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平民文化即大众文化,具有平民性的品格,平民的精神,平民的世俗现代性等特点,现代世俗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平民文化。所以,又有学者认为,平民文化就是世俗文化、草根文化和民间文化。

中文名

平民文化

外文名

Civilian Culture

概念

要明白平民文化首先要明白平民的界定,平民的经济地位和生存方式,造就了世俗的、功利的、低俗的平民精神。周作人认为平民精神是“求生意志”的体现,要求有限的平凡的存在。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说过:“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而“贬官文化”只是“平民文化”的一个部分。所谓“平民”者,乃是指无官之人。平民又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指与“官”字连边都沾不上的人,这类人包括极多。像落榜的、不想作官的、终生潦倒的、家道中落的……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平民”;第二类就是被贬官的。

学者艾君在《改革开放30年,“草根文化”补充了主流文化》一文认为,无论如何解释,社会上对于“草根文化”、“平民文化”的理解无非具有“平民化、大众化、娱乐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从以上四个特点看,实际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社会文化、群众文化”所具有的共性。所不同的在于,“草根文化”带有了更强烈的“俗”文化的娱乐性特点。

平民文化冲击精英文化

学者肖遥先生认为,没有超女,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竟然还有投票的激情。没有超女,我们不会知道我们的主流文化竟然发生了如此惊人的变异。一个地方电视台并非精品的节目,甚至被部分人批判为格调不高,却取得了令策划者自己也预料不到的成功。对于超女的成功,很多人归因于“海选”的巧妙构思、短信投票带来的参与感,PK制度的可观赏性,评委的出位表演,“黑幕”的成功炒作……。然而,所有这些说法,都停留在技术层面,我更倾向于认为,超女是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点燃了休眠已久的活火山,处在火山口上的超女,不火也难。这座火山,就是上至高官贵胄,下至市民村夫,心中压抑已久的渴望娱乐渴望文化的神经。时势造英雄,无论超女的策划者是否意识到了,或者意识到了多少,他们关于这档节目的构思,其实正是顺应了平民大众对于文化的渴求以及他们正在变化的口味。我甚至觉得,在后期,节目策划者是被铺天盖地的社会大众的喧嚣牵引着鼻子前行,他们应该比我们更能感受到民意的力量。公众的呐喊就透过传媒的放大,犹如威力逐级加大的海上飓风。这种力量一定使他们既兴奋又恐惧,兴奋是因为他们扇起了大众娱乐的旋风,并因此第一个进入了金山;恐惧是因为稍有不慎,大众舆论的飓风就会将他们打得七零八落。在经过了多年的沉闷后,大陆社会的主流文化,正静悄悄走向“质变”的前夜。80年代初期和中期,“伤痕”与“改革”两大主题一度成为全社会高度一致的文化命题,但在此之后,文化领地越来越为精英们所占据,无论是80年代末的忧国忧民、90年代的小资情调都是如此,除了港台的流行歌和电影,反映真实平民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少,老百姓被强迫看和听才子佳人、高官富商的故事,即使有,也因为创作者的非平民化而难以引起广泛共鸣。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从古到今,诗词歌赋就是非富即贵人士的消遣,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文化”是个高深莫测的词。民间文化只有得到文人墨客之类精英们的认可,才能以被吸收者的身份进入主流文化范畴。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为改变这一古老的规律提供了条件。但平民文化要冲击精英文化的主导,关键是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已经在最近两年一系列的“现象”之后形成雏形,而“超女”现象无疑是这个过程中的又一次爆发。简单地看,超级女声是娱乐圈的又一场造星运动,但真正吸引亿万人关注的是,策划者成功地将丑小鸭变成的白天鹅的造星全过程,如此细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看着那几个出了名的超女,人们会惊叹,天啊,他们竟然就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就在我的身边。然后,他们会想,她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超级女声的这句口号,点出了新平民文化的精髓。推而广之,近来越来越兴旺的网络“博客”,以及动漫、COSEPLAY等等,何尝不是“想写就写”,“想拍就拍”,“想演就演”?全民参与,正是新平民文化的第一特征。写作不再是作家的事,影视不再由专业演员和导演专美,就连新闻媒体,也越来越依赖“读者报料”。超级女声是这种潮流的集中释放,我们不应该为未来出现的超级写手、超级画手等等而惊讶。全民参与,人人都可以是明星。表现自我,蔑视权威。这些是新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评判优劣的标准又是什么?很简单,是“唱得漂亮”。无所谓雅,无所谓俗,只要唱得漂亮,写得漂亮,演得漂亮,换言之,评判的标准是模糊的,只要公众认可就行,多元化势必带来平民文化繁荣的浪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传统的歌星们也在追超女之星,当人们的注意力以及报纸娱乐版面被超女霸占时,他们何等尴尬。在阅读网络博客时,人们由于经历相近而引发的感情共鸣,又让上海宝贝们的无病呻吟,显得那么徐娘半老,难以入目。 “超级女声”的火爆,姑且可以称之为“超女”现象,它与木子美现象、芙蓉姐姐现象、网络博客现象一道,构成了新平民文化的第一个高潮。超女的火爆起码让我们明白,媚俗何罪之有,清高又何须故作。如果媚俗的大潮席卷一切,曾经喜欢小资的精英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

