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941年—1011年),字致尧,契丹名兴宁·姚哥,后获赐姓名“耶律隆运”,蓟州玉田人,辽朝(契丹国)重臣。

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父亲韩匡嗣均为辽朝重要汉官,韩德让在辽景宗即位后凭门荫入仕,起家东头供奉官,权知上京、南京事,封昌黎郡开国公。在高梁河之战期间参与击退宋军,转任辽兴军节度使、南院枢密使。乾亨四年(982年),景宗驾崩,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同受顾命,辅佐辽圣宗耶律隆绪,兼任政事令,深得临朝称制的承天太后萧绰的器重与宠幸。统和四年(986年)参与击退第二次北伐的宋军,因功晋封楚国公。统和七年(989年)晋封楚国王,后又兼任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统和十七年(999年)拜大丞相,改封齐国王,位极人臣。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参与南征,与宋缔结澶渊之盟,班师时获赐国姓耶律,改封晋国王。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获赐名“隆运”,成为圣宗义兄,位在亲王之上。

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韩德让在从高丽班师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圣宗追赠韩德让为尚书令,赐谥“文忠”,陪葬于乾陵之侧。[1]

中文名

韩德让

别名

兴宁·姚哥(契丹名)、耶律隆运(赐名)

性别

出生日期

0941

去世日期

1011-04-11

祖籍

玉田县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辅佐辽圣宗稳固统治;提拔人才,起用汉官;屡次击退宋军

爵位

昌黎郡公→楚国公→楚国王→齐国王→晋国王

所处时代

辽朝

性格

稳重,有谋略,喜建功立业

谥号

文忠

职业

政治家

官职

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大丞相

致尧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韩德让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父辈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初侍辽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5]

韩德让之祖父韩知古早年为契丹所掠,成为“宫分人”(隶属宫卫的奴隶),后得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重用,官至中书令,父亲韩匡嗣亦被辽景宗封为秦王。韩知古、韩匡嗣与契丹后族萧氏联姻,韩德让就是韩匡嗣与萧氏(契丹名欧妮·拏思)所生的第四子。

人物照

辽景宗保宁二年(970年),韩德让以恩荫入仕,历任东头供奉官、银青崇禄大夫、左散骑常侍兼殿中侍御使、武骑尉等职,以事君“谨饬”著称。后加封金紫崇禄大夫、司徒、行左千牛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改上京皇城使,加太保。后授凤翔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太尉、行凤翔尹,封昌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赐“推忠翊圣功臣”号。父亲韩匡嗣出任上京留守期间,常常扈从御驾出行,因此辽景宗命韩德让知军府事,代父治理上京,颇有声誉,被拜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仍赐“保节功臣”号。

保宁十一年(979年),韩匡嗣改授南京(今北京)留守,韩德让仍知军府事,代父守南京,时人传为佳话。同年,宋太宗在灭北汉后进取幽燕,围困南京,韩德让亲自登城,日夜守御。后来惕隐耶律休哥败宋军于高粱河,韩德让截击并再次击破宋军,因功被辽景宗拜为辽兴军节度使、平滦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加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乾亨三年(981年)十二月,辽景宗任命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2]

辅佐圣宗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在祥古山狩猎期间罹患重病,韩德让不等待诏命召他前去,就率亲属十多人赶赴行帐。景宗临终前传位于十二岁的梁王耶律隆绪,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同受顾命。景宗遗孀萧绰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强大,边防没有完善,该怎么办?(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回答:“信任臣等,何虑之有!”韩德让向萧绰提议“易置大臣,敕诸王各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随机应变,夺其兵权”。在完成布置后,耶律隆绪顺利继位,是为圣宗。母后萧绰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对韩德让愈加“宠任”,让他总管宿卫,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十二月,韩匡嗣去世,韩德让上疏请求终制,但萧太后仍将夺情起复他为冠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后加兼侍中,并赐“守正功臣”号。统和三年(985年)十一月兼政事令。当时契丹皇族耶律虎古因事忤逆韩德让,韩德让拿起护卫兵的武器击中其脑,致其死亡,足见韩德让权势之大。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参见词条雍熙北伐),韩德让随萧太后出征,在击退宋军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洛京留守,加守司徒、河南尹,封楚国公,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

统和六年(988年),韩德让随辽圣宗攻宋,在沙堆击退夜袭的宋军。后辽军被宋将李继隆击败,于翌年二月班师南京,韩德让加封楚国王。

统和十一年(993年)正月,韩德让的母亲秦国太夫人萧氏去世,他仍被夺情起复为镇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翌年,室昉致仕,韩德让接任北府宰相,后加守太保、监修国史,赐“兴化功臣”号。

