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是初中学校从学生初一入学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校三年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成长的足迹,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特长,同时建立成长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学生转学时,成长档案随学籍档案一期转移,中考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综合素质等级高的;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录取。

2015年8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评价维度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1:爱国守纪、乐观自信、讲求诚信,遵守法律法规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言行举止文明,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抵制不良诱惑;乐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3:尊敬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乐于助人,理解并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与分享;4: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5: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能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学习能力

1:学习积极努力,态度认真,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善思明辨,大胆质疑。;

3:善于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4:能总结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实践能力

1:善于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2: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条件的变化调整方案,达成目标。;

3:有较强的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能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4: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与相关的机构或个人联系,获得必要的支持。;

5: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

审美与表现能力

审美与表现能力

1:喜欢上艺术课(音乐、美术),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认真完成艺术课作业,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2:具有审美的眼光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对艺术表现做出评价。;

3:有创造与表现美的欲望,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艺术表现,有自己的艺术作品。

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考核属于综合素质评判中的一环。但是目前,劳技课往往被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处于“放羊”状态。而考核,学生自己去找地方开证明就行了,抵作课时和成绩,学校不作硬性规定。期末综合素质考核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只要学生没有犯特别重大的错误,一般都会从宽评定。如有的地方:“初中升高中有个综合素质评价,每年6分,总共18分,这18分从哪里来?一开始评A、B、C、D等级,后来家长都闹起来了,明明两个人一个年级,你给他评个A,给他评个B,家长就问你用了什么标准。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后来,只要D以上,全部给你6分。这其实就跟不评一样了。”

为此,有专家有提醒,教育部若推行劳动评价制度,不能简单地将其变成一种新的应试,而要成为一种教育思路的转变。这要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劳动评价,为学生的劳动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求家长具备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参与家务,督促孩子去做义工等社会实践。[1]

实证材料名称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1 学生成长自传材料

2 初中五个学期期终评语的原始证据

3 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始记录

4 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原始证据

5 为同学与他人奉献爱心、提供服务与帮助的证据

6 初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违纪、违规等处分的原始证据

学习能力

1 英语口语终结性测试成绩 带插标比例的等级类型(学校)

2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

3 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4 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反思笔记

5 学科竞赛获奖记录

6 初中五个学期期末学业考试与考查成绩的总等第 不带插标比例的等级类型(学校)

实践能力

1 理科实验操作终结性评价成绩 带插标比例的等级类型(学校)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研究与实施案例

3 校本课程表现性活动测评作品、选修记录或评价卷

4 理科实验研究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如: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5 亲手制作的作品(手工作品)

审美与表现能力

1 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其审美情趣的作品(画)

2 艺术表现性活动测评成绩 不带插标比例的等级类型(学校)

3 有参加学校或学校以上艺术活动获得奖励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