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大连市区西部,总面积48.32平方千米,山林面积6.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千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有大顶山、白云山、西尖山等7座山岭。马栏河流经城区西部,向南注入黄海,全长15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截至2017年,户籍总人口638919人,其中男性311098人,女性327821人,人口密度18407人/平方公里。管辖7个街道办事处、9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地址位于中山路393号。区内有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018年,沙河口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6.9亿元。

2021年,沙河口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6.1%。[4]

中文名

沙河口区

下辖地区

7个街道

地理位置

大连市区中西部

面积

48.32平方千米

人口
方言

胶辽官话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546.2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411

政府驻地

沙河口区中山路393号

外文名

Shahekou District

车牌代码

辽B

邮政区码

116021

火车站

大连站

著名景点
行政类别

市辖区

行政区划代码

210204

所属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

人口密度

18407人/平方公里

国家

中国

历史沿革

沙河口区之名始于近代,据《金州卫山川地理志》记载,明代这里为沙河(现称马栏河)的河口,故得名沙河口。

1946年2月3日,沙河口区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8月,根据关东公署的训令将沙河口区政府改为沙河口区公所。

1950年12月,旅大市政府将其所属的西山区划归沙河口区管辖,同时将沙河口区公所改名为沙河口区人民政府。

1960年8月,成立沙河口区公社。

2005年7月,大连市调整沙河口区与甘井子区部分行政区划界线:一、原锦绣小区段界线调整为沿南松路向西至锦华北园西侧大连红砖厂东墙,折向南至南山2420米高程点处与原界线重合,将南松路以南整个锦绣小区建成区划入沙河口区,锦华小学交由甘井子区管理。二、马栏段界线保持原行政区划界线不变。沙河口区将在马栏区域超范围管辖的区域移交给甘井子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沙河口区位于大连市区西部,东以不老街为界与西岗区相连,北至南松路与甘井子区毗邻,西至由家村铁路线与高新技术园区相望,南临黄海。经纬跨度均为5′。总面积48.32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1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千米。

地形山脉

沙河口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区内有大顶山、白云山、西尖山等7座山岭。

水文

马栏河流经城区西部,向南注入黄海,为季节性河流。马栏河也是流经大连市内最大的河流,河长19.3公里,流域面积71.5平方米。

气候

沙河口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有季风,夏无酷暑,秋多晴日,冬少严寒,夏日最高气温不过零上35℃,冬日最低气温不过零下21℃,全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950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7月18日,沙河口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大连市自然资源局沙河口分局、大连市沙河口区统计局联合发布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其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耕地6.36公顷(0.01万亩),园地0.34公顷(0.0005万亩),林地559.01公顷(0.84万亩),草地18.67公顷(0.03万亩),湿地44.72公顷(0.0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498.30公顷(5.2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1.81公顷(0.06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24公顷(0.01万亩)。[5]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6月,撤销坊,改为19个街道居委会。

1954年9月,又将19个街道居委会划为17个街道办事处,即:民权、中山公园、五一广场、长兴、联合、民运、玉华、昌平、如意、兴工、泉涌、马栏子、侯家沟、春柳、南沙河口、香一、香二。

1956年9月14日,原小平岛区黑石礁街道划归沙河口区管辖。至此沙河口区共辖18个街道。

1959年7月31日,原大辛寨子区凌水乡和棠梨沟乡划归沙河口区管辖。

1960年4月,在城区18个街道成立侯家沟、民权、兴工、中山公园、民运、春柳、香炉礁、玉华等8个城市公社;在郊区成立红旗、凌水2个农村公社。同时将黑石礁和马栏子2个街道分别划给附近农村公社。原8个城市公社又合为春柳、中山公园、兴工、民运4个城市公社,2个农村公社未变。

