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隶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全区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位于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1′15″,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继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128.9毫米。截至2018年,崇明区辖16个镇、2个乡,区政府驻城桥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崇明区常住人口637921人。2020年,崇明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83亿元,可比增长1.2%。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与钱氏吴越在长江口一带争战,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静海,今南通)于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设立崇明镇,崇明沙洲始有建置。后周废镇建置,由静海军(今南通)辖制。北宋初复崇明镇,隶于通州(今南通)海门县。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崇明镇升为州,隶属扬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为县,属通州,仍隶扬州路。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改崇明县为崇明区。

崇明区境内有G40沪陕高速,S128陈海公路是崇明南部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崇明主要景点有崇明学宫、唐一岑墓、上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崇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称号。 

2021年,崇明区实现增加值40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2]

中文名

崇明区

政府驻地

城桥镇人民路68号

别名

长江门户

地理位置

上海市北部、长江入海口处

面积

1413平方公里

人口

637921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方言

吴语-崇明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409.72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21

外文名

Chongming District

下辖地区

16个镇、2个乡

车牌代码

沪C

邮政区码

202150

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著名景点

崇明学宫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上海市

知名产业

河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水仙等系列崇明特色优质农产品

行政区划代码

310151

所属国家

中国

历史沿革

唐武德年间(618~626年),长江口胡逗洲(今南通)东南方向涨出两座沙洲,相隔70余里,史称西沙、东沙。传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始有渔民、樵夫在西沙迁居。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与钱氏吴越在长江口一带争战,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静海,今南通)于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设立崇明镇,治所设于西沙,崇明镇与丰乐镇、崇大安镇和狼山镇共隶于东洲都镇,崇明沙洲始有建置。南吴天祚三年(937年)末,徐知诰取代杨吴,国号大齐,后更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改年号为昇元,继续管辖崇明镇。南唐中宗李璟时期,崇明镇辖于静海都镇制置院(今南通)。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军队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领地,暂时废除崇明镇建置,由静海军(今南通)辖制西沙、东沙。 

北宋初,恢复崇明镇建置,归通州(今南通)海门县管辖。天圣三年(1025年),姚刘沙续涨而出,后来逐渐与东沙接壤。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于姚刘沙西北50余里处涨出三沙。南宋后叶嘉定十五年(1222年),于姚刘沙、三沙原韩侂胄废庄设“场”,因附近有天赐港,故称“天赐盐场”。天赐场治所设于三沙。隶于通州,属淮东制置司,级别与县同。宝庆元年(1225年),天赐盐场划归淮东总领所。有宋一代,西沙逐渐形成平等、道安、释乐3个村,之后渐有坍塌。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崇明镇升为崇明州,治所设于姚刘沙,隶属扬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刘沙天赐盐场提督所旧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镇为西沙巡检司,仅存的道安村改为道安乡。元代后期,东沙与姚刘沙相连,并不断南坍北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旧城坍没,州城一迁于原址北15里处。元末明初,东沙坍没大半。 

明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为县,治姚刘沙,州城变为县城,仍属通州,隶扬州路。洪武八年(1375年),改隶苏州府。建文年间(1399~1402年),在三沙西南30余里处涨起平洋沙。永乐十八年(1420年),城南为海潮坍迫,县城二迁于北10里处秦家符(村)。弘治十年(1497年),兼隶太仓州。正德年间(1506~1521年),长沙露出水面,在平洋沙东南,此沙洲成陆后位置基本未产生迁移。此间,姚刘沙与西北三沙连成一片,而西沙坍塌仅剩一个道安乡。嘉靖八年(1529年),秦家符(村)旧城坍没于海,县城三迁于三沙马家浜,该城存在20多年就坍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左右,姚刘沙坍没,三沙始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县城四迁于平洋沙,存在近30年。万历十一年(1583年),平洋沙始坍,后来坍存部分渐与长沙接壤。万历十六年(1588年),县城五迁于长沙,城周方圆4里7分,之后一直延续至今。元明以来州县治所六建五迁,终于明万历年间定建长沙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崇明县持续抗倭斗争,涌现出民族英雄知县唐一岑的事迹。明末清初,倭寇基本平息,长沙开始持续涨积。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南明御史沈廷扬、将领张名振、郑成功皆来反攻过崇明岛。顺治十六年(1659年)农历八月,为“反清复明”的旗号,郑成功率领福建水师进攻崇明县城(今城桥镇),被清军顽强击退。清康熙元年(1662年),随江流变化,三沙大半坍没,留下东三沙和西三沙的残余。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县专隶于太仓州。明清时期,又有大安沙、高明沙、享沙、日隆沙、富民沙等许多小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至晚清时,以长沙与平洋沙相互连接后为主体形成现今崇明岛形状。这两个沙洲的连接处在现今绿华镇形成明潭,即后来的明珠湖。长兴岛形成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至今约170年。横沙岛形成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有140年历史。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上海光复后,沪军都督府派遣民军来崇明敦促易帜,并赶走崇明镇台;11月6日,崇明宣告光复,建立“崇明县军政府”,隶属江苏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1月,北洋政府颁布了《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3月,崇明县军政府改组成“崇明县公署”,首席长官为县知事。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按北洋政府省、道、县的设置,江苏省下设金陵道、沪海道、苏常道、淮扬道、徐海道共5个道;6月,崇明县划归沪海道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陆铁强、俞甫才建立崇明县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沪海道废,崇明县直属江苏省,崇明县知事公署改为崇明县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崇明县外沙10个乡划出,另建江苏省启东县。国民政府时期,省以下县以上政区划分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江苏省实施行政专员督察区制,崇明县隶属江苏省第七区(南通)。江苏省政府以所划督察区太多而缩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崇明县改隶江苏省第四区(南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8日,崇明县被侵华日军占领,县政府流亡海门县倪家镇;4月1日,日寇扶植的“崇明县自治委员会”成立;10月16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12月1日,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颁布《上海特别市管辖区域暂行办法》训令,将江苏省所辖川沙、南汇、奉贤、宝山、嘉定、崇明等县划归上海特别市,并改县为区;据此,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崇明县自治会改组为“崇明特别区”,崇明特别区公署隶属上海特别市(汪伪政权)。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8月28日,侵崇日军撤往上海投降,崇明沦陷时流亡海门之县政府,由县长孙云达率军南渡崇明接收,进驻城桥镇,宣布自9月起恢复沦陷前崇明县的建制,复隶江苏省。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4日,经国民政府批准,江苏省政府将崇明划还沦陷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区,复隶江苏省第四区(南通);11月23日,省政府委员会决定将崇明县划归第三区管辖;12月9日起,崇明县改隶江苏省第三区(松江)。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解放战争打响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崇明县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2月,蒋介石钦点萧政之出任崇明县长,成为民国政府在崇明岛的最后一任县长,任职4个月;5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新河乡海桥港登陆崇明,兵分两路向堡镇和县城挺进;6月1日,堡镇解放,同日,县城守军在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下被迫无条件投降,萧政之随桂永清兵舰败退台湾;6月2日,解放军接管县城,崇明解放,成立崇明县政府,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 

