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隶属云南省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距省会昆明市86公里,区内交通便利,213国道和1993年建成的与全国联网的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在历史上,玉溪市红塔区被称为“省会屏藩”,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

中文名

红塔区

所属地区

中国云南省玉溪市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877

下辖地区

2个乡9个街道

车牌代码

云F

邮政区码

653100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外文名

Hongta District

知名产业

昆明钢铁公司及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华盛钢铁公司、天胜钢铁公司、雷森公司等

行政区划代码

530402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中部,玉溪市西北部

面积

1004 km²

政府驻地

玉兴街道

人口数量

588738人

火车站

玉溪站

地区生产总值
人口

58.8738万人

历史沿革

红塔区街景

红塔区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先秦时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县。

蜀汉时为建宁郡俞元县地,两晋时为晋宁郡俞元县地。

隋时置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贞观年间置求州。玄宗时,云南为南诏控制。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以澄江为河阳郡,郡下辖温富州。温富州的设置,使玉溪市红塔区在历史上开始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

宋代大理国时为河阳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

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元年)国民政府撤销了府、州两级建制,由省直接管辖县,新兴州的建制被撤销,改为新兴县,管辖范围与原来的新兴州相同。

民国2年(公元1913年),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又改名为玉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县人民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83年9月9日玉溪县改为玉溪市(县级)。

1997年12月13日改为玉溪市红塔区(县级)。

1998年3月15日,撤销玉溪地区和县级玉溪市,设立地级玉溪市和红塔区,以原县级玉溪市的行政区域为红塔区的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位置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24°08′30″~24°32′18″、东经102°17′32″~102°41′37"区间,东与江川区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北与昆明市晋宁区接壤,区域面积1004平方千米。[1]

红塔区

地貌

红塔区境四面环山,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玉溪与通海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

气候

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灾、大风、冰雹等。

自然资源

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玉溪与通海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幅员周边长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0.49%。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350余千米,河网密度0.35,水资源年均总量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1]

土地资源

2022年7月,红塔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玉溪市红塔区自然资源局、玉溪市红塔区统计局联合发布红塔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耕地12752.40公顷(19.13万亩);二、园地4391.60公顷(6.59万亩);三、林地60257.01公顷(90.39万亩);四、草地675.03公顷(1.01万亩);五、湿地1.19公顷(0.002万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25.72公顷(15.19万亩);七、交通运输用地2606.45公顷(3.91万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32.88公顷(2.15万亩)。[6]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红塔区下辖9个街道、2个彝族乡,村(社区居)委会104个,其中:社区94个,村委会10个;村(居)民小组1106个,其中:社区居民小组1035个,村民小组71个;自然村436个。

下辖区划
街道玉兴街道玉带街道凤凰街道
北城街道大营街街道研和街道
李棋街道春和街道高仓街道
彝族乡洛河乡小石桥乡

人口民族

2010年末,红塔区总人口495129人人。其中,汉族人口为415147人,占总人口的83.8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982人,占总人口的16.15%。其中,彝族人口为49419人,占总人口的9.98%;回族人口为11096人,占总人口的2.24%;哈尼族人口为7486人,占总人口的1.51%;傣族人口为2652人,占总人口的0.54%;白族人口为4144人,占总人口的0.84%;苗族人口为928人,占总人口的0.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62140人,增长17.6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3945人,增长42.73%。

2013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50.3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2‰,比上年降低0.26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城镇人口32.0万人,乡村人口18.3万人。

2017年末,据公安部门登记的全区总户数180884户、全区总户籍人口449185人。其中,乡村人口194947人,城镇人口254238人;少数民族人口为73285人,占总人口的16.3%,有30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彝、回、白、哈尼5个。人口密度447人/平方千米。年内出生人口6963人,出生率15.61‰,死亡人口3304人,死亡率7.41‰,净增人口36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0‰。[1]

2019年末,红塔区公安部门登记的全区总户数186170户、总户籍人口459234人。其中,乡村人口186201人,城镇人口273033人;少数民族人口为76840人,占总人口的16.7%,有30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彝、回、白、哈尼5个。人口密度457人/平方千米。年内出生人口5441人,出生率11.91‰,死亡人口2508人,死亡率5.49‰,净增人口293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2‰。

2021年5月28日,玉溪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红塔区常住人口为588738人。[3]

