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5月,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原为商业部(今商务部)部属院校,位于北巷子,校区仅有的10亩,开设1个烹饪工艺专业。1992年7月,学校从北巷子迁址到清江东路。
1994年6月,学校与法国杜盖酒店管理学院结为姊妹学校,每年互派师生学习交流。
1995年,学校新增教学系有面点系、酒店管理系,专业有饭店管理、餐饮管理、面点工艺、食品工艺等4个专业。
1998年,因高校体制改革,划转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2001年3月,学校制订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学校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烹饪旅游类四年制普通高等学校。
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现实需要,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本科高校。
2003年,为了加快龙泉新校区的建设,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四川旅游学院校区(四川烹专龙泉新校区)建设列入全省重点项目。同年,学校取得了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学校首届开学典礼全校师生合影
200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创建四川旅游学院列为政府工作任务,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学校首次招收留学生;10月,四川旅游学院的申报工作通过四川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的初评。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办的“农业干部培训班”。
随着管理体制的变迁,先后更名为“四川省农业厅实验所干部班”、“四川省农林厅干训班”、“四川省农业厅干训班”和“四川省农业干部学校”。
1984年12月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四川省农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1997年,在四川省教育厅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中,学院被评为良好学校。
合并发展

四川旅游学院风光
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的通知》,明确“同意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四川旅游学院,同时撤销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建制。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建立四川旅游学院的函》,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游学院。
2014年,四川旅游学院入选四川2011计划。
2016年,学院入选为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之一。同年10月28日,发起成立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四川旅游学院
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批准四川旅游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13日,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3]
2022年6月27日,在成都举行的达古冰川营销座谈会上,达古冰川管理局与四川旅游学院签署景校合作协议,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7]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有28个本科专业,同时开办有中西烹饪、高尔夫等专科专业。[4]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 | 烹饪与营养教育 |
西式烹饪工艺 |
中西面点工艺 |
四川旅游学院食品学院(川菜工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展开表格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具体请查看官网。
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823人,其中专任教师47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5人,高级职称占47.3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12人,占86.74%;“双师双能型”教师228人,占48%。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国食品安全专家、非遗专家、烹饪大师、烘焙大师等4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四川省教指委委员14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教学名师、旅游专家、十佳运动员、成都川菜名厨、驿都工匠等荣誉称号获得者6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4]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杨铭铎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毛洪涛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毛洪涛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西餐工艺教学团队(负责人:阎红)
四川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户外运动教学团队(负责人:罗锐)、烹饪营养卫生教研室(负责人:阎红)、酒店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谢光辉)、烹饪原料学教学团队(负责人:阎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甘俊伟)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7人):唐宇、彭炜、许军、梁爱华、黄维兵、孙俊秀、刘彤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卢一、陈云川、杜莉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梁爱华、汪晓萍、吴华昌、向玉成、邱萍、邓静等
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袁新宇、钟志惠、阎红、杜莉
人才培养2008年全国山地运动会负重登山,男子个人赛第一名、第五名,女子个人赛第四名、第七名。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项目选拔赛,获团体第五名和女子单项第六名。
全国首届高校餐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全国首届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
全国第四届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获得二等奖2个和最佳院校组织奖。
“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中,获得四川省团体“二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第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2个。
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获金奖1个,银奖1个。
第六届四川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获金奖4个,银奖13个,铜奖20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5月,学校立项省级“一流、特色、优势、应用型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13项;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立项省级“一流、本科应用型示范、精品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思政示范”等课程共58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各类特色实验实训室166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89个,获省级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新文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6项。[9]
国家级一流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
省级一流专业:休闲体育、食品科学与工程、酒店管理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酒店管理、休闲体育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中心
首级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西点制作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1 | 烹饪原料学 | 阎红 |
2 | 西点制作技术 | 钟志惠 |
四川省精品课程(名单不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1 | 烹调工艺学 | 袁新宇 |
2 | 烹饪原料学 | 阎红 |
3 | 西点制作技术 | 钟志惠 |
4 | 烹饪营养卫生学 | 黄刚平 |
展开表格截至2022年5月,学校近两届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3项。[4]
四川旅游学院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部分)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级别 | 获奖时间 |
《对接产业需求,“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熊红等 | 二等奖 | 2018年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许霞等 | 三等奖 | 2018年 |
休闲运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 许军、蔡林、李宁、阳洪波、彭菲 | 二等奖 | 2013年 |
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陈云川、熊红、张华、李进、袁春平 | 三等奖 | 2013年 |
