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镇,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地处临县西南部。

民国初年,临县为五区36所,碛口一带属于香炉所;1984年,由碛口公社改为碛口镇。截至2018年末,碛口镇户籍人口为32542人。截至2020年6月,碛口镇下辖2个社区、4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西头村。

2018年,碛口镇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中文名

碛口

电话区号

0358

面积

108.78 km²

人口

32542人

著名景点

古渡口

方言

碛口本地方言

车牌代码

晋J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别名

碛口镇

邮政区码

033200

行政类别

政府驻地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西头村

地理位置

临县西南部

所属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拼音

qì kǒu

地方特产

枣树

下辖地区

2个社区、40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临县为五区36所,碛口一带属于香炉所。

1949年,分属临县十一区白家山、碛口、寨子坪、墕头、冯家会5个乡。

1958年,为碛口公社。

1984年,由碛口公社改为碛口镇。

2001年,索达干乡并入碛口镇。

碛口兴起原因

碛口[山西碛口古镇]

碛口黑龙庙山门有道光癸卯(1843)仲春崔炳文题写的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岳声色大文章”这是对当时碛口商贸兴盛的真实写照。碛口逐渐成为联系晋、陕、蒙、甘等水旱码头与商口集散地。

地理位置是碛口兴起的前提条件。碛口位于黄河与湫河交汇处,每逢雨季,湫水河携带大量泥沙注入黄河,在黄河东岸形成了“麒麟滩”。把原本四五百米的黄河挤压成一百米左右的宽度,由于河水落差形成河水湍急,礁石林立,船只只能在此停泊,成为商业口岸。

官方推动:乾隆四十三年(1778)汾阳粮食欠收,知府雷汪度开仓赈济,开修黄芦岭。用时三月,碛口至汾阳两段羊肠崎岖之路变为平坦大道,方便了碛口向山西中部地区的运输,大大加速了碛口商贸的兴起于发展。

碛口

民间因素成为碛口兴起的重大推动,《永宁州志》村民陈三锡念北口为产谷之区,且傍大河,转运匪难,遂出己赀于碛口,招商设肆,由是舟楫胥至,粮果云集,居民得就市,无殍饿之虞,三锡之力也。至今碛口遂为巨镇,秦晋之要津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碛口镇下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

2001年,增设索达干、下白家墕、暖水上、张家港、马家岭、张家圪垛、中兴社、人杰墕、枣岭子、中马家山、上前山、上后山、南前墕、团峁、下马家庄、下高家山、黑水沟、上咀头、下咀头、马家洼、高家塔、马家塔、西马家圪垛23个行政村。

2002年,村组撤并时,撤销西山、黄家峪、重采塔、刘家岭、张家山、木瓜墕、暖水上、张家圪垛、枣岭子、上前山、上后山、团峁、下咀头13个行政村,碛口镇下辖40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下辖西头、高家坪、高家山、樊家沟、尧昌里、香草港、冯家会、侯台、西湾、寨则坪、寨上、张家港、冯家塔、马杓峁、马家岭、垣上、白家墕、向阳、白家山、下塔、前后山、马家山、墕头、前墕、霍家沟、陈家山、陈家圪垛、马家塔、高家塔、陈家垣、李家山、马家庄、马家洼、寨则山、马家圪垛、索达干、上咀头、中兴社、人杰墕、黑水沟40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碛口镇下辖2个社区、40个行政村:碛口社区、大同苑社区、高家坪村、高家山村、樊家沟村、尧昌里村、香草港村、冯家会村、候台村、西湾村、寨则坪村、西头村、寨上村、张家港村、冯家塔村、马杓峁村、马家岭村、垣上村、白家墕村、向阳村、白家山村、下塔村、前后山村、马家山村、墕头村、前墕村、霍家沟村、陈家山村、陈家圪垛村、马家塔村、高家塔村、陈家垣村、李家山村、马家庄村、马家洼村、寨则山村、马家圪垛村、索达干村、上咀头村、中兴社村、人杰墕村、黑水沟村,镇人民政府驻西头村。[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碛口镇地处临县西南部,黄河东岸,东邻林家坪镇,南接柳林县孟门镇、西接王家沟乡,西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隔河相望,北与丛罗峪镇、刘家会镇接壤,距临县城约50千米,区域总面积108.78平方千米。

