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yuán)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处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永定区交界。介于东经110°05′31″—111°06′27″,北纬28°04′48″—29°02′26″之间,总面积5852平方千米。

沅陵历史悠久,战国时楚置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沅陵县,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境内有国保单位唐代龙兴讲寺、省保单位黔中郡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百余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1件,“辰州傩戏”、“沅陵传统龙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沅陵县

车牌代码

湘N

别名

辰州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北部

面积

5852平方公里

人口

510054人

方言

湘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95.77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745

政府驻地

沅陵镇虎溪路2号

下辖地区

8个镇、13个乡

外文名

Yuanling County

邮政区码

419600

机场

溆浦县乔江机场

火车站

溆浦站

著名景点

虎溪书院

行政类别

地方特产

官庄毛尖

建立时间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知名产业

肉食水产加工、林木

行政区划代码

431222000000

渡口

文昌码头

所属城市

湖南省怀化市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先民渔猎农耕、繁衍生息。

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楚秦设黔中郡治窑头。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沅陵县,属武陵郡,县治窑头,后在蓝溪口和窑头之间迁移。辖今县境外,还包括今泸溪、吉首两县(市)全部及龙山、花垣、永顺、古丈、麻阳、辰溪、溆浦、永定、慈利、桃源等县(市、区)部分地。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长沙王子吴阳为沅陵顷侯,历46年无子国除。

新莽时改沅陵县为沅陆县,改武陵郡为建平郡,县属建平郡。

东汉灭莽后,郡、县名复故。东汉时,县属荆州武陵郡。

三国时县随武陵郡属郢州刺史,县域缩小。吴析沅陵、零阳县地置黚阳县(今龙山县地)。

晋又析沅陵县、零阳县毗连地置酉阳县(今永顺、古丈等县)。此后至南朝齐的200多年间县域无变。齐因之。梁县属武州武陵郡,又别置武陵都尉府于沅陵,县治复北移今黔中郡村。梁天监十年(511年),析沅陵县置夜郎县(今吉首市)及卢州(今泸溪、花垣县地,至陈又并入沅陵县)。陈天嘉元年(560年),县改属沅州通宁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宁郡为沅陵郡,治沅陵,县属沅州沅陵郡。至德元年(583年),封皇弟陈叔兴为沅陵王,越6年陈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沅州沅陵郡,改置辰州,治沅陵,县城由窑头(今黔中郡村)迁至现址。大业二年(606年),复改辰州为沅陵郡,隶荆州。隋末沅陵郡为梁萧铣所据。

唐武德二年(619年),萧铣部将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为辰州,县属辰州。武德三年(620年),析沅陵县置卢溪县,又析沅陵、辰溪县地置麻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县属辰州,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15道,县属辰州,隶黔中道。开宝元年(742年),改辰州为泸溪郡,县属泸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卢溪郡为辰州,县属辰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马殷据湖南,受封楚王,县、州地随属马楚,历后唐、后晋、后汉无变。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唐灭马楚。三年,县地隶武平军节度使,治沅陵,先后为刘言、王进逵、周行逢所据。

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锦、叙等州归顺,立辰州卢溪郡军事,治沅陵,隶荆州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吕文兴降元,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属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隶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遣徐达克辰州路,改辰州路为辰州府,治沅陵。

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书省,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县属辰州府,隶湖广布政使司。县以下为里社,沅陵县分为12都,编户58里。宣德八年(1433年),封辽简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贵燏为沅陵王,传122年无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驻沅陵,历134年。清袭明制,县仍为12都,都下置图,境域末变。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设湖南布政使司于长沙,县属辰州府,隶湖南布政使司。康熙三十年(1691年),编户53里。雍正八年(1730年),县属辰永靖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辰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称辰沅永靖兵备道,县仍属辰州府,隶辰沅永靖兵备道,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结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沅陵县存辰州府,府仅辖沅陵县地。废都里,划分为城区和24个乡(镇)及靖良团(11年后靖良团并入贞平乡)。是年,浦市正街及屈望、甲腊坪、红土溪、桥口、铁柱潭、麻溪口、白岩头、毛家滩、深泥田、松树坪、五股流、突头溪等12个村落划归泸溪县。民国三年(1914年),裁府恢复沅陵县,属辰沅道。民国十年(1921年),废辰沅道,县直属湖南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沅陵县划分为6个区,辖24个乡、镇。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6个区为25个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并为9个区,辖323个乡、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恢复25个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并25个区为7个区,辖48个乡(镇),原第一区改为首善镇,原第七区改为第一区,其它区不变。同年7月,设湘西绥靖处于沅陵,辖19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县属沅泸辰溆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治沅陵。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湘西绥靖处改为湘西绥靖公署。绥靖区增至25县,分置4个督察区,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县为6个区、1个直属镇,辖40个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省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沅陵县撤区,辖25个乡、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沅陵县置14个区,辖25个乡镇。是年,插入辰溪县境的沅陵新平乡第七保南庄坪(今潭湾)一带划归辰溪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置省府湘西行署于沅陵,辖第八(驻永顺)、第九(驻沅陵)、第十(驻洪江)3个督察区,沅陵县撤区,并为25个乡(镇)。是年,插入永顺、古丈之间的沅陵县益平乡第十一保会溪坪一带南岸划归古丈县,北岸划归永顺县。同年,保平乡草塘、岩板铺、松溪坳一带(计4个保)划归古丈县;仁平乡姚儿湾、指方、岩板塔一带,划归永顺县;永顺县木榔溪、王母溪一带划归沅陵县仁平乡。界平乡大池塘、铁井冲、木瓜园、赔人溪、南茶园等地划归桃源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利平乡寺坪、桐木溪一带划归古丈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湘西行署。

1949年9月18日,沅陵解放。10月,沅陵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专区,县属沅陵专区。1952年8月,撤销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辖3个专区,沅陵县改属芷江专区。12月,芷江专区迁驻黔阳县安江镇,改名黔阳专区,县属黔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县属黔阳地区。1981年,黔阳地区迁怀化,改称怀化地区行政公署,县属怀化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3月,撤销怀化地区行政公署,设怀化市,县属怀化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处武陵山东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接溆浦、辰溪,西与古丈、泸溪、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介于东经110°05′31″—111°06′27″,北纬28°04′48″—29°02′26″之间,南北袤106.6千米,东西广90.5千米,总面积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占全省总面积的2.86%。

地势地貌

沅陵县境在古地质史上,最早受武陵、雪峰运动的影响,全境保留着大面积的元古界、震旦系以前的板岩地层;继后受印支、燕山等多次造山运动的波及相继隆起,并在长期的水流浸蚀、切割和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南北高起,中间陷落的沅陵谷地地貌。境内山峦重叠,溪河纵横,地形复杂,沅酉二水纳百川,纵贯全境。呈现两山夹一谷,朝东北、西南向开口的地貌特征。全县最高点圣人山主峰,海拔1355.3米,最低点界首沅水河面,海拔45米。