1963年,撤销4个城市公社,改为民运、白山路、民权、长兴、兴工、香炉礁、侯家沟、春柳、黑石礁、马栏子、南沙河口、中山公园等12个街道。

1969年9月,各街道相继改为公社革命委员会。同时,将民运、香炉礁公社划归西岗区,1966年9月将红旗、凌水公社划归甘井子区管辖。

1976年末,沙河口区共辖10个城市公社,即:拥军、民权、中山公园、兴工、长兴、红卫、黑石礁、南沙河口、胜利、春柳公社。

1978年,撤销城市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

1983年4月6日,原属西岗区管辖的沙河口火车站以西,大连机车厂第一职工宿舍以东,沈大铁路线以南,中长街以北的区域,划归沙河口区管辖。

1985年12月21日,增设富国、西山、泉涌、车家、莲花山等5个街道(1987年1月组建完)。至此沙河口区共有15个街道。

1990年,沙河口区增设2个街道。1990年末,沙河口区辖中山公园、民权、长兴、兴工、南沙河口、侯家沟、马栏子、黑石礁、白山路、春柳、李家、西山村、泉涌、富国、车家村、莲花山、星海17个街道,共有335个居委会、661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90088人。

1991年末,辖17个街道:中山公园、民权、长兴、兴工、南沙、侯家沟、马栏子、黑石礁、白山路、春柳、李家、西村、泉涌、富国、车家村、莲花山、星海。

1992年12月16日,经大连市政府同意,车家村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华北路街道办事处。

1997年,沙河口区面积44.2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辖白山路、长兴、春柳、富国、黑石礁、侯家沟、华北路、李家、莲花山街道、马栏、民权、南沙、泉涌、西山、兴工、星海、中山公园17个街道。区政府驻同泰街。1998年末,沙河口区辖17个街道,389个居委会。 

2003年底,春柳街道、华北路街道与侯家沟街道合并为春柳街道;星海街道、富国街道合并为星海湾街道;兴工街道、泉涌街道与西山街道合并为兴工街道;中山公园街道、长兴街道与民权街道合并为中山公园街道。区划调整后,沙河口区辖9个街道:春柳街道、星海湾街道、兴工街道、中山公园街道、南沙街道、李家街道、马栏街道、白山路街道、黑石礁街道。

2019年,撤销中山公园街道、兴工街道,合并设立西安路街道;白山路街道并入星海湾街道。 

区划详情

沙河口区辖7个街道,分别为西安路街道、星海湾街道、黑石礁街道、南沙河口街道、马栏街道、李家街道、春柳街道,    下设90个社区,政府驻地是本区中山路393号。

沙河口区行政区划概况

街道名称人口面积下辖居委会数量
西安路街道162618人7.27平方千米18
星海湾街道96865人10.46平方千米17
黑石礁街道79796人6.04平方千米9
南沙河口街道79536人9.40平方千米12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人口

沙河口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西部,现有户籍人口65.4万,常住人口85万,是人口大区。平均每平方公里1.37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计划生育率达99.77%,自然增长率-0.78‰,连续六年实现人口负增长。

截至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638919人,其中男311098人,女327821人,人口密度18407人/平方公里。沙河口区出生6396,出生率9.97%;死亡5237,死亡率8.16%;自然增长率1.81%。 

2018年全年共办理二孩生育登记1320个,比2017年同期减少了26.79%,再生育审批50个,比2017年同期减少了22.73%。出生人口481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07%。

民族

沙河口区全区合计17个民族,汉族人口超60万。少数民族人口超过百人的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

经济

经济概况

2012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其中,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同比增长17.6%;上述指标数均是2007年的2倍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66元,同比增长13%;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引进内资440亿元。2012年有6个街道实现区级税收超亿元。

2018年,沙河口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7.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0.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6.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2%。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26.9:73.1。

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605元,在全市八个城区中排名第三;同比增速为7.0%,在市内三区中排名第三。

2021年,沙河口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08.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9.1%。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25.3: 74.7。[4]

财政税收

2018年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71亿元,比上年下降5.72%。各项税收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为12.8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期增长0.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34亿元,下降2.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分别为26.24%、48.55%、91.63%、26.39%、8.45%。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分别为12.74%、41.88%、2.24%、18.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其他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分别为5.29%、11.2%、70.63%。节能环保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763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同比下降25.9%。其中,建设项目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2.2%;房地产开发投资32.1亿元,同比下降35.5%。

第一产业

沙河口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市中心阶段,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区域经济不包括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08年,沙河口区第二产业经济总值为64554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2亿元,同比增长39.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28.0%,增幅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132.5%,修正增速27.0%。

工业生产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9%。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8171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能源合计1032881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生产消费能源合计1029730吨标准煤,占比99.7%;非工业生产消费能源合计3151吨标准煤,占比0.3%。