经济

综述

2017年,国际经济发展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压力大。红塔区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振、烟草经济低迷等困难,推进全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壮大综合经济实力,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635.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4%。人均生产总值实现生产总值124080元,同比增5.4%。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5.5%;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430.55亿元,同比增3.3%;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增加值189.53亿元,同比增10.7%。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2.4%、67.8%、29.8%。区属生产总值286.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为15.0亿元,同比增5.5%;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91.9亿元,同比增17.3%;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行业)增加值179.63亿元,同比增10.8%。不含红塔集团的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2%、32.1%、62.7%。[1]

2020年红塔区地方生产总值890.1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2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25.91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44.14亿元,增长4.2%。

第一产业

2013年,红塔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6.09亿元,同比(可比价,下同)增长7.5%。其中:种植业产值10.8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7%,同比增长7.8%;畜牧业产值14.7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7%,同比增长7.4%;其他产值0.43亿元,同比持平。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3.0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种植业6.97亿元,同比增长7.6%;畜牧业5.77亿元,同比增长6.9%;其他0.29亿元,同比增长3.6%。

2013年末,红塔区常用耕地面积为142018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0002亩,比2012年增加5454亩,增1.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27857亩,比2012年增168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93685亩,同比增加588亩;小春粮食播种面积34172亩,同比减少420亩。全年粮食单产490公斤,比2012年持平;粮食总产量6264.94万公斤,比2012年增7.21万公斤,增0.1%。

第二产业

2013年,红塔区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完成919.40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3.0%,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79.54亿元,同比增长2.6%。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457.71亿元,同比增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7.84亿元,同比增长3.6%。

2013年,红塔区卷烟产量为373.2万箱,同比减1.9%;水泥产量总计为159.13万吨,同比减19.0%。钢铁行业的生铁产量总计537.84万吨,同比增长8.3%;粗钢产量为535.82万吨,比2012年同期增长18.6%;钢材产量总计为552.61万吨,比2012年同期增长31.8%。塑料制品产量为5.50万吨,同比增长18.0%。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10327台,同比增16.6%。

第三产业

2013年,红塔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5亿元,同比增长14.1%。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04.68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6.6%;农村零售额为4.27亿元,同比减少24.5%。从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7.75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20亿元,同比增长11.8%。从经济成份看,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39.63亿元,占零售总额的36.4%,同比增长25.9%;非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69.32亿元,占零售总额的63.6%,同比增长8.4%。

农业

2017年,红塔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培植农业新增长点,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红塔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9.02亿元,同比(可比价,下同)增长5.5%。其中:种植业产值12.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6%,同比增长9.0%;畜牧业产值15.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4%,同比增长3.1%;其他产值0.59亿元,同比增长3.0%。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5.13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种植业8.74亿元,同比增长5.5%;畜牧业6.0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他0.38亿元,同比增长10.7%。

年内,全区乡村从业人员18.54万人,比上年增2115人。其中:男劳动力9.50万人;女劳动力9.03万人。在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6.59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35.5%,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从事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有6.46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34.8%,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从事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有5.49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9.7%,比重上升了2.3个百分点。[1]

种植业

2017年,红塔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拓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郁金香展、农事体验、水果采摘等休闲农业发展快速,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红塔区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5180.67公顷,比上年增加265.47公顷,增长1.8%。烤烟播种植面积2441.6公顷,比上年增加121.53公顷,增5.2%;烤烟总产量487.23万千克,比上年增加13.39万千克,增2.8%;油料种植面积3691.2公顷,比上年减8.2%,产量968.18万千克,比上年减9.0%。全年蔬菜种植面积6725.87公顷,比上年增加806.93公顷,增长13.6%;蔬菜总产量为14576万千克,比上年增加1527万千克,增长11.7%;花卉种植面积688.80公顷,比上年减70.47公顷,减9.3%。全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32.48∶67.52,调整为32.07∶67.93,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上升0.41个百分点。[1]

畜牧业

2017年,红塔区推广良种畜禽,引导养殖户调整品种、结构,改善设施,推动品种改良和自动化设施应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以生猪和家禽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未,生猪存栏21.78万头,同比减8.5%,其中:存栏能繁母猪1.48万头,减7.1%。全年生猪出栏54.90万头,增6.4%;出栏肉牛9800头,增0.7%;出栏家禽886.09万只,增1.4%。全区肉蛋奶总产量9886.5万千克,同比增3.5%;猪、牛、羊肉总产量5164.4万千克,同比增6.2%,其中猪肉产量4919.1万千克,同比增6.5%;禽蛋产量2652.5万千克,同比减2.9%。[1]