山地

面积大,分布广,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山面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上,多以中低山为主,山体脊谷相错,起伏悬殊,占全县总面积的72.75%。

武陵山北部地处境内,由西北向西南集倾斜,西起凉水界,东至雷家包,逶迤长达103千米,主要山脉有凉水界、盘龙山、锅锅垴、贵竹山、堡子界、雷家包等6大支脉,近百座高山。山岭多系马头形,自借母溪乡赵家山马头垴起,东至桃源县境,俗有“四十八个马头下桃源”之称。

雪峰山南部延伸入境,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西起九龙山,东至苦菜界,绵延102千米,主要山脉有九龙山、洪山界、圣人山、王尖、苦菜界等5大支脉,百多座山峰。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

平地

沅陵县内有条带状河谷地和呈藕节状的溪谷地,分布于沅水和酉水两岸及大小支流内湾处。相对高度小于10米,地面坡度小于5度,由流水冲积物堆积而成。土壤质地与溪河两岸岩石性质相近,多开辟为水田。是全县稻田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2.44%。

岗地

起伏缓和,呈平顶状、条状、馒头状,有的呈垄状相间排列,多分布在平地上缘。坡度小于15度,相对高度约10—60米山岗凹处多开为水田,岗顶多辟为旱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04%。

丘陵

波状起伏,多呈孤立或条形交错排列,多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相对高度60—200米,近包坡度15—25度,后面坡度变化较缓,丘体一般无明显脉络。占全县部面积19.12%。

水面

占总面积的2.65%。

水系水文

沅陵县水系以沅水为主干,呈树枝状,纳大小溪河910条,总长3888.55千米。

气候

沅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夏秋多旱。温度最高在7月,平均27.8℃,变化幅度在25.9~29.6℃之间。1月温度最低,平均4.7℃,变化幅度在2.1~6.9℃之间;沅陵县平均气温为16.6℃,年际变化幅度在15.8~17.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0.3℃,出现在1972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3℃,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

县境地处全省降雨中心安化县的西侧,年降雨量居怀化地区之首,平均为1440.9毫米,变化幅度在958.8~2047.8毫米之间。

由于东西地形复杂的影响,且森林植被覆盖程度不一,因而气候差异大,垂直立体气候变化明显。

县境太阳辐射量(光量)属中低纬度区,太阳高度角较大,日照较强。山区因云雾较多,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有所减少,日照较弱。

水文

境内地表水来自外来客水和大气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水系以沅水为主干,呈树枝状。纳大小溪河910条,总长3888.5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466条。属一级支流78条,二级支流219条,三级支流134条,四级支流30条,五级支流5条。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下的溪河有444条。境内年平均降水总量为90.4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总量为54.4亿立方米,人平均有地表水9761立方米,为湖南省人平占有水量的2.5倍。入境客水为517.6亿立方米。

县内地下水量,主要取决于天然补给量。沅陵县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83亿立方米,储存量8.06亿立方米。地下水已开采量2274.47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类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碎屑岩裂隙水和浅变质岩裂隙水)、碳酸岩类岩溶水等。主要分布在县西南太常至舒溪口乡沅水河谷一带,以及乌宿、北溶、麻伊洑、麻溪铺、凉水井、官庄等区和筲箕湾、张家坪、火场、军大坪等乡镇。此外,还有井泉洞水6307处,排水量7.2亿立方米。

清清沅江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沅陵县水能资源丰富,居湖南省第一,境内地表水来自外来客水和大气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修建在该县境内。2006年,全县拥有五强溪、凤滩、高滩等3座大、中型水电站。

五强溪库区水面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可利用水面达上万公顷,水产品5000余吨。

山地资源

沅陵县山地总面积582550公顷,面积占全县的72.7%,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禽畜的饲养,为发展林业、农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森林资源

沅陵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多样,40.8%的山地土壤由板页岩风化而成,自然肥力较高,酸碱度适中,含有机质较多,保水保肥力较强,海拔400—600米的山地面积大,发展林业条件优越。树种繁多,有乔、灌、木质藤本植物111科,310属1004种森林植物种群,并拥有一批有待开发的经济价值很高的特有树种。全县拥有松脂资源2000多吨/年,栓皮栎、芳香油类、木本野生药材等林副产品丰富。在各种野生动物中,有药用动物100多种。

饲草资源

沅陵县有大面积可利用山地、农林隙地草场,理论载畜量可达41.7万个单位。

矿产资源

沅陵县境内已探明的有金、钨、铜、锑、铅锌、硫铁等2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达11种,产地17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14处,已探明主要矿产有黄金、硫铁矿、铅、锌、锑、钨、铜、金刚石、重晶石、石灰石、煤、石煤等,居全国前10位的有磷矿、石煤矿,居全国前五名的有石煤矿产,主要探明的储量铁矿1.2亿吨,石灰石100亿吨,石煤400亿吨,开采的有黄金、硫铁矿、锑、钨、铜、金刚石、铅、锌、石灰石、石煤等。[7]

土地资源

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全县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41895.4公顷。其中,水田37570.22公顷,占比89.68%;旱地4325.18公顷,占比10.32%。

(二)园地5852.44公顷。其中,果园1133.75公顷,占比19.37%;茶园1690.76公顷,占比28.89%;其他园地3027.93公顷,占比51.74%。

(三)林地486891.3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60361.91公顷,占比94.55%;竹林地9552.44公顷,占比1.96%;灌木林地3994.55公顷,占比0.82%;其他林地12982.4公顷,占比2.67%。

(四)草地330.57公顷。其中,其他草地330.57公顷,占比100%。

(五)湿地442.46公顷。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内陆滩涂442.46公顷,占比1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158.56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1574.98公顷,占比11.97%;村庄用地11260.06公顷,占比85.57%;采矿用地287.65公顷,占比2.1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5.87公顷,占比0.27%。

(七)交通运输用地4623.46公顷。其中,公路用地1575.74公顷,占比34.08%;农村道路3037.68公顷,占比65.7%;港口码头用地10.04公顷,占比0.2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697.75公顷。其中,河流水面7628.7公顷,占比32.19%;水库水面14809.01公顷,占比62.49%;坑塘水面618.31公顷,占比2.61%;沟渠493.45公顷,占比2.08%;水工建筑用地148.28公顷,占比0.63%。

(九)其他土地6396.53公顷。其中,设施农用地152.52公顷,占比2.38%;田坎6224.85公顷,占比97.32%;裸土地6.26公顷,占比0.1%;裸岩石砾地12.9公顷,占比0.2%。[10]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县以下分设7个区,保留原25个乡(镇)。

