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夏商时分水属扬州之域,春秋时为吴国属地,后越王勾践灭吴属越,越国被灭又属楚。三国吴黄武四年(225),以原富春县的桐溪乡设置为桐庐县,分水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另外设县,以分水江的中点分之意,故名分水县。原分水县城所在安定乡,上到塘源、下至毕浦。
大分水的夜色(5张)
武德七年(624年),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并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
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今合村一带)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
分水建县后,属严州府。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复属两浙西路睦州。元代,分水县属建德路。明、清时复属严州府。
明朝时,分水全县统编,共6乡、10管、18图。清雍正初,编行顺庄,分水共编192庄。其后,经咸同兵燹,分水县以管统图,以图统庄,清末民初,置10管、20图、180庄。辛亥革命后,属金华道。
中华民国期间,区划设置变化较大。1928年推行村里制,编制区村闾邻。1930年,改为乡镇制,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闾、邻,分水县未设区。1937年,分水划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1941年属第一专区。1942年,分水县辖武盛、怡善、永安3个镇和东溪、南华、歌胥、招贤等14个乡。
1947年,划分水入第十一专区。1949年4月划属第四专区。
1949年4月30日,分水县城解放,废保甲,实行县、区、乡镇三级制,分水县下置四区、十七个乡镇,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5月,中共分水县委成立。
1950年3月,分水改属临安专区;5月,於潜县长乐乡(今印渚埠、保安一带)划入分水县;8月,淳安县小源乡、清平乡部分村划入分水县,分水县歌胥乡胥岭划归建德县。
1950年夏,分水置4区、29乡镇。
1953年2月分水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

分水小城市
1956年夏、秋,撤区并乡,分水县置1个镇和15个乡。1958年9月撤武盛镇建立红旗公社。11月21日,撤销分水、新登县建制,所辖区域与桐庐县合并。1961年复置富阳,同时将原新登县辖地和分水县的贤德公社划归富阳县。
1961年10月桐庐县重建区级建制,分辖各公社。1961年,分水区下辖分水、百江、合村、印渚、保安等公社。1962年12月,毕浦区(毕浦、至南、高翔、百岁四个公社)并入分水区。
1969年5月,从分水区分水公社析城区部分另置分水镇(此时分水镇与分水公社并存)。1971年12月,撤销分水区,至此仍行县、社两级制。
1984年3月,恢复乡、村建制,分水公社改为分水乡。同年5月,撤销分水乡,与分水镇合并。
1992年5月,东溪乡并入分水镇。
2004年4月21日,浙江省批复桐庐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印渚镇、怡合乡,并入分水镇,政府驻地玉华路1号不变。经过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分水镇基本为原分水、东溪、怡合、印渚等乡镇辖地,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县东、县西、东关、西关等61个行政村。
2005年3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原下辖的61个行政村合并为26个(含库区四村)。
2013年4月,库区四村并入分水镇(2004年~2012年,库区四村为分水江水利工程管理局代管,2013年改由分水镇直管。)。
2015年,为进一步加快分水镇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社会自治、管理之间的矛盾,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撤销分水居委会,新组建玉华社区和分江社区。

大分水入城口
行政区划
行政村:武盛村、城西村、东溪村、天英村、桥东村、新龙村、百岁坊村、保安村、富源村、砖山村、儒桥村、里湖村、怡华村、小源村、三溪村、三合村、塘源村、高联村、三槐村、外范村、太平村、盛村村、徐桥村、朝阳村、大路村、后岩村。
社区:分江社区、玉华社区。
截至2020年8月,分水镇下辖2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共有28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8个居民小组,38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分江社区院士路98号。社区:分江社区、玉华社区。
展开表格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分水城区中心地带处于北纬29°55′37.81,东经119°26′46.93,位于杭州市西部,地处桐庐、富阳、临安、淳安四县交汇腹地,北距杭州80公里,西距千岛湖57公里,东距桐庐县城35公里,距瑶琳仙境仅有10公里,距杭黄高铁千岛湖站也仅30分钟车程,辖区面积300.01平方公里。
地貌分水城区地貌以“一江两岸”为最大特征,整体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四周群山耸峙,中部为狭小河谷平原,山地与平原间则丘陵错落。分水江自西北向东南汇入富春江。在全镇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86.3%,平原、水域占13.7%。故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气候分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春夏雨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753个每平方厘米,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达343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花岗石是分水镇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分水镇的外范村大山脚一带。矿产地有大面积分布,约109平方公里,资源潜力大,石材矿将持续增长。