展开表格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法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地区)的29所高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参与东盟旅游教育合作;加入欧盟伊拉斯谟+高等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可持续旅游人才;长期与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合作,开展海外实习就业项目;学校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眉山市、资阳市等12个厅局、27个地方政府及相关协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大量协同育人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地方(行业)制定标准14个,为省市政府制定旅游、川菜、户外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咨询建议20余项。[4]
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5月,学校建有2011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2011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烹饪科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川菜工业化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川藏智慧旅游工程研究中心、中华饮食文化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等省级研究机构;有美食与旅游文化普及基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基地等省、市社科研究平台;有山地旅游研究院、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川菜特色调味品研究院、利和味道四川旅游学院联合川调研究院、火锅产业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马铃薯深加工研究所、龙泉山民宿研究院等校企共建的研究机构;有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乡村休闲旅游研究设计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等科研教学机构。[4]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川菜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教育厅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1个):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1个):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 |
序号 | 研究中心名称 |
1 | 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 |
2 | 原创菜品研究所 |
3 | 川娇味理研究所 |
4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展开表格科研成就2003年-2014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7项,科研成果奖120余项。
2017年学校科研向外争取并立项10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5项,地厅级82项,横向4项。年内到账各项科研经费631.3万元,其中省部级科研经费费97.9万元,地厅级项目经费486.6万元,横向合作项目46.8万元。教师发表论文347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期刊收录3篇,CSSCI来源6篇,CSSCI扩展5篇,中文核心84篇,EI会议收录1篇,ISTP会议收录3篇。获得实用外观新型专利1项。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2项,获专著类三等奖1项,获论文类三等奖1项;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奖项名称 | 获奖年份 |
1 |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 杜莉 | 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2009 |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姓名 | 发表日期 |
1 | 心理生态系统论 | 汪晓萍 | 2008.4 |
2 | 烹饪类和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卢一、周世中、杨君强 | 2010.6 |
3 | 工学紧密结合,创新餐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黄维兵、陈云川、唐宇、陈国林、周世中 | 2010.6 |
4 | 面向专业需要,突出应用特色——“烹饪原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 阎红、梁爱华、王兰、孙俊秀、黄益前 | 2010.6 |
展开表格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7万余册,电子图书70万余册,先后购买了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考试资源、电子图书、论文检测等各类数据库资源29个;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万兆校园网。[4]
学术期刊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8年11月16日,《四川旅游学院学报》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
知名校友
扶霞·邓洛普:95级专科,美食作家,四次获得“饮食世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4] | 李加双:89级专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炊事培训基地主任,大校军衔,“全国技术能手” | 党科:96级专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锦江宾馆驻店总经理 |
韦昔奇:96级专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烹饪教研室主任 | 罗小虎:02级专科,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教授,博士 | - |
获得荣誉
学校荣誉四川旅游学院前身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在2007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曾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教育外事先进单位”;获省旅游局“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菜烹饪技艺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获评2020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022年5月,四川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19级3班团支部被授予成都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10]
学生成绩2018-2021年,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获国家银奖1项、国家铜奖12项,获省级金奖11项、省级银奖35项、省级铜奖58项。[4]
2008年全国山地运动会负重登山,男子个人赛第一名、第五名,女子个人赛第四名、第七名。
2010年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女子难度亚军,速度季军。
2011年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女子乙A难度第一名。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项目选拔赛,获团体第五名和女子单项第六名。
全国首届高校餐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全国首届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
全国第四届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获得二等奖2个和最佳院校组织奖。
“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中,获得四川省团体“二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第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2个。
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获金奖1个,银奖1个。
第六届四川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获金奖4个,银奖13个,铜奖20个。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校徽

校徽
设计来源说明:该标志以汉字“旅游”的拼音字母“L”“Y”抽象变形,利用中国传统纹样“凤凰”“太阳神鸟”等形象元素有机结合,构成展翅翱翔的飞凤。四川金沙遗址代表的文化底蕴和旅游学院有机结合,凤凰的涅槃新生象征烹专升格后美好的发展前景。精神文化校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校歌
校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学校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完善人格、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指出了学校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承载了全校师生需要共同遵守维护和践行的基本思想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体现了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是学校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学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号。校园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环境优雅、风景怡人。学校建有田径运动场、攀岩运动场、休闲运动综合训练馆、篮球场、排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沙滩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休闲运动体育设施。[4]
校园活动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学生社团40个,社团成员5000余人,开展各种各类兴趣爱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形成了亚洲杯攀岩赛、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十佳团员团干评选、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社团文化节、“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志愿者服务月、校园专业技能大赛等文化活动项目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