平民文化与物业管理

有一种现象似乎让物业管理人倍感困惑,物业管理本身的进步和法制的日渐完善并没有给物业管理带来春天。相反,业主对物业管理的反感却在与日俱增,看看高居第三位的投诉率便是再好不过的明证了。多数的物业管理者把其归究于物业管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和业主对物业管理的不了解,以及提供服务与收取费用的落差。若细细分析,这显然存在矛盾,在十年前,在物业管理发展更不成熟和业主对物业管理更加不知为何物的年代,物业管理的发展却是一日千里,迅速融入大众的生活中去。

深入探究个中原因,不切实际的服务定位,眼高手低的行事方式,虚有其表的管理理念,普遍存在于中国的物业管理企业;以物业管理最发达的深圳为例,经过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辉煌,在第一代物业管理的领军人物纷纷引退之后,深圳的物业管理便开始陷于一种近乎迷茫的发展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企业间充斥着好高骛远的作风,哪些所谓物业管理专家和精英,对物业管理发展的思考,对市场的真正定位,仅止于书本的过时理念,或被一些华丽词藻所迷惑,创新而实用的物业管理方式高度缺失。

物业管理目前的这种困境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更多的思考:为什么今天物业管理的环境还不如十年前?相对于十年前,我们所管理的楼盘和小区,在硬件设施上都已有着质的改变,今天的建筑无论从空间还是从细节上都日渐显露出以人为本的情怀,满足着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与之相较,而作为软件环境,我们的物业管理服务却始终透露出一种空洞和贫乏,这种空洞和贫乏不仅体现在服务理念上,还体现在服务方式上。

也许,我们还没发觉,我们对物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追求已远远超越我们所服务对象的需要,甚至理解程度。我们似乎还缺少对我们所服务对象最起码的分析。我想有一种现实状况我们必须明白:在享受我们物业管理服务群体中,最普通最基层的市民阶层占着绝大多数,对他们而言,关注现实生活是其重点,表现在以日常生活所需为追求目标,热衷于个体意识之实现及平等公正的社会待遇等等,体现在文化上,便是一种平民文化的特质。

既然如此,哪么我们的物业管理便以应此为着力点了。这里,我们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平民文化。所谓平民文化,我把理解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价值观,平民文化的最大特点体现在其务实性。事实上,平民文化是一种感情文化的缩影。平民最关心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别人对他们的感情世界从内心发出的关怀与体贴。体现在物业管理上,即是以一种吻合他们生活习惯,满足情感需求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去抒发感情的寄托,用最老百姓的语言、最亲切最贴心的活动,去理解他们的需求。

社区文化的主流是平民化文化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发展也推动了市民社会的崛起。在这次社会大转型过程中,文化也开始发生了裂变,文化空间开始从知识精英向普通大众开放,大众文化或是平民文化成为逐渐社会主流的文化形态。

平民文化首先是在城市的平民阶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而这些人正是物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时至今天,情况并没有改变,虽然白领、金领,甚至所谓灰领的异军突起,并日渐成为购房者的主力军,但从本质上而言,他们依然属于平民阶层。其实从另一角度而言,今天的中国并没有所谓的贵族阶层,也没有所谓的贵族文化存在。

对物业管理者而言,这一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至少让我们明白一点,在我们所管理的社区,对于我们所服务的业主、住户,他们所抱有的,始终是一种平民化的情怀。

这种平民化的情怀首先表现在追求平淡而闲散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平民阶层,始终被当作一种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其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已悄然成为一种主流。这从十多年前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红遍大江南北,到后来一大批情景喜剧被许多人追捧,乃至在今天的广东,高居收视率榜首是一部近乎“下里巴人”式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在精英荟萃的深圳也不甘寂寞,一部同样极具平民特色的《深圳出租屋》在电视的黄金时段牢牢霸占了近半年时间,这种趋势似乎还在蔓延。

这些通俗易懂的东西无不诠释着一种平民文化氛围的形成,无论是《渴望》,还是《外来媳妇本地郎》,或《深圳出租屋》,都是从平民视角出发,以百姓生活琐事为内容,提炼其中的喜闻乐见的趣事进行浓缩。它们并不刻意展示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不热衷沉重的社会历史意义,只是轻松随意的闲侃,甚至有几分市井的无聊和庸俗,却迎合了几乎所有阶层的人们,无论是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还是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的民工,都在为此如痴如醉,沉缅其中。

这一切都为物业管理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社区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社区文化的引路人和倡导者的角色,但我们的做法和方式有时确是值得商榷的。

现在,几乎所有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对社区文化的推行方面不遗余力,都意图通过社区文化的推行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然而,我们在积极推崇社区文化的同时,却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哪就是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社区文化活动?我们活动的形式该如何选择?在前些年,多数社区以开开晚会,猜猜灯迷,做做游戏为主;时至今日,在一些硬件设施较好,加之某些物业管理公司财大气粗,似乎比较倾向于“阳春白雪”般的高雅活动,钢琴音乐会、社区论坛之类成了主流。