1950年7月31日,崇明县政府改称“崇明县人民政府”。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苏州专区的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6个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划归上海市管辖;12月1日,崇明县改隶上海直辖市。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7年2月23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2月25日,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崇明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会”,作为崇明县党政合一的权力机构;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81年6月25日,复称“崇明县人民政府”。 

1950~1980年代对崇明岛北部滩涂的围垦,有了东风农场、长江农场、跃进农场、前哨农场等十多个农场的规模。1980~1990年代又对团结沙、东旺沙进行大围垦,形成后来的东滩。 

2005年5月18日,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乡行政区域,整建置划入崇明县。2009年11月18日,长兴撤乡建镇。至2016年6月,崇明县是上海市16个区县中唯一的县。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改崇明县为崇明区。 

2017年始,崇明区启动全面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历程,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环保轻工业、新时代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36。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崇明区,陆域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主要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及环绕在周围的浅滩、沙洲组成,滩涂资源丰富。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隔江相望,北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启东市相隔。

崇明区崇明岛位于中国海岸线中点位置,地理方位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全岛面积1269.1平方公里,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13一18公里。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崇明区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口南支水道,总面积89.5平方公里。东邻横沙岛,北伴崇明岛。岛呈带状,东西长26.8公里,南北宽2一4公里。

崇明区横沙岛位于长江口南支东端,总面积54.4平方公里。三面临江,一面临海。西靠长兴岛,北与崇明岛遥相呼应,南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岛呈海螺形,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

地形地貌

崇明区崇明岛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淞标高0米为参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间。

崇明区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水道,岛呈带状,东西长26.8公里,南北宽2一4公里。南沿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处-22米,可停靠30万吨级轮船。

崇明区横沙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屿,三面临江,一面临海。岛呈海螺形,南北长12公里左右,东西宽8公里左右。平均海拔2.8米。周边岸线30余公里,其中南端约有2公里深水岸线,水深-12米左右。

土壤

崇明区土壤有水稻土、潮土和盐土3个土类,以及8个土属、35个土种。土壤耕作层厚度一般在3至5寸。3个土类呈东西伸展、南北排列的条带状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桥、三星、合作、庙镇、江口、港西、城桥等乡及鳌山、新河、竖河、堡镇、五滧、向化、汲浜、陈家镇等乡沿南横引河一线以南地区,占全区集体耕地的49.87%;潮土主要分布在绿华、港东、建设、新民、大新、港沿、合兴、裕安等乡及鳌山、竖河、堡镇、五滧、向化、汲浜、陈家镇等乡沿南横引河一线以北,占全区集体耕地的39.99%;盐土主要分布在西北至东北部沿江沿海一带,占全区集体耕地的10.14%。

气候

崇明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的日照数1973.9小时,无霜期236天。崇明区环江靠海,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28.9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

