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库德集团(希伯来语:ליכוד‎,HaLikud,字面意思是“团结”;英文:Likud),又称全国自由联盟,是以色列的一个右翼政党,在1973年选举的准备中由赫鲁党(חרות‎)和以色列民主党合并组成。该党第一次出任总理的是梅纳赫姆·贝京。此后,数度执掌以色列政权。

利库德集团在议会外设有统一的组织和中央领导机构,其成员组织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中文名

利库德集团

外文名

Likud

别名

全国自由联盟

代表人物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建立时间

1973年

所属国家

以色列

意识形态

自由保守主义

政治立场

中间偏右

简介

利库德集团

(希伯来语:

ליכוד

‎,HaLikud,字面意思是“团结”。英文:

Likud

)是以色列的一个右翼政党。

利库德集团在议会外设有统一的组织和中央领导机构,其成员组织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020年3月5日,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5日公布的议会选举最终结果显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获得36个席位,成为以色列新一届议会第一大党。[1]

历史沿革

1973年9月,利库德集团由哈加尔集团、自由中心、拉姆党和国土完整运动、人民党等组成。

1977年第九届议会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以超过工党联盟11个席位的优势首次成为执政党团,打破了工党执政29年的局面,建立了以梅纳赫姆·贝京为首的政府。

1981年大选利库德获胜后再次执政。

1984年、1988年同工党组成联合政府。

1990年6月与其他一些宗教党组成新政府,主要代表来自中东地区犹太人的利益。

1992年,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失利,成为在野党。

1995年6月,利库德集团领导人之一戴维·利维宣布退出该党,另行组建新党。随后,约20名利库德集团各地区的负责人表示将加入利维组建的新党。利库德集团分裂。

1996年,利库德集团再度赢得大选,内塔尼亚胡出沙龙和内塔尼亚胡任总理。后因内塔尼亚胡奉行强硬的和谈政策引发利库德集团内部分裂,以色列于1999年提前举行大选。由于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失利,内塔尼亚胡辞去党主席职务,沙龙继任。

2001年2月,沙龙在大选中获胜,出任政府总理。同年3月,利库德集团联合工党等7个党组成民族团结政府。

2003年1月28日,利库德集团在第16届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沙龙连任总理。

2007年8月,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 。

2019年12月26日,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击败竞争对手再次当选主席。

沙龙和内塔尼亚胡

分歧

利库德集团长期以来以强硬著称,一直主张吞并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主张“以安全换和平”。以沙龙为首的利库德集团执政以后,一直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政策,巴以流血冲突不断。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利库德集团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有所变化。2002年12月,沙龙首次提出一项巴勒斯坦建国方案,同意巴有条件建国。2003年底,沙龙提出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但该计划遭到国内极右势力的强烈反对。在沙龙倡导实施单边行动计划过程中,利库德集团内部部分议员多次利用党、议会和内阁投票的机会给沙龙制造了一系列障碍,试图阻止单边行动计划实施。

面对利库德集团内部难以弥合的分歧,加上工党退出联合政府,沙龙于2005年11月21日正式决定退出利库德集团,并另组建新党“前进党”。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后,利库德集团40名议员中有14人加入前进党。此后,利库德集团临时主席哈内戈比、以国防部长莫法兹等也先后退出利库德集团。利库德集团陷入分裂状态。同年11月24日,利库德集团中央委员会举行沙龙退党后的首次会议,决定12月19日举行党魁选举。12月19日以色列前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在选举中战胜主要竞争对手,当选该党主席。2007年8月,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

组建联合政府

2012年5月8日,以色列总理、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5月8日出人意料地取消了提前大选的决定,并同主要反对党前进党达成组阁协议,两党将组建联合政府。

同日,内塔尼亚胡与前进党领导人沙乌勒·莫法兹共同出席了记者会。二人表示,他们之间的联盟将为以色列政坛带来稳定局面,他们承诺在伊朗问题上展开合作

政策主张

利库德集团支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犹太文化复兴,支持者主要来自蓝领的瑟法底犹太人和现代犹太教正统派。

对内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目的是建立自由、公正和消灭贫困为基础的社会。

对外奉行扩张政策,主张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反对巴勒斯坦人立国;拒绝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