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车也称“有舵雪橇”,是乘坐可操纵方向的雪橇在冰道上滑行的运动项目。

雪车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瑞士,雪车男子四人座在1924年第一届法国夏幕尼冬季奥运会上被采纳为正式比赛项目。1897年,第一个有舵雪橇俱乐部在圣莫里茨创立。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中,雪车就已经成为比赛项目,1998年,女子2人座项目加入冬奥会。

雪车的最高组织机构为国际雪车联合会,1923年11月23日创建于法国巴黎。中国国内的最高组织机构为中国雪车协会,成立于1983年10月。

中文名

雪车

外文名

Bobsleigh

国际组织

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

比赛规定人数

4

加入奥运会时间

1924

是否接触身体

设备

雪车

车尾

装有制动器

别名

长雪橇

制成材料

金属

类型

竞技类

最高机构

国际雪车联合会

代表人物

耿文强、乌茨施奈德

起源时间

19世纪

主要比赛

冬奥会、世界雪车锦标赛

释义

一种集体乘坐雪橇

发展历程

有舵雪橇起源于瑞士,是由无舵雪橇发展而成。最初是圣莫里茨一位叫博布(Bob)的男孩即兴将两只无舵雪橇前后摆放在一起,从山上疾驰而下。这一创举,立即引起了围观者的兴趣。

1888年,圣莫里茨地区一位叫马蒂斯(Mattis)的机械师,经过了2个多月的研究和设计,制造出一台安装有操纵舵的木框架结构的长雪橇。于是,人们就将这种雪橇称为有舵雪橇。马蒂斯的雪橇展岀后,立即获得了推广。有舵雪橇由此迅速地开展起来,并且成为圣莫里茨接待旅游者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

1897年,第一个有舵雪橇俱乐部在圣莫里茨创立。

1903年,圣莫里茨建成了第一条人工有舵雪橇线路。不久,恩格尔贝格(Engelberg)和蓬特雷西纳(Pontresina)的有舵雪橇场地相继投入使用。当时,在圣莫里茨创立的有舵雪橇俱乐部为这项运动制定了规则。最初的规则规定:雪橇的乘员为5人,其中男子3人,女子2人。

雪车

到20世纪初,规则又规定只允许男子参加,并将乘员的人数由5人减少为4人。

1923年11月,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在法国巴黎创立。翌年,有舵雪橇被列为冬奥会项目。最初为4人座,1928年改为5人座,到1932年冬奥会又恢复为4人座,并增加了2人座。

1928年,为推进有舵雪橇发展,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决定从1930年开始举办世界有舵雪橇锦标赛,并追认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和1928年第二届冬奥会有舵雪橇比赛为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和第二届世界锦标赛

20世纪40年代末,田径、体操、手球等项目的一些运动员开始加入有舵雪橇比赛中来,从而大大推动了有舵雪橇运动的发展,并开始了系统训练。

1952年,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对有舵雪橇竞赛规则进行了一次修改,由单规定雪橇的重量,改为限制乘员和雪橇的总重量,而不再片面追求大体重。有舵雪橇赢得速度的第一步是在雪橇的底部安装上铁制滑刀。当时,规则对这种滑赏刀的规格并没有限制,一般都用3/4英寸宽和1/4英寸圆的铁条制成。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民主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对雪橇结构的研究和设计,提髙了雪橇的性能,滑降的速度不断提高。

到了1988年,有舵雪橇滑降的速度已由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50千米/小时,提高到143千米/小时。有舵雪橇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和刺激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运动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舵雪橇,一直被视为男子的运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一禁区被德国、美国、瑞士、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运动员打破,并很快发展起来。

1998年,鉴于女子有舵雪橇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女子2人座纳入冬奥会。其后已有19个国家的运动员加入欧洲杯、美洲杯和世界锦标赛的行列。

2021年9月10日,“中国荣耀运动健儿交车暨国家体育总局、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国一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雪车装备交付仪式”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运动健儿代表、红旗车主们亲临现场,共同见证红旗助力建设体育强国的新起点。[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雪车将举行男子双人、男子四人,女子双人项目的比赛。

硬件场地

自20世纪初有舵雪橇改为铁制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其结构日臻完善。

有舵雪橇是由底盘、座舱、滑行器、防护罩、操纵舵以及制动器等部分组成。所有的部件均为金属制造。

滑行器由两对滑刀组成。后部的一对滑刀固定在橇体上,前部的一对同方向盘相连,舵手通过安装在方向盘上的脚踏控制板和两个手控牵引索操纵雪橇滑行的方向。

制动器位于雪橇的尾部。有舵雪橇2人座最大长度为270厘米,最大宽度67厘米,滑橇板宽度8毫米,最大重量(含2名运动员)不得超过375千克。4人座最大长度380厘米,最大宽度67厘米,最大重量(含4名运动员)630千克。无论2人座或4人座,重量不足者均可添加重力棒。