森林资源分水全年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镇域森林覆盖率达78.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3平方米,全镇有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138株(国家二级保护树种7种),主要品种为香樟、榧树、金钱松和苦主楮和银杏。
水资源全镇人均水资源量4113立方米,高出全国人均水资源近一倍,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80.06万立方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倍多。水质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大部分河道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旅游资源分水旅游区块由天溪湖旅游度假区、范蠡休闲养生区、武盛古街、天子地、珊瑚岭乡村旅游景区、合村生仙里景区、高联村山湾湾激流探险、富源村怀源谷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儒桥村、新龙村、保安村、里湖村等村落景区组成。
人口民族
人口根据《2019年桐庐国民经济统计年报简要本》数据,2019年末分水镇户籍人口52906人,其中男性25878人,女性27028人,另有流动人口2万人。
2021年,杭州市分乡级普查区域常住人口情况,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56716人。[4]
经济
综述截至2015年,全镇共有制笔及配套企业739家,各类制笔注塑设备5321台,吸纳从业人员2.1万余人,具有年产180亿支笔的产能。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6.6亿元,比2012年增长45.36%;完成财政总收入2.68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9.1亿元,比2012年增长6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974元,比2012年增长61.8%。
第一产业分水镇全镇有蚕桑19572亩、毛竹34368亩、山核桃3887亩、香榧437亩、茶园12705亩、黄花菜3000亩、水产2900亩。全镇有浙江省优秀农技推广项目1个,浙江省高效生态园区2个,省级黄花菜标准化基地1个,县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27家,蚕桑示范园区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2个,县级畜牧园区2个。
第二产业分水境内占地3060亩的制笔工业功能区(东溪、西关区块),基础设施完善,达到了“六通一平”,讫今已有253家企业落户。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工业功能区”、“省级乡镇工业专业区”、“市优秀工业功能区”,2007年被命名为“省小企业创业基地”,2010年被命名为“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制笔经济快速发展。全镇有工业企业1239家,其中制笔企业551家,制笔配套企业276家,占全镇工业企业的66.7%;制笔机达4497台,固定资产达到9.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制笔产量实现了世界人均一支笔(65亿支),产值达到63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7.8%。分水制笔业已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元件配套、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包装、销售、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抓住杭州市妙笔特色小镇的发展契机,依托中国笔业博览中心、东溪文创园、天英文具产业园发展平台,分水将坚持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着力“富春山水.现代笔城”。制笔年产圆珠笔60多亿支,2016年工业销售产值为86800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91.7%,规模工业增加值62161万元,比上年增速1.2%。
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形成了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饮食服务、连锁超市为重点的发展格局。以妙笔特色小镇、工业旅游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发展旅游业产业,以嘉凯城、天合广场、城南商贸综合体为重点推进商贸服务业迅猛发展,以物能国际大酒店、欧凯尔、霞客商务酒店等宾馆的全面提升改造,提升住宿接待能力。人居环境日趋优化,房地产平稳推进,新建住宅小区17个,商品房超50万平方米,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分水镇农业总产值62057万元,增长率为11.3%;粮食播种面积14028亩,粮食总产量5699吨。2016年分水镇服务业增值111073万元,完成目标106.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2430万元,外贸交易104127万元,同比增速10.8%,自营出口11808万美元,同比增加6.1%。
社会