1950年4月,沅陵县增划八、九、十区,分第三区设第八区,分第七区设第九区,分第六区设第十区,全县辖10个区,废除国民政府建立的乡镇公所。是年,古丈县所辖桐木溪、血水潭溪北地区划归沅陵县第二区。

1952年6月,沅陵县划为19个区。

1953年,建立人民基层政权,全县设16区、1镇、278个乡(镇)。是年,沅陵县第五区(原孝平乡)划归辰溪县。沅陵县第十四区一部分(原仁平乡大部)和第十五区大部(原治平乡大部)划归大庸县。第十五区湖田一带划归慈利县。第七区(原安平乡)所辖平原村一带划归溆浦县。

1954年3月,全县增划7个乡。

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设55个大乡和1个镇。

1958年9月,改设16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61年,湘西钨矿矿区人民公社划归桃源县。

1962年,调整公社体制,恢复区建制,全县划分7个区、1个镇、50个人民公社。

1981年,洞庭溪区公所迁麻伊伏,更名麻伊伏区,城关镇更名为沅陵镇,桐木溪公社更名为高坪公社。

1984年,沅陵县以原公社范围建乡、镇,设8个区(增加军大坪区,辖军、筒、枫三乡)、1个县辖镇、5个乡级镇、45个乡。

1987年1月,桃源县所辖沃溪镇回归沅陵县。是年,全县辖8区、2个县辖镇、45个乡、5个乡级镇。

1992年,麻伊伏镇更名为五强溪镇。

1995年,五强溪镇由区辖镇变为县辖镇。

2000年12月,七甲坪、筲箕湾两乡撤乡设镇。

沅陵县

2003年至2005年底,沅陵县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太常、乌宿、麻溪铺、凉水井、官庄、北溶、麻伊伏、军大坪8个区公所,将苦藤铺乡、白田乡、郑家村乡大部并入沅陵镇,柳林汊乡、高坪乡2村、黄壤坪3村并入五强溪镇,沃溪镇、荔枝溪乡、黄壤坪乡部分并入官庄镇,张家坪乡、渭溪乡、张家滩乡、郑家村乡部分并入凉水井镇,楠木乡、蚕忙乡、洞溪乡并入七甲坪镇,用坪乡并入筲箕湾镇,高砌头乡并入明溪口镇,沙金滩乡、栗坡乡并入太常乡,丑溪口乡、舒溪口乡大部合并为盘古乡,乌宿乡、清水坪苗族乡、棋坪苗族乡、落鹤坪乡合并为二酉苗族乡,池坪乡、坳坪乡、竹园乡合并为荔溪乡,长界乡并入马底驿乡,落坪乡并入北溶乡,七甲溪乡并入大合坪乡,高坪大部并入清浪乡,军大坪乡、筒车坪乡、枫香坪乡合并为借母溪乡,麻溪镇、楠木铺乡、杜家坪乡、深溪口乡、肖家桥乡、陈家滩乡、火场土家族乡不变,52个乡(镇)合并成23个乡(镇)。

2015年11月25日,太常乡、深溪口乡并入沅陵镇,设太常、深溪口便民服务中心。

2016年,行政村合并。是年,沅陵县设21个乡镇、369个村、34个社区、4696个村民小组、308个居民小组。

2019年,沅陵镇太常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太安社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沅陵县下辖8个镇、13个乡。沅陵县人民政府驻新村2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431222102000麻溪铺镇
431222105000五强溪镇
431222110000明溪口镇
431222111000凉水井镇
431222112000七甲坪镇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人口

沅陵县

沅陵县境内户口统计于明万历十三年(1615),沅陵有7369户,57659人。明末清初,屡遭兵燹,特别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部与清军于辰龙关对峙两载,远近百姓900余口逃散四方,部分村落,人口锐减。

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沅陵县仅27659人,比明万历四十三年减少3万人。此后,社会基本稳定,但于由“笠税数倍于邻近州县”,农民不堪负担,因而轻弃田庐,逋逃异乡,人口发展呈徘徊状态。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都察陆院颁布人丁征役、纳税五十年丁册为准,“嗣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1723),又丁口税摊入地亩内征收。丁税收政策既除,隐报漏丁现象减少,人口渐增,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县内总户口达47530户,37.456万人,131年内,净增人口34.69万人。

民国初期,战祸频仍,人民惨遭屠戮,民国九年(1920),人口减至30.09万人。1910年、1914年两度大旱,田土失收,城乡饿死者约2万人,加上外出逃荒未归者,“其数不下三四万人”(民国版《沅陵县志》)。抗日战争期间,大量人口迁入,1934年,人口上升到39.75万人,比民国28年增5.11万人。迁入人口陆续返回原籍,1949年户口统计,沅陵县部人口为35万人。

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再生产能力增强,加上未开展计划生育,人口上升甚快。1952年,上升到36.47万人,年平均增加4900人。“一五”时期,虽因1953年行政区划变动,划归辰溪、大庸和溆浦三县共14424户,59564人。但至1957年,总人口仍上升到38.9万人,5年间共增加83864人,越来越多每年增16700人。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人口生产出现负增长,1961年,沅陵县人口下降到33.9452万人。

1962年,县内人口回升,到1976年,出现持续15年生育高峰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人口生产失控,增加速度过快。15年时间,年均以28.74‰的速度递增,此年,逐渐推行计划生育,1977—1987年,第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5642人,1987年末,沅陵县人口为59.2954万人。80年代后,人口问题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计划生育工作被列为基本国策,人口管理趋向法制化。到2006年,沅陵县总人口65.03万人。

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7万人,常住人口为59.14万人,其中,城镇20.08万人,农村39.06万人,城镇化率比去年提高0.44个百分点,达到33.9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19‰,死亡率为7.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4‰。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常住人口为60.93万人,其中,城镇25.72万人,农村35.21万人,城镇化率比去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达到42.21%。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7‰,死亡率为4.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

2021年5月28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沅陵县的人口数为510054人。[6]

常住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沅陵县常住人口为510054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82582人相比,减少72528人,下降12.45%,年平均递减1.32%。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2592人,占41.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7462人,占58.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7.52个百分点。 

户别人口

全县共有家庭户194125户,集体户3049户,家庭户人口为491602人,集体户人口为1845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04人。 

民族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7530人,占48.53%;各少数民族人口262524人,占51.4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6405人,减少15.79%;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6123人,减少9.05%。

乡镇常住人口

全县共21个乡镇,常住人口超过15万人的乡镇1个为沅陵镇;在4万人至5万人之间的乡镇2个,分别为官庄镇、凉水井镇;在1万人至3万人之间的乡镇13个,分别为七甲坪镇、筲箕湾镇、五强溪镇、荔溪乡、二酉乡、马底驿乡、清浪乡、麻溪铺镇、盘古乡、明溪口镇、借母溪乡、楠木铺乡、大合坪乡;在4千人至1万人之间的乡镇有5个,分别为北溶乡、肖家桥乡、陈家滩乡、杜家坪乡、火场乡;其中人口居前三位的沅陵镇、官庄镇、凉水井镇3个镇合计254397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为49.88%。

