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无危亚洲陆生动物肉食性简介狸猫。在动物分类中属于猫亚科、豹猫属。它善于奔跑,会偷袭,能攀缘上树,常活动于林区,也见于灌木丛中,胆大、凶猛,夜间出来活动。狸猫属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鸟类为主,常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它动物,亦食鼠、蛇、蛙及果实。狸猫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日语中【狸】这个汉字词(读作たぬき)经常被错误翻译成中文的“狸猫”,有时也被想当然地翻译成“狐狸”。事实上二者都是错误的。狸(たぬき)指的是貉,一种犬科动物,跟中文的“狸猫”并不等同。因为貉长得很像浣熊,有时也会被误认为浣熊,但貉与浣熊在尾巴、脚趾数目、毛色上,均不相同。

中文名

狸猫

别名

野猫

体重

4.5~6.8千克

豹猫属

原产地

亚洲

同义学名

Prionailurus iriomotensis、Felis bengalensis

食肉目

动物界

猫科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保护级别

IUCN 标准:无危(LC)

豹猫

拉丁学名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命名者及年代

代Kerr、1792

亚纲

兽亚纲

亚科

猫亚科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级别

无危

外文名

Leopard Cat

形态特征

狸猫[猫科动物]

头体长360-660;尾长200-370;后足长80-130;耳长35-55;颅全长75-96;体重1.5-5千克。

狸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图案总是独特的,而且一般由头到肩有4条主条纹,很宽很明显,但到了脊柱就消失了。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

狸猫

头骨方面,鼻骨没有外翻;上颌有凹入的喙突,成熟个体的眶后环有时是完整的。中翼骨的宽度大约等于其长度,乳突扁平,接近听泡的表面。P1常常缺失,P2退化。豹猫属的头骨易与野猫(Felissilvestris)混淆,区分这些类型,特别是杂交种是很困难的。豹猫属的上腭中翼骨一般更窄(猫属中,通常宽大于长);眶内宽度更窄(豹猫属的是颅基长16-20%,猫属为19-24%);头骨更窄,颧弓宽度通常小于颅基长的75%(猫属的则更大)。齿式:3.1.3.1/3.1.2.1=30。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狸猫橘猫虎斑猫美国短毛猫
外观

体重4.5~6.8千克雄性约5千克、雌性约4千克-雄性约10~14斤,雌性约7~11斤
分布区域-全球原产美国全球
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猫科猫科猫科猫科
展开表格

栖息环境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生活习性

狸猫[猫科动物]

狸猫的栖息地类型很多,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到黑龙江地区的针叶林。它们也生活在灌丛林,但不栖息在草地和干草原(除边缘区和河滨生态系统),并且在深而连续的厚度超过10厘米的积雪层地区没有分布。可见于茂密的次生林、被采伐地区、人工林和农业区,以及人类居住地附近。曾见于喜马拉雅海拔1000-3000米的地方。

狸猫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野兔、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啮齿类,偶尔也吃腐肉。夜行性,独居,善于攀爬和游泳。在泰国的雄性家域平均为3.5平方公里。常可见成对活动,雄性帮助抚育后代。非季节性繁殖,妊娠期60-70天。平均每胎2-3仔,18-24个月性成熟。

分布范围

狸猫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琉球群岛、韩国、朝鲜、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存在不确定:中国(澳门)

中国

分布于安徽(安庆、芜湖、六安)、福建(福清、福州、崇安、南平)、广东(广州、汕头、韶关)、广西(桂林、宜山、柳州、南宁、宁明、上思、龙州)、海南、贵州(梵净山、贵阳、兴义、册亨)、湖北(长阳)、湖南(长沙、郴县、岳阳)、江苏(南通、淮阴、徐州、苏州、清江)、江西、上海、四川(成都、雷波、会东、南充、宝兴、宜宾、泸州等)、重庆(万州)、台湾、云南(丽江、维西、勐海、思茅)、临沧、浙江(宁波)、北京(密云、怀柔、门头沟)、河北(井陉、行唐、赞皇、平山、元氏、新乐、易县、涞源、涞水、阜平、张家口、宣化、蔚县、阳原、怀安、怀来、涿鹿、赤城、崇礼、承德、滦平、兴隆、隆化、丰宁、宽城、围场、平泉、青龙、山海关、唐山、遵化、邢台、秦皇岛、石家庄、保定)、黑龙江(五大连池、虎林)、河南(信阳、洛阳、辉县、安阳)、吉林(敦化、汪清、图们、抚松、长白、通化、延吉)、辽宁(宽甸、桓仁、新宾、本溪、清原等县)、内蒙古、山东(烟台、兖州、聊城)、山西(霍县、太原、忻县)、青海、甘肃(陇西、舟曲)、宁夏、陕西(汉中、延安、凤翔)和西藏(龙堆、察隅、亚东)等地。

生长繁殖

在泰国的雄性家域平均为3.5平方公里。常可见成对活动,雄性帮助抚育后代。在其分布范围北方的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节发情交配,妊娠期60-70天,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2-4仔,以2仔居多,如果失去一窝(例如被捕食),雌性可以在4-5个月内再次怀孕;南方的豹猫,繁殖季节性似不明显,1-6月都能发现幼仔出生,在东南亚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幼崽出生时体重在75-120克之间,分娩后10天内可以睁开眼睛。幼崽在18-24个月大时性成熟。时性成熟。在野外,豹猫的平均寿命为4年左右,据悉在圈养中的寿命可达20年。

保护现状

豹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无危(LC)。 

豹猫菲律宾亚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豹猫西表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极危(CR)。 

豹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豹猫在孟加拉国、印度和泰国的种群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豹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措施

现有保护措施

1988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丛林猫划为Ⅱ级保护对象,禁止丛林猫的捕猎和贸易(CatSpecialistGroup,199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把它置于附录Ⅱ。在其分布范围内已建立的保护区,应当对本种的保护发挥一定的作用。

亚种分化

豹猫(12亚种)
中文名称学名命名者及年代分布范围
豹猫海南亚种PrionailurusbengalensisalleniSody,1949分布于中国海南岛。
豹猫指名亚种PrionailurusbengalensisbengalensisKerr,1792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中印半岛、中国云南。
豹猫婆罗州亚种PrionailurusbengalensisborneoensisBrongersma,1936分布于加里曼丹岛。
豹猫华东亚种PrionailurusbengalensischinensisGray,1837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以及台湾。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