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县名源于地名“李店”,元设李店文州元帅府,后改“李”为“礼”,直至明朝才正式定名礼县。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53.6817万人,常住人口424135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13]。辖22个镇、7个乡,568个行政村。[5]

礼县位于中秦岭华力西期及印支期褶皱带,地势处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080-3312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称。名优特产有礼县大黄、当归、羊肚菜、酒柿子等。有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第一陵园——秦西陲陵园、祁山武侯祠等景点。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礼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202万元。

中文名

礼县

邮政区码

742200

别名

李店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

面积

4299.92平方公里

人口

424135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

方言

中原官话秦陇片

地区生产总值

466202万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939

政府驻地

城关镇

下辖地区

22个镇、7个乡

车牌代码

甘K

外文名

Lixian County

火车站

盐官站(论证中)

著名景点

秦西垂陵园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陇南市

地方特产

铨水乡大黄

著名人物

马忠惠

知名产业

农业

知名企业

礼县建筑工程总公司

主要街道

城关镇街道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代表文化

秦文化

行政区类别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历史

礼县永兴赵坪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方壶

夏:为《禹贡》之雍州地。夏禹治水,于蟠冢山疏导漾水(西汉水)。

商仍为雍州地。

西周:礼县为西陲(亦称西犬丘)。公元前909—895年,周孝王封秦大骆子非子为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号曰秦嬴。又以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子成为大骆适嗣,居西犬丘(今礼县永兴乡一带)。

东周:秦襄公七年(前771),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领兵救周,后周平王东徙洛邑,襄公拥兵护送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今陕西岐山县)以西地,秦始有国,都西陲宫(今礼县永兴乡一带)。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秦:礼县属陇西郡之西县。

两汉:其地分属西县、武都县。

三国:仍为武都、西县辖地。

西晋:西县改始昌,属天水郡。

礼县出土的先秦文物“编钟”

东晋:礼县大部分地属秦州仇池郡。

南北朝: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今汉阳);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

唐朝:时其地分属长道(县治李店)、大潭二县。

宋仍之。

元朝:代设李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初隶王相府,后属吐蕃宣慰司。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始置礼县,设县城于所城西(今礼县城穿城门以东为所城),领于秦州而属巩昌府。

清朝:顺治十六年裁卫所,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十百户并归礼县。雍正七年改秦州直隶兰州布政司,礼县仍为所属。

中华民国:初属渭川道所辖。一九三六年,成立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礼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8月礼县解放,成立礼县人民政府,属武都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所辖。1955年划归天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8月,西和与礼县合并,改称西礼县,县人民委员会设在礼县城。1962年礼县、西和两县分置。1985年7月礼县划归武都,原武都专区改名陇南行署。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仍为所属。

2014年,撤销红河乡、宽川乡、祁山乡、永兴乡、永坪乡、中坝乡,设立红河镇、宽川镇、祁山镇、永兴镇、永坪镇、中坝镇;撤销雷坝乡、罗坝乡,设立雷坝镇、罗坝镇。同年,城关镇、盐官镇、白河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016年1月,撤销崖城乡、洮坪乡、龙林乡,设立崖城镇、洮坪镇、龙林镇。2018年3月,撤销固城乡、湫山乡、江口乡、白关乡、王坝乡、滩坪乡、桥头乡,设立固城镇、湫山镇、江口镇、白关镇、王坝镇、滩坪镇、桥头镇。[1]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礼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地跨东经104°37′-105°36′,北纬33°35′-34°31′之间,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全县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南北长103千米,东西宽约88千米。距省会兰州345公里,天水市97公里,陇南市府驻地武都250.5公里。[3]

地质

礼县大堡子山——秦第一陵园

礼县位于中秦岭华力西期及印支期褶皱带(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带)。由陕西山阳—礼县断裂带及陕西凤县—礼县王坝左家—宕昌断裂带控制。地层区划属秦岭地层分区。出露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第四系及燕山期运动的花岗岩,其中以泥盆系地层出露面积最大。

