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又称食馓、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

中文名

馓子

别名

寒具

主要原料

面粉

营养成分

脂肪及碳水化合物

是否含防腐剂

口味

酥脆香甜

分类

民间小吃

工艺

油炸

做法

做法一19万次播放02:4930年师傅炸馓子做法,酥脆起泡不油腻,配方比例详细,一看就会8.2万次播放03:19炸馓子,香酥美味不油腻,省时又省力,每逢过年都吃它3.7万次播放01:53手把手教你炸馓子,一次成功巨好吃!

步骤一

所有材料倒入面盆。步骤二

步骤二

用筷子先和一下。再用手揉匀成光滑面团。步骤三

步骤三

整形。步骤四

步骤四

擀面杖擀开。步骤五

步骤五

切细条,大概筷子粗细。展开表格做法二75万次播放03:59教你在家自制馓子,只需两根筷子轻轻一擞,香脆可口比买的好吃70万次播放05:39馓子酥脆起泡不油腻,步骤诀窍全教你,不怕是新手进来干货就拿走13万次播放05:165分钟教你学会炸馓子,根根香酥起泡,做法详细讲解新手一次成功

用料

食材用量
中粉250g
鸡蛋一个
3.5g
熟芝麻4g
100-120g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所有材料混合,水根据自己的面粉酌情添加
步骤二

步骤二

柔成面团后松弛20分钟
步骤三

步骤三

松弛好的面团搓条比较容易
步骤四

步骤四

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一个小剂子分成三条,更方便搓条,
步骤五

步骤五

搓好条码在盆里,倒入油,隔夜,玉米油葵花籽油都可以
展开表格做法三10万次播放04:13新疆特色美食馓子的详细作法,学会你可以摆摊啦5.8万次播放07:46酥脆咸香的大馓子教你家常做法,简单又省事,香脆可口3893次播放02:31休闲小零食,油炸馓子做法分享

用料

食材用量
面粉300g
鸡蛋1个
120ml
黑芝麻适量
3.5g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鸡蛋、水、盐搅拌融合后 加入面粉、黑芝麻
步骤二

步骤二

揉面至两面光
步骤三

步骤三

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醒一小时
步骤四

步骤四

醒好的面团直接擀面杖擀薄
步骤五

步骤五

切成长条 两头不要切断(成为一整根)
展开表格

种类

滕州馓子

滕州馓子,起源于19世纪末,当地主要以韩、赵、胡、薛几家馓子为主,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馓子作为走亲访友、看望长辈、逢年过节的必备食品。皇娘沟一个800余人的村庄,在馓子这门传统食品手艺最繁荣的时候,经营馓子的家庭作坊一度达到一百多户,滕州谚语“喝粥泡馓子”便来源于此。

皇娘沟粗条馓子特点:

由于社会发展,人们追求新鲜美食的同时,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好已经远不如从前。传承两百多年的技艺也濒临年久失传,尤其是从事炸馓子这一食品行业的人大幅减少,利润低,保护政策的缺失。

1.

历史悠久,村里尚在的年龄超过80岁的老一代馓子传承人就达到十多位,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到2018年山亭、徐州、邹城、济南、泰安的粗条馓子手艺大都来源于此地。随着改革开放,皇娘沟馓子这种起源于鲁南地区的特色食品,还一度随着人们的迁徙,被端上上海、杭州等南方人的餐桌。

2.

味道正宗,市场上主要流行细条馓子,本地又称焦条馓子,这是80年代以后,根据人们口味的不同,方便食用等特点为外地人而创新的一款品种2018年皇娘沟馓子采用的炸馓子技术仍是流传了两百多年的老技艺,口味正宗,外脆里香。

衡水馓子

馓子图片系列2

衡水的油炸馓子以其香脆、咸淡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 人们的喜爱。因售出时多扎成蝴蝶形,故又名蝴蝶馓子。

衡水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董仲舒在衡水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

济宁馓子

王家馓子,济宁名吃,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王宪章老先生(国家二级厨师)根据馓子的传统工艺,通过多年的探究,研制出具有独自特色的细条馓子,香酥可口,色味俱佳,很快受到了消费者喜爱。王老先生之子王立平继承王家馓子传统工艺,改良生产技术,扩大销售规模,并于2007年成立王立平食品有限公司,继续弘扬济宁饮食文化,产品畅销省内外。王立平之子王磊毕业于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经过多年学习,他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企业形象与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经过近40年光阴的洗礼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王家馓子在济宁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名吃。

