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尾镇[10]地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东南部,东与城厢区接壤,木兰溪贯穿全境;是仙游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区域调整后,原属郊尾镇的芹林村、盖南村、新窑村3个村划归盖尾镇。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盖尾,人口1740。古有道观,地处观尾,衍为今名。1958年设盖尾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甘蔗、甘薯、花生、龙眼、荔枝、松、杉等。矿产有高岭土。有陶瓷、化工等厂。有公路接郊柏公路。古迹有石码桥、龙纪寺。

盖尾镇辖25个行政村,489 个村民小组。名胜古迹有石马桥、六角亭,龙纪寺瓷雕五百罗汉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17年,盖尾镇行政区域面积7026公顷,常住人口67789人。

中文名

盖尾镇

车牌代码

闽B

别名

仙游东大门

地理位置

仙游县东南部

面积

7026 公顷

人口

67789人(2017年)

方言

莆田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594

政府驻地

南宝峰村

下辖地区

南宝峰村、盖尾村、芹林村、斜尾村等25个行政村

外文名

Gaiwei Town

邮政区码

351252

著名景点

龙纪寺、宋代石马桥、仙游“第一山”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特色产业

桂园干“溪货”

产业经济

电子、鞋革、仿古

特色小吃

海蛎饼

现有公交线路

10条

高级中学

盖尾中学

矿产资源

砂石

气候条件

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

行政代码:350322106,盖尾境内25个行政村如下:~201南宝峰村 ~202瑞沟村 ~203连井村 ~204琼峰村 ~205仙华村 ~206盖尾村 ~207前连村 ~208湖坂村 ~209仙潭村 ~210仙溪村 ~211杉尾村 ~212昌山村 ~213仪店村 ~214石马村 ~215东井宫村~216聚仙村~217后山村 ~218岭头村 ~219星庄村 ~220后井村 ~221东许村 ~222斜尾村 ~223芹林村 ~224盖南村 ~225新窑村

历史沿革

宝石路

宋至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香田里。民国属香田镇、香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四区、石马区、盖尾区。1958年9月,成立石马公社。1961年底,改为盖尾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盖尾乡。1992年11月,改为盖尾镇。1997年,面积66.4平方千米,人口7.5万,辖盖尾、仙华、前连、湖坂、杉尾、昌山、仙潭、仙溪、石马、东井宫、义店、聚仙、岭头、东许、后山、后井、斜尾、星庄、南宝峰、琼峰、莲井、瑞沟22个村委会。2002年,郊尾镇的芹林、盖南和新窑3个行政村划归盖尾镇管辖。

自然资源

盖尾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作物,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盛产优质龙眼,尤以具有滋补营养功效的正宗桂园干“溪货”而扬名海内外。盖尾镇境内还蕴藏2000万立方米的砂石资源和丰富的花岗岩资源。

著名景点

龙纪寺

龙纪寺

龙纪寺,座落在盖尾镇内垅山上。寺草创于汉末,敕建于唐初,盛兴于中唐。后经历代兴废重修,至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重建六角亭上帝殿,才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

内垅山远看象一条盘龙,上帝殿形似龙头,所以取名“龙纪寺”。龙纪寺面宽七间,由上下两座组成。上座供释迦牟尼佛,下座祀上帝。

石马桥

石马桥

石马桥位于仙游县盖尾镇石马村。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清源郡侯陈谠创建,不久毁坏。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僧方石募资重建,并建亭其上。在以后的几百年间,该桥曾多次被大水冲毁,历代知县相继主持修复。1958年的大水冲坏3个桥墩,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石马桥是全石结构的古桥,长 190米,宽2米,有18墩,墩高8米,跨径10米;桥面铺设较粗糙青石,两侧石栏杆高0.5米,四面有阿罗汉浮雕,桥两头有石狮一对,桥西有石马一匹,桥身蜿蜒曲折如卧波游龙,横跨于木兰溪上;桥墩船形两头尖,中间微凹,造型精致美观,呈不规则弧形排列。石马桥沟通木兰溪南北岸,处于交通要道上。

