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东与和平县毗邻,北与江西省全南县、龙南县接壤,南与东源县、韶关市新丰县相连,西与韶关市翁源县相接,是大广高速公路、105国道南下入粤第一县,粤湘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截至2018年年末,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3万人,辖13个镇,县政府驻元善镇。县境位于新丰江上游,资源丰富,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享受原中央苏区县优惠。区划代码:441623,代码前6位:441623,长途区号:0762,邮政编码:517000,车牌号码:粤P。

明崇祯七年(1634年)始建连平州,辖和平、河源两县。清沿明制,但无属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州为县。1958年与和平县合并称九连县,二度易名后分立。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成立河源市,连平改属河源市管辖。

连平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鹰嘴蜜桃之乡、广东省卫生城镇、广东省生态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县、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

2017年12月,连平县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名列。2018年,连平县生态工业园成功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并与深圳南山区签订了产业共建协议。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中文名

连平县

下辖地区

13个镇

地理位置

华南,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西北部

面积

2275.08km²(2020年)

人口

285224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97.82 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762

政府驻地

元善镇公园路1号

外文名

Lianping County

车牌代码

粤P

邮政区码

517100

著名景点

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广东省河源市

县委书记

陈贤亮

县长

邓小强

行政区划代码

441623

历史沿革

照片

据出土文物考证,连平县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连平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连平属南海郡,为龙川县地。秦二世元年(前209),连平属南越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国时期,连平属南海郡龙川县、桂阳郡浈阳县地。东晋时期,连平属东官县。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连平先后属河源县、浈阳县、龙川县、循州、翁源县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祯六年(1518-1633),连平分属河源、翁源、长宁(新丰)、和平县地。

明崇祯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两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州治设在元善镇,辖和平、河源两县,属惠州府。这是连平单列县级散州的开始。清沿明制,连平仍设州,但无属县。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连平改州为县,属惠州府,下辖4个图:惠化图、银梅图、长吉图、忠信图。民国3年6月,省、县之间设道制,连平属潮循道。民国7年,全县设4区:惠化区(一区)、银梅区(二区)、长吉区(三区)、忠信区(四区)。民国14年,省、县之间设行政区,连平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至17年,连平辖5个区:惠化(一区)、上坪(二区)、长吉(三区)、忠信(四区)、银梅(五区)。民国25年9月,广东省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连平属第六区(区址:韶关)。民国36年,连平改属第七区(区址:兴宁)。

民国38年(1949)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现忠信供销社旧址)成立。6月25日,县人民政府迁至元善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平属东江专区(区址:惠州)。1952年,改属粤北行政区(区址:韶关)。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连平、和平两县合并,仍称连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59年11月,陂头(包括贵东)划给翁源县辖。1960年4月,隆街(包括田源、崧岭、溪东)划给新丰县辖。7月初,惠化、上坪划给新丰县管辖。连平县委、县人委机关迁往和平阳明镇办公,连平县改称和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62年6月,原划给新丰、和平两县的社(镇)重归连平,恢复连平县建制,仍属韶关专区,县人委设在元善镇。1963年6月,改属惠阳专区辖。1967年6月,陂头(包括贵东)从翁源划归连平县辖。自此,原连平县境复原。

1983年冬,撤社设区(镇)。1987春,撤区建乡(镇)。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连平改属河源市辖。[1]

2015年,连平县下辖13个镇(上坪、内莞、元善、陂头、溪山、隆街、田源、油溪、忠信、高莞、大湖、三角、绣缎)、16个社区、159个行政村、2509个自然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河源市西北部,位于东经114°14′44″~114º56′51″,北纬24°05′48″~24°28′08″之间。县境东西长约72.4公里,南北宽约55.6公里,总面积2275.08平方公里。东与和平县毗邻,北与江西省全南县、龙南市接壤,南与东源县、韶关市新丰县相连,西与韶关市翁源县相接。