水文

崇明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均受沿海潮汐影响,属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周围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型,流向基本为往复流。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崇明区除芦苇、关草、丝草等外,遍及全区的各种草类主要有:马齿苋(别名五行草、长寿菜,俗称专诸草)、益母草(别名对月草、白花益母草)、苍耳草(别名卷耳、苓耳、常思菜、痴头婆、狗耳朵草)、佩兰(俗名兰草、大泽兰、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泽漆草(俗名猫儿眼睛草、乳浆草、倒毒伞、一把伞、龙虎草、铁骨伞)、旋复草(俗称蟛蜞头花、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金钱菊、满天星)、扁血草(别名扁竹、粉节草、通生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蒲公英(俗名鬼公英、黄花郎、婆婆丁、黄花早)、墨旱莲(别名金陵草、莲子草、墨斗草、墨菜、猪牙草、白花草、水旱莲)、瓜娄(别名娄皮、娄仁、木瓜皮、木瓜子)、老虎脚爪草、土牛膝、紫浮萍、江剪刀草(俗名野油菜、蟛蜞菜)、杞子根(又名枸杞)、凤茄(别名山茄子、凤茄子)、龙葵草(俗称五宅茄、乌疔草、七粒扣)、灯笼草(俗名酸浆草、天泡草、天灯笼)、金银花、萝摩(俗名天将克、奶浆草、婆婆针线花)、牵牛子(俗名黑丑、白丑、狗耳草)、没娘藤(俗名金丝草;大叶金钱草)、天仙藤、车前草、竹叶丝草、茅根、望江南(俗名羊角豆、大吴风草)、鸡尿藤(俗名臭屁藤)、蚂蚁草、酢浆草、凤尾草、葎草、瓦松(俗名瓦道花)、香附(俗名莎草、回头草)、水蜈蚣(俗名水香草)、蒲包根(俗名水蜡烛)、乌蔹莓(俗称野葡萄藤)、地肤子草(俗名扫帚草)、金丝荷叶草、枸骨(俗名猫儿刺)、铁扁担、臭梧桐、马鞭草、地丁草、小青草、苦楝、水浮莲、九龙根、大蓟草、小蓟草、马兰、牛头令、合子草、红泽兰、青蒿、虎仗草、挂金灯、葶苈子、紫苏子、水花生、绿萍、苣荬、黄瓜草、苦菜、野刺苋、反枝苋、野大豆、田青、金花菜、藜、小藜、灰绿藜、拉拉藤、翅碱蓬、繁缕、大马蓼、水蓼、婆婆纳、碎米荠、泥胡菜、天明精、血见愁、水竹叶、大蓬蒿、鼠曲草、大丁草、狗尾草、金色狗尾草、马唐、稗、牛筋草、白羊草、看麦娘、雀稗、狗牙根、结缕草、沼莎草、菰聚合草、小根蒜、金盏花、一年蓬、千金子、猪秧秧、地锦、刺果毛茛、鸭舌草等。

动物资源

崇明区兽类主要有黄鼠狼(俗称黄狼),早年有刺猬,现濒绝迹。

崇明区虫类有蛇、壁虎、蜈蚣、大蟾蜍(俗称癞蛤蟆)、青蛙、蚯蚓、蜗牛等。还有农作物害虫的天敌147种。

崇明区鸟类品种繁多,东部地区是候鸟迁徒途中的栖息之地,常有丹顶鹤等珍稀鸟类歇足。侯鸟有132种,分别是:黑颈鸊鷉、绿鹭、中白鹭、夜鹭、黄斑苇、大麻、黑脸琵鹭、鸿雁、豆雁、白额雁、小天鹅、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赤颈鸭、赤膀鸭;白眉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绿头鸭、长尾鸭、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松雀鹰、燕隼、鹌鹑、灰鹤、红胸田鸡、黑水鸡、彩鹬、凤头麦鸡;灰斑鸻、金(斑)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中杓鹬、白腰杓鹬、红腰杓鹬、黑尾睦鹬、斑尾睦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白腰草鹬、林鹬、小青脚鹬、矶鹬、灰鹬、翘嘴鹬、翻石鹬、孤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豆鹬、红腹滨鹬、细嘴滨鹬、红胸滨鹬、长趾滨鹬、乌脚滨鹬、尖尾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三趾鹬、勺嘴鹬、阔嘴鹬、反嘴鹬、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鹬、普通燕鸻、海鸥、银鸥、白额燕鸥、棕复杜鹃、大杜鹃、小杜鹃、长耳鸮、普通夜鹰、赤翡翠、三宝鸟、灰沙燕、家燕、金腰燕、毛脚燕、山鹡鸰、白鹡鸰、黄鹡鸰、田鹨、树鹨、北鹨、水鹨、灰山椒鸟、虎纹伯劳、红尾伯劳、黑枕黄鹂、秃鼻乌鸦、寒鸦、红尾歌鸲、红点颏、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白眉地鸫、虎斑地鸫、灰背鸫、乌灰鸫、白腹鸫、斑鸫、鳞头树莺、北蝗莺、大苇莺、黑眉苇莺、黄眉柳莺,极北柳莺、冕柳莺、白眉(姬)鹟、黄眉(姬)鹟、鸲(姬)鹟、乌鹟、北灰鹟、白腹蓝(姬)鹟、燕雀、黄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黄胸鹀、黄喉鹀、灰头鹀、赤胸鹀、小鹀。

崇明区鸟类还有小鸊鷉、灰雁、小苇、斑嘴鸭、环颈雉(雉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骨顶鸡(白骨顶)、剑鸻、金眶鸻、环颈鸻、小杓鹬、半蹼鹬、黑嘴鸥、红嘴鸥、白翅浮鸥、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普通翠鸟、蓝翡翠、云雀、山鹨、栗耳短脚鹎、北椋鸟、灰椋鸟、喜鹃、小嘴乌鸦、鹪鹩、蓝点颏、金眶鹟莺;棕头鸦雀、震旦鸦雀、麻雀、白腰文鸟、金翅雀、白头鹀等类。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底,崇明区辖16个镇、2个乡(78个居民社区、269个行政村):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海镇、东平镇、长兴镇、新村乡、横沙乡,区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城桥镇是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人口民族

人口

崇明区辖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三岛户籍人口总量为68.8万人。

2010年崇明常住人口为703722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数相比,十年共减少12645人,下降1.77%。平均每年减少1265人。

崇明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崇明区常住人口为151000人,占21.4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178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9217人,增长144.4%。平均每年增加892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35%。

崇明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93095户,家庭户人口为65062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0人减少0.48人。

崇明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59317人,占51.06%;女性人口为344405人,占48.9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3.79上升为104.33。

崇明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7415人,占8.16%;15-64岁的人口为520408人,占73.9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5899人,占17.8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9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7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