仙游“

第一山

仙游“第一山”

仙游“第一山”坐落于木兰溪畔,位于仙游县盖尾镇仙潭村境内。此山虽名为第一山,却不是莆仙第一高山,只因山体独特,走向由东北突然往南,探入木兰溪中,扼住莆仙古道和木兰溪河道,无论水路和陆路都堪称咽喉地带,故明代莆田籍进士廖云龙在此山南麓挥毫写下“第一山”三个字。[1]

基础设施

交通

宝石路

境内交通便捷,三郊路(省道306)、濑榜路、仙港大道、莆永高速,贯穿全境。宝石路南北连接三郊路和濑榜路。乡村道路硬化率达100%。仙港大道和莆永高速都有在镇域内留有互通口。水电

盖尾镇水电供应充足,镇内建有22万伏变电所,日供水量4500吨的集镇供水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城镇公交

截止2015年7月,共有10条公交线路在盖尾境内设有站点。该10条公交路线分别由县公交公司、市公交公司和闽运公交公司投放运营。

101路/150路

1.线路:仙游汽车站——莆田汽车站

2.盖尾境内站点:田头店、宝树坡、宝峰口、瑞沟

3.线路归属:101路——市公交,150路——闽运[2]

151路

1.线路:仙游汽车站——莆田汽车站

2.特殊:因为这是快运班车,中途只下不上,所以无站点

3.线路归属:151路——闽运[3]

155路

155路

1.线路:榜头汽车站——莆田汽车站

2.盖尾境内站点:斜尾村、杉尾(昌山村)、仪店村、石马村(盖尾路口)、东井宫

3.线路归属:155路——闽运[4]

501路/551路

551路

1.线路:莆田火车站——仙游博览城

2.盖尾境内站点:田头店、宝树坡、宝峰口、瑞沟

3.线路归属:501路——市公交,551路——闽运[5]

608路

1.线路:海亭嘉苑——斜尾村

2.盖尾境内站点:西埔、岐山尾、连天红、石马、仪店村、昌山村、杉尾村、仙溪村、斜尾村

3.线路归属:608路——县公交

612路

612路

1.线路:仙游宾馆——仙游火车站

2.盖尾境内站点:岐山尾、连天红、石马口、石马中学、盖尾中学、盖尾政府、宝峰口、宝树坡、田头店

3.线路归属:612路——县公交[6]

621路/651路

651路

1.线路:仙游汽车北站——仙游火车站

2.盖尾境内站点:瑞沟、瑞沟小学、草垅口、宝峰口、宝树坡、田头店

3.线路归属:621路——县公交,651路——闽运[7]

人文历史

田头店

盖尾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能人辈出,盖尾镇现有教授、学者等各类高级人才、企业家及各界知名人士400多人。盖尾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盖尾镇境内有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纪寺,寺内保留清代500尊瓷雕罗汉,栩栩如生,每年都引来众多的游客,还有“仙游第一山”、“宋代石马桥”等游览圣地。

经济发展

农业

盖尾镇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而著名,镇域内有耕地2.3万亩,农村人口居多,镇内主要以水田和旱地种植,镇内作物一年三熟,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主要种植花生、大豆等,而在低山间的旱地主要种植龙眼、枇杷芒果等果树。

2007年盖尾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04亿,比增6.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3元,财政总收入620.93万元。

2013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 2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464 元。财政总收入4231万元。

工业

农业

镇内现有3个工业发展平台,规划总面积3650亩,其中新兴产业园规划面积850亩,瑞峰工业园规划面积2300亩,盖尾工艺产业园规划面积500亩。

新兴产业园规划总面积852.1亩,其中工业用地面积685亩。截止2014年末园区土地征收完成,后续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争取年底完成8幢房屋征迁安置工作。园区安排落地项目2个,分别为新万鑫公司迁建和技改项目、诚丰创意产业园项目。新万鑫公司迁建和技改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搬迁各项工作基本上按序时进度推进。