各乡镇常住人口(单位:人、%)
 各乡镇 人口数比重
2020年2010年
全县510054100.00100.00
麻溪铺镇132452.602.81
五强溪镇244874.804.83
展开表格民族

沅陵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与散居并存的多民族的县。沅陵在远古即有人类居住。其后,经历代开发,逐渐成为多民族地区。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楚国势力开始越长江南下,“开濮地而有之”。秦灭楚置黔中郡,郡治在今县城西窑头,留居的官兵中有汉人与土著人杂居。西晋“永嘉之乱”后,晋朝廷曾规定:偏远夷地,不输贡赋,或徭役全免,故流入者渐多。县内有部分谢、袁、萧及土家族的田、覃、杨三姓人民即于西晋时来县定居。

沅陵县

隋唐之际,曾于沅陵置辰州都督府,随军游宦者,顶踵相接,苗、瑶、土家族等民族,一部分退避山林,一部分与外来汉族人民杂居。宋代为使少数民族归服,曾一度采取羁縻政策。元至正七年(1347),白族钟氏三兄弟及子侄(祖籍云南省),自江面避乱徙沅陵,于西关溪子口和东关佘家桥定居。

明代对少数民族地区,亦以镇压为主,镇抚结合,于县西北棋坪设拱辰营,驻重兵以防苗。清代,县内城区附近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融合,唯县西、西南、西北的深溪、酉溪、舒溪、杨溪、荔溪、丑溪、耍溪、蓝溪流域,仍有大部分人保留与苗族相似的语言、风俗、服饰,自称“果熊”。这些地区,清廷视为苗地,曾划入“乾嘉苗民起义”时的“苗疆御览图”。嘉庆八年(1803)常德回民马新盛、凤凰回民郑大勋先后迁县定居。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兄弟民族同胞来县避难定居。

新中国建立后,又有一些侗族、蒙古族等干部因工作迁徙而来。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对“五溪”少数民族的岐视,县歧视多的苗族、土家族等居民被登记为汉族。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县内苗、土家、侗、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只登记到3782人。1985年,县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申报:火场乡成立土家族乡,清水坪、棋坪乡成立苗族乡。到1982年止,恢复改正部分人的民族成份,其中苗族34935人,土家族22043人,白族135人,侗蒙、水、回、高山等民族37人。至1987年,沅陵县有汉族53.193万人(含“果熊”人23万),苗族等15个少数民族共61022人。

到2006年,沅陵行政区划调整结束,少数民族乡只有两个:火场土家族乡、二酉苗族乡。共有少数民族人口36.46万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沅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8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4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1.92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70.95亿元,同比增长7.5%。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7728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沅陵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9:42.3:41.8。

2021年,沅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77亿元。 [11]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沅陵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比上年增长10.3%。其中,50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9.97%;5000万以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06.33%;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39.6%。

财税收支

2019年,沅陵县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3.65亿元,同比下降0.09%;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6.57%,税占比达到70.09%。全年累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4亿元,同比增加7.3%。

人民生活

2019年,沅陵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0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4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3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9922.6元,同比增长15.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8242.8元,同比增长4.6%。

2020年,沅陵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7.26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4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77.12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同比增长2.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7.3:43.5:39.2。

第一产业

2019年,沅陵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5.5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为24.89亿元,同比增长5.1%;林业产值为4.35亿元,同比增长2.64%;牧业产值为12.18亿元,同比下降0.59%;渔业产值为3.39亿元,同比增长3.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7亿元,同比增长9%。2019年,沅陵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7家,农民合作社达987家,家庭农场达95家。

种植业

2019年,沅陵县粮食播种面积44.5千公顷,同比增长1.8%;全年粮食产量23.84万吨,同比增产1.5%。其中,油料产量2.6万吨,同比增长24.6%。

林业

2019年,沅陵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000公顷,其中中央投资完成造林面积67公顷,当年新封山育林12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66%,活立木蓄积量达2223.33万立方米。

畜牧业

2019年,沅陵县肉类总产量2.69万吨,同比减产16.2%。其中,猪肉产量1.76万吨,同比减产23.7%;牛肉产量2016.03吨,同比增产1.1%;羊肉产量2824.15吨,同比增产4.4%;禽肉产量4505.73吨,同比增产2.4%。禽蛋产量1235.8吨,同比增产7.9%。年末生猪存栏8.78万头;牛存栏6.41万头;山羊存栏14.28万只;家禽存笼143.68万羽。

渔业

2019年,沅陵县水产品产量20028.22吨,同比增产4.4%,其中,淡水产品养殖产量19219.64吨,同比增产4.4%。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沅陵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2.68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9.24亿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建筑业

2019年,沅陵县资质内建筑业实现产值32.22亿元,同比增20.3%;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74亿元,同比增长7.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沅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32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2亿元,同比增长12.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2.1%;零售业零售额57.37亿元,同比增长9.5%;住宿业零售额0.95亿元,同比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2.6%。

对外经济

2019年,沅陵县完成签约项目9个,合同资金3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85亿元,其中省外境内27.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865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482万美元;劳务输出完成326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23万美元。

邮电通信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8.76万户,拥有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9.7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邮政业务总量达到6756.34万元,同比增长29.53%。

旅游业

2019年,沅陵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1.04万人次,同比增长40.9%。实现旅游总收入44.55亿元,同比增长13.19%。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7.94亿元,比年初新增14.94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52.3亿元,比年初新增13.15亿元,同比增长9.5%;单位存款余额为35.55亿元,比年初新增1.79亿元,同比增长5.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2亿元,比年初新增3.86亿元,同比增长5.1%。

保险业

2019年,沅陵县保费收入达到43140.07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农险保费3623.2万元,同比下降0.6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886.04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农险赔付2340.79万元,同比增长77.24%。

文化

地名由来

沅陵以始置故城北枕沅水,南傍高大土阜,古称高大土阜为陵而得名。随同县名始于汉初。因史上历来为辰州府治地,所以又称辰州。

地方风俗

沅陵山歌

沅陵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地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

沅陵山歌受历史、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语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风格上形成三大色彩区:以深溪口乡为中心,境内沅水上游两岸方圆区域为上河腔系,上河腔系是以“落阳腔”为主要的色彩腔调;沅水下游两岸方圆区域为下河腔系,下河腔是以“顿顿腔”为主要色彩腔调;酉水两岸方圆区域为北河腔系,北河腔是以“高山腔”为主要色彩腔调。每一腔系由多种腔调形成的同一风格色彩。

