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 那人 那狗》(或《那山那人那狗》)是彭见明1983年发表于《萌芽》杂志的一片短篇小说,是其第5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获得了全国优秀小说奖后,由思芜改编剧本并拍摄了同名电影。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获得巨大成功后,该小说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并出版日文版,后又被中国多个出版社多次收录于相关文集、丛书。

中文名

那山、那人、那狗

外文名

Postmen In The Mountains

别名

山の郵便配達

语言

中文

作者

彭见明

小说类型

短篇小说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5

地区

湖南农村

其他出版社

台湾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创作年代

20世纪80年代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农村,老邮递员与儿子一次共同送信的故事:山里的老邮差年老多病即将退休,儿子接了他的班。第一次去送信,老人不放心,便陪他一同去。漫漫山路上,父子俩头一次这么长时间在一起,山民们对老邮差所表现出的亲情使儿子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因相处的时间少而造成的陌生感渐渐消失了,儿子由衷的喊出了一声“爸爸”,老人一辈子孤独的工作,从此刻起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小说故事内容与同名电影内容基本一致。

创作背景

1982年,彭见明从事写作的第二个年头,他躲在老家平江一个山里小镇上写作。那时候没有电话,与外界的联系是靠写信,因此他只能去只有一个人值班的乡间邮政所发信。这个值班员对他说,他们很辛苦,挑着邮包,长年累月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跑一趟邮要四天,这么一走就是几十年。彭见明把值班员提供的这个细节写成了小说《那山那人 那狗》。

在《与<那山 那人 那狗>有关的话》中,彭见明自称写该小说“理由有二:一是想写一写诸如我祖父这样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一心为公家着想的普通人。二是当时的中国小说,几乎全部是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知青小说,人人都在痛斥文革,整个文风沉闷压抑。我想文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有各种不同的面目和气象。”

作品影响

版本信息

1983年发表于上海《萌芽》杂志第5期

1983年《小说选刊》  第7期、《新华文摘》转载

1983年《中国文学》杂志(英文版)对外翻译

1984年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集》

1984年入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佳作集》

1984年入选上海文艺出版社《萌芽丛书》

1984年入选作家出版社《1983年全国获奖小说集》

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那山 那人 那狗》

1985年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佳作》

1985年入选海峡文艺出版社《创造丛书》

1990年入选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新时期10年优秀文艺作品选》

1993年入选中国文学出版社《中国新时期文学精品大系》

1997年入选湖南文艺出版社《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

1998年入选北京出版社《新时期地域文化小说丛书》

1999年入选十月出版社《1949-199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2000年入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

2001年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发现世界的艺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七册》

2001年日本国株式会社集英社出版精装版小说集《山の邮便配达》(义“大山里的邮递员”)

2002年12月,日本国放送协会制作出版《山の邮便配达》盲人读物和录音磁带

2002年台湾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那山 那人 那狗》

2003年6月,入选日本株式会社筑摩书房《精选现代文——文部科学省指定高等学校教科书》

2003年入选山东教育出版社《超越时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精品赏读》

2003年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01-2000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

2004年入选日本国株式会社桐原书店《展开现代文——文部科学省指定高等学校教科书》

2004年日本入选进中学生教科书,每年出4万册,签约发行4年共16万册

2004年日本国株式会社日中通讯社出版中日文对照小说、电影剧本集《山の邮便配达》

200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那山那人那狗》小说集(附有电影光盘)

2004年,株式会社日中通信社出版了该小说的中日文对照小说单行本,在日本发行。

2005年入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社《1970-2004世界中文小说选》

2005年入选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用书》第二册

2005年入选语文出版社《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用书》第二册

2005年入选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上册

2006年入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风景依然——萌芽50年精华本》

2007年列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俄文版出版

2007年日本国株式会社集英社出版简装版小说集《山の邮便配达》

2010年列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匈牙利文版出版

作品评价

凝炼隽永

作者在取材、构思、谋篇、表现手法上都比较成功地体现和发挥了短篇小说机智巧妙,凝烁隽永的艺术特点和优势。

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对材料的大幅度剪裁,使得题材单纯而具有内蕴,具有与众不同的象征意义。这种“敲打正着”远比运用大量正面题材,从正面描写,更能把作品写短,写凝练。

它能体现短篇小说“短”的艺术特色。(《威宁师专学报》)

乡土气息

彭见明善于在方言词汇的海洋中选取那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词语来表现作品的乡土气息。他的作品使用了不少平江话中的名词,使其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天车岭、望风坑、九斗垅、寒婆坳等方言地名的出现,使得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这些大多是岭、坑、垅、坳、冲、山、坪等的地名,说明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与湖南平江山区的地理环境完全一致。这些地名既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也符合当地人命名的风俗习惯,因此,作品透视出了独特的湖南山区地域风貌,增加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性。

用(方言)刻画人物则活灵活现,描写民俗民情则原汁原味,读起来感觉非常朴实和耐人寻味。(《现代语文》)

作者简介

彭见明

彭见明(1953~),湖南平江人,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一级作家、省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在国际国内产生的巨大影响,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记大功表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宣传系统先进个人。主要作品《那山那人那狗》等。长篇小说《玩古》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并获《青年文学》、《小说界》等刊物奖和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