礼县境内主要断层为:礼县—罗坝—锁龙断裂带;礼县—洮坪魏子坝断裂带;朱家坝(王坝)—秦家湾(铨水)断裂带;成河—廖家寺—林边断层;石堡—龙王山—茨坝断裂带。境内主要褶皱为石家河坝复式向斜。北翼由舒家坝组地层构成次级马坞背斜,南翼由西汉水组构成次级张风坡背斜。境内岩浆岩主要为中川花岗岩体、碌碡坝花岗岩体。岩脉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脉、花岗岩脉、辉绿岩脉、黄斑岩脉等。

地形地貌

礼县地势处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境内山峦重叠,坡陡谷深,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谷切断较深,山地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1%,而川坝地,沿西汉水的盐官、永兴、城关、石桥等地有极少部分,仅占全县总面积的9%。

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属轻切断黄土梁峁中山区。东南部为重切断土石中山区。西北、西南部为中切断石质中山及亚高山区。川坝河谷平原区,分布在西汉水及其支流的流域里,为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洪水冲积河谷平原。

气候

礼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候节特征明显,冬长夏短,春秋适中。年均气温9.9℃,降水量488.2毫米,年均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礼县矿种较多,以稀贵金属和有色金属为主,能源矿产和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零散,规模相对较小。截止2010年,礼县已发现金、银、铜、铁、铅锌、铀、花岗岩、大理石等20余种。主要分布在罗坝、洮坪、湫山、石桥等20多个乡镇。[4]

土地资源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62万亩、交通用地3.76万亩、水域8.5万亩、未利用地99.75万亩。农林牧用地比重偏大,属于农林牧结构的土地利用现状。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礼县辖22个镇、7个乡。

类别名称
城关镇盐官镇石桥镇白河镇红河镇宽川镇祁山镇永兴镇
永坪镇中坝镇罗坝镇雷坝镇崖城镇洮坪镇龙林镇固城镇
湫山镇江口镇白关镇王坝镇滩坪镇桥头镇--
马河乡上坪乡雷王乡沙金乡草坪乡肖良乡三峪乡[2]-

人口民族

人口

礼县

截止2010年,礼县总人口52.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万人,农业人口48.17万人。[5]

2014年末,礼县总人口53.48万人,常住人口45.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29万人,城镇化率为20.20%。礼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0.3元,比上年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3923.1元,比上年增长14.1%。

2016年末,礼县总人口53.79万人,乡村人口46.64万人,占总人口86.71%,城镇化率24.29%。

2017年末,礼县总户数13.4158万户,总人口53.6817万人,常住人口47.23万人,出生率13.73‰,自然增长率5.57‰。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正式发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礼县常住人口数为424135人。其中,0-14岁为占比22.12%、15-59岁为61.49%、60岁及以上为16.38%、65岁及以上为12.94%。[13]

民族

截止2016年,礼县民族构成以汉族人口为主,占全县总人口的98.2%,另外还有回、藏、满、蒙、苗、彝等6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礼县县门

2011年,礼县完成生产总值19.781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9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83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6794亿元,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6.3%、11.4%、13.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3.981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0.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202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0%。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4.14:26.20:39.66。[6]

2013年,礼县生产总值完成24.9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亿元,比2012年增长38.2%;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44亿元,比2012年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亿元,比2012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38元,比2012年增长14.6%,[6]

2016年,礼县实现生产总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值重为28.35∶19.88∶51.77。固定资产投资72.7亿元,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6亿元,增长3.3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44亿元,增长4.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06亿元,增长36.98%;各项存款余额103.99亿元,增长9.15%。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101.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3,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2017年,礼县完成生产总值28.99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5341亿元,第二产业3.0159亿元,第三产业18.4402亿元。

2018年,礼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3.5亿元,同比增长8.2%。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4.01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199元和6866元,同比增长6.3%和15.2%。

2019年,礼县完成生产总值41623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06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97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3206万元。

2021年8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15]

2021年,礼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202万元。[16]

第一产业

2011年,礼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0.7987亿元,较2010年增长7.87%;实现农业增加值69184万元,较2010年增长6.3%。

2011年,礼县粮食总产量为142136.1吨,较2010年的134477.3吨,增产7658.8吨,增长5.69%。分作物看,小麦总产量为68227.5吨,比2010年增长1.38%。玉米总产量为23794.1吨,比2010年增长15.45%。洋芋总产量为43020.4吨,同比2010年增长9.27%,其余各项作物均较2010年有所增长。