沅陵山歌从节奏旋法上又可分三种:一是高山山歌;二是短尾山歌;三是坐唱山歌。高山山歌数量较多。不仅在北河腔系里,在上河腔系里和下河腔系里也出现不少,特别是在下河腔系里,演唱者结合语言特色行腔也别有韵味。高山山歌是在大山里喊唱的歌,山高调高,距离远,音也唱得长。短尾山歌是在田间地头,近距离演唱的歌。坐唱山歌在上河、下河腔系里流行,北河腔系里难见。遇到喜事,大家围在一起,一领众和,热热闹闹,领唱多是即兴作词,和唱是固定的衬句。

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三类。一是情歌类。情歌占据了山歌相当大的比重。俗话说:“无郎无姐不成歌”,沅陵的情歌,情真意切。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内敛,却总能窥见男女间纯净的心灵。如《唱支山歌试妹心》:“隔河看见花成荫,心想摘花怕水深,丢个石头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二是生活类。此类山歌涉及的题材广,有反映时代的劳动生活,唱耕锄劳作,唱春夏秋冬;有对生活的感概,唱人生百味,唱冷暖人间。如“山歌好唱口难开,林檎好吃树难栽;白米好吃田难做,鲤鱼好吃网难开”、“不会唱歌莫惹娇,不会剖蔑莫动刀;不会划船莫下水,烂船莫放水中漂”、“桐子树上结青球,姐妹吵架莫记仇;只有弟兄合到老,哪有姐妹合到头”。三是时政类。此类山歌主要表达对社会的一种感情和态度。每个时期都有相当一部分山歌直接表达着劳动人民对社会时政的看法和理解。如“当兵就要当红军,革命胜利不受贫;会做工的有工做,会种田的有田耕”,就是当时劳苦大众对革命的向往与憧憬,对革命队伍的拥护和爱戴。新时期以来,时代赋予山歌新的内涵,内容更加健康,内涵更加深远,精神更加积极。

巫傩文化

文化

巫傩文化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邺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五溪文化中的这种古俗,至今在沅陵,特别是七甲坪乡犹存,称为辰州傩,又称土家傩。

辰州傩源于荆楚,辐射于巴蜀吴越秦等地,曾一度影响中原。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沅陵县志》记载:“辰俗巫作神戏,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数日,荒诞不经,里中习以为常”。清乾隆十年(1745年)的《永顺县志》也记载有辰州傩戏的影响:“永俗酬神,必廷辰郡师巫唱演傩戏。……至晚,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清道光元年(1821年)《辰溪县志》记述了当时巫傩之盛况:“又有还傩愿者,……至期备牲牢,延巫至家,具疏代祝,鸣金鼓,作法事,扮演《桃源洞神》、《梁山土地》及《孟姜女》等剧,其名有三请愿、朝天愿、去霄愿、白花愿之属”……

现存于沅陵县七甲坪镇的辰州傩,分为“上河教”和“河南教”两大教派,曾有61坛。行傩时分为三个部分:傩祭(即做法事)、演傩戏(又称傩堂戏)、演傩技。傩戏按其内容形式有傩堂戏、小戏、大本戏之分,是法师请神演变而成;表演剧情简单,小戏已具小型戏曲特征,大戏的戏曲化程度较高,主要剧目有《孟姜女》、《龙王女》、《七仙女》、《鲍三娘》等,傩技为绝技杂技表演,主要有上刀梯、过火槽、踩犁头等。

辰州傩所包含的傩祭、傩戏、傩技及其面具艺术是中国古老而神秘又极富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堪称中国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湘西北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地人民群众长年生产、生活、文化传承的缩影,是湘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濒临失传的辰州傩戏,2006年被国家选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沅陵号子

沅陵劳动号子是沅陵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和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

沅陵的劳动号子按照劳动工种的不同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和船事号子。

盘木号子

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所常用的号子,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

由于沅陵盛产木材,这里的木材被大量的运往外地,砍下的木材需要从山上拖至运输码头,受当时的劳动条件所限,这种重体力活只能靠人力来完成。盘木号子就是劳动者在搬运这沉重的木材时所唱着。在沅陵北部落鹤坪、高碣头和明溪口一带的盘木号子又被称为“三声号子”:该号子以一领一和为一声,分成三声,所以称为“三声号子”。它采用领和有规律交替的演唱形式:领一小节和一小节,两小节为一声。第一声中的歌词为语气虚词,第二声和第三声里才加入有实际意义的歌词,歌词中衬词使用得较多。它与南部的《盘木号子》的旋律走向不同,不再是一味地下行,因此性格上较之开朗乐观。

车水号子

农事号子是在从事一般农业劳动时所演唱的歌曲,这种劳动的强度并不大,而且参与劳动者男女皆可,因此车水号子的旋律性强,曲调较优美,歌词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流传在沅陵县张家坪一带的《车水号子》,由于车水工作的劳动负荷量不大,所以它的演唱形式不同于其它劳动号子领唱者都是男性,它如果女声好可采用女声领唱,男女声和唱的形式。

船工号子

沅陵的水运与沅陵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着重要影响,船工号子它伴随着水运过程产生,行船时的气候条件以及行程中地理环境的不同都是形成船工号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主要因素。因此沅水的船工号子是沅陵最有特色、表现力最丰富且最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沅陵船工号子的内容、形式相当丰富,在不同的环境中喊着不同的号子。根据曲调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撬排号子、摇橹号子、荡浆号子、拉纤号子等等。

沅陵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多采用领、和相结合的形式。领唱者唱歌词,或者唱虚词,形成一呼一应的形式。领与和的结合形式多样,以密接式为最多,即领部与和部相接,交替出现,呼应紧密。如《盘木号子》、《荡浆号子》等。其次还有句接式,即领部与和部相连构成完整的乐句,如《车水号子》;《酉水船工号子》领和的结合形式采用重叠式,即领部与和部同时出现,构成多声部音乐织体,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土家鸟经

土家人为何与鸟儿亲密同乐,缘于当地关于一个“神鸟”的传说。相传东汉时期,朝廷派伏波将军马援征剿“南蛮”,当地山民势单力薄,难以正面抗击,只好躲进土家人聚居的沅陵火场乡素有“地下迷宫”之称的“无缘洞”。由于山民从不侵犯飞鸟,鸟类也不怕人,围绕洞口欢快地飞来飞去。官兵追至洞口,发现这里飞鸟如歌,一领兵说:“洞中有人必无鸟,有鸟必无人”于是下令撤兵。就这样,山民们因鸟躲过了一场劫难,从此,世世代代的土家人有了养鸟的习惯,他们敬鸟如神,便产生了如何识鸟、赏鸟、沐鸟、训鸟、斗鸟等鸟文化现象。

土家人斗鸟分小斗和大斗。小斗为“一村一组”不分季节相约而斗,大斗则为“一乡一镇”摆擂台赛,这要等到农历八月中秋后。因为,这时人儿最闲,鸟儿最壮。“大斗”就逐渐演变成沅陵现在的斗鸟节。