崇明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00401人,占99.5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321人,占0.4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103人,下降2.11%,比重减少0.3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458人,增长284.82%,比重增加0.35个百分点。

2016年户籍人口逐年减少。2016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67.1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数3596人,出生率5.35‰;死亡人口6728人,死亡率10.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7‰。

截至2018年,崇明区共有户籍人口678631人,比上年增加2756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3122人,出生率4.61‰;死亡6666人,死亡率9.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3‰。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崇明区常住人口为637921人。[7]

民族

崇明区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18年,崇明区完成增加值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9.2亿元,增长9.8%。在增加值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6:41.6:51.8调整为6.2:39.9:53.9。

2018年,崇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7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4元,增长9.9%。

2018年,崇明区实现税收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从税种看,增值税133.9亿元,增长28.2%;个人所得税72.3亿元,增长62.7%;企业所得税37.4亿元,增长2.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0.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56.4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203.8亿元,增长34.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2018年,崇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5.9%。从投资构成看,建设项目投资62.9亿元,占比39.7%,下降22.6%;房地产开发投资95.7亿元,占比60.3%,增长39.8%。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占比1.0%,下降22.4%;第二产业投资3.2亿元,占比2%,下降79.4%;第三产业投资154.2亿元,占比97%,增长16.2%。从区域分布看,新城、长兴、陈家镇三大重点地区完成投资114亿元,增长18.8%。其中,新城地区完成投资18.8亿元;长兴地区完成投资63.7亿元;陈家镇地区完成投资31.5亿元。

2020年,崇明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83亿元,可比增长1.2%。

2021年,崇明区实现增加值40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比2016年的295.29亿元增加114.4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4亿元,比上年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7:26.2:68.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22]

第一产业

崇明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被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2013年,崇明实现农业总产值61.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1亿元,比上年下降3.7%。崇明区农业历代以生产粮、棉、豆为大宗。解放后,则以稻、麦、玉米、棉花和油菜为主要作物。

1949年崇明农业产值(种植业)仅2709万元;粮食总产仅9797万斤,亩产234斤;皮棉总产88.2万斤,亩产12斤;油菜籽总产60.5万斤,亩产55斤。

1984年,粮食常年亩产1627斤,皮棉亩产86.7斤,油菜籽亩产330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6倍、6.2倍和5倍;粮食、皮棉和油菜籽的商品率分别为9.3%、88.4%和57.2%。

1984年,崇明农村共有劳动力354924个,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占58.95%,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3.33亩;从事乡村工业生产的占26.48%;从事林、牧、副、渔业及其他劳动的占14.57%。

2012年,崇明实现农业总产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30.4亿元,增长5.0%;林业实现产值0.9亿元,增长145.8%;畜牧业实现产值9.7亿元,增长6.9%;渔业实现产值15.9亿元,增长2.4%。崇明粮食总播种面积73.2万亩,粮食生产30.1万吨,供应优质水稻种子144.1万公斤,秋播二麦种子供应总量达146.7万公斤,绿肥种子供应量为207万公斤,良种率达100%。全年生猪出栏29万头;家禽出栏351万羽,鲜奶产量达到2.2万吨;白山羊出栏26万头。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5.8万吨。

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1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29.5亿元,下降9.4%;林业实现产值1.9亿元,增长152.8%;畜牧业实现产值11.6亿元,增长6.8%;渔业实现产值15.3亿元,下降6.6%;农业服务业实现产值1.8亿元,下降0.6%。

2016年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平稳增长。2016年全区完成增加值311.7亿元,比上年增长7%,比2011年的224.1亿元增长了39.1%,年均增长6.8%(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7亿元,比上年下降0.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分别由2011年的9.2:56.5:34.3调整为2016年的7.3:43.7:49.0。

2017年10月,崇明区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8年,崇明区完成农业总产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种植业产值28.4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6.7亿元,增长20.8%;畜牧业产值8.4亿元,同比下降11.8%;渔业产值12.3亿元,同比下降4.4%;农业服务业产值3亿元,增长37.3%。

2019年11月18日,崇明区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0年1月2日,崇明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第二产业

崇明手工业历史悠久,宋、明、清期间,以盐业、沙船业和民间纺织业为其主体。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逐渐兴起,先是纺织业,继而建立电力工和机械工业。1919年起,资本家杜少如等在堡镇镇相继兴办的大通纱厂和富安纱厂,是崇明民族工业中资本最多、规模最大的工厂。1949年崇明区解放时,工业总产值仅46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7%,行业只有纺织、电力、机械、印刷、碾轧、酿造等几个,多为小厂。

1970年,崇明县属工厂有63个;社、镇办工厂有76个。1976年,社(镇)、队办工厂的工业产值为12134万元,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23332万元的52%。1978年后,社(镇)、队办工业发展更为迅速。每年产值均超过县属工业。

1984年,崇明县有工厂企业793个,职工117686名。其中县办企业78个,职工11895名;乡办企业238个,职工52872名;镇办企业11个,职工3485名;村办工业466个,职工49434名。崇明县工业总产值82072万元,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25994万元,占31.67%;乡、镇、村办工业总产值56078万元,占68.33%。

2008年崇明县实现增加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县级财政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18.7%。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4.0%。新增就业岗位11868个。

2012年,崇明县工业总产值达414.8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1.1亿元,比上年下降7.5%,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的91.9%。崇明区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4.5亿元,比上年下降9.4%,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2%。由于国际航运贸易环境仍然不景气,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6.0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占崇明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1%,对崇明区经济增长影响十分明显。