诚丰创意产业园项目计划占地248亩。2014年8月22日县国土资源局已分别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仙游县招投标中心网挂牌。

瑞峰工业园涉及琼峰村规划用地922亩袁 已基本完成征地任务。解决土地重复丈量纠纷106亩,土方平整800 亩,已清表922亩,坟墓迁移 310个。健康科技园项目一期计划供地132多亩,县国土资源局已分别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仙游县招投标中心网挂牌。

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征地 70 亩,并完成了丈量、清苗、钻探、放样等前期工作,现已顺利进场动工建设。

盖尾经济飞速发展。

2007年镇内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亿元,比增22.8%;外贸出口产值1870万美元,比增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比增87.5%。

2013年镇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8 家,2013 年产值 31.5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6 亿元。

境内主要的传统的产业有建筑、石油化工、鞋革制品和干果食品加工等,今后还将着力打造古典工艺、机械制造、商贸物流为支柱的新兴产业集群。

镇政府迁建宝峰后,区位优势突出,镇党委、政府以新集体镇建设为龙头,以“三郊”、“濑榜”为两翼,以“项目兴镇、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为发展战略,逐步把盖尾建成多功能、开放型,集商贸、旅游、高新工业和创汇农业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工贸城镇。

科教文卫

教育卫生

盖尾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教育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吸引了大量外地优秀学子来这里求学。盖尾镇现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26所,在校学生1.3万人;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条件和技术先进;社会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事业

壮大杉尾、昌山村教育基金会图书馆。杉尾昌山村教育基金会图书馆创办于2004年6月,图书馆设在盖尾镇杉尾街,共有500多平方米。图书馆主要服务范围为杉尾、昌山两村1万多村民及两村辖地的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的二千多位师生员工以及周边8个村村民和8所小学师生。经过不断发展及精心管理,馆藏各类图书达2.2万册,实现杉尾、昌山两村人均2册图书的目标,从而达到国际图联标准,为福建省村级最大的一流图书馆。

教育基金

发展壮大杉尾、昌山村教育基金会。现已办成福建省一流、仙游县唯一的一家村级教育基金会。年发放奖学、助学金6万多元,奖学60多人次,扶贫助学50多人次。

化解村债

成立盖尾镇核实和化解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通过收欠还债、划转清债、降息停息减债、节支偿债、资产抵债等各种办法措施,2006年盖尾镇消除债务177万元,消减债务卓有成效。

扶贫济困

一是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岗位。对有一技之长的13名党员和68名特困群众分别介绍到镇内非公企业就业。二是奖金扶持。对有一技之长,但缺乏资金的18名党员和23名特困群众,帮助小额资金贷款共计68万元。三是解决子女就学。先后为28名特困党员和121名特困群众的子女就学给予帮助。四是解决农村低保。有21户特困党员办理农村低保。

新农村建设

盖尾镇仙华村一条2公里的水泥路完成路基铺设。盖尾镇村干部带头捐资修路,积极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的拆迁补偿难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工,使这条水泥路完成路基铺设。[8]

仙华村原来一直是盖尾镇的后进村。村里没有修建饮水工程,村民一直都靠自己打浅层井水饮用。浅层井水受污染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村里的仙华溪常年失修,河道淤塞严重,遇到大雨就洪水泛滥,几年下来已累计损坏良田800多亩。村里的排水沟损坏严重,一到下雨全村积水满地……这一件件事都急需村干部带领村民解决。修水利、修排水沟、打深井建饮水管网、建村部、修水泥村道。村部和水泥村道也已经在建设中。下一步还要改变小学的面貌,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8]

