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超(1931-1993),男,山东曹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红脸王唐玉成亲传弟子,豫剧唐门流派传人,豫剧杨派艺术创始人。杨启超先生小学辍学后,随父经商,后到商丘市合声戏园当勤杂工。

1948年末,因战乱、灾荒,戏园关门倒闭,为求生计,即下海从艺。

1952年应邀进入谷熟县豫剧团(虞城县豫剧团前身),自始至终均被视为剧团的主角之一。

不幸于1993年病故,享年62岁。

中文名

杨启超

性别

出生日期

1931

去世日期

1993-07-01

籍贯

曹县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单县

职业

豫剧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

豫剧“小红脸王” 豫剧杨派艺术创始人 豫剧唐门流派传人

代表作品

闯幽州

美誉

宝刀不老豫剧奇才浑身是戏

所属行业

娱乐

人物生平

杨启超先生天资聪慧,学戏较晚,但声名鹊起。生性桀骜不驯,这也是注定了他的前生后世。

其人演出,手眼身法步法俱都入戏,一时间独领风骚。其用夹本嗓,高低不挡,曾与豫东著名武生李国范、名旦陈玉英组成“黄金三角”,从苏扬至武汉,一路演去,处处开花,好评如潮,京班亦多向其学习。

演出照片

杨先生演戏较多,且尤其善于学习,曾头天晚上观摩周信芳演出《四进士》,第二天便挂牌演出此戏,周先生能来好的地方,杨启超一个不落,比如一句念白“我这就走了”,配合动作,四面开花的叫好。

据传80年代在曹县演出的时候舞台下面摆满了录音机,艺术魅力可见一斑。杨启超先生的代表剧目《刘墉下南京》、《闯幽州》、与刘新民合作的《龙虎斗》、与吴心平合演的《高平关》等俱为传世经典,至今仍为戏迷津津乐道。

个人生活

1993年7月1日病故,享年62岁。

获得荣誉

获奖时间称号获奖结果
1992年“宝刀不老,人才难得”获奖
1990年“浑身是戏,豫剧届的奇才”获奖
1962年“豫剧豫东流派的后起之秀”获奖
1956年演员二等奖

创作特点

杨启超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且善于汲取百家之长化为己有。因此,虽未正式拜师学艺,也未专科修炼,却一登台便显示出非凡的天赋,艺术超群;其嗓音极佳,先演丑角,后改红生,文武兼备,生净不挡,所演角色皆出类拔萃。

杨启超师承唐(唐玉成)派,但又自成一体。早期以二本嗓为主,后期以大本嗓为主。唱、做、念俱佳。表演洒脱,极负盛名,是河南省20世纪后半世纪(1950-1990)豫剧红生演员的佼佼者,后被誉为“杨派”。

杨启超先生的戏曲,在豫东是一种奇迹,凉胡、热胡均承认他的艺术造诣,比如他演出的官丑到哪里都是叫好,当年杨启超并未演出过杨藩,但第一次演出《刀劈杨藩》时,就被誉为“活杨藩”;没有演出过宋世杰,演出过《四进士》,比京剧还好;没有演出过刘备,演出《黄鹤楼》里的刘备,被誉为后起之秀,并到各个戏校进行汇报演讲;没有演出过花脸,演出了《程咬金照镜子》的精品;在马金凤大师的《花打朝》里演出李世民轰动中州;现代戏在郑州演出《乱世荒唐人》,被戏曲评论家评判,任洪恩差杨启超两个档次;其所演唱的《闯幽州》是不朽精品。

杨启超一生曾被誉为宝刀不老、豫剧天才、豫剧奇才、小红脸王、浑身是戏、戏子状元等称号,是戏曲界在豫东百年不世出之全面演员。其所扮演的花脸、老生、武生等均登满堂彩。

有戏迷作诗赞曰:

《赞杨启超》

曹州花开豫苑红,唐门红生俏杨翁。

妙音缺像少人知,可怜先逝运不通。

一代名师真本色,千古梨园桃柳风。

适可未止误终身,红迷凭吊叹无穷。

韵滋出自一东韵,唱响豫东半拉天。

后世纪念

2011年9月2日,由戏迷李红杰、王新安和许超出资为杨启超先生树碑立传。红脸王唐玉成先生立碑是由文化局出资,朱勤堂先生立碑由其徒弟出资。而杨启超先生则是由戏迷给予立碑,也算对豫东红脸奇才的安慰。

杨启超,1931年出生于山东曹县南门里一个小生意人家,幼时读书,后随其父来到集车站(今商丘市)合声戏园当勤杂工。1948年末,因战乱、灾荒,戏园关门倒闭,为求生计,即下海从艺。1952年入谷熟县豫剧团(虞城县豫剧团前身)担纲主演。1993年7月1日病故,享年62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