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是台湾慈善团体之一,创办人是刘侠。全省已有约1000名之工作人员,其中含近四成的身心障碍员工。

人数

1000名

宗旨

服务弱势.见证基督

机构宗旨

服务弱势.见证基督.推动双福.领人归主

创办人

• 简介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

刘侠,一位罕见的奇女子,也是一位用血、泪和生命参与台湾身心障碍福利史的斗士。出生年月日:1942

年2月28日逝世年月日:2003年2月8日

出生地:中国陜西省扶风县杏林镇

学历:台北市北投国小毕业1954年甚以此学历为荣,

这表示以后的学问都是她自个儿修的

• 本名

刘侠(1942/2/28-2003/2/8)

因不足月出生,身体羸弱,老母期望她威武雄壮一点,

故取名「侠」。

• 笔名

杏林子

机构发展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

荣誉证书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

已故的轮椅作家--刘侠女士(笔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颗爱身心障

碍者的心,捐出多年稿费,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创办了属於身心障碍朋友的伊甸园-「伊甸基金会」。

伊甸秉持「服务弱势、见证基督、推动双福、领人归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碍朋友各项社会福利服务,并传达基督救赎的讯息,落实福利与福音并重的使命。

伊甸创会时仅有二位半职人员,全国已有2100多名工作者,其中有300多位是身心障碍者;透过社会大众、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志工的协助,在全台共有19县市80个服务据点提供区域化的身心障碍福利服务,另外,伊甸也将台湾经验传达到马来西亚的槟城(1991)及吉隆坡(2000);另外,也在越南胡志明市(2005)、永隆市(2005)、茶温县(2006)设立海外办事处。

在伊甸家园,有五千七百位身心障碍接受专业社工与就辅人员的服务,其中有900位进入机构接受服务,他们因身体的健康失衡,而使得家庭经济和夫妻关系受到失衡的缠困。

自1985年起,伊甸率先关怀视障者权益,成立「盲人喜乐合唱团」,为视障者开启了心灵之窗;二年后,则为了争取身心障碍者权益,将轮椅开上街头;而为了成全身心障碍者「行」的权利,伊甸当起了公办民营的复康巴士司机;又在「爱无国界、救援无碍」的信念下,当起台湾另类外交的亲善大使,进行轮椅捐赠的国际救援行动。因著「支持全球反地雷、爱心轮椅送残友」的活动,伊甸结合921灾后重建、创造灾民就业机会的援助计划,开设了「南投921庇护工场」,为国际合作与灾后重建搭

起前所未有的桥梁。

为了响应全球推动「无障碍环境」理念,从台湾未来的接班人-大专院校学生开始推动「校园友善城市阵线联盟」,期盼将国内经验与国际合作做最好的结合;伊甸相信在全面向国际社会发声的同时,不仅是提高台湾在世界上的能见度,更充分表达伊甸参与亚太地区身心障碍福利推动之决心。随著社会结构的变迁、多元文化融合,外籍配偶在台的人口数日趋攀升,

2002年8月起伊甸开办「新移民服务」,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人一系列关怀及成长活动,招募培训双语志工,协助辅导并争取相关权益,实际关怀「台越儿」之服务。

台湾身心障碍人口已高达百万,而其中高达七成以上是因后天因素造成,伊甸将继续争取弱势族群权益,增进社会大众对身心障碍同胞的正确认知,并倡导更合理的社会福利政策与争取社会福利预算,使得上帝的伊甸国度得以在台湾土地上实践。

服务对象

伊甸的服务对象是「失能家庭」。当家庭成员遭逢意外成为身心障碍者,不但本身受苦,家人往往也因为突如其来的冲击,在心理、婚姻或经济上陷入困境,破坏家庭原有的功能,成为所谓的「失能家庭」。

伊甸针对容易造成失能家庭的弱势儿童、身心障碍青少年、成人与金龄长者,新移民与国内外地雷受害者提供协助,期能「帮助一个人,活了一个家」。

职能

关爱发展迟缓儿

在台湾,每年有二万二千多名发展迟缓的孩子出生,对这些孩子而言,只要及早接受疗育,三岁以前的疗效是三岁以后的十倍,但是这些孩子平均每个月的疗育费用都不是一般家庭所能负担。为了不让孩子因家庭经济而耽误了早期疗育的黄金时机,伊甸提供了「0~6岁发展迟缓儿家庭社区服务方案」,包括:专业团队联合评估、就医、保险、疗育、托育或就医交通等费用的补助与亲身服务。