建筑业

2018年,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10.7%。从构成看,全年完成建筑工程产值93.8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2.7亿元,其他产值4.6亿元。全年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为281.2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10.8亿元。

第三产业

2008年,沙河口区第三产业经济总值为1675745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0.2亿元,同比增长19.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沙河口区每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在13亿元水平以上,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保持在18%以上的增幅。

国内经贸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3.2亿元,同比增长8.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5%,继续占据主导地位。限额以上商品类值中,12大类商品零售额呈增长态势,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类、烟酒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5%、26%、27%、17%,增长态势较好。

对外经济

2018年,新设各类外商投资企业14家,共完成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399项;办理生产能力证明25项;新增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请资质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314万美元,出口创汇35.57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口22.75亿元人民币。

房地产开发

2018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0亿元,同比下降35.5%。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1.41亿元,同比下降38.6%。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2%;销售额69.5亿元,同比下降21.7%。

交通

沙河口区交通便捷,哈大铁路贯穿辖区境内,并设有沙河口火车站。东至大连港4公里,北到周水子国际机场3公里。辖区内共有路街352条,其中路37条,街223条,巷92条。华北路、西安路、中山路、五一路、西南路、黄河路、疏港路纵横交错,构成了全区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快轨、公交线路密布在城区每条街巷。

社会

教育事业

2012年,沙河口区全区共有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9210人;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90个,在校生63600人;中小学47所,其中小学29所,初中12所,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43335人,其中初中学生16017人,小学学生27318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5727人,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总数为3161人,专任教师总数为2463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249人,小学专任教师1214人。先后荣获了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辽宁省依法治教示范区、辽宁省图书管理工作示范区、辽宁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辽宁省艺术教育示范区、辽宁省校园环境艺术化示范区、辽宁省国防教育先进区、辽宁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沙河口区大专院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辖区内有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机床研究所、天河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晨熙生物创业服务中心等多家科研和高新技术群体。

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学51所,其中初中14所,小学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1所。共有托幼园所104所,其中公办园32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含幼儿园)48705人,有教职工3441人。另有科技中心、劳技中心各1所。

2018年,新开第十五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数270个。新增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普惠学位212个。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下延伸,提供2岁半婴幼儿学位1059个。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劳动教育实验,《中国教育报》《民生周刊》和人民网、光明网等新闻媒体对我区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区教育局获评第四届辽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5所学校荣获辽宁省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工作,成立5个“满天星”足球精英训练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增加17所,总数达到31所。投入约1000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课本费。投入约120万元为学生社会实践用车提供车费补贴。投入约430万元,为学生免费配备校服。投入约500万元推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做课后服务工作的经验介绍。投入13.6万元落实扶困助学政策,帮扶困难家庭学生256人次。早教志愿团、幼儿园家长学校、教师志愿团、“惠民学堂”等开展免费送教活动,受益约22万人次。 

科技事业

2012年,沙河口区累计投入科技三项经费5000余万元,扶持74个科技项目,科技企业从2002年的80多家发展到620家,科技立项200多个,获专利权2255项。从事高新技术领域及相关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已由02年底的70家发展到500余家;02年开始创办的科技孵化器和专业产品研发交易中心已达到6家,孵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各区之首,其中天河创业中心被评为省级科技孵化基地,06年2月被市政府授予“孵化企业最多的机构”匾牌,国际工控产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被列为国家工控技术转移中心;科技立项120多个,其中被列入国家级发展计划的有20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基金3200万元。05年引进的海水热泵技术项目使大连成为全国首家应用海水热能的示范城市并予以推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0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2018年,全区共有2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18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大连机车研究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2018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家企业获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动力车项目荣获2018年大连市科技重大专项。大连国霖技术有限公司陈健荣获2018年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适用于高海拔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研制项目荣获2018年度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连市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获得2018年度大连市重点实验室。大连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科普基地、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科普基地等荣获大连市优秀科普基地。大连市沙河口区绿波小学荣获2018年大连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卫生事业

沙河口区在2002年完成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成立了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完成了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库和卫生部信息平台的联网,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系统。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质量认证。有效地防治了霍乱、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取得了“非典”防控的胜利和禽流感的阶段性胜利。