统和十七年(999年)九月,北院枢密使魏王耶律斜轸去世,韩德让接任北院枢密使。随后因瀛州胜捷、擒获宋将康保裔之功,拜大丞相,改封齐国王,加食邑八千户、食实封四千户,兼赐“嘉谋神智功臣”号。

获赐姓名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韩德让随圣宗和萧太后南征,与宋缔结澶渊之盟而还。  其时已有医生萧敌鲁等提议给韩德让赐国姓耶律,隶籍横帐。  于是在十二月班师之际,萧太后正式赐韩德让姓耶律,改封晋国王,加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加赐“经天纬地匡时致主霸国功臣”号,并取得了免于常朝、在御座边设独座、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与其他臣僚同席同班的特殊礼遇。一年后,韩德让出宫籍(取消“宫分人”身份),隶属横帐季父房后,正式成为契丹皇族的一员。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二月,承天皇太后萧绰去世。翌年四月下葬太后时,圣宗以“虽天子必有长也”,也就是皇帝要有兄长为由,按自己的字辈给韩德让赐名“隆运”,使韩德让获得了“皇兄”的身份,位在亲王之上,赐田宅及陪葬地。

染病去世

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月,辽圣宗亲征高丽,韩德让从征,于班师之际得病,辽圣宗和皇后亲自临视医药,但韩德让仍不治身亡,享年七十一岁,时为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辽圣宗闻讯辍朝,按家人之礼为其服丧,并以亲王礼陪葬于乾陵之侧,追赠尚书令,赐谥号“文忠”,按诸宫例建文忠王府。

人物照

为政举措

政治

韩德让经过辽景宗朝在中央和地方的历练,在辽圣宗朝身兼南、北院枢密使及北府宰相三大要职,并官拜大丞相,其地位之显赫为有辽一代任何蕃、汉官都无法企及。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贡献有:

  • 辅佐辽圣宗继承皇位并稳固统治。辽景宗暴崩,辽圣宗年仅十二岁,所面临的是“母寡子弱,族属雄强”的不利局面。韩德让领受顾命,总管宿卫,向萧太后提议易置大臣、羁制诸王之法,确保政局平稳过渡。其后在萧太后的临朝称制下,与室昉、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蕃汉重臣同心辅政,使辽朝进入全盛;
  • 韩德让在辅佐辽圣宗期间,高举“任贤去邪”的旗帜,不分蕃、汉,提拔人才,邢抱朴、萧合卓、耶律世良等重臣均为其所荐。其中汉官受益最大。韩德让在中央团结了室昉、张俭、邢抱朴、马得臣等有才干的汉官,并使大批汉官得到奖励。统和五年(987年)到统和十五年(997年)奖励的地方官中,汉官占三分之二。他还推广在此前南京试行的科举考试,使更多汉官进入辽朝中枢,大大提升了汉官的地位。对于管理契丹人军政的北枢密院,韩德让则不甚重视,以致“职多废旷”。
经济

韩德让提出了许多改善民生、鼓励生产的建议,并得到批准。例如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军后,韩德让提议减轻受战争和饥荒双重困境的山西四州(云、应、朔、寰)的赋税,以招徕流民;又鉴于战后百姓逃亡,庄稼无人收获,主张募人收获,并将一半收成分给收获者。在大丞相任内,他又鉴于南京、平州粮食歉收,奏请免除百姓农器钱,并请求平抑各郡物价。

军事

在辽宋战争中,韩德让作为辽方指挥官,屡建功勋,其参与的战斗主要有:

  • 保宁十一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幽燕,辽军起初战败,士气低落,人心浮动。韩德让时为权知南京留守事,在宋军围城之际与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事刘弘等通力合作,亲自登城防御,等待援军到来。宋军在高粱河败北后,韩德让趁机邀击,大败宋军,以“安人心,捍城池”之功受到辽景宗诏书褒奖,获拜辽兴军节度使、平滦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加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雍熙北伐),韩德让随萧太后出征,出谋划策,为辽军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因功封楚国公;
  • 统和六年(988年)十一月辽圣宗亲征,韩德让从征,与辽圣宗在长城口大败宋军,杀获殆尽,又在包围沙堆时严阵以待,击退夜袭的宋军,班师后因功晋封楚国王;
  • 统和十七年(999年)十月辽圣宗亲征,韩德让从征,在瀛州高阳关生擒宋都部署康保裔,韩德让因功拜大丞相,改封齐国王;
  •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月辽圣宗亲征,韩德让从征,行至黄河北岸的澶州,与宋结盟而还,在战争和缔盟过程中,韩德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功获赐国姓,改封晋国王。

在对宋战争期间,韩德让俘虏大量汉人,将他们安置于辽东熊石山,设宗州。除了对宋战争,韩德让还参与了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东征高丽之役(第二次辽丽战争),但战功不详。[2]

