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煜,字晦叔,南宋抗金将领,阶州福津(今甘肃省 武都县东)人,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曾任太常寺丞,后迁郎中。多次奉诏出使金朝。

中文名

丁煜

出生日期

不详

出生地

山东潍县

职业

副师长

所处时代

字号

字震南

晦叔

南宋抗金将领

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宋、金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蒙古崛起北方后,不断南侵金朝。这年,成吉思汗又兵分三路,攻掠山东、河北诸州郡,金朝内部发生政变。次年,刚即位的金宜宗迁都南京(即开封府),并进一步南攻宋廷。在这种情况下,一味主张“和议”、妥协的南宋统治者只得下令抵抗。于是,在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多次出使金朝。对金朝情况比较熟悉的丁煜被委任为利州西路安抚使,并兼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担负起了防守南宋西北地区,即今陕西南部、甘肃省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地区的重任。

丁煜到兴元后,即发动军民加固城池,整修军事。为了表示抗金的决心,他对将士们说:“我们要以前辈抗金英雄为榜样。当年张浚、虞允文不就是在这里建功立业的吗?”为此,他还专门修建了张、虞二公祠堂,塑了两人的塑像。

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十二月,金人又以白撤为元帅,率军万人南伐,自漳州盐川(今漳县盐井镇),先攻占皂郊堡(今天水西南),又在天水郡击败宋军,宋将黄炎孙不战而逃。次年,金兵又在鸡公山(今西和县塔子山)击败宋军,围攻西和州,守将刘昌祖焚城而逃。丁煜临危不惧,协助兴元都统制吴政英勇抗敌,反击金兵,夺回大散关,斩逃将王立,奏报朝廷,刘昌祖被夺官流放。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春,金兵又犯西和州,守将赵彦呐歼灭敌军于城下。不料,吴政在黄牛堡(今陕西凤县东北)与金兵作战中战死,宋军溃散,金兵乘势攻破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县大安镇),并陷兴元(今陕西省汉中)。丁煜急忙派人招都统制张威东人抗击,又请忠义民兵首领李好古北上捍御。李好古出虞关,与统领张彪相遇,以张彪弃守迷竹关为由,斩杀张彪。张彪是张威的亲弟,张威听到张彪被杀,便按兵不 动。丁煜对他的部下说:“吴政刚刚战死,李贵也战败而逃,金人所惧怕的将领就只剩张威了。今天李好古擅自杀了他的弟弟,引起了他的忌恨,因而按兵不动,现在的形势,是可以没有李好古,而不能没有张威。”于是,招李好古前来责备他擅自杀张彪的罪恶,推出斩首。随后,丁煜派进士田遂前去劝说张威。张威这才连夜调兵,在金牛镇同金兵发生遭遇战,歼灭金兵一股。金兵受到打击,但并未退兵,张威乘夜暗派石宣偷袭大安军,金兵大败,歼其精兵三千,悍将巴图鲁被俘,金兵大将包长寿闻讯慌 忙撤退。宋军获得大胜。魏了翁在《兴元府张虞二公祠堂记》称之曰:“晦叔,武阶一人而已。”据史书记载,丁煜“刚方正直,不受私谒,莅事明决,吏民信服”。著述也富,惜卷帙亡失,现仅存《张彦发诗序》一篇,载于《明一统志·群贤小集》。《江湖后集》载有敖陶孙上丁郎中煜诗数首,其中一首云:“君家去家才三百,君身去天无尺五,忽忆泥公栈外山,尽是杜老思君路。而今西子媚回塘,生令猛士纡柔肠。可能直下窥秦陇,翻作吴儿时世装。”

丁煜(1195-1264),丁叔永次子,字景暘。以恩荫补朝散郎,南宋进士,绍定二年(1229)通判镇江,迁太府少卿、淮东总领;嘉熙四年(1240),权知镇江军府事历,总辖苏、湖、常、润四州军民事兼督粮饷。因清河、开封故宅已化为邱墟,且其祖丁素葬在镇江,离任后即在镇江城东卜宅定居,后遂入籍丹徒,成为“京江丁氏”始迁祖,殁葬镇江宝盖山祖茔。子:丁友真、丁友信、丁友孝、丁友贤。

革命先烈

江西南昌人。清朝进士出身,后参加军队,先后担任北洋第三镇协长、统制等职,后南下广东,担任广东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等职。1927年八一起义后,加入革命。历任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副军团长。长征时牺牲。

厦门大学助教

主要研究领域

社会保障

主讲课程

社会保障实务,中西社保体制比较研究,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障概论

学习工作经历

1889-1993年,西安财经学院

1993-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

1996-2001年,厦门大学人口所

2001-至今,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主要科研项目

1、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托项目,编写《江西省志·人口志》,副主编。

2、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第一合作者。

3、厦门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委托项目《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比较研究》,第一合作者。

4、厦门大学校内资助项目《中国失业保险:反思与回顾》,负责人。

5、厦门市湖里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项目《湖里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研究》,第一合作者。

6、 2006年厦门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厦门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负责人(第二)。

7、2007年厦门市社科学会重点调研课题《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政策研究》,负责人。

8、2007年厦门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研究》,负责人(第二)。

9、 2007年度国家社科项目《教育救助与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流动》,第一合作者。

10、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与方式研究》,课题组成员。

代表性论文

1、“基于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的‘新二元’社会保险体系设计”,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5期。

2、“多重治理:机制、模式与关联”,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政策思路——从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变迁谈起”,载《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研究”,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独立。

5、“养老金新政: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载《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6、“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7、“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

8、“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载《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4期,独立。

9、“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效用与局限性”,载《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6期,独立。

10、“我国失业统计制度对失业的定义”,载《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0期,独立。

11、“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与制度创新”,载《人口研究》,2005年第4期,第四作者。

12、“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初探”,载《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独立。

13、“试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研究初探”,载《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第4期,独立。

14、“保障和激励:建立支撑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载《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4期,独立。

15、“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载《人口学刊》,2001年第2期,第一作者。

16、“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漫谈”,载《人口学刊》,2000年第5期,独立。

17、“退休年龄有弹性吗”。载《社会》,2000年第7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