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姐》是在恩施州广泛流传的土家族民歌经典,它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生动欢乐的情爱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馈赠定情信物的情节,被誉为中国民歌中鲜艳盛开的奇葩,经历百年而不衰。

中文名

黄四姐

音乐风格

土家族民歌经典

语言

汉语

起源

建始县

被誉为

中国民歌中鲜艳盛开的奇葩

节奏

明快

创作背景

解放后,《黄四姐》曾多次被省州县文艺工作者改编,1980年后曾被灌制成录音带在全国发行。随着时代的变迁,《黄四姐》的歌词不断的演变更新,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机。

民歌来源

民歌《黄四姐》至今已传唱150多年,起源于建始县三里乡,是抗战时期“省立六高”所在地。

《黄四姐》民歌为群众喜闻乐见,自娱性很强,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以风趣诙谐的表演腔调和表演动作表现土家人对婚恋的开明态度。

建始高坪、三里、红岩是恩施州通往宜昌的门户,早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高坪、三里和红岩就已出现市肆,商业一度繁荣。清末,一批汉帮客商每年春秋两季从宜昌、沙市、武汉等地来贩卖洋布、针线、丝帕、裹腿、头绳等商品,在施南府境内肩扛布匹,手摇铃鼓,走街串巷叫卖,或下乡赶场,深入到农家屋场兜售货物。

很早以前,三里老村寨子就居住着120多户黄氏家族。一天,来了个俊俏的外地货郎哥,黄氏众姐妹围住他要买针头线脑,货郎哥非常乐意,日后便隔三差五来寨子,慢慢与黄氏姐妹相熟。货郎哥时常打情骂俏挑逗黄氏姐妹,其中一个姑娘叫黄幺姑,在家中排行第四,长得漂亮水灵,货郎哥特别欢喜。一来二去,黄幺姑也对货郎哥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两人相爱结婚。

尔后,人们便把货郎哥送给黄幺姑定情物这一段编成喜花鼓《货郎哥》传唱。他们婚后得子办喜酒庆贺,前来贺喜的亲友又将《货郎哥》改编成《黄四姐》。丝帕子在恩施地区出现大约就在这一时期,这无疑为民间文艺提供了题材和灵感,也赋予《黄四姐》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深厚的民族底蕴。

《喜花鼓》因生孩子“整酒贺喜时舞蹈狂欢”而得名。土家族人把人的出生看作头等大事,土家姑娘出嫁后生育儿女,双方家族皆大欢喜,定下“整酒贺喜”吉日隆重庆贺(又称“整祝米酒”)。“整酒贺喜”吉日夜,人们酒足饭饱后聚在一起,没那么多床铺睡觉,为了度过五更长夜,客人们便与族邻、妯娌们嘲弄嬉戏,拿着草帽、蒲扇,或在灶洞锅底摸一手黑锅烟灰,把孩子的外婆、舅母、姨妈抹成花脸,拉拉扯扯走到堂屋,又唱又跳打起花鼓子来。大家互相戏弄,边唱边舞,根据歌词内容和旋律节奏,轻松活泼地表演起来,在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欢笑声中迎来黎明曙光。

喜花鼓《黄四姐》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代代土家人千锤百炼地演唱,逐渐变成了“花鼓戏”,最终形成《黄四姐》、《闹五更》等30多首喜花鼓民歌,其中以生动、欢快、隽永的《黄四姐》最为优秀,成为逢宴必唱的歌曲。

由于《黄四姐》易记、上口、幽默、风趣,乡亲们有时在田间地头也即兴唱起《黄四姐》。从第一代传人黄齐兴到现在的黄宗界、黄宗定、黄宗平等,《黄四姐》已有八代传人。

鉴赏评价

黄四姐[土家族民歌]

“(男唱)黄四姐!(女唱)你喊啥子?(男)我给你送根丝帕子。(女)我要你根丝帕子干啥子?(男)戴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坐着有人瞧,我的个娇娇舍。(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男)东西送得少些舍,你不要这么说……”

优美衬词的烘托,洒脱泼辣的抒怀,唱白夹杂,歌舞并举,构成了《黄四姐》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建始县多年从事音乐研究的文世昌说:“《黄四姐》属平腔唱法,词曲通俗,演唱形式简单,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歌词具有动人、热情、奔放的艺术感染力。”歌中巧妙运用虚词,如“啥子儿”、“要得嘛”、“哦”、“哇”等,与曲调结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民歌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突出土家族的特点。优美的山民歌题材,边唱边跳边创作的表演形式,美妙隽永的虚词活用,构成了《黄四姐》无与伦比的艺术特点。

《黄四姐》有三种传承方式:一是家族传承,二是乡亲传承,三是文化人士挖掘传承。以三里老村黄家大屋场为中心,由彦高公和黄四姐父女的数代直系后裔代代演唱相传,黄家屋场附近3个村民小组的黄氏村民人人会唱《黄四姐》,演唱风格各不相同。

