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门,是清朝北京皇城的东门,皇城四个大门之一。其它三个大门为天安门(皇城南门)、地安门(皇城北门)及西安门(皇城西门)。

中文名

东安门

建筑用途

城墙

地理位置

位于今南、北河沿大街东侧,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

属性

皇城四个大门之一

行政类别

北京

地理位置

东安门位于今南、北河沿大街东侧,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墙为南北走向,正对紫禁城东华门设

东安门

,为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门内(西)为跨玉河之石拱桥,因官员们上朝陛见,皆由

东安门

进宫,所以俗称此桥为望恩桥或皇恩桥。桥西原为永乐时之

东安门

,宣德时改为三座门式,通称东安里门。望恩桥上砌有障墙,将两门连为一体。

东安门

东安门

在1912年袁世凯为抵制南下就任总统,操纵北洋军兵变时烧毁,1926-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变卖,东安里门同时被拆。据记载,桥上原有一座真武庙,拆墙后迁建于桥之西北。东皇城拆除后,玉河也陆续填平成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与皇城墙间陆续建满房屋,形成一个街区,其东即为东黄城根街。

现今面貌

2001年东城区政府斥资全部搬迁东黄城根居民,拆平后建成一处宽约30米的带状公共绿地,又通过考古发掘,找到了东皇城墙和

东安门

的准确位置。根据文献记载城墙的尺寸,并参考现存南皇城墙的做法,在北段恢复了一段长约25米的墙体。

同时将部分

东安门

的遗址进行展示,共有:门南北两段皇城墙遗址;

东安门

西面南北两尽间的四个柱础磉墩;

东安门

内望恩桥的两段障墙和桥的两个雁翅遗址。

这些遗址均位于现状道路以下约2.3米,为了保留发掘时的原状,在允许展示的范围内修建了两个下沉式展示区。

东安门

的遗址和复建的一段皇城墙,既是准确的历史地理标志,也是文物的原状,同时也为新建的公共绿地增添了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