碛口

地形地貌

碛口镇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分为基岩裸露丘陵区和山间河谷区;境内最高峰位于垣上村,海拔1064米;最低点黄河滩头位于西头村,海拔648米。

气候

碛口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185天。

水文

碛口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湫水河、月镜河、冯家山沟河、高家庄沟河、前山后沟河、东山沟河6条,河流总长度3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湫水河,从东至西流经境内高家坪、冯家会、樊家沟、侯台、西湾、寨子坪、西头等村,长8千米。

自然资源

碛口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煤层气等,其中煤炭储量37亿吨,地质储量150亿吨,已经开发的有锦源煤矿,位于高家坪村,矿区面积37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50亿吨,可采量27亿吨,年产量500万吨。2011年,碛口镇有耕地7.48万亩,人均2.2亩;林地面积3.2万亩。

碛口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总人口334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000人,城镇化率20.9%;另有流动人口23121人。总人口中,14岁以下10200人,占30.5%;15—64岁19800人,占59.3%;65岁以上3409人,占10.2%;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碛口镇人口出生率6.0‰,人口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长率-2.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8人。

截至2017年末,碛口镇常住人口为30511人。

截至2018年末,碛口镇户籍人口为3254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碛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684元。

2018年,碛口镇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2011年,碛口镇农业总产值2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7.5%,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3.1%。碛口镇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薯类为主。2011年,碛口镇生产粮食4970吨,人均149千克,其中玉米1519.2吨,谷子878吨,豆类653吨,薯类1920吨。碛口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碛口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77万亩,产量838吨,其中花生256吨,芝麻252吨,向日葵331吨;蔬菜种植面积0.72万亩,产量14347.6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黄瓜、西红柿,其中白菜12000吨,黄瓜6000吨,西红柿6000吨。碛口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碛口镇生猪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0.24万头;羊饲养量0.43万只,年末存栏0.36万只;家禽饲养量1.29万羽,上市家禽0.58万羽。2011年,碛口镇生产肉类350吨,其中猪肉246吨,牛肉4吨,羊肉100吨,禽蛋102.6吨;畜牧业总产值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5%。2011年,碛口镇水果种植面积3.1万亩,产量14399吨,主要品种有红枣。

工业

2011年,碛口镇工业总产值为5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1%。

商贸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商业网点65个,职工1420人。2011年,碛口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3亿元,比2010年增长3.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24亿元,比2010年增长3.5%。

电信业

2011年,碛口镇电信业务收入为140万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小学1所,在校生323人,专任教师11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7人,专任教师3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0人,经营管理人才40人,技能人才30人,农村实用人才8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41个。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39%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中央、省、市、县等106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3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3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34%。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81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4张;专业卫生人员2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2011年,碛口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3万人次,住院手术1402台次,出院病人0.23万人次。2011年,碛口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34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碛口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68户,人数539人,支出108.7万元,比2010年增长21%,月人均168元,比2010年增长1%;城市医疗救助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39人次,共支出2.7万元,比2010年增长25.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68户,人数2511人,支出265.2万元,比2010年增长113%,月人均88元,比2010年增长10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8人,支出34.46万元,比2010年增长62%;农村医疗救助5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72人次,共支出1.36万元,比2010年增长39.3%;农村临时救济140人次,支出7万元,比2010年增长45%;救灾支出7万元,比2010年增长4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2.48万元,比2010年增长17%。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0千米,投递点7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2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6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03万件,全年征订报纸1.4万份、期刊0.25万册;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个;有固定电话用户200户,移动电话用户3200户。

