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镇,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地处玉门市东南部,东隔清泉与嘉峪关相望,南至老君庙镇、西邻昌马乡,北至花海镇。行政区域面积188.28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赤金镇户籍人口有12854人。截至2019年10月,赤金下辖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2011年,赤金镇财政总收入328万元,其中国税65万元,地税263万元。2011年末、农村信用联社各类存款余额1574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865万元,比上年增长15%。

中文名

赤金镇

下辖地区

8个行政村1个社区

地理位置

玉门市东南部

面积

188.28km²

人口

12854(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气候

电话区号

0937

别名

赤金堡

车牌代码

甘F

邮政区码

735207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特色产业

孜然芹

所属地区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置玉门县。

唐代时期,置玉门军。

明代时期,置赤斤(金)蒙古所,后升为卫。

清代时期,为赤金卫,玉门县,治今玉门镇。

民国四年(1915年),为赤金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第二区(今赤金镇、清泉乡),辖7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赤金乡惠民2区,赤金区辖景泉、新民、赤峡、津卫、建设、和平6乡。

1956年10月,撤区并乡,景泉乡并入新民乡,津卫乡并入赤峡乡,和平乡并入建设乡。

1958年3月,调整为赤金(新民、建设乡合并)和赤峡乡。

1958年9月,成立红旗公社。

1958年11月,改名赤金公社。

1965年4月,将跃进、火烧沟、白杨河3大队划出成立清泉公社,赤金公社。

1966年4月,增建朝阳、苗圃及林场。

1977年1月,建东沙门村。

1980年8月,复称赤金乡。

1985年6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

行政区划

1958年11月,赤金镇辖和平、营西湖(西村)、新光、新民、新丰、赤峡、天津卫、跃进、火烧沟、白杨河11个大队。

1965年4月,赤金镇辖西湖、营田、和平、东湖、新民、新风、新光、前丰、赤峡、天津卫10大队。

1985年6月,赤金镇辖和平、营田、西湖、东湖、东沙门、朝阳、苗圃、新民、新光、新风、前丰、赤峡、天津卫13村、73村民小组。

2003年10月,赤金镇村组合并,苗圃村并入朝阳村,新光、新民2村合并为光明村,前丰村并入新风村,赤峡、天津卫2村合并为金峡村,东沙门村并入东湖村。

2011年末,赤金镇下辖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铁人路,光明、和平(后改为铁人村)、西湖、营田、新风、朝阳、东湖、金峡;下设3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赤金下辖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铁人路社区铁人村营田村东湖村
朝阳村金峡村新风村光明村
西湖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金镇地处玉门市东南部,东隔清泉与嘉峪关相望,南至老君庙镇、西邻昌马乡,北至花海镇。行政区域面积188.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金镇地处祁连山北簏、石油河畔,地势南高北低,属祁连山洪水冲积平原。海拔高度1330—2465米,最高点位于南山柳沟,海拔2465米;最低点位于金峡村北部海拔1330米。

气候

赤金镇属沿山冷凉区。

矿藏资源

赤金镇境内铜、铁、金、石膏、煤、石油等矿藏资源储量丰富。其中石灰石储量2亿吨以上,矿体主要成分平均含量65%左右,矿石品位高,易开采,利用率高;煤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可开采量1860万吨,原煤厚度为35—45米,发热量5300大卡以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赤金镇辖区总人口13700人,城镇常往人口3328人,城镇化率24%。另有流动人口733人。总人口中,男性7133人,占52.1%;女性6567人,占47.9%;14岁以下2330人,占17%;15—64岁10385人占75.8%;65岁以上985人、占7.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689人,占99.9%;其他少数民族11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0.3‰。

截至2018年末,赤金镇户籍人口有12854人。

赤金镇

经济

综述

2011年,赤金镇财政总收入328万元,其中国税65万元,地税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7元,比上年增加891元,增长12.1%。

2018年,赤金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赤金镇耕地面积3.72万亩,人均2.7亩,全部为水浇地,有宜农荒地850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9万亩,林地积1.1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2468万元:农业增加值7630万元,比上年增加725万元,增长10.5%。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玉米为主。2011年末,粮食产量10772吨。其中小麦6340吨,大麦2609吨,玉米823吨。主要经济作物以日光温室韭菜为主,温室5800座,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制种面积3860亩。2007年7月,注册了沁馨牌韭菜商标,2008年12月,被农牧厅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9年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河西地区最大的无公害温室韭菜生产基地。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有标准化暖棚圈舍218座,牛饲养量1689头,出栏314头羊饲养量7.5万只,出栏4.3万只;生猪出栏5610头;家禽饲养量5.6万羽,年末存栏2.8万羽:肉类总产量1093吨,畜牧业增加值192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

截至2011年末,赤金镇累计造林2010亩,其中防护林201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5万株。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616.3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杏子和梨,年产量161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25台(辆)。

赤金镇

工业

赤金镇工业以矿山原煤开采、石灰石加工、石材加工、水泥、石膏制品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9635万元,实现增加值4125万元,上缴税金1022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赤金镇有商业网点274个,从业人员1760人。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8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农村信用联社各类存款余额1574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865万元,比上年增长1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赤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48人;小学1所,在校生840人;中学1所,在校生4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赤金镇有文化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场所8个;农家书屋8个,藏书3万余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6个,露天文艺演出舞台1个。2011年末,赤金镇有标准篮球场5个,排球场2个,健身广场4个,园林式文化健身广场1个,安装健身器材165件(套)。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赤金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病床33张,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5名其中执业医师17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赤金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1户人数1075人,支出100.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36人,支出万元。大病救助157人次,支出68,4万元,民政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1人次,支出1.7万元。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332人次,支出10.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万元。

交通

赤金镇境内铁路兰新线及二线贯穿全境,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2条公路干线过境,8个行政村全部通柏油路。

赤金镇

文化

地名由来

赤金镇因史载“金山在其东,出金”;“金”“斤谐音,色赤,故为赤金。

旅游

旅游景点

综述

赤金镇主要景点有: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金玉阳光度假村、红山寺、赤金峡度假村、小红柳湾硅化木群,其他旅游景点还有西湖海子、石佛洞窟、金牛泉水、五华山色、条湖碧波、红山寺南湖等。是玉门市旅游项目中的黄金路线。

  • 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点。[2]

赤金镇

  • 金玉阳光度假村

金玉阳光度假村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500亩,海拔1688米。度假村先后建成集绿化、果树、花卉、划船垂钓、娱乐健身、休闲避暑、会议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素有塞外江南之美景,是河西地区最具规模的旅游度假、科普观光的风景胜地之一。

赤金镇

  • 红山寺

红山寺始建于隋唐年间,曾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1994年整修寺庙白塔,是玉门唯一的佛教活动场所。

赤金镇

  • 赤金峡度假村

赤金峡度假村开发于1999年,水域面积350公顷,赤金峡水库是玉门市大型水库之一,水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