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乃斐学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之一。

中文名

哈乃斐学派

流派类别

其他

代表作品

赋税论

别名

意见派

类别

四大教法学派之一

简介

介绍

伊斯兰教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之一,与马立克学派、罕百里学派、沙斐仪学派合称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其前身是伊拉克的库法学派,早期一直是伊斯兰教法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学术中心。艾卜·哈尼法·努尔曼继承库法学派重视法律推理的传统,专注于构筑教法的理论体系。他的学说已从地方惯例和宗教传统转向专业法律思想,为建立教法学作了开拓性尝试;并强调个人判断,使教法学家坚持通过抉择(伊斯提赫桑)行使法律拟制的权利。

来源

后经其学生艾卜·优素福、舍伊巴尼等的努力,使他成为该学派的命名人。艾卜·优素福曾任阿巴斯王朝总法官,著有《赋税论》,使该学派成为官方奉行的教法学派。穆罕默德·谢巴尼为适应圣训的后期发展,其见解多以类比为依据,但用高度系统和严密的推理,保留个人独立判断的权利。他以艾卜·哈尼法·努尔曼名义撰写的大量著作,是该学派兴盛的理论基础。该学派流行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很早就传至中亚、南亚次大陆。奥斯曼帝国时期是唯一享有官方地位的学派,盛行于现代土耳其、塞浦路斯、罗得岛、巴尔干地区,并在其他前奥斯曼帝国行省占据重要地位,是传播最广的教法学派。中国穆斯林亦大多属于该学派。

特点介绍

哈乃斐学派是伊斯兰教最早的教法学派,又名“意见派”,“理智派”。与马立克学派、罕百里学派、沙斐仪学派并称为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四大教法学派。

八世纪时由库法人艾卜·哈尼法(699~767)所创。其基本特点是:在制定教法时,主张严格依据《古兰经》,并审慎地引用“圣训”;在创制法规和立法断案时,还着重运用“公议”(当时穆斯林的公众意见)和“模拟”(对经、训的引申运用);同时在无先例可援时,强调从实际出发,新生执法者的个人意见和裁决,采取“择善原则”。

哈乃斐学派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同哈里发合作的态度,所以在阿巴斯王朝时期,被奉为官方教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该派许多人担任过法官司。现在,该学派几乎遍布整个穆斯林世界,主要分布于埃及、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印度等地。中国穆斯林大多属此派。

教派特点

哈乃斐学派认为,除了《古兰经》明文禁食的动物,如猪和死动物以外,所有带獠牙的猛兽和带爪的飞禽都属于禁戒的范畴。

哈乃斐学派

禁食的分为两种,一种是陆地爬行猛兽,另一种是空中飞行的凶禽。前者带獠牙,后者有利爪,都属本性凶残,如狮子、老虎、狐狸、鹫、隼等。

禁食的动物还包括所有体内没有循环血液的动物,如苍蝇、黄蜂、蝎子等。在地洞生活的动物,如老鼠、壁虎、蛇、乌龟以及驯服的驴、骡子,因为使者曾在海白尔战役中禁止食用驯服的驴和骡子。

哈乃斐学派认为:海洋动物原则上都是死物,而死物不可食。《古兰经》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吃。”(5:3)因此,海洋动物不可食;但是,鱼和自洁并可洁净它物的水中的死动物可食。可食的海洋死动物其条件必须是由外因致死,不知道死因而漂浮在水面上的死物不可食,其证据是艾哈买德、艾布·达悟德、铁密济传述的圣训,使者说:“你们食用因水干涸或水被倒掉而死亡的海洋动物,漂浮在水面上的死亡动物不可食。”也就是说,海洋中的死动物必须有一个致死的原因,即便是狂风巨浪,波涛汹涌导致动物死亡也罢。

该派早期主要以《古兰经》和为数甚少的著名圣训明文作为制定教法的依据,对援引口头传述的圣训,持审慎态度。随着圣训的搜集、整理和编订工作的逐步展开,以及各学派之间相互交流的增多,引用圣训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此外,还着重运用“公议”和“类比”,作为创制法规和立法断案的依据;但在无先例可援的情况下,则主张执法者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择善原则”,即以个人认为最合适的办法进行判断,故又被称为“意见派”。

艾卜·哈尼法因拒绝同哈里发合作,屡遭迫害,瘐死狱中。后来,穆罕默德·谢巴尼等改变了哈尼法不合作的做法,而得阿巴斯王朝的重用,他们曾分别担任全国最高法官和首都巴格达法官。同时,该派学说对阿巴斯王朝推行的伊斯兰化有利,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得到阿巴斯王朝的支持,一度成为官方奉行的教法,而居逊尼派的四大教法学派之首。后东经波斯、中亚传至南亚次大陆和中国;西经埃及、马格里布传至安达鲁西亚等地。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大量的哈乃斐派学者被委任主管教法;其学说又经小亚细亚传至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现在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埃及、突尼斯、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亚、西亚各地均盛行该派学说。中国穆斯林亦大多属于此派。

代表著作

该派代表著作有:穆罕默德·谢巴尼的《法例详录》、《大汇集》、《小汇集》、《大行集》、《小行集》、《续补集》,哈肯·沙希德的《教法大全》,赛热赫西的《教法学详释》,马哈茂德·沙利阿的《卫道经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