土家人的鸟笼制作也极为讲究,做工精致玲珑,由美丽的“鸟笼衣”、36根细竹和72根竹条编制而成,镶刻有“两鸟抢宝”、“八仙过海”等图案。鸟食极为“精致”,用鸡蛋和鸡腿部精肉相拌炒熟而做。现在,土家山寨富裕了,沅陵土家人玩鸟也玩出了花样,走亲戚带上鸟笼,回娘家带上鸟笼,进城里带上鸟笼,就连下河赛龙舟、上山唱山歌,也要带上自己心爱的鸟笼,鸟儿成了土家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节庆活动

龙舟赛

沅陵传统龙舟赛的形成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之后,沅陵一带就有划龙船的习俗。沅陵特有的传统龙舟赛和传统龙舟文化其特征是:横水竞渡,赛船多、划手多、观众多、赛时长。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的共性。有的跪式划,有的坐式划,有的坐式立式并用;有的双槌催船,有的单艄掌舵,有的双艄齐下将“偷料”、“关头”、“绕河”、“绕庙”、“赏红”、“抢红”、“冲滩”等独具风格的传统民俗与体育竞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多网络、多样式、多流域的以沅陵为核心的中国湖南传统龙舟。

茶文化旅游节

沅陵种茶历史悠久,典承神龙,载于西晋。建设景观茶园15万亩,年产8000吨,综合产值15亿元。2012年开始,举办6届碣滩茶文化旅游节。尤其2018年,举办以“天涯共此茶”为主题第四届碣滩茶文化旅游节,省内外40余家媒体矩阵发声,网络直播浏览量达20.97万人次,活动期间30余茶企参展,签约12个项目,意向投资160多亿元,落地项目资金15.6亿元。

花朝节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民间即有花朝节习俗。如今,沅陵官庄等地仍然保留着花朝节提亲、少女穿耳环、牛儿穿鼻、剪纸刺绣拜师等习俗,老街村更是每年举行一次传统的山村花朝节。花朝节已被列入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书香节

二酉山下,有口清澈见底的“发蒙泉”,每当新学期启幕,周边的家长都要带着即将读书的幼童,渡江饮泉。书香节活动中,当地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集体饮泉并拜师。二酉苗族乡的孩子们在校长的带领下,从二酉洞祭取圣火,然后分三路依次由学生传至启蒙广场,最后在“书香节”启动现场汇聚薪火盆,寓意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不断。

画眉节

火场土家族乡以土家族居多,占总人口97%,境内山川神奇,民风淳朴,俗有“鸟乡”之称,养鸟及斗鸟文化已经列入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言俚语

沅陵县内方言,分汉话和乡话两类。

沅陵汉话以县城话为代表,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是县内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由于地域关系,各地语音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五个方言片,即东南部片、南部片、西南部片、西北部片、东北部片。东南部片以怡溪话为代表,分布在原官庄区境内怡溪流域,发音清晰柔和朴实,多带下滑儿化尾声,但在夷望溪流域,又带有桃源和安化口音;南部片,俗称“死客子”,分布在原凉水井区蓝溪流域和原麻溪铺区荔溪下游,其语音粗犷豪放,多团音;西南部片,以舒溪话为代表,分布在原麻溪铺区的舒、杨二溪流域和原太常区的丑溪流域及乌宿区的酉溪流域,带有辰溪、泸溪话音调;西北部片,以深溪话为代表,俗称“蝴蚂闹”,分布在原乌宿区内的明溪流域和军大坪、北溶两区境内,明溪话兼永顺口音,朱红溪上游语音带有张家界(原大庸)话口音;东北部片,以洞庭溪话为代表,分布在原麻伊洑区和原官庄区的黄壤坪乡一带。洞庭溪,古为通往慈利的陆路交通要道,其原七甲坪、蚕忙、楠木乡一带的语言,古汉语音韵犹存,带有慈利口音。区内五强溪、怡思溪、大别溪流域的原麻伊洑、柳林汊、黄壤坪乡语音接近桃源语音。

沅陵乡话是乡话区内人民自己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县西南酉溪、丑溪、舒溪、杨溪、荔溪流域,即原麻溪铺全区和原太常区的舒溪口、栗坡、丑溪口乡,原乌宿区的棋坪、清水坪乡,原凉水井区的渭溪乡,以及原沙金滩、太常、白田乡的大部分村组,原乌宿、落鹤坪、高砌头、深溪口、张家滩乡的部分村组。讲乡话的人口约23万,占沅陵县总人口的40%。

特产1829次播放04:39最美乡愁|渗入骨髓的味觉记忆——沅陵猪脚粉1004次播放04:35沅陵特色美食!晒兰肉干香可口,是怀化人忘不了的美味|回家吃饭248次播放05:41“沅陵大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

十大特产

1.沅陵碣滩茶

碣滩茶产自中国·沅陵,生长在两山之间,两水之上,紫岩之中,云雾之下,集传统与现代工艺匠心天成。碣滩茶是千年贡茶,中国卷曲型绿茶的代表。其外形条索卷曲,汤色黄绿清透,滋味鲜爽甘醇,饮后回甘。

1989年荣获农业部金奖,并被誉为“中日友好茶”;1991年获国际文化节“中国文化名茶”称号,并授予金奖,被载入《中国名茶录》。

2.沅陵大曲

沅陵大曲以有机高粱为原料,纯粮酿造,匠心制作,品味甘、绵、净、爽,空杯留香,回味悠长。沅陵大曲新酒厂建设总投资4.5亿元,占地16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具有古典民风的现代化工厂,同时配套40000亩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着力打造酒文化、酒生态、酒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

3.大合坪黑猪

大合坪黑猪属于湘西黑猪系列,是中国的一个优质地方猪种,产于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因其中心产区在沅陵县大合坪乡得名。

4.五强溪鱼

五强溪鱼肉鲜味美,尤其是肖家桥、陈家滩、五强溪等几个乡镇的鱼,肉质雪白细嫩,紧密有弹性,耐煮,口感极佳,备受消费者青睐。五强溪鱼既是沅陵节日的招牌菜,更是招待宾朋的当家菜,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的烹调手艺。

5.龙兴酥糖

沅陵酥糖是沅陵县的传统食品。以当地出产的芝麻为主要原料,加拌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面粉精制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点,营养丰富,且有润肺和助消化等功用。

6.沅陵晒兰肉

晒兰肉是湖南省沅陵县独有的传统地方特色美食,选用湘西本地之黑猪后腿瘦肉剖制成片加各种天然香辛料腌制,放在竹篮里晒干或者用无烟木炭烘烤而成。为湖南怀化、湘西、张家界、常德等地民众的喜爱美味之一。

7.沅陵茶油

沅陵山茶油(又名茶油,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山茶科山茶属油茶树的种籽,是中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沅陵县种植油茶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

