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置监察区,是汉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范围相当涵盖现代甘肃省全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东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甘肃省作为行政区前身,治所姑臧、陇县、冀城。

设置历史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在今甘肃省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下辖陇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张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10郡,治在先在武威后迁陇县(今陕西省陇县),辖域约为今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湟水流域,陕西省定边、吴旗、凤县、略阳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等地。东汉时,增置武都、永阳、南安、安定属国、张掖属国(以上3郡后废)、张掖居延属国(即西海郡)。汉献帝建安初年,分凉州河西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张掖居延属国5郡置雍州刺史,雍州治武威。建安十八年(213年),凉州入雍州。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凉州辖郡、国十二(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县九十八。

管辖范围

当时凉州 的范围是从陕西的宝鸡以西起,包括整个甘肃,西面与西域连界,北面包括了宁夏的部分县(市),南面包括青海沿祁连山南麓的一些县(市)。到东汉灵帝时,凉州辖区又扩大到了长安以东的部分地区,区域横跨陕、甘、宁、青、新疆五省区。州治初在姑臧(今武威凉州区),后迁陇县(今张家川县境内),后迁至冀城(今甘谷县)。

西汉

【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

下辖:高平,乌氏,泾阳,安武,彭阳,临泾,安定,阴盘,阴密,三水,祖厉

【天水郡】治平壤(今甘肃通渭)

下辖:平壤,阳阿,成纪,略阳道,街泉,陇县,清水,戎邑道,绵诸道,望垣,冀县,勇士。

凉州刺史部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下辖:狄道,大夏,首阳,襄武,西县,上邽,临洮,安故。

【金城郡】治允吾县(今甘肃兰州西)

下辖:允吾,金城,枝阳,榆中,枹罕,白石,允街,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下辖:姑臧,休屠,武威,宣城,鸾鸟,苍松,张掖,媪围。

【张掖郡】治觻得县(今甘肃张掖靖安)

下辖:觻得,昭武,屋兰,删丹,日勒,氐池,番和,居延。

【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下辖:禄福,乐涫,表是,会水,玉门,池头。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

下辖: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

东汉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徽县江洛镇西)。

领7县:下辨、河池、故道、沮县、上禄、武都道、羌道。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领11县: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关、首阳、鄣县、襄武、临洮(驻南部都尉)、氐道。

汉阳郡治冀县(今日肃甘谷)。

领12县:冀县、西县、望垣、上郭、陇县、略阳、显亲、獂道、成纪、阿阳、平襄、勇士。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

领7县:临泾、阴盘、鹑觚、乌氏、高平、朝那、彭阳。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领6县:富平、廉县、灵州、参䜌[luán]、泥阳、弋居。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领13县:姑臧、休屠、显美、宣威、武威、揟次,鸾鸟、苍松、张掖、朴劓、媪围、鹯阴[zhān]、祖厉。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肃水清县平沟)。

领10县:允吾、枝阳、金城、允街、榆中、浩亹[mén]、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张掖郡治觻得[lù](今甘肃张掖临泽县)。

领8县:觻得[lù]、昭武、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靬[líqián]。

另有张掖、居延属国,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领9县:禄福、安弥、会水、乐涫、表氏、玉门、延寿、干齐、沙头。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城河西)。

领6县: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

曹魏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地。治所武威,约於今甘肃省。

西晋

治姑臧(河西走廊武威),置金城郡、西平郡、武威郡、张掖郡、西海郡、敦煌郡、西海郡、晋昌郡、酒泉郡,46县。

北魏
凉州 武威郡姑臧(甘肃武威)10郡20县
西魏
凉州 武威郡(今甘肃武威)
北周
凉州 武威郡(今甘肃武威)

地理位置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关中,西通西域,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整个凉州,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凉州便成为丝路和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同时也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凉州自古多安定。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凉州百姓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成经济文化中心。

历任刺史

西汉

贡禹,汉宣帝时。(《汉书·贡禹传》)

谷永,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迁北地太守。(《汉书·谷永传》)

杜邺,汉哀帝时。(《汉书·杜邺传》、《后汉书·杜林传》)

赵宏,汉元帝、成帝之时。(《华阳国志·士女目录》)

东汉

郑兴,汉更始帝时。(《后汉书·郑兴传》)

郭伋,汉光武帝初。(《后汉书·郭伋传》)

窦融,建武五年(29年)任。(《后汉书·窦融传》)

尹业,永平十八年(75年)时免。(《后汉书·马援传》)

皮扬,元初元年时。(《后汉书·安帝纪》、《西羌传》)

宗汉,延光元年春见在任。(《后汉书·西羌传》)

刘秉,永和四年(139年)任,明年免。(《后汉书·西羌传》)

种暠,汉质帝、汉桓帝初。(《后汉书·种嵩传》)

桥玄,汉桓帝初。(《蔡邕太尉桥玄碑》)

祝良,汉桓帝初。(《后汉书·陈龟传》)

成就,汉桓帝时。(《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

郭闳,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见在任。(《后汉书·皇甫规传》、《段颎传》)

赵仲台,延熹年间。(《魏志·阎温传》注引《魏略》)

刘恭,延熹年间。(《后汉书·羊陟传》)

孟佗,建宁三年(170年)见在任。(《后汉书·西域传》、《三辅决录》)

刘虔,熹平六年(177年)见在任。(《后汉书·蔡邕传》)

周洪,光和二年(179年)见在任。(《魏志·虔淯传》注引《烈女传》)

魏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隶释》卷10《元丕本碑》)

梁鹄,中平元年(184年)见在任。(《后汉书·盖勋传》注引《续汉书》)

左昌,中平元年(184年)任。(《后汉书·盖勋传》)

宋枭,中平元年(184年)继左昌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杨雍,中平年间,继宋枭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耿鄙,中平四年为韩遂所杀。(《后汉书·灵帝纪》、《傅燮传》、《董卓传》)

张则,汉灵帝时。(《华阳国志·汉中女士志》)

种劭,兴平元年(194年)前。(《后汉书·献帝纪》注、《董卓传》)

韦端,建安十年左右迁太仆。(《魏志·杨阜传》、《三辅决录》)

韦康,建安中,继韦端后任。建安十七年为马超所杀。(《魏志·夏侯渊传》、《荀彧传》、《杨阜传》、《蜀志·马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