49个,改扩建养殖场、养殖小区37个,畜牧业产值10.3亿元,比2009年增长7%。造林1.9万亩,植树271万株,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8个木材加工集聚区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0家,新增41家。

2020年6月,首届中原蔬菜博览会现场会在扶沟召开。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370多万吨。“扶沟西瓜”“扶沟辣椒”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扶沟蔬菜”被评为全国“果蔬十大知名品牌”,品牌价值约120.6亿元。“中原菜都”初具雏形。

第二产业

扶沟积极探索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之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聚集区日益壮大,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9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百余家,打造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两个百亿级规模主导产业集群,被省政府确定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2010年,扶沟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4亿元,增长11%;工业用电量1.5亿度,增长15.7%;工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22.5%。

2010年,扶沟县棉纺织造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较2009年增长29.5%;机械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3亿元,较2009年增长21.4%;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较2009年增长19.7%。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5%。

2010年,扶沟县投资6700万元完善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集聚区新建、扩建、续建工业项目21个,建成投产14个。集聚区内工业企业达78家,投产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实现产值74.3亿元。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确定为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纺织服装类)示范区试点

工业集聚区

2020年,扶沟装备制造业被认定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目前规模以上机械、电子制造企业主要有天誉动力、中泰缸盖、隆力缸盖、维俏科技、祥中科技、华美电气等20多家。

为壮大扶沟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积极承接长三角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目前由台州商会投资15亿元建设中原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期),占地500亩。项目建成后,入驻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及成长性较强的其它机械制造项目30家左右,年总产值达6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

第三产业

2008年,扶沟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8.5亿元增加到18.1亿元,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3.1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98亿元,年均增长18.7%。消费层次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商品零售类型看,书报杂志类、医药类、家用电器类、文化体育用品类等均有较快增长;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仅家电类、服装类世界名牌、全国名牌在扶沟的专卖店、直销店就达数十家;各种连锁店、超市、个体小超市不断增加,并且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008年末,扶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1亿元,较2005年的29.5增加了18.6亿元,增长63.1%;各项贷款余额为26.0亿元,较2005年的23.6亿元增加了2.4亿元,增长10.4%。

2010年,扶沟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9.6亿元。

2020年,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特色产业集聚区,园区内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鞋企业主要有昌茂纺织、泓宇纺织、水天服装、申祥服饰,玖弘鞋业、金帝鞋业等20多家,棉纺规模达120万锭,织机2000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纺织行业优势的产业化格局。

目前由深圳汕头商会投资150亿元,建设的纺织印染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5000亩,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形成入驻纺织印染服装企业约160家,年贡献税收1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1万人的规模。[3][4]

交通

综述

扶沟县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西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依陇海铁路。大广、许亳、机西高速公路交汇境内,郑合高铁、311国道和3条省道等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达四方。

铁路

扶沟南站(FugouSouthStation),是郑阜高铁上的站点之一。

郑阜高铁(郑州→阜阳→合肥)全长276公里,自郑州南站引出,经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周口市等地市,终到安徽省阜阳市,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郑州南站、许昌北站、鄢陵站、扶沟南站、西华站、周口东站、淮阳南站、沈丘北站、界首南站、临泉站、阜阳西站等11座车站,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

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扶沟南站随之投入使用。

公路

2006-2010年,扶沟改造乡村公路530公里,县乡公路总里程达1400公里,大广高速、永登高速公路扶沟段全线通车。

社会

基础建设

鸿昌大道

2010年,扶沟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100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场二期建设;天然气工程铺设主管网1万米,入户4000户;改造城区4条小街道;完成了鸿昌公园建设;凤凰台街西段开发、永登高速县城连接线、102省道永登高速扶沟站至南环路段拓宽改造、大广高速县城连接线农牧场段管网建设进展顺利;新开工建设高中档商品房45.6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河南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凤翔新村”道路、管网、文化中心、超市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期规划的200户已陆续建房。改造县乡公路、通村油路64.2公里;解决了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1600口;新建、改造农家店64家,农家店村级覆盖率达到73%。社会保障

2010年,扶沟县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7.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2%。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8亿元,发放低保金3800万元,发放大病救助资金34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新农保参保41.5万人,参保率94%,共向60岁以上参保老人发放养老金5000万元。新农合参合率96.5%,共发放补偿资金7600万元。

教育

扶沟高中

2008年,扶沟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均达到100%。2008年扶沟县共建园465所(含学前班),乡乡建有中心幼儿园,村村设有学前班。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其中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5%。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0.30%以内。2010年,扶沟县投资1100万元,完成22所中小学校舍改造。

扶沟县198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5年顺利通过河南省政府“普九”验收,2002年通过河南省“两基”复验。2006年被定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2007年,教育部长周济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

扶沟县高中、扶沟县二高被评为河南省级示范性高中,扶沟县直高中、韭园高中相继被评为周口市级示范性高中,示范性高中比例位居周口全市之首。高招升学率、优秀率、上线率、上线人数万人比位于周口市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高招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全县高招报考10108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线3224人,与2007年相比增加483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线人数、上线率再次位居周口市第一名。

2006-2010年,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招生比例将达到1:1。《教育时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扶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2008年,扶沟县职业中专在校生达4000多人。2010年,扶沟县建成了职业教育中心。

学校名单

序号高级中专
1扶沟县高级中学扶沟县县直高级中学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扶沟县职业中专
2扶沟县韭园高中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
医疗卫生

2003-2008年,扶沟县对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和1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改造,累计投资1319.8万元,新建医疗建筑面积12346m2(1幢传染病区大楼、1幢疾控中心大楼、11幢门诊病房楼),改建医疗建筑面积11164m2,购置设备64台(件);同时争取93万元新建、改建65所标准化村卫生室。门诊化接种率100%,“五苗”接种率均高于95%,法定传染病发病率2008年为368.33/10万。

2010年,扶沟县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改建112所村卫生室。完成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连续七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旅游

217次播放00:53大美扶沟支亭寺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原位于扶沟县烈士陵园内,1995年由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2007年,扶沟县开始规划建设新馆。新馆位于扶沟县城鸿昌大道东段,历时3年建成,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馆区由主馆、纪念广场、国防教育园、休闲公园四部分组成。

大程书院

位于县城内书院街,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

支亭寺

位于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清嘉庆年间,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区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支亭寺国槐、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佛祖殿等几部分组成。

雾烟山

位于韭园镇,又名烟雾山,道教圣地,扶沟八景之一。雾烟山原是中国“五岳”之一“中岳”嵩山山脉余支,因雾烟与乌鸦音相似,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其为“乌鸦山”。据传春秋战国时期,雾烟山为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路上讲道的头一站、第一个道教圣地。

代表人物

扶沟名人吉鸿昌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精究医术,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

刘自强(1508-1582),字体乾。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广平府推官,吏部考功主事,迁太仆寺少卿,补陕西参议。累迁山西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以功拜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隆庆二年(1568年)转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四年入为刑部尚书。隆庆六年(1572)七月初七日致仕。万历十年(1582)正月十三日卒,年七十五。

冯金堂(1885-1932),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焦作厨师工会会长,焦作煤矿工会谈判代表、中共焦作特委支部书记、河南省委常委。

吉鸿昌(1895-1934),吕潭镇人。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

吉星文(1908-1958),字绍武,乳名黑星,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名将。

陈鲁豫,女,1970年生于北京,中国内地主持人。

获得荣誉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10月9日,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五批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

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