地质

连平县区域地质构造位于赣闽隆起区与粤桂湘褶皱带的接触处,贵东一大东山东西向构造带的东南部。

县域内地层分布很广,以下古生界地层为主,其中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大面积分布于新岭顶及九连山一带,上古生界地层则呈带状分布于忠信及陂头垇陷盆地中。北北东、北东向褶皱、断裂组成了连平区域构造的基本格局。其中九连山复式背斜为连平最巨型的基础褶皱,黄牛石顶断层在西部切过了县域内大部分地层,并继续往北、南延伸。此外,在下坪附近见多组北西向断层及近东西向断层。

县域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贵东、大尖山、大顶及九连山一带,以大型岩基产出为特征。

地貌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地势自北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为693.5米。九连山脉在境内自北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两大水系(东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条主要河流(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头河、贵东河)纵横全境,北、中部多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带,东南部以谷底盆地为主。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县内地貌大致可分为北、中部山地区、西南部丘陵区和东南部盆地区及陂头、内莞喀斯特地形区。

气候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降水季节明显。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连平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分布广,主要有兽类、禽类、鱼类、甲壳类、两栖类、昆虫类等。连平县是广东省林业县之一,山地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野生植物有树木、竹类、药用植物、花草类等。

松、杉树是县境内的古老树种,分布广,易生长,是县内传统用材树。建国后,特别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引进的新树种有桉树,主要种植于公路两旁和房屋四周。竹类主要有毛竹(俗称苗竹,主要分布在陂头、贵东、九连等地)。

矿产资源

连平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品位高、易开采。截至2006年末,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五大类30多种,矿床23个,矿点52个。其中铁矿储量达1.6亿吨,居全省第一;钨锡矿储量30万吨,居华南地区首位。

土地资源

据1980年农业区域调查:全县土地面积354.74万亩,其中耕地24.65万亩(水田18.45万亩、旱地6.20万亩),占总面积的6.95%;山地320.95万亩,占总面积的90.47%;水面(河流、山塘、水库)4.44万亩,占总面积的1.2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2万亩,占总面积的0.96%;交通用地1.28万亩,占总面积的0.36%。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连平县下辖13个镇、16个社区、159个行政村、2509个自然村。

上坪镇内莞镇元善镇陂头镇溪山镇隆街镇田源镇油溪镇忠信镇高莞镇大湖镇三角镇绣缎镇

人口民族

2015年,全县13个镇年末总人口410611人。其中农业人口345724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84.2%;非农业人口64887人,占15.8%;元善镇75990人,上坪镇33266人,内莞镇19200人,陂头镇34249人,溪山镇18094人,隆街镇45180人,田源镇14028人,油溪镇36623人,忠信镇53641人,高莞镇24788人,大湖镇22172人,三角镇17457人,绣缎镇15923人。全县社会劳动力221446人。[7]

连平的人口绝大多数是中原汉族的后裔。县境内在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类聚居。后周以后,县内居民多数为客家人,土著居民只有少许。客家先民原聚居于中原一带,由于战乱等原因,隋唐以来,多次迁徙于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县地自隋代到清代,历代都有客家居民迁入,其中大部分均系明朝初期从福建、江西迁来。民国期间,有少部分居民从广东东部的梅州市梅县区、兴宁、五华、等地迁来。建国后,外地迁来人口较少,仅有部分水库移民及少数因婚姻或工作关系迁入县境的人员。[7]

明末建州至清初,县境内人口密度很小。按1988年全县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计算,清康熙二十年(1681),每平方公里为4.2人;光绪三年(1877)为20.6人;宣统元年(1909)为34.9人;民国20年(1931)为39.9人;民国24年为44.1人;1949年为55人,比清康熙二十年每平方公里增加了50.8人。

建国后,连平人口一直持较大幅度上升。1952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60人;1962年为74.2人;1972年为101.5人;1982年121.4人;1988年为136.2人,比1952年每平方公里增加76.2人。

按自然地区分布,连平人口南部稠密,东北部稀疏。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忠信平原,西南部的丘陵、盆地,中、北部的山间川地。