2004年成立了大连市第一家远程胎儿监护中心。2005年与强生公司合作建立了大连市第一家“好妈妈俱乐部”。2006年率先在市内区实行免费婚检。

2006年初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沙河口区共建各种体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平均每4-5个居委会、3.3万人口就拥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分布合理、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在每个街道建立了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社区预防保健所,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6年初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2008年,投入1200万元,在全市率先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新建了区卫生服务信息中心,为建立动态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医疗信息共享、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为全区60岁以上低保老人免费发放“家庭小药箱”1324个。在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了片医制,开展家庭出诊、家庭回访、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工作,24小时开通电话,随叫随到。为94名“三无老人”、百岁老人配备了免费的家庭医生29名,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周至少登门服务一次,全年出诊4391余次。

截至2017年底,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社区、卫生院床位数12.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人)7.55(人),注册护士数9.60(人)。

截至2018年底,现有医院25所,综合医院10所(其中三级医院7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医院3所);中医医院4所;专科医院11所;共有床位958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10个中心,8个站);有个(集)体诊所及卫生所、卫生室336个;门诊部49个,其中综合门诊部15个,中医门诊部6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2个,专科门诊部26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6所。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99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5107人,注册护士6421人,药剂人员470人,其他卫生人员1001人。

文化体育

2012年,沙河口区有各种文体队伍446支,参与人数73600人,其中骨干8378人,年活动3416次;各类民间艺人74人,市级以上文艺人才49人;社会体育指导站298个,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430人,体育人口达到51%。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仅2006年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00多场次,放电影480场次,参与演出表演的各类团队300多支、5万人次,观众数十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沙河口区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形成了“李家杯”读书知识竞赛、“高雅艺术社区行”、“长征七十周年优秀节目调演”、“社区歌手大赛”、“学名人、读名著、听名曲”、“交响乐进社区”、“皮影戏进社区”等一系列大型品牌活动,以及“锣鼓大赛”、“徒步大会”、“健身表演大会”、“美术、书法、摄影展”等精品活动,带动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各种文体活动中来,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了文体活动的品位和档次。

2007年沙河口区政府为适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台了《加快沙河口区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开展以政府名义组织购买优秀文化产品为社区百姓服务的有效尝试,在全区建设4—6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中心,为辖区内的百姓提供了健身、娱乐和学习好场所,丰富了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为全区文化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到2018年底,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馆),文化艺术馆1个(国家二级馆),文艺团队364个,综合文化站9个,城区书吧18个,社区文体活动室90个。2018年举办“幸福沙河口·迈向新时代——全民艺术节”,以“全民艺术培训、全民艺术赏析、全民艺术展演”三大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举办艺术培训306班次;组织“奋斗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大型文化惠民演出10余场;建立图书馆数字化阅读体系;开展“全民悦读,迈步新征程”主题读书活动150次;建成18个集阅读、休闲、活动、展示、信息交流为一体“城区书吧”,打造“书香沙河口”。

体育事业

截至到2018年底,全区体育活动场馆有9个街道文体活动中心、90个社区文体活动室、312个晨练点、63处健身广场、73个健身公园、游园、50所中小学操场。2018年新建一处600平方米多功能运动场,1处标准网球场,1处街道综合性健身室,新增室外健身器材660件,配套多种类室内健身器械56件。通过“全民健身培训”、“全民健身指导”、“全民健身展示”等形式,在全区先后开展了太极系列、柔力球、健身气功等十大项、20余小项健身技能交流展示活动;承办“第31届国际马拉松赛”沙区赛段、“第十六届国际徒步大会沙区分会场”、“市第六届风筝比赛暨沙河口区‘黑石礁杯’风筝节”、“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连市大会”等;东北路小学足球基地获得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两项荣誉;打造中心小学网球和79中乒乓球两大训练基地。

社会保障

沙河口区向社会发布《沙河口区政府一号通告》,出台再就业优惠政策,区街共出资1600万元用于购买社会公益岗位、提供免费培训、扶持创业等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全年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6095万元,发放贷款3334万元,在全市首创了“员工股东式”再就业模式,为创业式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加强技能培训,免费培训11525人次,有7491人实现重新就业;以区政府转移支付的形式新建了全市第一家无税费市场,为200多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全年共安置就业40906人,是市政府下达就业指标的194%。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年共投入1885万元,为7875户、16815人及时足额发放了低保金;为150个“三无老人”和遗属老人发放了医疗服务卡;出资119万元,为8852户双失业独生子女发放了奖励费。全年共募集慈善基金210万元,救助各类贫困群体4628人次,使用救助资金110万元。被评为大连市2001—2003年度扶贫帮困先进单位。