林业

2017年,红塔区开展绿化造林,村庄绿化、珠江防护林等。绿化造林286.33公顷。其中:珠江防护林工程192.40公顷,异地造林76.67公顷、义务植树基地造林17.27公顷,义务植树72.64万株。实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324个,组建区、乡街道共管的210人专业扑火队,巡山护林、瞭望监测及堵卡人员590人。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万元维护防火通道156.68千米,投入资金12万元修复防火隔离带15千米;新建森林防火水窖128口,火情视频监控4套,改造森林防火无线数字通讯系统建设;在洛河高鲁山建瞭望台1座。常年聘请巡山护林人员200名,防火戒严期新增巡山护林人员300名,对境内森林资源进行管护。年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313.33公顷,发生率3.9%,成灾率3.15‰;采取人工清理蠹害木、喷粉和喷烟的方法防治,防治面积2306.67公顷,防治率99.7%,无公害防治面积2220公顷,无公害防治率96.2%。[1]

农业基础设施

2017年,红塔区实施油菜、水稻、玉米三种农作物种植业保险7866.67公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40万元。完成中央购机补贴资金149.94万元,农机总动力达18万千瓦。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项目16个,投资1303.91万元。完成小石桥乡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选取2个村委会(社区)、4个村(居)民小组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全区土地流转面积4140公顷,占全区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1.58%。建成100吨组装式冷藏库22座。完成节柴改灶600眼,建成1000立方大型沼气池1个。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千米;黄草坝村山区“小水网”项目改革试点,对13座病险小坝塘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坝塘安全度,增加防洪库容。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件,改善522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村委会1个,贫困自然村2个,贫困户156户,贫困人口577人。[1]

工业

2017年,红塔区烟草行业持续低迷,采取“烟草下滑非烟补”,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非烟工业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稳增长政策和实施振兴实体经济行动计划30余个,建立工业项目投资优化奖补机制,落实企业扩销促产、化解过剩产能、破解融资用地瓶颈等措施。玉昆、汇溪、福玉等三家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形成玉昆基地、汇溪基地年产钢铁6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成为省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2017年,红塔区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完成89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52.50亿元,同比增长10.8%。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407.52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67.14亿元,同比增长28.6%。

在区属工业中,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持正增长,卷烟配套产业产值同比增幅为负。钢铁产业实现总产值166.75亿元,同比增43.7%,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40.9%;卷烟配套产业实现总产值33.37亿元,同比减1.6%,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8.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20.05亿元,同比增59.9%,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4.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3.42亿元,同比增15.8%,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13.1%;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5.29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6.2%。

工业企业效益呈现增长的趋势。2017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1亿元,同比增长28.0%;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累计33.7亿元,同比增长59.3%;其中:利润总额23.7亿元,同比增长68.9%。亏损企业27户(亏损面23.1%),比上年减少2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亿元,同比下降22.3%。涉及的24个行业中,印刷业、烟草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6个行业利税总额为负增长,其他行业保持较快发展。烟草制品业实现利税总额0.65亿元,同比减少45.5%;印刷业实现利税总额1.73亿元,同比减少28.0%;金属制品业实现利税总额0.32亿元,同比减少23.1%。黑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利税总额9.30亿元,同比增长1013.7%;医药制造业实现利税2.94亿元,同比增长70.9%;电力供应业实现利税2.01亿元,同比增长4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税2.10亿元,同比增长11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实现利税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0.0%;食品制造业实现利税5.75亿元,同比30.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略有增长。水泥产量总计为203.5万吨,同比增6.8%。钢铁行业的生铁产量总计408.68万吨,同比增2.0%;粗钢产量425.8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4.2%;钢材产量总计427.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0.6%。塑料制品产量8.4万吨,同比增长10.5%。[1]

文化

地方特产

水晶蜜饯

烤烟品质优良,被誉为“云烟之乡”。上千亩的酸角基地建设,被称为酸角之乡。冬、早蔬菜蒜台、洋葱、花菜、蕃茄等运销全国。产抗浪鱼、大头鱼、金线鱼、荷元鲤鱼等珍稀鱼种。土特产有油卤腐、冬瓜蜜饯、芝麻片。玉溪水晶冬瓜蜜饯:为一种带汁蜜饯,外观晶莹透明,故名。若淋弃糖液,裹干白砂糖,则称冬瓜蜜饯。成品色泽洁白晶莹,通明透亮,入口脆嫩,咀嚼无渣,满口蜜汁,清凉爽口,甘甜芳香。若以红糖制作,则色呈琥珀,红润透明。已有200年生产历史。玉溪酒卤腐:成品外观鲜红油润,内呈杏黄色,入口细腻柔糯,咸辣适口,油味芳香。远在明清之际,玉溪、通海一带居民即善制卤腐,但皆为酒腌;30年代始以油代酒,食后有蛋黄香的回味。州城镇:油卤腐、冬瓜蜜饯。北城镇大营村:牛角小刀。北城镇梅园村:八角。春和镇水槽村:竹、木器具。大营街镇:青松、烤鸭、芝麻片。小石桥彝族乡:黄梨。研和镇:红薯、炒板栗、杨梅、红提。