2018年,崇明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2.7亿元,增长0.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8%。分行业看: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增长0.1%;金属制品业产值下降4.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下降14.1%。2018年,全区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工业园区

2011年崇明县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工业格局“。一体”指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两翼”指崇明工业园区和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

崇明工业园区

崇明工业园区位于崇明区城西侧,于1996年2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工业园区,园区先后荣获“上海市高科技产业基地”和“上海市科技园区”称号,2003年获得国家质量与环境两项证书,已成为促进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富盛经济开发区

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位于崇明岛的中部南沿--—新河镇。2006年8月,经批准成为上海市级开发区。开发区拥有各类注册企业1000多家,分设光电子产业、港口机械、船舶制造配套三大产业区。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拥有一座千吨级专业的国际货运码头,全面形成了“门到门”的进出口国际货运服务体系。

第三产业

综述

产业建设

2011年长兴海洋装备岛成为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华港机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占据全世界70%以上的港口机械制造

2018年,崇明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完成年度增长目标。从行业构成看,批发业实现5.6亿元,增长7.2%;零售业实现108.2亿元,增长7.6%;住宿业实现4.7亿元,增长7.1%;餐饮业实现7.1亿元,增长6.8%。从用途看,吃、穿、用、烧分别实现51.3亿元、14.6亿元、52亿元和7.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7.3%、7.5%、7.8%和7.1%。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8.3%。

2018年,崇明区29个招商主体引进各类企业57498户,比上年增长59.1%。其中,长兴、横沙位列前两位,合计引进企业2.7万户,占引进企业总户数的47.6%。全年实现招商税收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占全区税收总额260.5亿元的95.7%,完成年度税收目标203.6亿元的122.5%。其中,长兴、横沙、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实现税收145.8亿元,占招商总税收的58.5%。

2018年,崇明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65个,比上年增长75.5%。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14.9亿美元,增长183.9%,注册资本8.2亿美元,合同外资7.3亿美元,实到外资5514万美元,下降42.4%。

2018年,崇明区接待游客6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52.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旅游饭店接待游客271.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旅行社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

中船长兴则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到2015年,整个长兴造船基地计划造船能力将达到800万吨。

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由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管理,该公司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金达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以现代船舶制造以及海洋钻井平台为核心产业的相关海洋装备配套企业引进,并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提供全面的配套产品(部件)和高效能的全方位服务的开发主体。

文化

综述

2001年,上海市文物普查的调查统计显示,崇明区有各类古建筑、革命史迹、名人故居等文物单位(点)共计107个(处),覆盖崇明区大多数乡镇。其中包括: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崇明学宫、唐一岑墓,崇明区文物保护单位五处——金鳌山、寿安寺、黄家花园、陈干青旧居、杜少如旧居,崇明区“登记保护建筑”九处——演武厅、寒山寺、施翘河天妃宫、广福寺、曹炳麟故居、大公所、姚家宅等。截至2014年,崇明博物馆文物藏品数达到2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366件。

崇明区堡镇在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尤其是以清末民初崇明岛地方传统风貌为主的居住街坊建筑群得以保留下来,突出体现了崇明岛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场景。在这些历史街坊建筑群中,又以堡镇光明街、正大街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蕴藏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3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明确批复将堡镇光明街、正大街列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方言

崇明方言(崇明话)属吴语,崇明话“土”,这与崇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密切联系。崇明岛自唐代武德年间在长江口形成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岛上居民主要来自江南地区以及因战乱从北方迁移而来的移民,来自各地的移民在垦拓环境中逐渐融合,江北风、江南情,形成了崇明岛独特的风俗和独特的崇明方言。在这个四面环水、交通不便的岛上,崇明方言成了吴语北部边界地区比较稳定、古老的、很有特点的一种方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

瀛洲古调派琵琶

瀛洲古调派琵琶。“瀛洲古调派琵琶”是发源于崇明岛的琵琶曲和演奏技艺风格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之一,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牡丹亭

牡丹亭。“牡丹亭”是一种丝竹加锣鼓演奏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演奏形式,只流传于崇明,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崇明扁担戏

崇明扁担戏。“崇明扁担戏”又称崇明木头人戏,属单人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一种表演形式,集木偶技巧、表演技巧于一体。收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优特产

崇明特产主要有河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水仙等系列崇明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崇明杂交晚粳“寒优湘晴”:具有米质优、垩白少而小,产量高、色泽晶莹、口感柔软、味道清香、糯而不粘、冷后不硬、营养丰富、不含污染等特点,符合国家一级优质大米标准,并在2000年荣获全国第11届星火杯创造发明金奖。 

甜芦粟:俗称甜芦穄,属高梁别种,在崇明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崇明甜芦粟茎青节长,汁多味甜,肉质松脆,食用方便。其品种有青壳、黄壳、黑穗、红穗和糖穄、高梁穄等近10种。

交通

综述

2018年,崇明区水上客流量424.9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1%;陆上客流量312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4.8%;内河货物吞吐量402.2万吨,比上年增长0.7%。

截至2018年,崇明区建设公路和北沿公路先期开工段已基本完成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建设公路和北沿公路其余标段、崇明生态大道新建工程和环岛景观道一期工程于12月27日全面开工建设。长兴公交停保场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城桥嵊山路公交停车场、堡镇过渡性停车场交付使用。新建公交候车亭73座,迁移2座。实施29个公路养护维修工程和1个市政道路大修工程,对8个车站进行港湾式改造。

上海长江隧桥

201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轨交崇明线列入上海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2艘快速车客渡船投入南门—石洞口航线试运营。优化公交线网,延伸城桥3路、调整南同专线线路走向,开通4条岛内线路公交及3条岛内-岛外e乘巴士公交。完成128辆纯电动公交车和2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采购并投入运营,完成150个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任务。 公路