从各镇人口分布来看,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均差异悬殊。1988年,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忠信镇,每平方公里为470.42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贵东镇,每平方公里仅为40.83人;人口规模最大的是元善镇,为54116人;人口规模最小的是九连乡,仅为5047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连平县常住人口285224人。

政治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县长:邓小强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黄运腾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忠信镇党委书记:李世锋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戴妮娜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王峰

副县长:谢石庭

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罗中正

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阳曜

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李鸿飞

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邱文波[8]

经济

2014年连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06.1亿元,增长11.3%,工业增加值79.4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6亿元,增长17.5%

201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88亿元、增长6.6%,名列全市第二。[9]

2020年,连平县地区生产总值83.87亿元;农业总产值29.5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4元。

2021年,连平县地区生产总值为97.82亿元,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4221万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6146万元,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7860万元,同比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1.9%。

照片

发展

建国后连平经济的发展,从1953年土地改革结束至1988年,大体上可划分为4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53~1957年)

这一时期是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连平工农业及其它行业持续、正常发展。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分到了田地,翻身做主人,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搞治山、治水等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57年实现了“三个百分之九十”,即百分之九十的农户人社,百分之九十的农田增产,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增加收入。是年,国务院授予连平“全国农业先进县”的光荣称号。与此同时,工业也从几乎空白发展到初具规模。至1957年,已办起地方国营工厂6间。开通了连(平)新(丰)公路,连平县城汽车可直通广州,比原来绕经忠信至广州,缩短路程80公里。交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105万元一跃为1957年的511.3万元,增长近4倍。

第二个时期(1958-1965年)

这一时期,由于“左”的路线影响,出现了“大跃进”、“公共食堂”、“反右倾”等方面的错误,经济跌入低谷。1958年下半年,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搞“大跃进”运动,全县办了5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全民大炼钢铁,搞水利大会战。在农村,1958年冬至1959年春,大办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公共食堂”,“一日三餐干饭,吃饭不要钱”,浪费了大批粮食。同时,在水稻生产上大搞高度密植,放高产“卫星”,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人为地破坏了农业生产。1959年,又盲目地搞土地深翻,打乱了耕作层,造成土地肥力下降。以致1958~1960年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1.7万多亩,粮食亩产也下降了10.5公斤,人均口粮减少,农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工业方面,由于急于求成,盲目冒进,1958~1960年办了9间厂、1个拖拉机站。因缺乏技术,产品质量不过关,也因盲目上马,缺乏原材料,成了无米之炊。除拖拉机站得以保留下来外,其余9间厂一两年内陆续下马。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特殊化”等“左”的错误,退赔平调物资,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及整体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农业生产仍然发展不快,1961-1965年,粮食亩产总在122—151公斤之间徘徊,农村人均收入也只有40-50元,人均口粮186公斤左右。工业也很薄弱,1962年6月连平县建制恢复后,需要迅速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业,先后办了9间工厂。

第三个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个时期,农村全面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实行“以粮为纲”,推行“政治评分”,大搞“平均主义”,“割资本主义尾巴”,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劳动热情,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粮食亩产一直在150公斤左右徘徊,农民人均收入只有50-64元,人均口粮180.5-223公斤。“工业学大庆”,学大庆经验,促工业发展。同时,贯彻“备战、备荒”的指示,工业搞“山、散、洞”,把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疏散到山区。结果,连平5间疏散厂先后逃不脱停产的厄运。

第四个时期(1977-1988年)

这一时期是连平经济发展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继1982年粮食总产超历史后,1988年粮食单产、总产又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时,逐步建立了水果、茶叶、蚕桑、香菇、蒜头、玉米、木薯等商品生产基地,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基地化方面发展。工业也取得较大的成绩。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掀起热潮,锌品、药品、水泥、松香生产均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铁矿生产,立足县内资源优势,大搞矿山建设,使泥竹塘铁矿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成为县的工业大户。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2170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上升到1988年的9795万元。基本建设、交通、邮电、商业、外贸等也有较大的发展。

