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拼音:hù zi),别名:甘瓠、甜瓠、瓠瓜、净街槌、龙密瓜、天瓜、长瓠、扁蒲;被子植物门,葫芦科葫芦属下的一种,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一年生攀援草本。

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夏秋两季采收。[1]

中文名

瓠子

亚纲

五桠果亚纲

二名法

Lagenaria siceraria

植物界

冬瓜族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别名

瓠瓜

堇菜目

葫芦科

亚科

葫芦亚科

葫芦属

瓠瓜

分布区域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形态特征

果实照片集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粘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叶柄纤细,长16-20厘米,有和茎枝一样的毛被,顶端有2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6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状脉,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弯缺开张,半圆形或近圆形,深1-3厘米,宽2-6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叶背及脉上较密。

卷须纤细,初时有微柔毛,后渐脱落,变光滑无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长5毫米;花冠黄色,裂片皱波状,长3-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5脉;雄蕊3,花丝长3-4毫米,花药长8-10毫米,长圆形,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长2-3毫米;子房中间缢细,密生粘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

果实初为绿色,后变白色至带黄色,由于长期栽培;果形变异很大,因不同品种或变种而异,有的呈亚铃状,中间缢细,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长数十厘米,有的仅长10厘米(小葫芦),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构状,成熟后果皮变木质。种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顶端截形或2齿裂,稀圆,长约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长环境

瓠子生长势强,茎叶生长量大,结果多,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瓠子要求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忌连作。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粘重土、低洼地种植瓠子易感病。生长期间要求供给一定量的氮肥,结瓜期喜充足的磷、钾肥。生长前期喜湿润环境,开花结果期土壤和空气湿度不宜过高。 

分布范围

中国各地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1、适时播种育苗:大棚多层覆盖栽培,播种期为1月上中旬;拱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秋延露地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秋延大棚栽培,8月上中旬播种。 

2、营养土配制:按未种过瓜的无菌肥沃菜园土7份+腐熟干细粪土2份+草木灰1份,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过磷酸钙1千克或复合肥0.5千克,充分搅拌。 

3、浸种催芽:用种量3-3.5千克。 

①热水烫种。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不断搅拌15-20分钟,至30℃左右时,浸种5小时。 

②药剂浸种:种子浸泡3-4小时后,用福尔马林(40%甲醛)100倍液浸10-15分钟,或0.1%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浸20分钟或1%硫酸铜浸5分钟后捞出,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再催芽。 

③催芽:用湿纱布包好,外包1层塑料膜,在25-30℃温度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2次,当8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将营养土装入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移入拱棚或大棚内,浇足定根水。将露芽种子芽口向下插入钵中,每钵1粒,播后盖土1-1.5厘米。苗床盖膜,白天揭开,晚上盖上,保持床温25-30℃。夏季育苗采用遮阳网降温。出苗后,控制床温20-25℃,夜间不低于15℃。保持和控制棚内一定的温、湿度。4叶1心时定植。 

大田施肥

1、撒施基肥:施腐熟有机肥7.5万kg/hm2,稻糠或碎秸秆3000kg/hm2,之后深耕。 

2、整墒作畦:根据不同栽培方式,畦宽各不相同。 

①露地地膜覆盖支架栽培。作畦宽1.3米,沟宽0.4米,沟深0.2米。畦上栽2行,株距0.5-0.6米,栽植密度约2.4万株/hm。或作畦2.7米,畦两边各栽1行,株距0.3米。 

②大棚、拱棚、地膜覆盖栽培。作畦宽1米,沟宽0.4米,沟深0.2米。每畦栽2行,株距0.4米,约栽植3万株/hm。 

③露地地膜无支架栽培。作畦宽2.7米,沟宽0.3米,沟深0.2米。畦两边各栽1行,株距0.3米,栽植2.25万株/hm2左右。 

3、开挖行沟:在畦面定植带纵向挖沟,沟宽0.3米,沟深0.4米。 

4、施沟基肥:施优质腐熟粪肥1.5万kg/hm;或干粪、饼肥1500kg/hm2;或三元复合肥6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搅拌肥土,平沟作垄。 

定植

根据不同栽培方式和栽培季节,适时适龄定植。苗龄以4叶1心为宜。多层覆盖早熟栽培,于2月底至3月初定植。需浇足定根水,铺地膜,盖拱棚膜、草帘、大棚膜。秋延栽培先露地后盖棚膜。不同季节栽培都要覆盖地膜。 