据了解,解放初期,建始县三里乡大牌村村民张宗步等6位民间歌手,利用春节玩狮灯、采莲船的机会,将《黄四姐》从老村传到大牌、高坪、红岩等地。一传十,十传百,《黄四姐》逐渐传遍建始,传到巴东及宜昌长阳等地。据三里老人吴光清介绍,辛亥革命时期,黄家的一个女儿远嫁长阳,将《黄四姐》也传到了她居住的土家山寨。

随着喜花鼓《黄四姐》在建始各地广泛传唱,民间歌手也以不同形式进行改编。改编后的喜花鼓调有《闹五更》、《黄四姐》、《探男歌》、《货郎歌》、《螃蟹歌》、《单身汉歌》、《青蛙歌》、《结婚歌》、《十送》、《十绣》、《十爱》、《十写》、《十想》、《猜字歌》等30多首,尤以《黄四姐》著名。

社会影响

《黄四姐》走向全国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崔珍珍,三里乡河水坪人,从小会唱《黄四姐》。1958年,她在建始三中(三里)读书,学校组织文艺节目参加县里“八一”建军节汇演,年仅15岁的崔珍珍与搭档张建东联唱《黄四姐》。《黄四姐》首次在建始县城亮相,引起了州、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58年,文艺工作者王华英悉心整理《黄四姐》,由三里乡老村村艺人严钦秀、张前香等两男两女对唱对跳,《黄四姐》唱响恩施,继而在省城大放异彩。此后,《黄四姐》迅速传遍全国。

1958年10月,严钦秀、张前香、崔珍珍、孙德宣赴武汉演出,《黄四姐》在省城武汉洪山礼堂大放异彩。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友维、汪启武、刘必界、李德英、熊军三等人,对喜花鼓《黄四姐》的曲、词和舞蹈动作进行改编,由单一的男女对唱对跳改编成有序曲、舞曲、领唱、对唱曲和结束曲的情歌表演唱,演员达10多人。县文工团在全县各乡镇、村巡回演出,并录制成录音带送州、省播放。

黄四姐[土家族民歌]

“《黄四姐》是恩施州一首极具土家族风情的民歌,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确切地说,《黄四姐》是张扬土家族民族个性的一种人文现象。”建始县原文工团团长、县文体局副局长孙友维说。

发展

1964年10月20日,《黄四姐》传唱到湖北省会武汉。

1977年7月,建始县业余剧团代表恩施地区赴省演出,《黄四姐》获湖北省“优秀文艺奖”。

“文革”期间,《黄四姐》等一批优秀民歌被迫停演。1983年恩施自治州成立时,县文工团组织挖掘整理建始民间歌舞,三里乡的《黄四姐》与茅田乡的《车车灯》、长梁乡的《丝弦锣鼓》等节目参演建州文艺晚会,《黄四姐》受到特别青睐。此后,《黄四姐》作为建始的保留节目,在云南、贵州、重庆等地演出。

《黄四姐》被央视录制成民族风情片,2002年11月20日在西部频道“黄金旅游线”播出。2005年央视春节文艺晚会,建始歌手文建华演唱《黄四姐》。

2005年,恩施州政府将《黄四姐》起源地建始县三里乡老村村定为20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重点保护以《黄四姐》为代表的喜花鼓。

2005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对《黄四姐》的发源和艺术进行介绍。同年8月,建始县文工团更名为黄四姐歌舞团。

2005年7月,新浪网将喜花鼓《黄四姐》制作成TV,点击人次突破了1000万。

2006年5月,央视音乐频道编导张?、姚洁2人深入到“黄四姐”故居———三里乡老村村九组黄家大屋场,对百余名《黄四姐》山民歌手现场采访,录成30分钟的音乐专题片《民歌黄四姐》,7月20日晚在央视音乐频道“民歌博物馆”栏目播出。

2006年9月29日,三里农民歌手黄宗平、龙双英带着打杵子、花背篓、货郎鼓和民族服装等道具,参加央视“原生态民歌民舞《黄四姐》”节目录制。两人合作表演的原汁原味的《黄四姐》被央视选中,10月在“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专栏播出。

歌曲歌词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个丝帕子

女:要你一个丝帕子干啥子?

男: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根金簪子

女:要你一根金簪子干啥子?

男:插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件绸衫子

女:要你一件绸衫子干啥子?

男:穿在妹身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对金戒指

女:要你一对金戒指干啥子?

男: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男:黄四姐

女:你喊啥子?

男:我给你送一双丝袜子

女:要你一双丝袜子干啥子?

男:穿在妹脚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干妹子

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

男:东西这个少了些,你不要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