8.沅陵板栗

沅陵的“沅优一号”板栗,是板栗中的精品。它是从3500多亩的大果油栗林中选出优株,经过嫁接培育而成的良种板栗。沅陵因气候、土壤等综合性条件优越,所产板栗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灰栗、毛栗红、大果油等。

9.齐眉黄酮茶

黄酮茶俗称霉茶,富含黄酮素、胆碱、维生素C等成分,药食同源,老少皆宜,加工简单,采摘期长,是山区发展产业的优质项目。黄酮茶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小趋势,小品种,大产业。

10.沅陵土蜂蜜

土蜂蜜是中国沅陵本地的一种黑色小蜜蜂生产的蜂蜜,它们喜欢生活在石洞或树洞里,一年只取一至两次糖,纯度极高,采用百花酿造而成,营养丰富。

十大美食

1.沅陵猪脚粉

沅陵的米粉店布满了大街小巷。经营仅限于上午,沅陵人一般都喜欢在早上吃米粉,俗称“过早”。沅陵米粉的种类多得数不清,什么猪脚粉、三鲜粉、扣肉粉、饼饼肉粉、酸辣肉丝粉等等。

2.沅陵蒿子粑

蒿子粑是沅水、酉水流域特色小吃,用糯米加籼米打成粉或者磨成浆,拌香蒿加适量清水做成一个个圆的、扁的、长的、方的粑粑,内包红豆、砂糖或黄豆、芝麻粉,也可包酸辣椒豆腐丁或盐菜腊肉丁,外用洗净的桐树叶包好蒸熟,趁热吃,口感香糯,味鲜色美。

3.灯盏窝

灯盏窝,是用大米和黄豆打成浆,放在铁皮制成的类似古时油灯样模具器皿中,再裹上已拌好的萝卜丁、香干豆腐丁、酸菜等食用芯,用菜油炸制而成,其味香、辣、脆、软,美不胜收灯盏窝呈圆形,象征“圆满”;色泽金黄,象征“富贵”。

4.沅陵小笼包

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像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由此得名。

5.沅陵米豆腐

米豆腐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地方小吃。这种用上好的大米做原料,经过磨浆煮熟成形加工而成的大众食品,其本身的口味比较单调,但加上沅陵人自己调配的各种佐料,便成了百味美食。米豆腐是沅陵最普通的口味百变且最价廉大众小吃。

6.炒汤圆

沅陵炒汤圆历史十分悠久,据传起源于宋朝,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经炒熟后,加入泉水煮至水开,吃起来香甜可口。

7.糯米辣椒

用新摘的红辣椒洗净剖开去籽,填入糯米粉捏成芯,放入大瓦罐里密封腌制,待10天半月后取出,糯米芯已经变酸,而且晕染上了辣椒的颜色,淡淡的,粉粉的。

8.沅陵苗家酸鱼

“坛子菜"为居家必备,最常见的有胡葱酸、蕞头酸、萝卜酸、青菜酸、榨菜酸等,或把田鲤鱼等鲜鱼剖肚去杂,和米粉以坛封,做成酢鱼。

9.冰凉粉

沅陵的凉粉和其他地方的凉粉不大相同,形状类似果冻,但是又比果冻还要软,晶莹剔透,似水一样,一般添加红糖水后即可食用。甜甜的,酸酸的,又滑又凉,还带点清香,吃起来非常爽口。

10.马底驿豆腐

马底驿豆腐洁白圆润,细嫩可口,入口即化、回味甘甜。马底驿豆腐现已发展生产鲜豆腐、卤制香干、烟熏香干、腊豆腐、猪血豆腐、豆腐皮、豆腐乳、油豆腐等十多种产品。所生产的产品采用传统方法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而成。

交通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公路总里程达3518.40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2千米,国道254.923千米,省道299.236千米,县道429.98千米,乡道984.104千米,村道1419.422千米,专用公路28.737千米。另有组级公路约3000千米。全县具备条件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有出租汽车公司2家,出租汽车200台;有沅陵县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和沅陵县飞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家公交公司,113台公交车,其中79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有2家网约车公司13台网约车;全县营运车辆拥有量为446台,其中客运车辆218台,货车228台(含危货运输车辆15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5家,有教学车辆205台。有沅水、酉水两大水系,通航水域面积240平方千米,通航里程260千米。客货船舶共372艘,其中普通客船217艘,渡船47艘,标准化渡船43艘,普通货船65艘。

2019年,沅陵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5.48亿元,同比增长6.5%。

“六纵五横四港”立体交通项目基本情况

“六纵”指安张衡铁路、张新高速、张沅旅游高速、沅辰高速、张沅公路(G241)、五强溪—陈家滩—马底驿—溆浦公路。

安张衡铁路:安张衡铁路途径陕西、重庆、湖北和湖南。陕西安康至张家界铁路建设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201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其中张家界至衡阳铁路(途径桑植县、永定区、沅陵县、安化县、涟源市、双峰县、衡山县,全长373.7千米)列入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

张新高速:张新高速是张家界至新化高速,为呼北高速G59在湖南的一段,分为两个项目:张家界至官庄高速,官庄至新化高速。

张家界至官庄高速起于张家界市区东侧洋池,与常张高速相连,终点接常吉高速,全长83千米,其中沅陵县境内48千米,有3个互通即七甲坪互通,清浪互通,高坪互通,分别修连接线连通七甲坪集镇、五强溪集镇、清浪集镇和高坪集镇,连接线长达26.8千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交通运输部批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官庄至新化高速起于沅陵县官庄沐濯铺村,设枢纽互通与常吉高速相接,全长79千米,其中沅陵县境内主线4.26千米,加上匝道共计5.53千米,在抱木园处设有服务区。该高速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张沅旅游高速:拟规划建设的张家界至沅陵旅游高速公路起于张官高速张家界大坪互通,经张家界四都坪老溪洞自然保护区进入沅陵,途径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筒车坪、枫香坪、四方坪、太常(沅陵县城西北郊)、沙金滩、丑溪口,终点顺接沅辰高速公路,与常吉高速公路十字相交,全长约80千米,可成为张官高速(G59)和常吉高速(G56)两条高速的连接线,该项目正在争取进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十四五”规划。

沅辰高速:沅辰高速起于常吉高速舒溪口大桥西约1千米处,连娄怀高速,全长50.5千米,其中沅陵县境内6.7千米,经过沅陵县盘古乡和筲箕湾镇,在筲箕湾洞底村距三角坪约3千米处设互通连接319国道。该高速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张沅公路(G241):张沅公路(G241)现为三级路,延伸至渭溪接通溆浦低庄,构成沅陵县交通网络骨架的“一纵”。重点是对沅陵至渭溪(大枫溪)进行升级改造并接通溆浦低庄。