2011年,礼县苹果产量达56580.52吨,比2010年增长0.74%;花椒产量达2031吨,比2010年增长48%;核桃产量达3639吨,比2010年增长63.5%,林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1年,礼县全县累计输出劳务工13.43万人,比2010年增长4.76%。实现劳务收入14.34亿元,比2010年增长27.7%。2011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25元,人均增加326元,比2010年增长14.8%。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分别完成911元、1183元,比2010年增长14.3%、4.14%。

2014年,礼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49042.21万元,较上年增长7.0%;实现农业增加值92075万元,较上年增长6.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57108.4吨,较上年的147403.5吨,增产9704.9吨,同比增长6.58%。分作物看,小麦总产量为73930.1吨,同比增长8.18%。玉米总产量为29470.9吨,同比增长2.3%。洋芋总产量为45610.4吨,同比增长7.6%,其余各项作物均较上年有所增长。苹果产量达72739吨,同比增长11.81%;花椒产量达2100吨,同比增长17.32%;核桃产量达4480吨,同比增长20.27%,经济林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2016年,礼县粮食总产量14.17万吨,减产11.94%。苹果产量8.79万吨,增长8.57%;花椒产量2550吨,增长11.67%;核桃产量达5200吨,增长10.87%,林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劳务经济稳定,输转劳务12.0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26亿元,增长4.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90.2元,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分别完成1221.1元、1857.3元,分别增长10%、10.5%。

第二产业

礼县主导产业为黄金、石材、农副产品、化工建材等。

2011年,礼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779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19.2%。完成增加值2959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7.3%。销售产值完成63561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23.5%。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售电量11955万千瓦时,同比2010年增长11.3%。黄金完成931公斤,同比2010年下降3.5%。

2014年,礼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9896万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增加值47713万元,同比增长33.1%。实现销售产值109896万元,同比增长16.58%。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实现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634600平方米,同比下降30.3%。实现黄金3235公斤,同比增长55.4%,实现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2705吨,同比下降40.19%。实现中药材944吨,同比增长11.58%。

2016年,礼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3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8%;增加值51064万元,增长5.6%;销售产值139442.3万元,增长12.25%。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产量103.80万平方米,增长152.90%;黄金产量3804公斤,下降3.89%;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产量6120吨,增长148.18%。

第三产业

2011年,礼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1%,同比2010年增长23.3%。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700万元,同比增长26.14%;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300万元,同比增长18.9%。

2011年,礼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48502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1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5352亿元,同期2010年增长26.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完成121021万元,同比2010年增长22%。

2014年,礼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33.6万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实现县的消费品零售额46852.6万元,同比增长14.0%;实现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25281万元,同比增长6.5%。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787.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5%。

2016年,礼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0.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增长9.1%。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6664.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15%。

文化

历史文化

乞巧

乞巧是流行于西汉水流域(礼县永兴地区入西和长道、石峡地区)的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文艺表演形式。乞巧是乞求“七娘娘”(即七仙女)赐于灵慧、利巧的意思。

根据史料记载,乞巧活动始于唐而兴于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乞巧节演出,从七月初一开始至初七结束,参加者大多为各村未出嫁的姑娘,演出时姑娘们载歌载舞,场面宏大,整个活动过程分为迎巧、坐巧、乞巧、送巧四个阶段。

庙会

庙会为民间祭祀神灵的一种形式。即确定一个日子,附近乡民持香秉烛集聚祭祀神灵,这个日子为“正会”。正会前后共四日,唱四天四夜的戏,曰“神戏”。但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旧有的意义逐渐消失,而代之以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物资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

其他风俗:

拜师、寄保、找拜大、抓岁、说春、山歌等。

美食

礼县热面皮

礼县热面皮,是将面粉制成的面皮和面筋蒸熟后,用盐、辣椒、醋等调味料搅拌,再配以时令蔬菜即可食用的一道美食,口感鲜香、麻辣,面皮筋道。

礼县“

猪油饼

”:

礼县猪油饼是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该饼酥脆、不油腻,食用方便。是当地人的早餐。

