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强强联手让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商。2007年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完成分拆,联手9年后,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又各奔东西。

中文名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外文名

DaimlerChrysler

总部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

年营业额

1,516亿欧元(2006年)

总裁

迪特·蔡澈(2000-2007在任)

市值

约476亿欧元(2006年12月29日)

所属行业

汽车

人员规模

360,385人(2006年末)

经营范围

汽车,金融服务

成立日期

1998年5月7日

发展历程

戴姆勒-奔驰公司成立于1926年,公司总部在德国斯图加特,是由1883年卡尔·奔驰(Carl Benz)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建立的世界上首家汽车厂——奔驰莱茵燃气发动机厂和1890年由哥特里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建立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合并而来。克莱斯勒公司由沃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于1925年创立,同年,该公司买下马克斯韦尔汽车公司,1928年又买下道奇兄弟汽车公司。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于共同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低成本扩张的目的,1998年5月7日,戴姆勒-奔驰正式宣布与克莱斯勒合并,开始了长达9年的“联姻”,这在经济危机袭来、西方汽车业普遍不景气的时期,他们的合作成为行业佳话。但好景不长,这一完全由戴姆勒-奔驰首席执行官于尔根·施伦佩主导的宣称为“平等”的合并从一开始就隐藏着欺骗、争夺和失控的因素。  2007年7月3日,欧盟正式批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74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克莱斯勒公司80.1% 的股份出售给美国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2007年10月04日发表公报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正式结束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历史。

公司规模

运营状况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流通股份约为10亿股(2006年12月31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上市之后,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和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均有挂牌交易。2006财政年度,市值约476亿欧元(2006年12月29日),营业收入1,516亿欧元,员工360,385人(2006年末);销量方面,轿车3,906,500辆,商用车842,000辆,在17个国家设有制造厂,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在2006-2008年规划期间,戴姆勒-克莱斯勒预计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175亿欧元,在研发方面投资162亿欧元。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

公司业务

产品与服务

奔驰重型卡车

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产品涵盖小排量汽车、跑车、豪华轿车、轻型商用车、重型载重车以及舒适型长途客车。
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主要品牌一览表

中文名

英文名

主营汽车种类

迈巴赫Maybach轿车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轿车、重型卡车、客车
克莱斯勒Chrysler轿车
吉普JeepSUV、越野车
展开表格

同时,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还包括戴姆勒-克莱斯勒财务服务集团和戴姆勒-克莱斯勒银行等机构。

企业战略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战略基于四大支柱:全球布局,强势品牌,丰富产品,领先技术。戴姆勒-克莱斯勒拥有全球化的人力资源,以及遍及世界各地的股东。

公司管理

管理团队

迪特·蔡澈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成立之初,由戴姆勒董事长于尔根·施伦普和克莱斯勒董事长罗伯特·伊顿共同担任新公司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2000年的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18亿美元的亏损。为扭转克莱斯勒的颓势,施伦普任命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担任克莱斯勒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接替伊顿的继任者詹姆斯·霍尔顿。至此,克莱斯勒的高级管理层已全部淡出了新公司的领导团队。随后,迪特·蔡澈任接任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包括董事长以及运营和职能分部的主管,监事会由10名股东代表和10名员工代表组成,监事会任命董事会并审批企业重大决策。

社会事件

然而,合并之后,形式并没有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受累于成本等原因,克莱斯勒连年亏损,这让戴姆勒不堪重负。由于克莱斯勒公司的经营形势一直不尽人意,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价已经从合并之初的108.56美元(1998年5月6日)下跌到26.96美元(2003年3月12日)。新公司的总市值也由最高时的1083亿美元缩减至273亿美元,这还不如合并前戴姆勒一家的市值。[1]

由于不堪忍受克莱斯勒巨大的亏损和遥遥无期的盈利前景以及繁重的员工社保压力,2007年7月3日,欧盟正式批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74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克莱斯勒公司80.1%的股份出售给美国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2007年7月5日双方达成此项协议,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为此将向经营困难的克莱斯勒公司及其金融服务业务注资60.5亿,并将余下的13.5亿美元支付给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此项交易意味着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之间长达9年的“联姻”行将结束。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2007年10月04日发表公报称,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该公司已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AG),并继续拥有克莱斯勒公司余下19.9%的股份。从而正式完成了德国戴姆勒与美国克莱斯勒的分离程序。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更名花费将超过7000万欧元,约合9890万美元,包括17万个邮箱将由原来的@daimlerchrysler点com改为@daimler点com;自10月5号起,工人的工作服、公司专用信纸、名片、车间指示牌以及交通指示牌等均要更换;重卡制造商福莱纳(Freightliner)也要更名为戴姆勒北美卡车公司,于2008年1月7日生效。

分拆之后,戴姆勒公司旨在集中精力发展旗下利润相对可观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和重型卡车业务。2007年四季度,戴姆勒不仅走出(分家之前)2006年四季度1200万欧元的亏损困境,而且其利润一跃而至17亿欧元。另外,戴姆勒公司早在分拆前的5月份,已出资2000万美元从美国福特公司手中购回“戴姆勒”商标的使用权,这样一来,除戴姆勒本公司之外,市场上仅有福特旗下的捷豹公司生产的大型车才使用戴姆勒这一品牌。捷豹是上世纪60年代获得了这一品牌的使用权,而1989年捷豹又被美国福特公司收购。

克莱斯勒五星标志

与此同时,克莱斯勒也开始自己的规划。2007年8月6日,与戴姆勒集团彻底脱离关系的克莱斯勒宣布决定重新启用阔别已久的“五角星”标志,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宣传推广活动随之启动。

两家公司合并的初衷显而易见,克莱斯勒每年能在北美销售近300万辆汽车,但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却只有1%;而作为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戴姆勒每年也只能在全美卖出约12万辆。两个公司分别在欧洲和北美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互不重叠,这样的网络整合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另外,戴姆勒作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轿车生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过硬的质量令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背;克莱斯勒则在多功能越野车、面包车和轻型卡车领域独占鳌头,双方在技术平台共享方面也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