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七座“国家公园”,隶属台湾当局内政主管部门“营建署”,于2007年1月17日成立,并于该年的10月4日成立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管理之。东沙环礁国家公园包含南海的东沙岛与其环礁,及附近海域,总面积为353,667.95公顷,陆域面积为174公顷,剩余部分为海域面积。园区主要为东沙岛与包含前者的直径25公里的圆形环礁,为热带季风气候,距高雄市445公里。为了生态保护,并不对一般民众开放观光,仅台湾中山大学在岛上设有东沙国际海洋研究站。

中文名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

总面积

353667.95公顷

陆域面积

174公顷

成立时间

2012年12月18日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其环礁,四面环海,环礁西侧为东沙岛,中间包围海水成为一个内海。海域为环礁向外延伸12海里,使得总面积达353,667.95公顷,是目前台湾地区总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陆域面积为174公顷,剩余部分为海域面积。目前东沙岛为高雄市旗津区管辖,国家公园管理处位于高雄市楠梓区。

东沙环礁地形完备,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浅滩、水道及岛屿等特殊自然地形,是属于标准的环礁地形。东沙环礁为一直径约25公里的圆形环礁,由造礁珊瑚所建造而形成。环礁周围的礁台在低潮时大部分会露出或接近水面,长约46公里,宽约2公里。环礁内部为一水深仅16米的水域区,内有许多珊瑚丘、小沙洲及浅滩暗礁等分布,环礁外水深25米以深则为陡坡或断崖,几乎呈垂直下降至深海。环礁的西北、西南各有一天然缺口,东沙岛恰位于此缺口中间,形成所谓的南、北水道,是进入内环礁水域的主要通道。

气候情况

东沙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东北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每年4至11月偶有台风来袭,但以8、9月最多,除台风来袭外一般风浪均属微弱。雨量以夏季及秋季较多,冬季较少。

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
气温(°C)21.722.023.926.227.929.129.629.328.426.924.922.326.0
雨量(毫米)23.925.017.556.1141.2166.9193.7211.4244.2146.144.076.31346

东沙海域表层水温约在21~30℃之间,春季为26℃、夏季为30℃、秋季为28℃、冬季则为24℃左右。海水的盐度大致上变化不大,全年都在千分之33.4至34.6之间,其中以台风季节略低,而冬季稍高。

地质地形

机场航拍图

东沙共 有三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南卫滩环礁及北卫滩环礁,东沙岛与南、北卫滩相距约80公里。东沙的的直径大约有30公里,根据学者估计,要形成这么大一座,至少需要百万年以上的时间。

环礁北面外缘礁相当宽广,在退潮时可浮现水面,东沙岛则位于西边。

南卫滩及北卫滩为一连续浅滩,礁体呈椭圆形,沉没水中,无岛礁出露,乃一种沉水环礁。

东沙环礁则为典型环礁,洲、岛(即东沙岛)、礁和门四者全备。洲有“小沙洲”;暗礁(铲)有:东角、东北角、西北尖角、西南尖角及东南湾;门有两处:北水道及南水道,岛上内水即潟湖。“门”即习称之“龙口”,乃连通潟湖与外海之水道。

潟湖水浅,随潮汐起落,平均深约1米,水多平静,风浪不兴,与环礁外之大涌大浪大不相同,潮汐时有泥沙向内淤积,近年更日渐变浅。此一潟湖在退潮时深不及1米,其出口处之宽度仅20米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覆盖,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

东沙环礁水深0.6-17米,但以5米以下者为多,环礁近于圆形,半径约10公里,环礁内水域约300平方公里。

发展历史

地理位置

从古至今,东沙海域就有许多不同时期的船舶搁浅和沉没,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东沙海域水下文化资产应该十分丰富。