医疗卫生截至2018年末,辖区有1家综合性医院、分水镇卫生院以及下属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9所村级卫生室,其中“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为二级综合性医院。2013年8月,桐庐县人民政府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同时在原县二院的基础上新成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分院”。2019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二轮5年全面托管合作办医,让分水及周边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专家的医疗技术,让基层社区医院与省市医院的双向转诊更加便利,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造福分水片百姓。同时成立以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由分水镇卫生院、瑶琳镇卫生院、百江镇中心卫生院、合村乡卫生院组成的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共同体。
教育事业2006年,分水地区6所农村初级中学(百江、东辉、合村、岭源、怡合、保安)合并成立“桐庐县分水玉华初级中学”,新校址位于分水镇南门大道(现院士路),占地面积100亩。为解决“择校风”带来的教育不均衡问题,玉华初级中学与分水初级中学合并成立教育集团,分设玉华和玉泉(原分水初级中学)两个校区。
2015年,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与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合作办学,并在玉泉校区建立“杭州课改实验班”,教学质量和社会口碑有明显提升,并且在桐庐县内有一定优势。2016年,分水高级中学与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合作的“励志班”开班,2019年高考分水高级中学实现近年来文化类一段线“零”的突破。
2020年,分水地区5所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在原分水初中玉泉校区成立桐庐县玉华小学(原玉泉校区初中并入分水初中教育集团玉华校区),实现分水地区(分水、百江、合村)3个乡镇的小学、初中生全部在分水镇主城区就读,为分水的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厚的基础。
截至2020年10月,分水镇辖区内有公办幼儿园教育集团2所(下辖若干教学点、园区),公办小学4所,公办中学2所,成人学校1所。
幼儿园 |
分水幼儿园教育集团 | 分水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
分水城区幼儿园(规划建设) | |
小学 |
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 | 桐庐县玉华小学 |
桐庐县徐凝小学 | 桐庐县分水东溪小学 |
文化事业截至2020年8月,分水镇拥有“五馆一中心的”分水文体中心,原为“桐庐县第二招待所”,是分水县历代县衙、民国分水县政府所在地,于2014年改建而成。分水镇拥有公共图书馆1座(分水文体中心内),市民广场上还有一台自助图书馆。
2019年,分水镇新(改)建文化礼堂10家,创成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省五星级文化礼堂1家、市四星级文化礼堂(家园)2家。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后岩村、玉华社区获全县第二、三季度文明实践站PK大赛第一名,打响“美家美德”“八个一”志愿服务品牌。
基础设施近年来,分水镇相继对东门大道、白沙路、广电路、分江路、九龙路、新淳路、新淳东路、新淳西路、武盛东街、玉华西路、玉华东路、玉泉路、县前街、天英庙路、县前街、文化路等多条道路进行立面改造。市民广场地下停车场、江边绿化景观、儿童娱乐、休闲广场商业设施等设施已投入使用,改造提升东门大道、院士路、新淳路等沿街厂房,提升整体形象。
分水大桥、7个偏远山区村城乡公交全面通车,完成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天然气管道铺设扩面通气,800辆城区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推进小区加装电梯升级工程,完成怡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实现镇敬老院项目“公建民营”。合作办学成效突出,分水高中实现文化一段上线六年来零突破。合作办医继续深化,完成市一医院与县二院第二轮合作办医签约。率先完成56家非法安装电梯整治。新增企业智慧消防设备安装395个,实现喷涂、规模企业全覆盖。为独居老人、出租房等安装智能烟雾探感器等1000个。全面完成全镇54个地质灾害重点监控点位排查及179座廊桥凉亭的检查挂牌整治工作。
城市绿化分水镇山水相间、植被丰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分半田”地形,镇域森林覆盖率达78.01%,城镇绿地面积达到21.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07平方米,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众多休憩的场所,丰富了城镇景观,极大地改善了生态、人居环境。
2020年1月,分水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分水镇将以县域副中心型为定位,围绕三拥(拥高、拥江、拥园),聚焦产业集聚力、城镇辐射力、便民服务力、环境承载力、综合竞争力“五力”提升,着力打造产业之城、文旅之城、魅力之城、温暖之城、生态之城,实现五力共提,五美共融,全域提质,争创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
综合治理分水镇综合执法全省首试,审批服务全县首推,试点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从“多领域”向“全领域”覆盖。成立全省首支乡镇综合执法队,承接23个领域416项执法事项,开展各类行政执法60余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造提升便民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综治中心,设立信访代办服务站,推行“镇村两级干部代跑”机制。创新建立武盛综治工作站,制定“1+1+X”工作机制。与同期相比,全镇治安警情、刑事警情分别下降46.4%和33.33%。三是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建成综合信息指挥管理平台,发挥综合信息指挥室作用。同步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创新推进城区智能公共自行车、智慧停车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重点企业智慧消防烟感系统全面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城镇管理水平。