基础设施

  • 道路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道路铺装面积0.47万平方米;有桥梁12座,总长度0.21千米。

  •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铺设干线水管153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6%,年人均生活用水3.1吨;排水管道137千米。

  • 供电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43台;综合电压合格率57%,供电可靠率74%。

交通

截至2011年末,碛口镇有县乡级公路3条,总长45千米。

文化

  • 民俗风情

每年的农历正月和七月初一的黑龙庙会,碛口镇会有古风白韵的“社戏”活动,千古一绝的《狮子啃绣球》等地方小戏、碛口腰鼓,以及陕北皮影、剪纸、八音会、民间说唱等,都是极具黄土文化特色的风俗风情。

特产美食

碛口镇地方特产有臊子碗凸、面鱼、碛口红等。

碛口的由来

碛口镇因境域的黄河大同碛而得名。

关于“碛”字,《汉书》卷六注曰:“濑,湍也,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激水为湍,积石为碛。”《辞海》解释为“沙石上的急湍”。

碛口一名最早见于《隋书》的并非今天临县碛口,而是另有其地。碛口之名与当地黄河水流湍急并夹带沙石有关,并与临县西南寨则山的古大同镇有一定联系。

旅游

碛口古韵

碛口风光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充分让人们感受着这里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

古街上,自然有不同凡响的陈列。烧饼铺子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确实诱人。更引人的是这街面上的条编,这些,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里人都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则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黑龙庙

五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黑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西湾村

沿湫水河,上行不到两华里,转到碛口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

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上看,西湾村过去的人绝不是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它的规模,它曾经有过的繁荣,绝非黄河沿岸的普通小村庄。

李家山村

碛口景观

李家山,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相对封闭,仿佛一个天然滤音气,滤掉了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将人带进了一个单纯而安静的天地……你若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李家山是理想之地,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从风水学讲,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每年吸引着许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吴冠中先生有言:“(李家山)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

李家山村于2009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碛口特色

合并图册

碛口枣树种植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碛口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被誉为“铁杆庄稼”,被人们移植到湫水河东岸而使全县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枣林。红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沿黄河的红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碛口红枣非常驰名,品种有:木枣、大姆枣、园林枣、大密枣(个大、色好、肉厚)、骏枣、晋枣、梨枣(鲜食)。其中以本地木枣为主。其中碛口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经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鉴定,开阳红枣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维生素和14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抗癌保健作用的环磷腺苷和硒元素,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

2007年3月陈永珍注册碛口当地品牌“碛口红”历经1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3年的转换期磨砺,从去年以来就开始的红枣生产基地认证申请,取得根本性突破,3万亩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全部计70多项国家新编指标严格检验,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

碛口的旅游评鉴

“物阜民丰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是清朝永宁州(今离石)人崔炳文对山西黄河边上的碛口小镇的描述。碛口,作为黄河边上的枢纽,一度是秦晋大峡谷沿崖七百公里的每一镇。和晋中地区相似,繁荣的商业文化也造就了这里发达的建筑和世俗文化。今天,旅游热潮又把这个一度被冷落了的小镇又推到了广大背包客、摄影爱好者、古建民居爱好者的眼前。

黄河宾馆的三层窑洞

碛口的住宿非常方便,比较大的宾馆有四家,碛口客栈、黄河宾馆,麒麟农家乐和农家宾馆。碛口客栈为一个三层二进的大宅院,内有客房数十间,标间价格一百元左右。黄河宾馆为五层复式窑洞,建筑极具特色,这里不只是住宿的好选择,也是观光摄影的好去处。麒麟农家乐为三层窑洞式建筑。农家宾馆紧靠黄河宾馆,是一家独立的农家四合院。内设标间,铺间和套间。价格较为便宜。喜欢农家小院的游客可以住。

此外,碛口很多居民家里也可以接待游客,通常为2至4人一个窑洞,20至40元左右,物美价廉。

获得荣誉

2005年9月,碛口镇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