渔民前往东沙海域进行渔捞活动,可推到一千多年前晋代裴渊的《广州记》,“珊瑚洲在(广东东莞)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珊瑚洲”即指东沙岛及其环礁。据清代渔民梁胜供词,1860年代(清同治年间)广东、海南两地的渔民已大量前往该处从事捕鱼、采藻及捕捉海龟等工作,并于东沙岛搭建木制工厂进行腌晒鱼肉及海藻等加工。但因东沙岛稍小且地处偏隅,始终为无人长期居住的岛屿,仅供船家捕渔休憩之用。

1710年到1712年间(清朝康熙四十九至五十一年),清廷派遣水师副将吴升,以及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派遣水师提督李准分别巡视查勘西沙和东沙两群岛后,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相传在1866年间,英国人Pratas曾遇风避难于此,自以为首先发现此岛,便以其名命岛名为Pratas Island,至今却成为东沙岛沿用的英文名由来。

公园航拍图

1907年8月,日商西泽吉治聚众占领东沙,插旗改名为“西泽岛”,并毁庙、挖坟、焚尸并驱逐周围作业的中国渔民,在岛上修筑码头、铁轨等建物,目的在开采磷酸矿物、海人草、鱼介贝类及海龟等水产资源,兴建木造房屋20余座,建海水淡化厂一间和水池供蓄及养龟,设电话线及吸水管路等设备。此事清廷未知,隔年因英国欲在岛上建置灯塔而所生之归属问题才迫使清廷正视东沙岛为日人所占之问题,于1909年向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交涉,最后清廷提出“中国江海险要图”一书等相关典籍,证实东沙确为中国领土,由清廷以16万元偿还日商西泽开发之费用,扣抵3万元作为补偿渔民损失,实付13万元,并签订条款后于同年10月派员接收,正式收回东沙岛。1947年国民政府亦明令公布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范围,刊载报刊昭告世人,并树碑为志。

1995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仲玉教授所发掘的“东沙遗址”,位置在东沙岛内潟湖的北岸,该处在数百年前应可停泊小船或舢舨。虽然没有发现明显居屋的遗迹,但从出土的铁钉可窥知可能有临时性木造建筑。遗址至少有50米长,20米宽的范围,其有明显的火、火堆木炭、煤渣、打火燧石、动物骨骸等,显然有炊食的活动,决非临时的小型露营场地。从出土大量陶瓷片及文化层约20厘米厚等现象推测,古代先民的占居时间并非短暂。另从出土的青花瓷器观察推断,约为清代中叶期间之遗物;调查亦发现岛外水深2米处有一批古钱币,且唐代至明初期间均有,推测为由古代的船只触礁后所遗落,期间应是在明代年间。

2003年8月6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经建会函示:“东沙环礁复育及保育,至为重要,除加强海巡署执法能力外,基于实务、专业及绩效考量,是否有划设为海洋型国家公园,并指定专责机关管理之需要,建请内政部会商相关机关,审慎规划研究,妥拟可行方案,陈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核定。”

2004年1月9日,“内政部”营建署将“东沙海洋国家公园可行性评估及划设范围”陈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

2004年2月2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交议经建会第1163次委员会议讨论。

2004年2月25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台内字第0930006751号函核复“内政部”同意所提东沙海洋国家公园可行性评估及划设范围。

2004年3月31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召开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海洋事务推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亦指出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核示东沙岛筹设“海洋国家公园”,具体宣示维护外(离)岛之海洋生态环境,列入海洋资源组分工计划;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永续会生物多样性分组亦列为工作事项中。

2006年12月19日,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核定“内政部”所报“东沙海洋国家公园计划”草案,并请“内政部”依照经建委员会1273次委员会会议审议结论将计划书名称修正为“东沙环礁国家公园计划”,以凸显所保育之东沙环礁生态系及地景特性。

2007年1月19日,“内政部”正式公告“东沙环礁国家公园计划书、东沙环礁国家公园计划图”,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为台湾地区的第七座国家公园。