特产

礼县大黄:

礼县大黄是中药材优良品种,甘肃省礼县特产,因主产于该县铨水乡又称.“铨水大黄”、“铨黄”。礼县大黄属掌叶大黄,生产历史始于汉代。礼县大黄块形大,质地坚实,气味清香,药理性能好,品质优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国之首。2005年,礼县大黄获得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和原产地标记认证。

其他特产:

花椒、核桃、当归、羊肚菜、酒柿子等。

社会

文化事业

截止2011年,礼县有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赤土山园林管理所、祁山武候祠管理所、文物保护队、文化市场稽查队、礼县秦剧团.礼县先秦既三国研究会、礼县私、公立书画院各1个,基层文化站11个,各类文化市场滩点40处。有各类专兼职文化工作者100多人。

2014年末,礼县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9个、568个农家书屋,图书馆馆藏各类书籍13万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

社会保障

2013全年,礼县减少贫困人口4.46万人。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新扩面1549人,落实各类社保专项资金5.05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2012年提高15%和28%,农村五保供养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600元,新增城镇就业4565人。

截止2016年,礼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03299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8609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达696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达3404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443370人。发放创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70万元,有效带动创业促进就业。2016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712555千元,比上年增长3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2.6元,比上年增长8.4%。

医疗卫生

2007年,礼县共有医疗机构40个,病床368张,医务人员83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达421807人。2013年,礼县建成3所乡镇卫生院和26个标准化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97.1%,一卡通实现全覆盖。

2014年末,礼县共有医疗机构38个,中医院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学校1个、社区卫生院2个、农合办1个、乡镇卫生院29个。拥有病床1150张,卫生技术人员96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2人,注册护士169人药师39人,技师30人,其他410人。

2016年末,礼县共有医疗机构45个,乡镇卫生院29个,病床1388张,卫生技术人员9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2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9%,计划生育率97.13%。

基础设施

礼县体育场

2013年,礼县实施重点管理项目196项,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十天高速、洛礼公路、礼武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建成通乡油路2条、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8项、便民桥5座,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达到100%。2013年礼县全面完成4个小城镇建设总规、市政设施专项规划、风貌特色专项规划和10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了全县29乡镇总规全覆盖。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18.5%。

2016年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5项315公里,新建堤防工程9处17.52公里,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2处,实施农村安全人饮工程45处,有效解决了2.8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能源通信设施建设,实施“一池三改”927户,节柴改灶225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50台、太阳灶3667个,新建4G基站56座,行政村宽带覆盖率提高到90.3%,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

科教事业

礼县一中

截至2008年,礼县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已达4868人(其中女2066人),本科学历693人(第一学历189人),大专学历2249人(第一学历1179人),中师及其他学历1926人。专任教师共4628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2.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具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共467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1229人,初级职称2808人,其他未评审职务人员共612人。[7]

2013年,礼县实施教育建设项目31项,完成科技培训11万人次。

2014年,全县总校数481所,教师7969人,其中:专任教师7706人,在校学生84687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9412人,初中22088人,高中9648人,农职中中学3895人,幼儿园964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0.9%,高考二本上线率提高到23.6%,同比增长4.7%。

2016年,礼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25.81%,中职生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占全市的95.2%。全县共有学校487所,教师5959人,在校学生87804人。

旅游

礼县旅游景点

简介

图片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礼县是秦族、秦文化发祥地。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古籍资料10000余册,展馆内主要展示了秦早期文化的文物及礼县历史、民俗文化及翰墨遗珍书画,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西垂陵园

礼县,古称“西垂、西犬丘”,秦人最早的都邑所在地,是秦人走向中原成就霸业的摇篮。20世纪90年代初,在位于礼县城东12公里处的大堡子山发掘出土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公墓,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文物

祁山武侯祠

祁山是东起盐官镇,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地扼蜀陇之咽喉。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此“六出祁山”。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卤城盐井、西县、木门道、铁笼山等十余处古遗址。

祁山武侯祠

三国古战场——铁笼山

铁笼山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铁笼山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西汉水绕其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三国时姜维曾在此大战司马昭。

铁笼山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1]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礼县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