玉溪烟叶

玉溪烟叶

玉溪烟叶,云南省玉溪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玉溪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在明代就已有烟草种植,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烟草已有500多年历史。玉溪烟叶主栽品种为K326、红花大金元。玉溪烟叶色泽橙黄、富油润、味醇和。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玉溪烟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交通

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2.6千米,其中:国道46千米,省道55千米,县道143.1千米,乡村道路1112.5千米,专用道26千米。公路密度为138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区及各乡镇道路全部实现了柏油(水泥)路面,全区442个自然村,已有440个通公路,两个通水路。

2013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0.8公里。其中:国道91.1公里,省道22.2公里,县道162.7公里,乡村道路1104.8公里。公路网密度137.5公里/百平方公里。

红塔区交通便利,213国道、昆磨高级公路和昆玉铁路、玉蒙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是泛亚铁路东线、中线和昆曼、昆河高速公路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的交汇区域。[1]

社会

科技事业

2017年,红塔区着眼于“科教创新城”核心区建设目标。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户、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科技特派员5人,红塔区科技众创空间通过省级认定。专利申请861,授权651件,全区拥有有效专利476件;玉溪市专利奖励57项,已获批准市级专利奖励57项,奖励资金12.6万元。对获上年度红塔区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专利奖励及“新兴英才”的55家单位及个人表彰奖励,发放奖金244.8万元。推进“双创”孵化基地建设,申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

教育事业

2017年,红塔区境内有学校(幼儿园)172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69所,幼儿园70所。在校学生102712人,比上年减0.39%。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3729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9416人(初中18499人,高中10917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8072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050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69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0517人。全区有专任教师6041人。

2017年,红塔区打造“科教创新城”,推进教育现代化。11个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64万元,调整全面薄改规划项目申报备案项目112个,玉溪一小、玉溪四中等13所学校纳入玉溪市海绵城市试点区项目;研和中心幼儿园、北城大营社区幼儿园项目建设完工,9月招生办学;扩大高中教育资源,投资6.4亿元的云南玉溪衡水实验中学建成招生办学。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特色品牌活动,满足幼儿自主游戏需求;校园足球活动发展,被认定为国家、省级、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含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特色学校项目44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实施中国老挝合作项目,为老挝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三免一补”资助政策和寄宿生生活补助,免费发放教科书6.76万套,文具费补助下拨105.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下拨370.4万元,小学跨村就读交通费受助学生385人。率先成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和云南省第二轮唯一的教育先进县(区)。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有区级“平安校园”27所、市级13所、省级9所。[1]

文化事业

2017年末,全区有文艺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13个,博物馆5个,文物管理所5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72万册。其中:市图书馆藏书49.8万册;区图书馆藏书22.2万册。全年博物馆、纪念馆活动参观人数97.67万人次。

年内,红塔区完成玉兴、北城街道文化站,桃源社区文化广场建设;设立牟溪书院,打造以姜氏宗祠、文明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为核心的文化阵地,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两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每周56小时;完成64个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新增图书1.01万册,总藏书量达25.77万册;阅读推广48次,各种公益培训、辅导、展览88期。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裙儿摆摆秧箩情》结题验收;出版季刊《九龙池》4期,刊登作品176件;摄影作品《点·线·面》《穿越》入选玉溪市第二届“碧玉清溪是我家”摄影作品展览,《出水口》《山娃》入选红塔区迎元旦摄影艺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翠华-毛泽东故居》《足迹》入选云南省重走长征路-红色写生美术作品展。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繁荣农村、社区和广场文化,开展元旦、春节、米线节、六一儿童节、火把节节等全国性、区域性、民族性的传统节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专题活动,举办“四季风”文艺演出17场次、周末传统花灯剧目展演44场次、喜迎十九大文艺汇演15场次、文化惠民送戏下乡24场,参加全区各类公益演出83场次,观众达32万多人次,丰富人民群众的文艺需求。利用互联网+,开办“红塔文学艺术”微信平台。文化遗产保护,郑氏旧居委托管理,玉溪窑址、玉溪聂耳故居接待参观人数5.39万人,制订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城李家大院9号院瓦屋面揭漏抢救性修缮方案,玉溪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玉溪青花一条街修建性规划通过市级规划。[1]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9月,被授予云南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5月10日,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