交通
综述2020年10月28日,位于南山路的分水客运中心正式启用。分水客运中心是集长途班车、旅游包车、县内班车和镇城区公交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建有客运大楼、旅游集散、大巴停车场及配套站务、配套服务、检测维修、加油站等设施,是二级公路客运汽车站。
分水镇域内S302、S208两条省道和分老线、乐老线、里盘线、法横线等公路穿境而过,临金高速在建设中,并在瑶琳镇永安村设有分水互通。杭淳开高速公路已经纳入省市规划,规划分水互通位于分水镇天英村附近,并将在瑶琳镇永安村与临金高速相交设分水枢纽。
旅游
旅游景点综述:
分水处于杭州—千岛湖—黄山的黄金旅游线上。分水旅游区块内景区自然景色多姿多彩,旅游风光得天独厚,雄居桐庐县各区块旅游之冠,分水镇就因桐庐富春江中分点的分水江而得名。
景点:

分水初中玉泉校区千年古迹
·天溪湖:该度假区位于分水江原印渚所在地,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休闲度假胜地,进一步推动桐庐旅游休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实现旅游业态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分水龙潭百合基地:分水龙潭百合基地位于分水镇新龙村,在分水江西南岸,是一处集江南山水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渡假公园。龙潭百合基地一面环江,三面环山,是一个渡假休闲的好地方。
·珊瑚岭乡村度假区:珊瑚岭度假区坐落于分水镇,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比城市气温低落10-15摄氏度,造就了充足的对人体有益气态物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野趣妙然。形成了天然的避暑山庄。
·儒桥村落景区:儒桥村,作为分水镇制笔发源地而被世人所熟知,经济较为发达,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1年,被列入杭州市中心村建设后,该村聘请了中国美院规划设计院专家对该村进行全方位进行了规划设计。
·富源谷红色教育基地:富源辖区现有中共分水县党支部成立旧址、抗日战争时周恩来二过分水故址、方志敏旧部作战牺牲时的富家红军墓、五云山革命烈士墓、三槐村铁帽山烈士墓、砖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革命时期的遗留物品。[2]
分水八景
武盛风华 | 天溪印月 | 绿道锦绣 | 蠡湖凝芳 |
新龙挹萃 | 横山四韵 | 马岭春早 | 怡源叠翠 |
武盛八景
印象分水 | 民国唐韵 | 又见城隍 | 梧桐依旧 |
五云佑文 | 药王灵庙 | 老巷寻踪 | 分水夜韵 |

分水镇
风俗民情场馆:截止2016年8月,分水镇拥有综合文化站分水文体中心,公共图书馆1座,乡镇首台自助图书馆1台。
精神:1969年7月5日,分水江暴发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洪灾,洪水瞬间吞噬了桐庐县南堡村:219名村民被夺取宝贵生命,1500亩良田被冲毁,全村只剩下一个灶头、半间屋架、一棵苦楝树。面对泰山压顶般的自然灾害,南堡人民没有退缩,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粮食生产一年自给,两年有余,三年建设新南堡”的铮铮誓言。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为题的长篇通讯,报道了南堡人民的英雄事迹。毛主席称之为“南堡精神”。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学习“南堡精神”的热潮。40多年来,“南堡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桐庐人民勇往直前,改天换地。
方言分水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与吴语太湖各片、桐庐片、南乡片、北乡片、新合片都能够互通。分水话并非桐庐话,分水片方言分布在原分水、印渚、恰合、东溪、保安、百江、东辉、罗山、合村、岭源、三源等乡镇(即原分水县辖地)。分水话主要分为5片,分别是:分水片、百江片、合村片、岭源片、印渚片。
普通话 | 方言拼音 | 本地方言 |
厉害 | (cieh-kun) | 结棍 |
快点 | (ghau-sau) | 熬扫 |
完蛋 | (u-dzau) | 倒灶 |
女孩 | (nve-a-zi) | 女阿子 |
展开表格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唐朝状元施肩吾 | 唐朝诗人徐凝 | 南宋名臣王缙 |
明朝进士何云雁 | 著名教授吴世法 | 工程院士王三一 |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5] | | |
获得荣誉
中国制笔之乡 | 中国笔类出口基地 | 中国圆珠笔生产基地 |
中国礼品笔之都 | 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 中国蜜蜂文化基地 |
全国千强镇 | 全国文明镇 | 国家卫生乡镇 |
浙江省中心镇 | 浙江省小城镇改革综合试点镇 | 中国首批特色小镇 |
中国最美宜居休闲小镇 | 浙江省首批千年古镇 | 浙江省森林城镇 |
浙江省诗词之乡 | 浙江省体育强镇 | 浙江省教育强镇 |
展开表格所获荣誉 | 时间 |
桐庐县副中心 | 1997年 |
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 1998年 |
中国制笔之乡 | 2002年 |
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乡镇 | 2002年 |
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2003年 |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