2007年10月4日,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管理处成立。

2008年2月10日,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访视。

主要景点

东沙岛在古代即是南海船只提供休息的避风港,现代因其位置而成为战略要冲,长期有军队进驻,因而有战地色彩。东沙岛也具有人文古迹,与部分的人为景观。

东沙遗址:1995年,“中央研究院”教授发掘了东沙遗址,位在岛内潟湖的北岸,因潟湖属逐渐淤积的环境,数百年前应可停泊小船或舢舨,岸边可作为休息、储物、处理鱼货、避风的场所。由出土的文物推测,古代先民的占居时间并非短暂。

南海屏障碑:在东沙岛南侧,1989年由台湾当局“内政部”兴建,介绍东沙岛之战略位置,并简述东沙岛地形、气候。

汉疆唐土碑:“内政部”于1992年所建,位于南海屏障碑之周围,为加强疆土之维护、显示主权所用。鉴于东沙岛日烈风强,为防风化、碎裂,加强了保固,并环碑兴建一座范围11米,高2.5米的琉璃瓦凹型回廊。

东沙岛岛碑:东沙岛岛碑为海军东沙岛管理处处长杜震于1954年1月建造,叙述东沙岛的历史沿革。

东沙精神堡垒:为日据时期建筑,在全岛各处均易见到,有奋发精神,激励军心之效。堡垒前立有蒋中正像,基座四周刻石除碑记外,另有“国民革命军之父”及“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等题字。

东沙地籍测量纪念碑:位于指挥部前,1991年建成,高雄市长吴敦义题字,表示东沙岛由高雄市代管,旗津区管辖。

自然资源

公园内的海洋生物

东沙岛附 近的海藻属于热带性海藻,与菲律宾北部海域的海藻相似性较高,与台湾南部的海藻则略有差异。由于海藻调查的范围大多局限在东沙岛周围,对于面积广阔的内环礁、外环礁和礁台区的海藻相所知仍很少,推估东沙环礁的海藻相可能比目前所知丰富甚多。动物方面,除珊瑚外,另有甲壳类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

因珊瑚覆盖率较好,因而常可见到大型无脊椎动物。礁台表面地形十分平坦,偶尔有些大型礁块突起,大多数是以珊瑚碎屑和活珊瑚群体所构成;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潮地,潮池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许多种大型藻类和海草。甲壳类动物的种类与数量较少,与珊瑚大量白化死亡而造成大型虾蟹无法栖住在珊瑚分枝间,及受到过渔的影响有关。

东沙岛上相对于海上的动植物种类则稍微稀少,动物以蜗牛、蟹、昆虫、蜘蛛为主,多为稀有品种。

旅游信息

公路

东沙机场

东沙岛上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其余道路则用细砂路面,路况不佳。高雄市政府赠送了大客车以营运岛上的唯一公共汽车“东沙1号”,一般使用脚踏车环绕岛屿,约30分钟。空运

东沙岛上设有小型机场,即东沙机场,设有一个宽30米、长1550米的跑道。定期有军机和民航机来往,其中军机为物资补给与公务用,每月第二周的周二当日往返;民航机为立荣航空客机,供驻防人员搭乘,每周四当日往返。

海运

由于东沙岛海岸为深度1~2米左右的浅礁地形,大型船只无法靠近,必须停靠外海再以小船接驳上岸。岛上仅有宽5米且低潮水深只有0.5米的简易码头,船只靠岸必须仰赖人力搬运货物上岸,重型机械则赖吊车支援。目前往返的船只有每年3、6、10月各一航次的军用补给舰,主运武器、弹药、汽油,协助海上查缉工作的巡逻快艇,以及20天一航次、载运民生物资的民用商船。

社会事件

2004年有前往东沙岛附近海域捕鱼的渔民,因误食软体动物有毒贝类橡子织纹螺(具有河鲀毒),有6人中毒送医,其中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