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推出全台迟缓儿通报专线,自1994年以来,服务了七万人次的发展迟缓儿童家庭。

服务内容

1、社区化家庭服务

.建立早期通报系统

.社会资源联结

.专业团队联合评估

.临时托育

.居家照顾

.亲职讲座.经济补助

.权益争取.入学转衔.在宅服务

早期疗育

.设立早期疗育中心(教室).提供发展迟缓儿童特教及复健服务

关爱儿童

伊甸已送出2,938台儿童专用轮椅给国内身心障碍儿童

为成年身心障碍者重建自信

领有身心障碍手册者全国约有81万人,其中成年身心障碍朋友占80%,服务范围从大台北地区,延伸到桃园、新竹、台中、苗栗、南投、宜兰、高雄、基隆、屏东、马来西亚槟城与吉隆坡。服务方式更强调尊重个别差异、回归社区、科技应用等的现代服务理念。

服务内容:

.评选制度 .职前适应班 .个案管理服务 .在职进修   .心理辅导

.志工服务 .家庭重建 .心灵重建 .福音关怀 .经济补助

.职业训练 .庇护工场 .自强商店 .重残养护 .转衔服务

医疗复健 .职业辅导评量.支持性就业 .庇护性就业 .居家照顾

安养老人

「老残本一家」台湾社会高龄化的结果,每年将有20%失能老人产生,台湾地区的老年人口超过一百七十万,而每十个老人中,就有一个人面临独居问题。面对这样迫切的需求,伊甸自1996年起,投入「老人及长期照护」的福利服务规划,针对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举办「休闲活动」、开办「老人大学」;针对需要人协助生活照顾的老人,推出「居家照顾」服务,并鼓励民众成为服务园丁,走向居住安养的社区模式以及社工辅导。

服务内容:

.电话关怀 .陪同就医 .社区服务 .谘询服务 .辅具服务

.居家照顾服务.心理协谈 .休闲服务 .居服员训练 .老人大学

.日扥养护 .送餐服务 .独居老人个案管理

国际双福

伊甸马来西亚分会第一个服务据点於1991年在槟城成立,第二个服务据点於2000年在吉隆坡成立,藉由提供服务同时,将基督的福音带入,领人归主。伊甸基金会马来西亚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不限年龄,除听语障、视障朋友须提供转介外,对於其他身心障碍朋友本会皆尽所能的提供服务。在当地已设立儿童保育院、电脑职训班、才艺教室并提供就业服务、辅具及谘商服务等。

在全球如火如荼展开反地雷运动之际,伊甸基金会自1997年3月开始积极推动「爱无国界~支持全球反地雷」活动,得以非政府组织进入国际社会。两年来以观察员身份,分别赴莫三鼻克、布鲁塞尔、渥太华、约旦、日本等国地参加国际反地雷组织反地雷组织会议,并於1998年7月正式成为联合国国内唯一国际反地雷组织的台湾代表,该组织於1997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伊甸每年定期举办相关反地雷议题的活动,汇集台湾民众的力量,筹募轮椅来代替因误踩地雷而失去脚的朋友,让他们可以走出斗室,开始上学、复健、接受职业训练、工作,重新展开新的生活。截至2003年12月,伊甸已送出4,308台轮椅给全球布雷数最多的阿富汗、柬埔寨、约旦、韩国、越南、莫三鼻克、马来西亚、萨尔瓦多等国。

另外,於2001年亦著手规划并推动台湾友善城市运动(Taiwanese campuses Campaign to be

Barrier-Free)简称TCBF,期待藉此呼应联合国经济社会合作事务委员会(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在亚太地区推行的身心障碍十年计划,号召国内外青年学子参与关怀身心障碍者的人权困境,俾使首字原为「Taiwanese」的TCBF,进而转为「跨越国际」「Trans-nationalee」的TCBF。不仅国内外超过二万名的大专院校学生以坐轮椅拄拐杖方式体验身心障碍者的生活不便,亦进而在学校推广校园无障碍。