工业

建国前,连平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一些为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个体小手工业和农村小作坊。主要有石灰、陶瓷、砖瓦烧制,炮竹、铁木器制造,以及采矿、造纸、榨油、酿酒、竹器编织等行业。其时,较有名气的工业产品有:县城出产的炮竹,畅销省内外;上坪东南出产的东庄纸及三洞出产的毛边纸,远销香港;隆街百叟出产的生晒豉油,驰名东江流域和广州一带。

建国后,工业特别是国营工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从1949~1957年,先后建立了2间火力发电厂、1间松香厂、1间炼铁厂、1间印刷厂、1间农机修理厂。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5万元,195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2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65.4倍。

1958“大跃进”期间,全民大炼钢铁,一哄而起,全县办起了几十间钢铁厂。由于脱离实际和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这些厂在2年内相继下马,给全县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961~1965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县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除原有的工业外,新建了连平食品厂、火力发电厂、连平矿站、新溪煤矿、大埠陶瓷厂等5间企业。196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684万元,比1957年增长了106%。

“文化大革命”期间,连平工业受到了冲击。由于全面推行“左”的路线,企业管理制度受到了严重破坏,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但经过全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1969年起工业生产开始回升,并在当年筹建连平制药厂,1970年7月正式投产。1972年4月,筹建内莞水泥厂,1975年正式投产。197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2126万元,比1965年增长了2.1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连平工业得到了协调和快速的发展。县逐步对工业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至1988年,共完成技改项目20个,使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如水泥厂由原来的年产量1万吨,扩大到年产量4万吨。制药厂由原来只能生产大蜜丸、散剂及酊水剂等,扩大到生产肌苷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盐酸黄莲素片、藿香正气丸、十全大补丸、安胎丸、桔红丸、鹿角胶和板蓝根冲剂等。中西药综合生产能力由1978年的80吨,扩大到1988年的2000吨。另一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大搞矿山建设,筹建开发了尖山铅锌矿和泥竹塘铁矿。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9795万元,对比1979年增长284.3%;创税利1454万元,对比1979年增长293.2%,人均年创税利达1935元。

文化

方言连平县主要通行客家语,水源音主要分布于南部与东源县、新丰县毗邻的忠信、油溪、三角、大湖、绣缎、高莞、隆街、田源、溪山等乡镇。连平话除县城话以外,还有次方言,可分为4个片:忠信、隆街、上下坪、陂头。这4个片的主要差别在字调上,如“(我)”,县城话说ŋai12,上、下坪话说ŋai44,忠信话说ŋai11,隆街话说ŋai31,陂头话说ŋai51。自然词汇上也有一些差异,如“祖母”,县城话说“阿婆”,忠信话却说“阿嬷”。忠信花灯忠信花灯是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东南部6镇(即忠信镇周边5镇)传统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它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忠信民间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忠信花灯是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带有喜庆性和乡土特色的民间灯彩艺术。忠信花灯有十多种,分别是:缭丝灯、宫廷灯、参灯、磨灯、紫灯、龙凤灯、宝莲灯、百公灯、廓灯、五福灯等。春牛舞流行于连平县溪山镇的春牛舞是农民渴望风调雨顺,祈求五谷丰登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活动。连平县溪山镇地处粤北山区,属于丘陵山地地带,耕地面积小,历来依靠牛耕作以减轻劳动强度。连平人民对牛非常爱护和崇拜,