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穿戴运动服(空气动力服)、护肩、护肘、头盔及专用靴。专用靴的底部有3组横贯靴底的防滑钉,每组7排,呈刷状分布,钉的长度4毫米。

有舵雪橇比赛是在用混凝土或木材、钢管搭建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槽状滑道内进行。滑道的宽度为140厘米,两侧为护墙,护墙的内侧高140厘米,外侧高2-7米。

滑驾及两侧的护墙均要浇冰。有舵雪橇线路长1300-2000米。全程设有15-20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不得小于20米。线路的平均坡度4-8度。起点与终点的垂直高度差为100-150米

比赛规则

冬奥会有舵雪橇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2个队。男子2人座和4人座比赛4轮,以4轮滑行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女子2人座比赛2轮,以2轮滑行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男子2人座和4人座比赛均为2天,女子2人座比赛1天。赛前每队有3天试滑,每个队均有6次滑行机会。

有舵雪橇比赛每次出发一个队。出发顺序第一轮通过抽签决定(通常在比赛的前一天晚间进行)。从第二轮开始按照上一轮比赛的排名,前15名运动员按逆序,第15名第个出发,从第16名开始则按升序。出发前运动员要将雪橇停放在起点线后,距离15米。2人座出发前2名运动员分别站在雪橇的两侧,出发信号发出后,迅速推动雪橇跑步前进,然后跃进舱内。前面的运动员负责操舵,称舵手;后面的运动员负责制动,称司闸员。4人座启动后舵手先跃入舱内,接着是中间的2名乘员,最后是司闸员。从起点到所有成员跃入舱内的距离为50米。到达终点的所有的成员都必须乘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假如雪橇中途翻倒,可以正过来继续参加比赛。运动员如因故不能参赛(伤、病或精神状态出现异常等),可由替补队员替补,但必须提前报告竞赛委员会,待对替补队员的装备进行检查后,方可进行替补。

组织机构

国际雪车联合会(InternationalBobsleighandTobogganingFederation,FIBT)原名称为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1897年,世界上第1个雪车俱乐部在瑞士成立。国际雪车联合会于1923年11月23日在法国巴黎正式成立,正式工作语言为法语、英语、德语。国际雪车联合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米兰,是冬季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

中国雪车协会,1983年10月,国家体委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经请示国务院,决定申请加入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根据入会申请要求,训练竞赛三司于同年11月起草了《中国雪车协会章程(草案)》,并成立了中国雪车协会,1984年1月26日,中国雪车协会向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提交了人会申请。1984年4月18日,中国雪车协会加入了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

重要赛事

冬奥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在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前,在法国的夏蒙尼举行国际体育周,并进行了冬季运动项目比赛。1924年国际奥委会布拉格会议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这类运动会,并将夏蒙尼国际体育周作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世界雪车锦标赛:1924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雪车锦标赛,由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办。

雪车

全国雪车锦标赛:首届全国雪车锦标赛在加拿大卡尔加里雪车滑行中心举行,该次比赛是中国国内体育界首次在海外举办全国锦标赛。

代表人物

耿文强:中国雪车运动员,2015年进入中国国家队并被选为中国钢架雪车队队长,2016年在瑞士圣莫里兹钢架雪车国际邀请赛中他获得铜牌,填补了中国在该项目上奖牌的空白;同年11月在德国钢架雪车洲际杯比赛中他又获得铜牌。2020年在国际雪车联合会钢架雪车世界杯法国拉普拉涅站比赛中,耿文强获得男子第三名,代表中国首次登上该项目世界杯领奖台。

乌茨施奈德:联邦德国有舵雪橇运动员,1972年冬奥会获双人雪橇金牌。1972、1974年获双人雪橇世界冠军,1969年获4人雪橇世界冠军。

查克:民主德国雪橇运动员,1968年获冬奥会男子双座金牌,1964年冬季奥运会获单座银牌,1971年获双座世界冠军。

蒙蒂:意大利有舵雪橇运动员,3届奥运会获6枚奖牌,其中1968年双座和四座获金牌,1957-1961年、1963年、1966年、1968年共8次获双座赛世界冠军。1960年、1961年、1968年共3次获4座赛世界冠军。

恩德里希:瑞士有舵雪橇运动员,1947年获4人雪橇世界冠军,1948年获冬奥会双人雪橇金牌。1949年、1953年两次获双人雪橇世界冠军。[1]

2022年北京冬奥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车比赛由雪车和钢架雪车2个分项组成。包含6个竞赛项目,共产生18枚奖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