徐州馓子

徐州人爱吃的烙馍卷馓子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咸淡

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其《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淮安茶馓

淮安茶馓是江苏省知名传统点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3年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91年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品金鼎奖,1997年被认定为首届中华名小吃。本品采用优质原料,经过独特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其色泽嫩黄,造型秀丽,松酥香脆、独具风味。

淮安馓子

茶馓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如今,在许多饭店和早点铺或菜市场上,馓子也以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

原料

水调面团:特制粉25千克 精细盐500克

炸制油:芝麻油、花生油各7.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水调面团:把盐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面粉拌和,然后将面团充分捣制,一般不少于20分钟,使面团具有良好的韧性。不调韧性面团制成后把它平摊在操作台上,由边缘逐步向中心划开。用双手把划开的面团粗条在操作台上揉搓成5毫米直径的细长圆条,边揉搓边逐层盘入放有花生油的磁盆内(每层之间必须涂油,防止粘条),条盘放好后必须放置2小时后才可绕条炸制。

2.绕条炸制:待盘条回饧后,以右手执条边拉边绕排列左手四指上,绕时左手四指伸直,用大拇指按住条头,绕7~8圈,再以右手伸入条圈中,两手四指并拢抻拉面条,使绕条延伸至原长2倍,再腾出右手用2支筷子叉住左手上的绕条绷紧,然后双手各执1支筷子放入油锅炸制,油温一般在220℃左右。入锅片刻用筷将绕条叠制成扇状,再取下竹筷。也可以使1支筷子翻转180°绕成长卷状。还可以用不同手法制成梳型、花朵型、帚型等。油馓成型后要在油锅内翻动,使色泽均匀一致。待炸至金黄色出锅沥油。

质量标准

形态:馓条整齐,无明显搭头,无并条。

条泽:金黄色。

组织:断面有孔,无面块,无杂质。

口味:香味纯正,酥脆爽口。

济南馓子

馓子是我国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油炸食品,在济南也常遇到,很细很长,焦黄酥脆,格外馋人。济南的馓子俗称“细馓子”,说来颇有历史:“细馓子系钟兴和所创制。钟在历下区钟楼寺街为摊商,制售馓子30余年,技艺精良,有独特风味,甚为消费者所喜爱。”(《中国名吃谱》)如此看来,馓子在济南已有不短的时间。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馓子并非是谁想吃就吃得起的,尤其是贫苦人家很少舍得买馓子,所以平常百姓吃馓子会当作一件很大的事。这程式就是要与马蹄烧饼配套夹着吃,或放在甜沫或粥内泡着吃。

阆中馓子

馓子

阆中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馓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大头菜、捣碎的花生米、椒盐、葱花、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西宁馓子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回族馓子

俗语有“点心香,月饼回乡馓子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制作方法:将精面粉加入盐水糅合,反复搓压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在盆中饧面。起油锅,待锅中油热时将制成环形的面条放入油锅中,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晾干,即可食用。

馓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方便易制,如今不但回族家里广泛作,而且西北信仰伊斯兰教的其它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等都有节日作馓子的习俗。馓子已成为回民团结和睦友爱的象征,是欢度节日不可缺少的圣洁的食品。

回族馓子以宁夏回族的馓子为佳。宁夏馓子素来以股条细匀,香酥甜脆,金黄亮润,轻巧美观,而博得中外人士的赞誉。1985年,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访宁夏在回族家中做客,对宁夏馓子给予高度评价。1982年西北五省烹饪比赛表演,宁夏馓子誉满西安。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西北地区都有吃馓子的习惯。一般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总会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招待客人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给客人泡上主人喜欢食用的新疆石河子产的方块糖。客人吃着油馓子喝着茶,主人高兴地连声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汉语“谢谢”之义),感谢客人的光临。

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和面时要用比较大的劲道,最好能再加一些鸡蛋或者植物油,可以使馓子更香脆;把和好的面擀成面饼,再把面饼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馓子,也是回族的一种小吃,由于地区不同,也别称膏环,捻头等。它用面粉加少许盐和好,捻成细条,油煎而食,有盘馓和酥馓之分;以股细、条匀、焦酥、香脆为佳品。在宁夏各地,每逢节日喜庆,回族妇女同胞便各显身手,做出形状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

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馓子也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馓子也常出现 在非节日场合,并且在内地也普遍存在,比如四川乐山的豆腐脑中就有馓子加入,味道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