前者虽然简单一些,却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口味,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我们常常会发现,每每到了开晚会、猜灯迷时,小区内人山人海,煞是热闹;后者虽然高雅,但是否符合社区的实现情况。前不久,在深圳某著名的小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钢琴音乐会,在夜晚朦胧的霓虹灯的映照下,水池、花园相映成辉,悠扬的钢琴声在小区上空飘荡,其情其景可谓高雅脱俗了。但我始抱着一种怀疑的心态,究竟会有几人能真正听懂这些音乐,何况要听音乐到音乐厅会比这有气氛得多;倘若如此的话,让社区的业主、住户故充高雅,辛辛苦苦干坐几个小时,又有何意义。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在紧张而繁杂的工作生活之余,现代社区的人们,需要的不是极具深度和内涵的说教,而是轻松活泼可以让人畅怀一笑的东西。

物业管理的特质是平民化特质

一个行业的特质应该是这一个行业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物业管理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就是小区内干净整洁的环境、大门威严而立的保安,抑或还有满脸堆笑、服务周到的小区管家。物业管理,让人感知的是一个可以回归的家园,哪里有亲切的场所有亲切的人在等待着你。宁静、安全、舒适、质朴,这一切都在无形之中形成了物业管理存在的意义,也在无形之中诠释着物业管理的贴近百姓生活的平民化特质。

其实,中国的物业管理在创建之初便已决定了他的平民化特质了。深圳爱国路上哪座简易的工棚,哪五位远不是社会精英的创业者(他们本身便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奉献给我们的也必然是一个极具平民特色的物业管理。他们的后来人,时至今日,依然是以平民为主体的。但我丝毫不觉这会有多少庸俗和浅薄的东西在里面,反而会让人倍觉亲切,一个平民化的群体,用平民化的方式,管理着以平民为主体的社区,这一切都有些天衣无缝的味道。就算富人聚居的地方,依然显得游刃有余。在怡景花园,深圳最早的富人聚居地,豪华别墅林立。然而,在这里,中国最早的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的职员们却与他们融洽的相处着,进而创造着中国物业管理的一段辉煌。

这种平民化的特质同样体现在物业管理的日常服务中,我们有时虽不愿意承认物业管理的简单,却又不得不面对它本身的琐碎。保安站岗执勤、清洁工打扫卫生、物管员处理各种邻里纠纷,这些虽不是物业管理的全部,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物业管理的水平。这些东西毫无高雅可言,也难说会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但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同样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生活:你能说在万赖寂静的深夜在小区默默巡视的保安不会让你睡得更踏实香甜?你能说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的小区环境不会让倍觉心情舒畅?同样,当遇到一些琐碎的烦心事有人及时为你排忧解难,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眉展颜的快乐?

因而,现在行业内有人非得拉着虎皮作大旗,硬要为物业管理寻一个高尚的名份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从本质而言,什么样的行业性质衍生什么样的行业特质,尽管社会的进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其的走向,但其特质是无法改变的。所以非要为物业管理安一个阳春白雪的帽子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是阿Q精神的延伸。何况这种平民化的特质并不影响着物业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物业管理发展趋向是走平民化路线

我们现在还要思考的是:如何为物业管理寻求一条永久的发展之道?现实似乎总在与物业管理开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理念的不断创新引来的是极速增长的业主投诉率;法制的日渐完善却在不经意间捆住了物业管理前进的脚步;一切都在与物业管理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物业管理的精英们只能常常用困惑和无奈来掩饰目前的窘境。

这种趋向必然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我常以为走平民化路线是复苏行业一条可行之路。如果我们并不以为平民化会降低物业管理的名份,并且它切我们现在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的话,哪我们必须承认: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向是走一条平民化的路线,用平民化赢得业主的亲近和尊重,进而为物业管理管理赢得发展的契机。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平民化显得有些歧义,也极可能会导致业内某些人士的反感和不满,但正如上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大革新一样,中国的物业管理也必然要经历一次平民化运动的洗礼,这种洗礼不是颠覆,而是革新,说得明白些,就是为中国的物业管理健康发展寻求一条永久而又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这其实是与物业管理的现实相吻合的,今天的中国没有贵族,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也没有贵族,因而所有服务理念和方式的提出,都应以平民需求为目标。在服务理念上,摈弃高深难测晦涩迂腐的语言形式,用平民化的语言加以表达,除了物业管理者本身,让广大社区的业主、住户也能明白其内涵;在服务方式上,以平民普通生活需求和情感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为目标,在物业管理中建立一种平民化的格局。

平民化的物业管理将使其走出现在有些模糊的行业定位,也会彻底改变物业管理生存现状。这表现在平民化的开放性和通俗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填平物业管理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日渐拉大的鸿沟,物业管理因平民化而变得骤然亲切。另一方面,平民化的物业管理将使今天的社区文化氛围营造变得简单而又能迎合服务对象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