春牛舞

并视牛为吉祥物,认为牛可以带来好运,驱逐邪气。春节常以“春牛舞”的形式拜年,祝福五谷丰登,幸福平安。春牛舞的基本动作大多是来自农事活动,经过加工提炼成舞蹈动作,套路主要有春牛出栏、春牛上路、春牛背轭、春牛耕田、春牛擦痒、卧地、听歌等,每当表演一段落时,表演者便演唱各种以家事活动为内容、抒发农家盼望来年风调雨顺的山歌,表达对农业丰收的良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生活甜美的理想与精神寄托。其音乐内容常用民间小调《十二月花》作伴奏,叙述十二个月的农事知识、二十四节气歌、十二节期、苦累娘等。曲调流畅,节奏明快,渲染了耍春牛的朴实欢快的情绪。有的唱《春牛歌》,把牛称赞一番,提高牛是“农家宝”的地位,祈求风调调顺,五谷丰登等。表演中充分模仿农耕生活和人们的劳作动作;牧童的天真顽皮;村姑的清纯、婀娜多姿;老爷的富态、威严;农夫的勤劳、朴实。地方特产九连山鹰嘴蜜桃九连山鹰嘴蜜桃产自连平县上坪镇,种植面积1万多亩。九连山鹰嘴蜜桃色泽鲜亮、果大形美,肉质脆嫩,清甜爽口,其质地远远优于其他同类产品,是不可多得的水果精品。产品畅销广州、深圳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05年11月,连平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确认为“中国鹰嘴蜜桃之乡”。连平坳肚茶坳肚,坐落在距连平县城东南12.8公里元善至忠信山路的一坳顶下坡处,因其地形山坳转弯而得名。据当地史志记载,在唐朝期间,就有巫氏从福建迁此置居,后有廖、周等姓迁入。去往坳肚的山路弯多路徒,崎岖难行,因此外人不喜涉足此地,是一处难得的原生态村落。由于坳肚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因而盛产木材、香菇、木耳、茶叶、蜂蜜、番薯干等,尤其是坳茶,因其独特的香醇甘滑的特点而远近闻名,当地有一句歌谣为赞:“连平有坳肚,坳肚有坳茶,甘香茶一品,留得客人醉!”坳肚现有人口约450人,民居聚落在一深山中,建筑多为平房式石墙土砖瓦木结构,呈阶梯状分布,现山地面积约1.1万亩,当地村民多以种植茶叶为业,其中,山里山茶园专业合作社倒流水茶园位于坳肚倒流水海拔将近800多米的顶中脑山脉,茶园四周高山层叠,森林环绕,常年雾天带露,且霜冻时间长,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大氧吧,该茶园生产的山里山坳肚绿茶、红茶香、甘、醇、滑、色清,深受顾客好评。九连山精米“九连山”牌系列优质米有山水香米、小象牙、生态黑米、生态红米等多个品种,产品原材料出产地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质优良、尽夜温差大,采用无公害生产方式种植。产品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优质产品。其米质优良,味道清香可口,口感软硬适中,营养搭配合理,免淘即煮,是居家送友之佳品。

交通

综述

建国前,连平县运输业非常落后,货物陆路运输主要靠肩挑,也有极少量的手推车、牛车、马车和板车等。水路运输靠小木船。人们赴集、外出大都靠双腿行走。

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后,运输业日趋发展,运输网点遍及城乡。至1988年,全县(含省、市、县企业、事业)单位拥有大小客货汽车770辆。其中载客汽车291辆,普通载货汽车477辆,特种汽车2辆。轮胎式拖拉机750辆,其中手扶拖拉机647辆。摩托车298辆,其中两轮摩托车273辆。各种客运年总量为156.21万人次,周转量为12761.65万人公里。年货运总量89.9万吨,周转量为5543万吨公里。

公路

民国24年(1935),官汕公路刚刚筑成时,县内汽车甚少,来往的多是外地车辆。民国27年,日军入侵广东,对全省公路实行大破坏,仅剩粤东、粤北两个地区2000多公里的公路可通车。省会北迁韶关,大量的军、商车辆进入官汕线,川流不息经过连平。

