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邓王

王常

王常(?-公元36年),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人,东汉初年将领。王莽末年,王常为弟报仇,逃亡江夏。后加入绿林军,担任偏将,攻打邻县。

公元23年,更始帝即位,任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更始帝建都长安,任王常兼理南阳太守事务,命他可自行生杀赏罚大权,封邓王,赐姓刘氏。

更始帝失败后,王常归附光武帝刘秀,任左曹,封山桑侯。受命攻打邓奉、董欣,平定各处屯聚军队。公元29年,攻下湖陵,随光武帝打败苏茂、庞萌,又与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乱贼。

公元30年,王常西屯长安,抵御隗嚣。公元31年,光武帝就地任王常为横野大将军,地位高于其他将领。王常分兵打败隗嚣属将高峻,挥师逼降羌人各部武装。公元33年,北上屯兵故安,抵御卢芳。公元36年,在屯所去世,谥号节侯。[1]

曹魏邓王

曹冲

曹冲(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魏文帝曹丕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称号为邓公。

公元232年(太和五年),魏明帝曹叡加封曹冲为邓王,谥哀。

唐朝邓王

李元裕

李元裕,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崔嫔。贞观五年(631年)封郐王,贞观十一年(637年)徙封邓王。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居邓州(今河南邓县一带)。李元裕曾五任邓州刺史,迁兖州都督。好儒学,善与人谈儒家经典哲理。太宗时,家居邓州,家藏书籍有12车,著名诗人卢照邻早年曾在元裕府中典签,掌书册簿疏,多读他的藏书,并称“略能记忆”。卒谥康。[2]

李炅

李炅,唐高祖的第二十子江安王李元祥之子,爵封广平郡公,曾任澧州刺史,后过继于唐高祖十七子邓王李元裕为嗣,嗣邓王。武则天当权时,故幸免于难。颇有文采,专工山水、杂画,唐朝《历代名画记》有记载。[2]

李孝先

李孝先,李炅之子。嗣邓王,开元中,为冠军大将军。[2]

李宁

李宁,惠昭太子,唐宪宗李纯长子,母纪美人。805年,德宗死后,其子唐顺宗继位,封长孙李宁为平原王,贞元二十一年,始封平原王,与同安、彭城、高密、文安四王同封。随后,李纯继位,李宁被封为邓王。809年,宰相李绛建议册封太子,唐宪宗于当年5月9日,册封李宁为太子,改名李宙,不久又改回原名。812年,李宁病逝,谥号惠昭太子。[3]

宋朝邓王

赵元偓

赵元偓(977—1018),字希道,宋太宗第六子。宋真宗继位,先后封彭城郡王、宁王、相王、徐王。天禧二年(1018年)春,王宫失火,赵元偓受惊吓而死,年四十二。追封邓王。[4]

赵偲

赵偲,宋神宗赵顼第十四子,母林婕妤。初授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宋哲宗朝,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宁郡王。是后累换节铖,历任尹牧,封睦王。宋徽宗朝,历太保、太傅,进封定王、邓王、越王。靖康元年,迁太师,授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真定牧。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王,哭曰:“愿与王俱死。”徐秉哲捕为首者戮之,益兵卫送王于金营,北行至韩州而薨。[5]

赵愭

赵愭(1144年―1167年),初名赵愉,宋孝宗赵昚嫡长子,母成穆皇后郭氏。补任右内率府副率,不久赐名赵愭,任命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宋孝宗做皇子时,赵愭任蕲州防御使。到宋孝宗受禅即位后,任赵愭为少保、永兴军节度使,封为邓王。[5]

钱俶

吴越忠懿王钱俶(929年-988年)公元948-978 年在位。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鏐孙,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阳历为948年2月12日),将领胡进思趁吴越王钱弘倧夜宴将吏,发动政变,钱弘倧被软禁,钱俶被胡进思迎立为吴越王。钱俶嗣位三十余年,期间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8年),钱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献封疆于宋,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988年,六十大寿时,宋太宗遣使祝贺,当夜钱俶暴毙,或有怀疑其被毒杀者,谥号忠懿。后追封“秦国王”,谥号“忠懿王”。

金国邓王

完颜奭

完颜奭(?-1143年),金国赵王完颜宗杰长子,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嫡孙,会宁牧,封邓王。后为上京留守,再改燕京、西京。子完颜阿楞、完颜挞楞。皇统三年卒。

张中孚

张中孚,字信甫。起初,他和父亲张达都是北宋官员。完颜宗翰围攻太原时,张达战死。张中孚率部曲冲进敌阵抢回父亲的尸体。后来跟吴玠、张浚对抗金兵。

天会八年,金睿宗以左副元帅次泾州,张中孚率其将吏来降。睿宗以为镇洮军节度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

贞元元年,迁尚书左丞,封南阳郡王。三年,以疾告老,乃为济南尹,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宿王。移南京留守,又进封崇王。卒,年五十九,加赠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