G40沪陕高速穿境而过,S128陈海公路是崇明南部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崇明区有至共和新路汶水路枢纽站、上海科技馆枢纽站、巨峰路站等9条市通郊线路。

2009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崇明、长兴两岛与上海陆域实现陆上连通。2011年12月24日,连接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大桥实现贯通。崇明本岛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5公里,浦东国际航空港40公里,车程均在40分钟以内。

水运

水路有南门―石洞口、南门―宝杨、吴淞口―堡镇等航线8条。截至2014年,崇明内河通航里程430千米,拥有航道里程173.84千米,其中六级航道161.68千米,七级、八级航道12.16千米。崇明区拥有五大客运码头和十大货运港口的密集型水上交通网络。 

崇明岛来往上海市区交通

轮渡:宝杨路码头(客轮、快船)、吴淞码头、石洞口码头(车客渡)坐船都可到崇明岛南门港、堡镇港和新河港。

经上海长江隧桥,直达公交来往崇明岛和上海市区:

申崇一线:崇明陈家镇汽车站至汶水路共和新路交通枢纽(汶水路地铁站)05:55-21:00

申崇二线:崇明陈家镇汽车站至海科技馆车程55分钟左右05:55-21:00

申崇三线:崇明南门汽车站至水路共和新路交通枢纽(汶水路地铁站)车程100分钟左右05:55-21:00

申崇三线(区间):崇明堡镇汽车站至汶水路共和新路交通枢纽(汶水路地铁站)05:55-21:00

申崇四线:长兴岛枢纽站至上海科技馆地铁站05:55-21:00

申崇四线(区间):长兴岛汽车站至五洲大道地铁站06:00-19:00

申崇五线:长兴岛枢纽站至吴淞公交客运站05:55-21:00

申崇六线:崇明南门汽车站至巨峰路地铁站车程80分钟左右05:55-21:00

申崇六线(区间):崇明堡镇汽车站至巨峰路地铁站05:55-19:00

社会

科学技术

2018年,崇明区确立72个农业项目,34个医疗卫生项目和13个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安排区级财政资金1354万元。张江崇明园累计工商注册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组织101家企业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拟认定的91家企业已完成公示,认定数较上年增长42.2%。175家企业报名参加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其中44家企业共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资金440万元。全面完成重点区域WIFI覆盖,完成25万户光纤覆盖,推进陈家镇地区8条新建道路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

教育事业

上海市崇明中学

2018年,崇明区完成裕安社区配八幼儿园二次装修,加快推进迁建新海幼儿园项目及江帆幼儿园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元沙社区1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项目,积极推进新建新城向明初中项目。改造完成7所学生剧场,完成41所中小学(47个校区)的校园网整体无线网络全覆盖,至2018年底全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63所学校(校区)的校园网整体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前完成互动式多媒体教室、教师移动终端设备配备。

2018年,崇明区新增4个寄宿制试点单位,开展16次乡土课程工作坊研修活动,完成14个创玩小站建设;完成8+5城乡携手共进项目学校中期评估和1+11云南普洱市援助6个项目的实施。推进国内外教育合作,10名校园长赴台湾参加学术论坛交流活动,8名外籍教师来崇开展2期浸润式英语听说夏令营活动,聘请15名外籍教师在中小学任教。8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2018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举办崇明第二期“D”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建立1000多名足球运动员信息库,组建U13女子组精英训练营。全年引进教师18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8%,其中研究生学历42人,占比23%。 

高等教育: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崇明校区坐落于陈家镇东滩大道。

高级中学:全区有上海市实验性示范高级中学一所(上海市崇明中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三所(民本中学、扬子中学、城桥中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都已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针对崇明需求,设立了不同专业的科研站点。同济大学与上海农科院共同组建的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崇明区政府与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开展的区校、区院合作,共同开展了崇明生态监测、设施盐碱地改良、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和设施新品种引进等科学试验及推广工作。

体育事业

自行车赛

环崇明岛自行车赛:自2003年“瀛通杯”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赛起,至2010年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环崇明岛自行车赛已经实现了从国内赛到国际赛,再到洲际、世界顶级赛事的跨越式发展。

八年自行车赛的举办,使崇明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经验,并日益成为崇明对外传播的一张绿色名片。

2018年,崇明区新建市民健身步道20条,市民益智健身点30个,更新健身苑点70个,改建市民多功能球场10片。完成青少年游泳馆修缮和大池改造工程,堡镇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成功举办2018年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2018IRONMAN70.3上海崇明站及第二届崇明休闲体育大会。十六届上海市运会292名运动员参加18个大项比赛,取得53金、36.75银、33.5铜,总计1703.5分的优异成绩。崇明区全年承办6项市级以上群体赛事活动,组队参加上海城市业余联赛47场次,举办区级群体赛事活动19项次,支持乡镇委局村居举办赛事活动700多场次。完成10000名人员体质监测,对339名弱体质开展了体育运动干预。完成2个体育小镇的概念性规划编制和优化调整。