家族成员

关系姓名备注
祖父韩知古
祖母萧氏契丹名欧妮·迈扎
父亲秦王韩匡嗣
母亲秦国太夫人萧氏契丹名欧妮·拏思
兄弟韩德源、韩德庆、韩德彰(以上为兄长)
展开表格

轶事典故

韩萧恋情2149次播放03:42萧太后韩德让是否同居无法考证,但关系非同一般是公认的

在以辽朝官方资料为基础而修成的《辽史》中,韩德让深受承天皇太后萧绰的“宠任”。统和六年(988年)四月十一日,辽朝王公贵族举行击鞠之戏,萧太后观看,过程中一个叫胡里室的大臣冲撞了韩德让的马,使韩德让坠地,萧太后大怒,马上斩了胡里室。同年九月十三日,萧太后又亲自到韩德让帐中,厚加赏赐,极尽欢娱。

宋朝方面的资料则直接指出韩德让就是萧太后的情夫。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萧氏与枢密使韩德让通”,《契丹国志》载其与萧氏“有辟阳(审食其)之幸”。统和二年(984年)宋朝边臣贺令图等向宋太宗所提供的情报称“萧氏与韩私通,遣人缢杀其妻,乃入居帐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国事皆由萧太后与韩德让商议来决定,所以契丹上下对此颇有非议,但敢怒而不敢言。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出使辽朝的宋使路振更是在其出使日记《乘轺录》中详细记载了他所听闻的韩萧恋情始末。据他记载,萧绰幼年时,曾被许配给韩德让,后来应皇室要求而嫁给辽景宗。辽景宗死后,韩德让受顾命掌权,萧氏为了确保他效忠于辽圣宗,就请求重温旧情,让韩德让把圣宗当儿子看,后来又毒杀韩德让之妻李氏,与韩德让同居。路振还说楚王耶律隆祐就是韩德让与萧氏的私生子,并在宴会上亲眼见到(有学者考证称路振所见“韩氏子”其实是韩德让侄孙韩涤鲁)。澶渊之盟时,宋使曹利用也目击韩、萧并坐于驼车之上,与自己谈判。[2]

知人善任

皇族耶律乌不吕与国舅爻直不和,骂爻直为奴才,爻直向时任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告状,韩德让非常生气,质问乌不吕:“你怎么得到这个奴才?”乌不吕回答:“三父房分籍时也算容易得到。”韩德让笑着将其释放。等到韩德让当了大丞相,又主动推荐乌不吕出任统军使,萧太后对韩德让推荐曾对他出言不逊的乌不吕感到不解,韩德让说:“臣忝居相位,他对臣都不屈服,何况对其他人?由此知道他可以任用。如果委以此任,他必定能镇抚诸蕃。”萧太后批准。

篡权夺位

辽景宗去世时,圣宗才12岁,萧绰才30岁。真可谓“孤儿寡母”。当时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权,盈布朝廷,“族属雄强”,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宋、辽边境战事频仍,“边防未靖”。萧太后父亲萧思温早在保宁三年被害,萧绰没有娘家人可以依靠,立刻召见了景宗临死前的顾命之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忐忑不安地垂泪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这两位都不是外人,韩德让是萧绰的旧情人,耶律斜轸是萧绰的侄女婿,既是至亲又是心腹,在他们面前垂泪很能引起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果然这两位立马表示忠心:“但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绰与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一起参决大政。南边的军事委托耶律休哥。韩德让总管宿卫事,萧绰和圣宗母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韩德让甚得萧绰宠信。他请示萧绰之后,撤换了一批大臣,并敕令诸王各回自己宅第等待,不许私自互相宴请,乘机夺取了他们的兵权,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到了巩固。

据历史记载,韩德让和承天皇太后有过一段特殊关系,所谓“有辟阳之幸”。萧绰少年曾许配韩德让,还未来得及结婚,就被景宗选为妃子。景宗死后,萧绰看中了韩德让的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韩德让。这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中是允许的。萧绰私自向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此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不断出入于萧绰的帐幕之中,出外游猎和处理政务,两个同案而食,并排而坐,同帐而卧,过着夫妻生活。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萧曾派人缢杀韩德让之妻,并入居德让帐中,两人形影不离,俨若伉俪,其住处常有卫兵千人、膳夫及蕃汉官员等,国家大事皆两人参决。宋辽澶渊议和时,宋朝派曹利用前往,“利用见虏母(指承天太后)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所谓驼车实即“奚车”,是张有毡幕之车。《乘轺录》云:“虏所止之处,官属皆从,城中无馆舍,但于城外就车帐而居焉。”曹利用见到的是两人“偶坐”,“偶坐”者并排而坐也。倘非夫妻,谁敢与太后“偶坐”?太后又岂肯与臣下“偶坐”?三是韩德让待遇优渥,非其他大臣能望其项背。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因对韩德让无礼,韩德让竟然当庭将耶律虎古击死。一向以执政严明,在国内推行杀人偿命制度的萧绰眼睛一闭,硬是就当没看见。一次承天太后观看打马球,韩德让出场时被契丹贵族胡里室误撞坠马,承天太后立刻将胡里室斩首,群臣面面相觑,不敢出一言相救。