1951年,连平汽车站成立,韶关大坑口至河源灯塔客运班车首次停靠连平(第一天韶关大坑口~连平。第二天:连平~河源灯塔~连平。第三天:连平~韶关大坑口)。1959年后,汽车运输业不断发展,供销、商业、林业、粮食、工业部门陆续成立汽车队。1980年后,汽车运输业发展迅猛,大部分乡镇成立了汽车队,汽车运输专业户蓬勃兴起,运输网点逐渐增加,汽车运输成为主要运力。1988年,全县有汽车站6个,汽车队17个,汽车运输专业户173户,各类型拖拉机专业运输户750户。汽车、拖拉机运输总量为89.9万吨,比1953年增长118.9%,其中运输木材32.3万吨,水泥、钢材27.8万吨,纺织品7.2万吨,日用品6.8万吨,化肥、种子、粮食、饲料9.9万吨,建筑材料及其它物品5.9万吨。经营客运的单位有23个,营运线路49条,营运里程9712公里。每天由连平县开出班车55班次,通达2省20市32个县,贯通县内15个乡镇,年客运量156.2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761.65万人公里。

连平交通便利,国道105线纵贯南北。在建的G45大广高速公路连平至从化段从南到北贯穿本县,G78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规划)横贯本县东西。

水路

清代至民国时期,水上运输为连平主要运力。通航河流主要有隆街河、忠信河和新丰江,航道一般通行2~3吨木船。

50年代后,隆街河、忠信河因河道淤塞而停止通航。新丰江则一直通航至1988年。

社会

教育

明崇祯八年(1635),连平州城设立学官(文庙)。清代雍正二年(1724)十一月,在州城“牟公祠”创办义学1所。随后,境内学馆、私塾逐渐增多。光绪三十一年(1905),州城“凤阳书院”改为州立高等小学堂,各区陆续兴办小学。民国15年(1926)开始设县立初级中学1所。此后,中、小学教育有所发展。至1949年建国前夕,全县有中学4所,学生528人;小学71所,学生9227人。[20]

建国后,连平重视教育,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改造、培训师资队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其间,虽走过弯路,有过挫折,但教育事业仍发展较快。1957年,在校中学生1463人,比1949年增长1.77倍。小学生1.6万人,比1949年增长0.74倍。1958年,全县脱盲人数93205人,脱盲率占84%,受到上级嘉奖。1965年,全国农村半农半读会议后,全县办起223个耕读班,学生666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84年基本普及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1988年,全县有全日制中学23所,学生11899人,教职员工816人;农职中学2所,学生488人,教职员工33人;小学183所,学生41694人,教职员工18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7%;幼儿园12所,学前班194个,入园(班)儿童6817人,教职员工35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学员95人,教职员工33人;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连平分校1所,学员186人,教职员工5人;农林技术学校1所,学生618人,教职员工39人;业余教育班22个,学员636人。建国39年来,连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自1977年至1988年,全县为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612人。

高中名录
连平县连平中学连平县忠信中学
连平县附城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公办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连平县元善中学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连平县大湖中学连平县上坪中学
连平县陂头中学连平县内莞中学连平县惠化中学连平县隆街中学连平县崧岭中学
连平县绣缎中学连平县油溪中学连平县忠信中学连平县雁桥中学连平县溪山中学
连平县高莞中学连平县田源中学连平县三角中学连平县贵东中学连平县隆街第二中学
民办连平县南山实验学校连平县岭南英才实验学校
卫生

2018年,卫生强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布局调整,确定县人民医院、中医院、120指挥中心迁址新建和妇幼保健院原址扩建方案,并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启动新医院项目建设;完成3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9]文化2018年,文化科技建设有力推进,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基本实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入选省级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新增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9人;圆满完成河源市第1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承办任务,并取得获奖数量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绣缎中学科普剧《科学用眼,刻不容缓》荣获第四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一等奖;完成中共连平县第一党支部红色革命遗址修复,田源镇成功申报2019年古驿道项目,夏田村、大湖寨、司前村、东坑村、长沙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9]社会保障2018年,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等补助水平完成提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58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9]

连平名胜古迹、旅游胜地众多,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连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观令人陶醉。“圣迹苍岩”、“上洋溶洞”、“观音坐莲”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内莞风光”、“陂头小桂林”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内莞圣迹苍岩景区已初具规模,溶洞分为三层,其中旱洞两层,洞顶通天,水洞一层,景观奇特,在粤北山区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旅游