文化事业

2018年,崇明区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1972场/次,参与群众达759148人/次。编辑出版《风瀛洲》2018年春、夏、秋、冬四卷。文化崇明云平台全年发布活动455场次,访问量达3万余人。编发《崇明文化信息导航》21期,公众号发布各类文化服务类微信47条。市级配送演出243场,比上年增长25%;区级配送演出180场,讲座90场,比上年增长28%,文艺指导员下乡授课1000堂,乡镇居村级文艺交流演出2200多场。区文化馆风瀛洲剧场举办各类演出活动200余场。开设各门类专业课程24期,辅导4000多人次;下基层送培训32期,辅导6400多人次。区图书馆新办理借书证1380张,接待各类读者16余万人次。举办“书香瀛洲”2018年上海书展崇明分会场系列活动,其中区级活动16项,乡镇活动51项,吸引7000多人次参与。举办瀛洲大讲坛32场,展览12场,吸引近2.5万名读者参与。区博物馆全年接待参观人次近10万,崇明美术馆举办各类精品展览30余场。举办第二十一届崇明文化艺术节和纪念崇明成立1400年等重大活动。

2018年,崇明区完成全区28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的功能提升。对徐章荣旧居、沈氏旧居、杜冕周旧居、施氏旧居等4处艺术价值较高的门楼进行抢救修复,对陈龙章旧居进行简易维修,对陈干青旧居进行轻度修缮。

医疗卫生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全区有各级公立医疗机构43家。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堡镇人民医院和庙镇人民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此外尚有崇明区传染病医院、崇明区妇幼保健院(所)、崇明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崇明区康乐医院等区级专科性医院。

2018年,崇明区3家市级医院组织专家411人次下乡开展义诊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6215人次。心电诊断中心完成10.9万人次、检验诊断中心完成17.7万人次、放射诊断中心完成4.1万人次。3家市级医院积极派遣医疗专家到区级医院开展支援工作,同时3家区级医院派出管理和技术骨干34人次到上海学习培养。本区“1+1+1”组合签约服务常住人口签约率35.1%,重点人群签约率65.5%,组合内就诊率79.7%。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在绿华、城桥、建设、新河、横沙等5家社区的54个村卫生室开展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启动实施第六轮《崇明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建设9个市级健康促进场所。遴选18个重点学科和4个扶持专科,招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名。

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9.6%。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户实施应保尽保,实行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制度。

2018年,崇明区实现新增就业9746人,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440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241人,完成职业培训716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始终控制在市下达的7340人指标以内,完成促进就业各项指标任务。同时,与云南临沧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帮助临沧劳动力就近和转移就业25471人。

2018年,崇明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850元调整为930元。自2018年1月起,对全区领取城乡居保养老金的本区户籍人员,每人每月发放40元生态养老补贴。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2.9万人,推进738名无账户人员参保。养老人数15.2万人,养老金平均领取水平1018元。本区贫困人员6814人,有6742人纳入了城乡居保范围,参保率99%。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9.6万人。完成2018年新增纳保医疗机构8家,定点医药机构迁址变更5家。

2018年,崇明区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购买“生态惠民保险”,覆盖43%以上的户籍人口,共赔付2149人次404万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活动,共投入救助资金5040.6万元,受益群众7.8万人次。自4月1日起将低保对象救助标准提高至1070元/月,特困人员、重残无业人员等对象救助标准提高至1400元/月。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实施各类救助133.5万人次3.1亿元。新增236张养老床位,新建2家长者照护之家,改造8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建78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新增7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16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新建13个、改建8个社区老年人活动室,试点建设7个老年宜居社区,完成16个乡镇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80个睦邻互助点。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8.9万人次5130.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6万人次2535.7万元。

社会治安

2018年,崇明区共接报治安案件5331起,立刑事案件2361起,比上年分别上升2%和11.2%;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682起,破案数比上年下降24.8%,破案率比上年下降13.8%;查处、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364人。道路交通方面,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893起,比上年下降6.5%。消防安全方面,共发生火灾事故216起,比上年下降2.7%,死亡0人,上年同期2人。

环境保护

2018年,崇明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15天,优良率为86.3%,较2017年同期上升9.3个百分点。

2018年,崇明区水污染防治50项重点任务已全部启动开工。13项工程类项目中,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等4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55公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等11项已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7家工业企业清拆工作已基本完成。2017-2018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工程项目对象约20.5万户。新建完成1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明珠湖、森林公园两座污水处理厂大修。南横引河西段综合整治前期清障工作和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539条段断头河治理形象进度65%。22条镇级河道生态治理形象进度42%。380公里河道疏浚工程基本完成。1595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6364条段劣V类水体(含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5827条段(2018年任务量是2328条段)。

2018年,崇明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36项重点任务中已启动实施31项。对148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入户调查,已完成7家重点企业采样监测。完成39个详查单元、499个点位的农用地详查采样监测工作。完成20个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的审核和备案。

2018年,崇明区生活垃圾分类累计组织培训和居民自行讲解1059场次,参训人员达到98万人次,宣传告知书发放98万张。启动湿垃圾处理站提标改造。委托第三方对全区4种湿垃圾处理工艺和21座镇级湿垃圾处理站开展工艺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废”跟踪检测。推进全区6座建筑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投运城桥镇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临时处理场。对全区1300余名村级以上管理人员、2100余名从业人员进行技能操作培训。

乡村振兴

作为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当前,崇明区全力以赴,抓好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的谋划推进,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任务。 

2018年,园艺村入围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如今,园艺村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已完成1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一幅“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崇明村居图实现完美蜕变。

目前,全村近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种植规模达1000多亩,1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约2万株,树龄最长的超过200年。园艺村虽因黄杨而声名远播,但其黄杨营销一直是“各卖各家”式的,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销售方式多以“守株待兔”或“提篮叫卖”为主。近来,借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村里的黄杨产业也“老树发新枝”,有了新变化。 

经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评议,崇明区横沙乡丰乐村、竖新镇仙桥村、建设镇虹桥村、庙镇合中村、绿华镇绿港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崇明已累计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9个。