盖尾镇

盖尾镇党委抓住村级班子换届的契机,对盖尾镇25个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与村党支部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把工作任务立项分解,落实到人;并以激励机制调动村级创先争优工作的积极性,对好的支部给予奖励,对差的支部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实行镇领导干部联系村组制度,对后进村进行摸底造册,查找具体原因,确定整改任务,分村施策,以典型示范抓引导,推动村级组织争先创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盖尾镇涌现了一批像仙华村这样后进转化的典型。新窑村党支部与盖尾信用社党支部结为共建单位,信用社采取“简化手续、优惠利率”的贷款方式,支持新窑村集体窑厂进行技改,壮大集体经济。后井村党支部引进外地农业公司,种植高效粮食作物,增加农民收入。莲井村党支部积极与马山果场联系,利用荒地种植巨尾桉林苗,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收入问题。通过争先创优活动,使村级支部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力地推进盖尾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8]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乡镇工作的主体之一,盖尾镇党委政府应把它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按“三个不变”的要求,提高认识,把握全局,亲自抓,负总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领导到位。

增强服务

盖尾镇

一是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观,不 能有半点模糊认识,不能认为只要经济工作上去了,多生一两个孩子无所谓;二是党政一把手要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妥善处理各种计划生育问题;三是党政一把手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并组织实施本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规划,保证乡镇计划生育与经济工作及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四是党政一把手要敢于承担责任,把计划生育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敢于正视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五是党政一把手要拓宽思路,大胆创新,打破旧的工作格局,为乡镇计生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六是党政一把手要敢于拍板,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要回避,特别是人、财、物方面,要重点向人口计生工作倾斜。[9]

驻村负责

郊尾镇干部驻村,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服务,是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提高群众满意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计生队伍减轻计生部门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和方法是:责任到人,分类指导,管理到位,服务到家,利益挂钩。首先,要提高素质,包括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及计生科普知识。其次,要明确任务,使干部深入基层,及时把党和国家的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传送到育龄群众中去。再次,形成机制,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实行驻村干部与计划生育工作同奖同罚,落实责任追究办法,对计生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提拔重用,出现重大失误的要酌情追究有关责任。[9]

部门参与

盖尾镇

农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和乡 镇计生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主要有宣传、工商、税务、文化、科技、卫生、公安、交通、民政、团委、妇联、教育等。乡镇党委政府要分别与以上这些部门签订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各部门要从本身的工作特点出发,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组织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各种服务活动。如宣传部门组织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文化、科技、卫生部门开展“三下乡”活动;公安、交通部门配合清理流动人口;工商、税务部门协助查处计划生育违法乱纪问题;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个体工商户,税务部门在依法纳税方面,也应予以优惠优先;团委妇联配合乡村人口学校开展“三优”“五期”教育活动,主办与育龄群众生产、生活和生育有关的各种培训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培养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能力,努力实现计划生育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大格局。[9]

会员联系

群众服务取代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实现计划生育重心下移,提高“村为主”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一要健全乡村计生协会组织。乡镇党委政府要摆正协会位置,配备好强有力的班子,安排乡、村主要领导担任乡、村协会会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换届、及时增补会长、及时吸收会员。二要提高会员思想认识。主要树立会员的三个意识:领导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会员既要自觉接受协会的领导,保持步调一致,又要领导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把计划生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一项神圣职责,甘于奉献,为民报务,为民执言,为协会分忧。三要充分发挥会员作用。乡村计生协会会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来自方方面面,特别是那些“五老”会员,素质好,威信高,他们生活在群众中间,做群众性工作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9]

廉政建设

盖尾镇为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全面推行了内部审计制度,以此加强对村、预算单位及干部和部门负责人财务管理,杜绝和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盖尾镇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对审计村或单位执行《盖尾镇财务管理制度》情况;二是预算内外收支执行情况;三是往来款项的审批及结算情况;四是村或单位票证的领、发、使用和管理情况;五是村或单位报账员按要求报帐情况;六是村或单位账户开设情况。在年度审计中,对离任的村或单位负责人调离之后一个月内实施离任审计。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盖尾镇成立了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明确财政所为审计活动实施主体,镇纪委负责对审计工作的全程监督,同时严明工作纪律,出台奖罚政策:一是在审计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或拒绝审计人员提出的正当要求;二是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如实上报;三是对积极消化债务、财务管理规范的村或单位实行重奖;四是对于在审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的单位和个人将一追到底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