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小学有多地,分别有杭州市下城区东园小学和翔安区东园,而翔安区东园小学始创于1941年,校园占地99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58多平方米;运动场地7875平方米。下城区东园小学曾叫观城小学,建于100多年前,曾是一座寺庙改建而成,有着浓厚的教学氛围,有树园小学做分校。

中文名

东园小学

外文名
别名

动物园小学

校训

德 能 勤 创

创立时间

1941年

类别

公立小学(下城)

类型

小学

所属地区

杭州市、翔安区

占地面积

9979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

3058多平方米

第一任校长

丁中立

简介

全校共有7个小学教学班,总生数211人,附设大中小三个幼儿教学班;全校15个教职工,其中小学12人,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1人,见习教师1人。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搭配合理趋年轻化,教师学历高,本科学历4人,大专7人,高中1人,幼儿教师共有3人。该校在办学方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并立足于该校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2007年被翔安区评为“平安校园”并于通过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2008学年度区文明学校称号、学区女子排球比赛第四名、省级无烟学校。获得新店学区男子排球比赛第二名、翔安区排球比赛第三名,参加首届翔安区小学生合唱比赛获二等奖。2009年参加厦门市运动会获排球项目第二名、区文明学校。该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率较高。该校创办民族小乐团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情操。有一名学生在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中通过了四级考试,小乐团的创办深得社区居民好评影响大也突出该校办学的特色。该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努力实现建设一流“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以质量回报社会,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翔安)

杭州东园集团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倡导文明、创新、健美的校风;在教师中鼓励创新和改革、倡导敬业和奉献、提倡合作和竞争,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特点。东园小学创始者是:丁立中。

2004年东园小学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命名为杭州市东园教育集团学校。百年老校东园小学,创建于1909年,原名“观成学堂”。

学校地处城区东部,南宋时,曾辟为皇家御园,故称“东园”。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如戏剧家洪升、历鹗,文学评论家袁牧等都曾在此居住或生活过,留有许多与东园有关的诗词、文章和市井生活写照。

东园地区是杭城丝绸业的发祥之地。学校的创立,亦与杭州丝绸有关,且渊源极深。

杭州丝绸,唐宋时期,即有盛誉,元明以来,更是民间丝绸作坊的集聚地。史称旧时东园有“三多”:寺庙多、水荡多、机坊(纺织机作坊)多,有“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之说。解放后的杭州丝绸,十之八九亦集中在此一带。

学校原址机神庙,供奉丝织之神,也是杭州丝绸同人祭祀丝绸祖师的议事场所。据《杭州府志》载:“轩辕黄帝庙即机神庙,建于雍正年间,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因额圯,而里人重加兴建。咸丰毁,同治重建。”

1909年,为解决丝绸业子女的读书,由丝绸行业公会出面举办学堂,地点就设在机神庙,名为“观成学堂”。当时称为向神灵借校舍。

解放后,学堂转为公办,更名为东元巷小学。是区重点学校,曾培养出以浙江省第一批特级教师林湄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2000年原树园小学并入该校,更名为东园小学。2002年命名为杭州师范学院第三附小。2003年新配套的流水苑小学纳入东园小学统一管理。2004年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命名为杭州市东园教育集团学校。2008年,流水苑校区整体划归京都教育集团。(下城)

办学宗旨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健体为本。(翔安)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城)

办学目标

校风淳正、教风严明、学风优良

校训

德 能 勤 创

校风

以教为乐,以学为荣(翔安)倡导文明、创新、健美的校风(下城)

教风

爱心 耐心 精心

学风

细心 虚心 善心

东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