旅游

综述

截至2018年,崇明区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明珠湖景区、前卫生态村、三民文化村等四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举办森林旅游节、自行车嘉年华、明珠湖鱼鲜节、“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旅游节、端午季节庆活动等,成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名录。 

主要景点

崇明学宫

崇明学宫,位于城桥镇鳌山路696号,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现占地23.21亩,是上海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座孔庙,1984年5月4日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历经三次修复,第一期工程于1997年完成大成殿、东西两庑及500米长古围墙的修复;第二期修复工程于2000年完成东西牌坊、棂星门、泮池、登云桥、东西官厅、戟门、尊经阁、崇圣祠的修缮;第三期修复工程于2002年完成明伦堂、仪门、碑廊的修复。前后共投资1700余万元。崇明学宫作为县博物馆所在地,现有固定展厅7间,展出“崇明岛史与古船”、“崇明民俗”两个基本陈列和“黄丕谟版画陈列室”,另有临时展厅1间。 

唐一岑墓

唐一岑墓,位于城桥镇苗圃东首,1992年6月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唐一岑(?—1554)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崇明知县,为抵御倭寇侵犯,壮烈牺牲。唐一岑墓现占地2亩,坐东向西,是崇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中北部,总面积5400亩。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为特色,集森林观光、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参与性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

西沙湿地

西沙湿地,位于崇明岛西部,总面积为4500亩,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

明珠湖

明珠湖公园,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西南部,是岛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它占地面积6500亩,水域面积3000亩,水容量多达500万立方米,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崇明岛西部水上游乐度假区和西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主要区域。 

前卫生态村

前卫生态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于1969年在一片滩涂中围垦诞生,经4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有现代化村镇风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比较发达的生态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

瀛东村

瀛东村是崇明岛第一个迎来日出的村庄,村内绿荫环绕,鱼塘鳞次栉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是理想的旅游休憩胜地。有村史展示馆、渔具博物馆、崇明岛精神雕像等景点及斗鸡、斗羊、浑水摸鱼、泛舟垂钓等活动项目。 

横沙岛

横沙岛,位于上海长江口的最东端,是三座岛屿中最娇小的一座,功能定位是“休闲度假岛”,主要开发国际会务会展中心、国际娱乐中心、低密度高档住宅别墅区、游艇俱乐部等项目。1992年横沙岛被国务院列为首批1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村之一。

西沙·明珠湖景区

西沙·明珠湖景区占地11900亩,自然风光秀美,环境保护优质,大气指标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国家Ⅱ类,适宜各类赛事的举办和体育旅游休闲活动的开展。2018年10月31日,西沙·明珠湖景区获评崇明区首家“上海市五星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称号。

代表人物

古代

唐一岑(?-1554),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以举人荐任崇明县令。唐一岑墓位于崇明县城以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胜百(1890-1982),崇明县庙镇人,著名电子专家。时有“无崇不成台”的说法。

沈廷扬(1594年-1647年),明末官员,海运专家。

何焯(1661年—1722年),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上海崇明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清康熙四十二(170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进士。曾为皇八子胤禩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而有盛名。何焯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

沈文镐(1690年-?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陈絯榜进士第三人。

柏谦(1697~1765),崇明浜镇人。清朝著名书法家,诗人,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

李凤苞(1834年-1887年),清末外交家,曾任驻外公使。

近代以来

沈兆涵(1855~1941),江苏崇明人。海派著名画家,擅画花卉、山水、人物,并皆佳妙,尤精仕女。

王清穆(1860~1941),清朝官员,实业家。

苏人权(1871~1932),崇明县城庙弄。本县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禽兽,又擅金石书法,尤工行书。

童大年(1874~1955),崇明县城人。西泠印社首批社员,著名金石家。

樊少云(1885.12.08~1962.03.08),名浩霖,字少云,江苏崇明人。1955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6年应聘为上海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会会员。

陈干青(1891~1953),航海专家。

陈思义(1902年~1983年),药学家,教育家。

施汝为(1901.11.19~1983.01.18),生于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近代磁学研究与磁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磁学研究实验室。

刘侃生(1908.12.12~1994.5.18),出生于崇明城桥镇。著名的国画家。

施南池(1908~2003.01),字觘鹏,上海崇明人。擅长山水画,师法自然。亦长于诗文,工书法。

沈仲彝(1910~1983),上海市崇明县人。开国大校。1975年12月,沈仲彝任福建省军区参谋长。1978年4月,沈仲彝任福建省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樊伯炎(1912~2001.03),名樊爔,上海崇明人。著名琴人、画家,吴门画派传人,四十年代与山水画家吴琴木、徐绍青、吴孟欧四人,并称“上海画坛四公子”。

朱显谟(1915年12月4日—2017年10月11日),上海崇明人。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龚秋霞(1916年-2004年),中国著名电影演员、歌星,四十年代上海七大歌星之一。

施奠邦(1924年-2005年),中医内科专家,中医研究院院长。

黄丕谟(1925.07~),崇明向化镇人,中国杰出版画家,是江苏水印版画流派的创始者[7]及代表画家之一。

施仲衡(1930-),祖籍上海崇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企衡(1932~),崇明汲浜乡人。

顾延培(1932~),上海崇明人。笔名庄言。

潘锡柔(1935~),上海崇明人。著名雕塑家。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顾德舜(1941.07~),上海崇明人。

刘小晴(1942.06~),上海崇明人。

施蕴渝(1942.04.21~),女,上海崇明人。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赵丽宏(1952~),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

获得荣誉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国家生态县 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 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 
中国长寿之乡 人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