陂头岩洞

陂头岩洞地处韶关、连平、全南三角地带,地属石灰岩地区,奇峰异立,花木扶蔬。在陂头镇府3平方多公里范围内有数不尽的天然溶洞,洞内石笋、石钟乳、石幔千姿百态,洞外古木婆娑。风光秀丽,气候适中,冬暖夏凉,景致各不尽同,险奇秀并存。

陂头岩洞

上岩、下岩两个岩洞相距约100米,因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故名。两洞的地面皆成长方形。其中上岩洞内面积1600平方米,下岩洞内面积1200平方米。两洞高度均为6米。1939年(民国28年),它们俱被-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修整为军事仓库。1948年(民国37年),这两处军事仓库搬迁至江西后,上、下岩废弃。[16]圣迹苍岩

圣迹苍岩景区由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天然雕琢的溶洞奇观、四季飘香的珍稀果园三部分组成。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四季飘香的千亩果园,天然雕琢的溶洞奇观,神秘梦幻的地下河流是景区独具魅力的突出亮点。2000年,该景区被省旅游局推荐为全省百家“旅游观光新亮点,休闲度假好去处”的著名景区之一。[17]

上坪桃园

上坪桃园景区位于105国道边,距县城25公里,北往“自古武当一条链”的江西小武当,南至连平八景之一的“圣迹苍岩”风景区均15公里。“十里桃花,万亩果园”。该景区以九连山万亩水蜜桃基地为依托,自然景观与观光农业完美结合,形成“农旅合一”的鲜明特色,具有观赏、习技、参与、科考等旅游功能,给都市人开辟了一片接近自然、体验农业的乐土。“二月赏花,七月品果”,景区给游客予奇趣、异趣、野趣、尝趣。每年七月上旬的“蜜桃品尝节”,将带给您一片清爽世界,一股醉人的甜蜜。只要花上几元钱,便可一试亲手摘尝蜜桃的乐趣。采摘一颗颗汁多味美,清脆爽口,芳香诱人的鹰嘴蜜桃,放入口中,果汁的清甜顿时充满整个味觉,再望望山下牧童骑在牛背悠闲地吹着竹笛,这或许就是陶渊明笔下“落英缤纷”、“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了。[18]

代表人物

颜希深(1729年——1780年),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广东连平人,历任泰安知府、济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云南巡抚等职。

颜检(1757年——1832年),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广东连平人,巡抚颜希深子,拔贡生出身。乾隆五十八年,颜检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后又任云南盐法道,调任迤南兵备道。嘉庆二年,擢升江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累进直隶总督、漕运总督。

颜伯焘(1792年——1855年),字鲁舆,广东连平人,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官员,曾任闽浙总督,是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官员之一。

练廷璜,字笠人,连平元善人,先后任江苏阳湖、丹阳、元和、上海、长州、宜兴、常熟、昭文、嘉定等县知县,官至松江府知府。诰授朝议大夫,例晋中宪大夫。

谢静生(1908——1953),字宗深,号志清,连平陂头人。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后在日本虎山步兵士官专科学校留学。抗日战争时期任国军少将处长参谋、少将局长等职。民国三十五年(1946)当选“国大”代表。

何健生(1909年11月8日-1991年4月18日),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中央军委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获授者,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筹办人之一。1930年参加广东空军。从1937年8月起,26次完成轰炸日军任务。1945年参与组织策划汪伪政府专机班“建国号”飞机起义,开创了从共产党敌对阵营驾机起义投奔革命的先例。

九连真人,客语摇滚乐队。

获得荣誉

连平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鹰嘴蜜桃之乡”、“第二个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广东省卫生城镇”、“广东省生态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县”等称号。

连平县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县城”之后,2009年又获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县城”,成为广东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文明县城之一;2012年起致力于打造“广东香格里拉”;2017年12月,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