管理养护

1、中耕松土:未盖地膜的,抽蔓支架前需松土3-4次。植株近根处浅锄,远根处深锄。 

2、设立支架:用3米长竹竿搭人字架,在1.3米处交叉,用小竹竿设横架2-3道。设施大棚栽培瓠子,棚内支架高度以不刺到大棚膜为宜。 

3、摘心整蔓:早熟架瓠子可不摘心。地爬瓠子宜摘心2-3次,需要压蔓。晚熟瓠瓜宜进行平棚栽培,在蔓上棚后留主蔓6-8片叶,对主蔓及子蔓即行摘心。 

4、人工辅助授粉:在傍晚进行人工授粉。 

瓠子

5、温、湿度管理:大棚早熟栽培,定植后重点是保持棚内温度,白天揭开草帘,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5-30℃,夜晚18-20℃。缓苗后保持棚内日温25℃,夜温15℃。晴天上午棚内温度升至28℃时,揭膜通风,下午棚内温度降至28℃时闭棚。若棚内湿度过大,需加大揭膜幅度。棚外夜温正常达20℃时,可揭去棚膜。 

6、水肥管理:定植时浇足定根水,缓苗后再浇1次水。开花结果期前,用腐熟粪肥、有机肥或复合肥,每隔5天左右追肥1次;结果期,每隔10-15天用粪肥或复合肥追施1次,同时注意控制水分和施肥浓度,防止化瓜;结果期后要及时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每隔10天用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1次。每次采瓜后,要追肥1次。雨季注意排涝。大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温降湿。 

田间管理

1、人工锄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瓠子

2、结合追肥耢平空垄并铺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麦秸1公斤左右,防止草荒。在主蔓长到50厘米左右时,最好结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烧根。不要将尿素散落于叶面上,防止烧叶。

3、顺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顺蔓,每株留两个主蔓。两条主蔓均横向摆在空垄上,可培一次定向土。

掐尖:一级分杈,长到3片叶时,开始掐尖,看住并掐调二、三级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后。

人工授粉:一般甜瓠子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时开始授粉,过了处暑以后就可停止授粉,一般两条主蔓结瓜6~8个。

采收:8月上旬开始逐渐采收,即第一茬瓜长到7~9公斤左右,原则头一天采收,第二天先削掉瓜皮。 

病虫防治

1、物理防治:通过太阳高温晒种、温烫种子、干热处理,杀菌消毒;冬季冻伐土壤,冻杀虫卵,地膜覆盖杀虫杀菌,闷棚高温杀虫杀菌。 

2、化学防治:

①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天喷2-3次。 

②枯萎病。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灌根3次,每隔10天灌根1次。 

③病毒病。及时清除病株和防治蚜虫。可用速灭杀丁和乐果防治。 

④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或4%多硫胶悬剂1000倍液,隔7天交替喷雾防治。 

⑤绵腐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18%甲霜胺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变种

瓠子(变种)var.hispida(Thunb.)Hara

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 

全国各地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 

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芦(变种)var.microcarpa(Naud.)Hara

与葫芦(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形状虽似葫芦,但较小,长仅约10厘米。 

中国多栽培。 

本变种果实药用,成熟后外壳木质化,可作儿童玩具。种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变种)var.depresses(Ser.)Hara

本变种与葫芦(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厘米。 

各地栽培。 

本变种的果实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许多少数民族也供作乐器,为“八音”的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用作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 

主要价值

【英文名】:PericarpofHispidBottleGour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ida(Thunb.)Hara[CucubitahispidaThunb.]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葫芦苦素(cucurbitacin)。

【功效】:利水;清热;止渴;除烦

【拉丁文名】:PericarpiumLagenariaeHispidae

【主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用药禁忌】:《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尿通淋药。

【性味】: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60-120g;或烧顾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出处】:《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人服用煮熟的果实后20-40min可引起呕吐,9h后发生包性胃痛和腹泻,18h后恢复。分析结果提示与瓠子果实中葫芦苦素D含量高有关。清热止渴,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60-120g;或烧顾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出处】《中华本草》

【宜食】适宜各种类型的水肿,诸如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或热病口干之时食用。

【忌食】夏令吃瓠子,诸所无忌。 

瓠子

《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功用主治】利水,清热,止渴,除烦。 

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热。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宜忌】《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选方】

①治小儿初生周身无皮:用瓠烧灰,调油搽之。 

②治左瘫右痪:瓠子烧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脚疼痛:瓠子烤热包之。 

④治诸疮脓血流溃,杨梅结毒,横痃鱼口:瓠子用荞面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 

(选方出《滇南本草》)

注意:苦的瓠子不可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

苦瓠瓜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热后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误食苦瓠瓜数小时后,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的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主要危害

4890次播放02:23【吃发苦的蔬菜会导致中毒吗?听专家聊一聊!

瓠子不可与葫芦等混种,混种后花粉杂传结出的瓜内含一种叫葫芦碱物质使瓠瓜味苦,

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