萧绰犹不满足,更是在小皇帝面前的君臣这一名份也欲去掉。于是赐韩德让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封晋王,隶属季父房,圣宗从此得称韩德让为亲叔叔了。韩德让像辽国历代皇帝和摄政太后一样,拥有自己私人的斡鲁朵(宫帐)、属城,万人卫队,直如辽国的太上皇。史载:“德让无子,初以圣宗子耶律宗业为嗣;又无子,以魏王贴不(宗熙)子耶鲁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鲁斡为嗣。”因为韩德让无子,于是规定皇室每一代都贡献一个亲王作为韩德让的后嗣

公元1004年,萧绰亲率大军二十万南下攻宋,军队一路推进,到达澶州城,直逼百里外的东京汴梁城。北宋朝廷一片混乱,甚至有大臣们建议弃城逃跑,迁都江南或者蜀中。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鼓励下御驾亲征,在澶州城下,与萧太后签订了“澶渊之盟”。萧绰和韩德让联手完成了这最后一战,又过了五年,萧绰自感身体每况愈下。

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一月,为儿子耶律隆绪举行了传统的“柴册礼”,还政给儿子。这时候,她已经在南京城开始修建新宫了,于是打算到南方去疗养,不料走到半途,一病不起,逝于行宫,享年五十六岁。死后,葬在辽乾陵之中。

萧绰去世对于已经是年老的韩德让来说,也是一重极大的打击,他的身体也自此垮了下来,尽管圣宗耶律隆绪率诸亲王像儿子一样亲侍床前,皇后萧菩萨哥也亲奉汤药——耶律隆绪一直和韩德让亲如父子,感情始终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

尽管帝后殷勤服侍,韩德让的生命仍在急速消逝中。就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之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下。

史籍记载

《辽史·卷八十二·列传第十二》

《辽史·卷九·本纪第九》

《契丹国志·耶律隆运传》[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二》

后世纪念

韩德让陪葬于景宗和萧太后之乾陵东南侧,即今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组西北的山坡上。2015年—2017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镇市文物处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韩德让墓虽曾遭盗掘,但仍出土了不少遗物,其中就有2900余字的韩德让墓志,对辽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有多座头下州(将掠夺来的汉人置于一处设立城邑,称为头下州),其中就包括沈州(今沈阳),韩德让不仅有文忠王府也有自己的头下州,名为宗州。根据文献记载,法库县四家子村辽金古城址应为辽代的宗州。食邑(实封邑非虚封邑)二万户。

该城址建在四家子村北面的山岭南坡上,墙为土筑,略呈长方形,城墙后部保存较好,城内出土文物非常丰富。[2]

人物评价

韩知古聪明理性,善于谋略。[6]

历史评价
  • 《辽史》:①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②德让在统和间,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进贤辅国,功业茂矣。至赐姓名,王齐、晋,抑有宠于太后而致然欤?宗族如德威平党项,涤鲁完宗祀,制心不苟合,家声益振,岂无所自哉! 
  • 《契丹国志》:隆运孜孜奉国,知无不为,忠孝至诚,出于天性。……隆运自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谋。……其眷遇始终,无与比伦……古今天下有权臣,有重臣。权臣之权,其君危如缀旒;重臣之重,其国安如泰山。耶律隆运因缘中宫,策立明睿,镇服内外,无有邪谋,不可谓之非权臣,亦不可谓之非重臣也。遂乃释肺腑之戚,玉谱联名;席茅土之封,金枝入继。斯不谓之千载之逢而非常之遇欤! 
  • 萧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 
  • 耶律隆绪:王之勋业忠孝,盖一人而已。 
  • 赵恒:德让颇有智谋,专任国事,今既丧国母,德让又死,臣佐中未闻有其比者。 
  • 张正明:他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人物争议

据《辽史》记载,韩德让曾在统和十九年(1001年)被赐名为“德昌”。但据韩德让父母的墓志,韩德昌是韩德让的幼弟,韩德让本人的墓志亦未载赐名“德昌”。有学者认为,赐名“德昌”既无意义又与其弟同名,故《辽史》很可能是误载。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类型名称年代饰演者
电影大辽太后1995杨凡 
电视剧契丹英后2002关栋天
千秋太后2009李振宇 
燕云台2020芦展祥、窦骁 
大宋宫词2021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