服务项目

.轮椅赠送  .国际救援 .友善城市推动 .参与国际社会

.国际志工服务

.英文网站服务 .国内外国际合作 .国际差传

.宣教庇护

外籍配偶关怀

由於社会结构的变迁、外籍配偶在台的人口数日趋攀升,伊甸基金会自91年8月成立外籍配偶服务专线,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人一系列关怀、成长服务。办理婚姻成长活动、生活辅导适应班及训练外籍新娘种子志工,帮助他们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学习适应生活并完整社会资源的取得,让社会上更多的外籍新娘能够受惠。也藉由外籍朋友志愿加入我们的服务团队,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和谐的家庭,得到全人的关怀。

服务内容

.专线电话服务.生活适应课程.定期性联谊活动.个案协谈.双语志工及培训

.越语翻译及文件翻译

主持活动

“心旅行”

目的

改变生命“心旅行”

继举办以学生为主要族群的服务学习营队,希望提供志工更多不同型式的服务方案,进一步为没有寒暑假的上班族及退休后仍想参与服务活动的民众,结合志工服务与自助旅行的过程与精神,配合伊甸「象圈工程计画」,补助全台各地弱势社区之教会、小校、及村里办公室,推展其社区学童课

后照顾方案,让服务者为受助单位疏缓其人力窘境,并体验台湾各地不同 的生活样貌,也让受助学童经验更多的外界刺激与教育资源。

象圈工程计划

2006年起,伊甸基金会与《远见》杂志开始合作的「小学生‧大未来系列」专题,探讨偏远小学存废的严峻课题;2007年,除了教育,进一步关怀弱势学童的民生问题,「快乐早餐」应运而生;2008年培力在地学校与社群,成立「象圈工程计画」,持续至今,提供弱势学童上课前、下课后的照顾服务。

• 学习大象精神

• 象群生态是所有动物中最为和睦的美好典范。成年的大象群,在迁徙或遭逢危险时,会立刻围成圆圈,将小象们包围起来,避免小象受到伤害,要是小象不幸受伤,大象们会两两一组,轮流用自己的身体,夹住小象的身体两侧,保护它直到康复,就算小象的母亲不在或过世,旁边的阿姨们会立刻接手照顾,然后由整个象群守护著小象免於受到伤害,直到独立。那人类呢?全台湾的弱势社区内有超过16个万家庭失能的学童,面临缺乏照顾、疏忽对待,甚至是基本的早餐都没有;四点放学后,他们的生命便进入了生命的黑夜。

• 服务内容

• 营养健康补助   由学校结合社区家长、厨工及早餐店,提供家境贫困之学童营养早餐。课后辅导   结合社区组织,打造课后学习场所,透过陪伴、接纳与辅导,让孩子不仅学习课业,感受关怀,也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多元才艺学习   对偏乡弱势的孩子来说,才艺学习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透过音乐、体育、民俗等才艺课程,让孩子发挥潜能,增加自信。品格教育   透过品格教育,教导学童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思考模式,并改善人际关系与品性。亲职教育   邀请失能家庭的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讲座等活动,教导教养观念、沟通技巧等,增强亲子互动关系。社区象圈培力   鼓励社区组织善用在地资源,提出「因地适宜」的服务内容,并提供象圈经验交流,让象圈社区彼此协助,学习分享。

• 小象感谢你

• 弱势社区里的孩子们,因你我的爱心圈成温暖的象圈,守护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们不只课业上进步了,心也温暖了,还学会了分享与感谢;他们珍惜来於自社会上许多叔叔阿姨们的爱心,很想亲口说声:「谢谢您。」

小象感谢你

成员

林美专 高屏岛区区长室

钟淑美 高雄市交通服务中心

李宓 越南服务中心

吴淑慈 基隆社资中心

洪春莲 基隆社资中心

李莲 基隆社资中心

林贵瑜 基隆市服务中心

周美华 基隆市服务中心

王文娟 基隆市服务中心

林威豪 温馨家园

高文琴 东港早疗中心

李宏平 南区按摩组

陈奕达 北区按摩中心

李欣怡 喜乐传播中心

张瑷玲 新移民家庭成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