2018年全年为2552户低保家庭共3342人,发放低保金2873万元。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0.5%,月人均保障金635元。对全区37户因重病、火灾、就学等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10.22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政策。对符合两项补贴条件的残疾人59268人次发放补贴资金504万元。审核减免2114户低保家庭取暖费269万元。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两节走访慰问活动,为3216户低保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标准为800元/户,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257.28万。

城市绿化

2018年,沙河口区投资92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马栏河运动公园一期建设工程,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项目,鲜花摆放工程,护树池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东尖山升级改造项目,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行道树更新补植工程,裸露山体补植工程等。按照市规划调整,我区建成面积3834公顷,各类绿地面积1614.96公顷,绿化覆盖率43.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47平方米/人。

旅游

星海广场

沙河口区星海广场

星海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超过两个天安门广场,广场设计与建设的诸多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结合。

从星海广场沿中央大道北行500米左右是星海会展中心、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南行500米左右是广袤无垠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西侧芳草如茵,小黄叶杨组成整齐图案,每隔不远就立有一支航标造型的石柱灯,充满浓郁的海港风情。

南部的百年城雕形状是一本翻开的书,寓意深刻,城雕前的100双脚印代表大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百年。

大连自然博物馆

大连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前身始建于1907年。新馆为现代欧式建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黑石礁海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

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重达66.7吨的黑露脊鲸标本,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亚洲也属罕见。

星海公园

沙河口区星海公园

星海公园位于大连南部星海湾景区的中段。始建于1909年,是一座由陆地公园和海滨浴场组成的海滨公园。因海湾水面上露出一块形状奇特的巨石,传说它是来自天外的“星石”,故得名“星海”。公园占地19万平方米,是集观海、避暑、海水浴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滨公园。黑石礁公园

黑石礁公园西起黑石礁街中心广场,沿海岸向东经自然博物馆至星海公园西门,海岸线约18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沿途有天然溶洞、黑石礁群、大连自然博物馆和两个浅水湾,是大连八大名胜之一,与老虎滩、燕窝岭等名胜景色相并列。

黑石礁公园建设工程是市政府为民办的18件实事之一,是一项民心工程,计划投资2000万元。它以自然博物馆为主题,重点突出海洋和黑石礁传统文化。由日式街心花园、海浪广场;绿地迷宫、木质栈道、海誓山盟石、一线天、思归(龟)等形态各异的礁石以及各种体现海洋文化的小品、雕塑所构成。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大连第一个包括健身活动区、自然景观区和人文景观区的开放式生态森林公园。公园占地11.3万平方米,新建了东北地区唯一一条1公里长的跑步路径和5个景观带、15个文化活动健身区、2个森林景观区和3个人文景观区,园中近20条风格各异的林间小径将各个景区联结贯通。绿色是改造后的中山公园的主色调,公园内共新栽植各种大树和白皮松、樱花、水杉等观赏树木70种2万余株,使公园的绿化面积达到了10.2万平方米。

富国公园

富国公园是沙河口区人民政府为建设“国际健康城市”,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修建的一座“登山健身、观景休闲”的主题公园。该公园共投资1000余万元,于2004年5月规划建设,并于同年9月竣工开园。

此公园选址于沙河口区南台山,毗邻星海湾广场、星海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地处中山路北侧,东起富国街,西至连山街,山林面积58万平方米。园中共有山峰三座,自西向东海拔分别为169米、189米、184米。站在山顶既可远观大连市区街景及大连港,又可鸟瞰星海湾广场、星海公园、黑石礁海滨公园等旅游景点,堪称“东有电视观光塔,西有富国观景台”。

园中修建了“一横”“一圈”“六纵”的多条山林路径,园林路径累计长度7500余延长米,共有台阶2960级。路径宽度在1.1米-1.8米,道路面层用材以页岩板为主,附以青石、鹅卵石、碎石等材料,使整个路径建成后既有形式上的变化,并与公园的环境相协调与统一。

获得荣誉

2018年6月,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