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火的故事》是铁凝相当早的一篇小说,第一稿完成于1979年,而于1980年定稿。这篇短篇小说是写40年代从军的农民灶火和同年代参加工作的女中学生小蜂命运的比照。

中文名

灶火的故事

作者

铁凝

外文名

The story of the fire

类别

短篇小说

字数

15000万字

语言

中文

出版社

《天津日报》“文艺增刊”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1980年3月

装帧

平装

版次

1

内容简介

《灶火的故事》取材于冀西山区,作品写了老根据地山区的贫穷,写了一个外号名叫“灶火”的共产党员的悲剧与“党的原则”的联系。在“灶火”的人生信条中,“按照党的原则”如何如何,是坚定不移的。灶火的这一人生信条,过去他就已朦胧地懂得了,在讨论他入党的会议上,小蜂的发言使他对这一信条更彻底地清晰了、明确了:“按照党的原则”我同意灶火同志入党。从此,“按照党的原则”就成了独立团的老战士、村里的支部委员灶火的人生准则。

思想意义

《灶火的故事》还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那就是造成灶火的悲剧的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造成灶火以“顶礼膜拜”、“奉若神明”的愚忠感情对待党的原则的更深一层缘由,即是文化教养方面的原因。“愚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愚味,《灶火的故事》中十分形象地阐明了这一思想:一九六五年,灶火托人从县里买了一个三个管的半导体收音机,但是,他“买半导体开始只是为了听响儿,听什么响儿?听电台报时的滴滴响。”后来,“他终于对这个小盒子有了其他兴趣,这就是里面那些各式各样的歌曲和唱段,然而最新的《泉水叮咚响》却使他听起来迷惑了:“泉水我见过,后山涧里有好几处,可为什么是叮咚响呢?我怎么听不出来?”至于“泉水能给战士捎信儿”,他就“觉着更荒唐了,泉水能喝能浇地,难道还会捎信儿?”于是他“一下对这个小匣子失去了兴致,干脆‘咔哒儿’关掉,缩进被窝睡觉。”而后来当他听说小蜂有个女儿在部队文工团,是唱歌的,而且也唱过《泉水叮咚响》的时候,他问小蜂:“我正要问你,水怎么还能捎信儿哪?”作家小蜂对干这个问题“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她无法回答。

灶火这一人物形象是十分鲜明生动的,这一形象具有着十分深刻的典型意义。从灶火身上,人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八十年代初,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极“左”思潮流毒之深;另一方面,在这一人物形象身上,人们可以找到造成我们的贫穷落后的原因,这也就使作品具有了极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写作手法

《灶火的故事》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心事件是灶火卖柿子。开头写灶火挑二百斤柿子进家,他已分到350斤柿子,为卖柿子他和前任支书发生了冲突,这个支书口头说要“挖资本主义根子”,要坚持“党的原则”,要把柿子交给国家。可第二天他的儿子却扔下生产队给小麦浇冻水的水泵不管,推着柿子去白洋淀赶集去了。当县供销社收购生产队柿子的汽车来村时,只有灶火一个人交了一百斤,在他回去再扛第二个一百斤时,村里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为这事他想找新支书反映反映,新支书不在,他又上县去找独立团老战友、县文化局长从容,在文化局,他巧遇下乡来体验生活的女作家小蜂,当他和下蜂、从容一起坐吉普车回到山村曲水的时候,新任支书又动员灶火把柿子卖给县供销社,因为他若不再卖,县供销社的车就得从曲水空车回去。这回是小蜂替灶火说了话:“他不打算卖给供销社了,他要自己去赶集。”后来,小蜂还真的和灶火一起,装了筐柿子推到了集上,卖子柿子,小蜂又添了钱给灶火买了黑羊毛毡。通过“卖柿子”这一中心事件,把灶火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人际关系都交待出来了。也是通过“卖柿子”这一中心事件,把灶火对“党的原则”的理解、认识的变化、疑问,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成为作品的一条思想主线,灶火凭着自自素朴的感情,僵化教条地理解着、认识着所谓“党的原则”,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他把农民赶集卖柿子看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新事物看不惯,认为“眼下大集越赶越热闹”“不能算党的原则”。小蜂没有让灶火第二次把柿子卖给供销社,而跟他把柿子推到集上,这使灶火不理解,因此,他晚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想:小蜂这种做法符合党的原则吗?”

性别角色的倒置

在《灶火的故事》中,铁凝放进一个有趣的性别角色的倒置。40年代当女学生小蜂和她的同伴寻找队伍的时候,她们碰见时为连队炊事员的灶火,他为她们带路,并把她们背过一条涨水的河。后来小蜂被安排为连队的文化教员兼在厨房帮厨。她便天天跟着灶火干活,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与男作家的作品比起来,是强烈的对比。这种性别关系描写,在当代的小说中都是少见的。她把传统的性别等级倒置了,把女性从永恒的弱者与受害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女性,铁凝所写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她把一个女性放在权力的位置。这是合乎现实的吗?其实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没有,只是人们视而不见,即使见到,也未必有兴趣去写,只是在女作家的作品中偶有所见。说实在的,铁凝的原意未必是要写一个女尊男卑的故事。她可能只是想写一个关爱别人的女性,在自己的境况改善后还能不忘农村里当年的老战友。如果这个故事涉及男女角色的倒置,自身作为女性,她不会感到有任何问题。

评价

作品的故事是流畅、自然的、细节描写也是真实生动、情趣盎然的。

“小说(指《灶火的故事》)开头用的语言,可以看出你的立意是要创新,但也是有伤自然,读着也绕口了。文字还是流利自然为主。”——孙犁

作者的话

我又无时不在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寻找属于我自己的那片空白。我知道,当我占有了那片空白时,才能面对整个世界,才能无愧于作为世界的一部分。

我对我说:你必须扩展你的胸怀,敢于直面世界并且爱她。

铁凝说过,《灶火的故事》和她同期的小说相比,对于她之后的写作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她说,“在这个短篇小说里,我初次有了‘犯规’的意向,向主人公那一辈子生活在‘原则’里的生活提出了质疑。”所以,她在1995年编辑自己的文集时,隆重地将这篇记录着她的“犯规”经历的作品放到短篇小说卷第三辑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