五强溪—陈家滩—马底驿—溆浦公路:该路原为省道S243,后因国省道规划调整,将S243调整为地方公路,2019年,县里自筹资金8900万元,对肖家桥至五强溪70.4千米进行路面改造大修。

“五横”指长益常沅吉高铁、秀吉益铁路、古丈—凤滩—五强溪—常德公路、常吉高速、319国道改线。

长益常沅吉高铁:长益常高铁是国内一条连接湖南省常德市、益阳市和长沙市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中厦门至重庆、呼和浩特至南宁两条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形成湖南高铁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

秀吉益铁路:重庆市秀山至吉首至益阳铁路简称为秀吉益铁路,湖南省发改委将项目纳入《湖南省铁路发展规划(2008—2030)》,全线拟设8个车站,分别是:秀山高铁站、花垣高铁站、吉首东站、泸溪高铁站、溆浦北站、安化高铁站、桃江高铁站、益阳南站,正在争取该铁路在沅陵设站。

古丈—凤滩—五强溪—常德公路:即:原S313(现调整为S525)古丈罗依溪—沅陵凤滩、沅陵县高砌头过集镇改线和原S313(现调整为S318)沅陵黄草尾—白田、沅陵县深溪口—五强溪等国省干线建设。

常吉高速:常吉高速公路起于常德市斗姆湖,沿线经过常德市的鼎城区、桃源县、沅陵县、泸溪县。于2004年3月动工建设,2008年建成通车,全长223.7千米,沅陵县境内102.5千米。

319国道改线:G319沅陵过镇改线项目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干线公路改造项目,2013年8月,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立项批复,同年10月,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对施工图进行了批复;该项目建设总里程为21.556千米,概(预)算批复总投资14804万元(其中建安费1.1493亿元)。

“四港”指沅水航运500吨级货运港和客运港;盘古、官庄两个通用航空港。

沅水航运500吨级货运港和客运港:沅水航运货运港由县交建投实施;沅水客运港提升改造由县辰建投实施。

盘古、官庄两个通用航空港:2017年9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在《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中,将沅陵县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列入规划范围,包括近期规划布局A1级(官庄)机场1个、远景规划布局A3级(官庄)水上机场1个。近期,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通用航空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从《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中进行综合比选,将沅陵县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列入行动计划并优先实施,建设时间为2023年开工、2024年建成,机场类型为A2级(省对县级通用机场类型普遍降级调整,A1级降为A2级)。

社会

科技事业

2019年,沅陵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4605万元,同比增长50%。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家。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2019年成功获批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同时入选“湖湘创新70年”湖南省科技创新致敬大会之“县域创新”致敬序列。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拥有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134所,其中完中4所、职中4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0所,完小14所,进修学校1所,县级幼儿园1所。村小、教学点66所。全县有中小学生68253人,其中普高生7826人,职高生3685人,初中生19313人,小学生37429人;在职专任教师5347人。有民办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222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14所,在校幼儿16597人;民办中小1所,在校学生153人;民办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978人;民办培训机构104家。

2019年,沅陵县采取直招、公招、特岗、外调、定向培养等多种途径补充教师216人。全县高考二本以上录取872人,总量保持全市各县市区首位,1人获英语单科优秀。初中毕业生6人被常德一中青少年航空班录取,是历年录取人数之最。春秋两季共发放助学资金2207万元、资助36033人次。落实202名残疾对象送教上门措施。9个教育共同体组织开展了系列送教送研活动。实施教育公益项目50多个,实现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覆盖。基本完成2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495套教师周转宿舍年度考核建设任务。完成6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新建太安社区幼儿园。完成化解15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年度考核任务。建立弘慧·情系远山全国首个乡村教育直播间。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全年抽调23名专业文艺骨干充实到乡镇文化站。县传承中心分别以“精准扶贫、扫黑除恶”为题材,完成了《胖姐买码》、《逗婆婆》、《又回前夫家》的创编工作;县图书馆每年开展送图书进社区、进校园、进村组、进企业等活动不低于6次,免费赠送图书2000册以上;县电影公司组织16支农村电影队,深入全县各个乡镇、行政村及社区、学校、广场等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成功申报三处国宝单位,完成了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厅整改工作,新增了两个山歌传承保护基地,举办了“民间音乐传承保护基地”授牌仪式暨戏剧展演活动。全面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完成全县369个村的文体器材配备工作。

体育事业

2019年,沅陵县成举办了“沅陵大曲”杯“龙腾潇湘”2019湖南沅陵传统龙舟赛暨第五届碣滩茶文化旅游节、筏钓比赛、喜洋洋杯首届象棋个人公开赛、泉之道杯象棋围棋公开赛,怀化市城际篮球赛。同时,开展老年门球赛、乒乓球赛、气排球赛、太极拳、健身广场舞等健身活动6场次。2019年沅陵县选派体育社会指导员参加省市各项目培训三次,培训人次达80人次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沅陵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9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6个,46个卫生院(含分院),农村(区)医院1个,公共卫生管理所23个,村卫生室495个。全县执业医师879人,执业助理医师447人,注册护士1735人。全县共有病床位4025张。全年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0例;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647例,死亡7例;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331例,无死亡。

劳动就业

2019年,沅陵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92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160人;就业困难援助对象再就业83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全年职业培训完成2842人,其中: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完成276人;创业培训完成593人。

社会保障

2019年,沅陵县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2.3万人次,发放最低城市生活保障资金4317.84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9.8万人次,发放最低农村生活保障资金3927.19万元。2019年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为38.78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3万人,企业离退休参保人员1.39万人,机关养老保险人数(含在职和离退休)2.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52.86万人,参保率达到9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2.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3.64万人。

环境保护

2019年,沅陵县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4.8%,地表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1.5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3.8%,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安全生产

2019年,沅陵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同比下降66.7%,死亡1人,同比下降7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59。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0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0起;工矿商贸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

沅陵县

旅游

781次播放04:03千年古郡“沅陵”张开怀抱,等你来481次播放01:33水墨沅陵,书通二酉!艺瑶带你游沅陵二酉山#怀化#沅陵#二酉

沅陵县的旅游风景区风景名胜主要由“沅陵三十景”组成:

凤滩

凤滩水电厂大坝是中国最高的混凝土空腹重力拱坝,高112.5米,库容13.9亿立方米,现总装机容量为81.5万千瓦,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借母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罕见的沟谷原始次森林,湖南自然标本最集中最齐全的动植物园,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

夸父山

龙兴讲寺

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占地28000平方米,古建筑群皆为唐、宋时期实物遗存,是湖南省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构建筑。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县城南岸,历史上就是“湘西八景”。1938年爱国将领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在此达20个月之久,为沅陵首家国家级3A旅游景区。

沈从文故居·芸庐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沈丛文从北平逃难到沅陵即在芸庐居住。

黔中郡遗址

位于沅陵镇黔中郡村,曾为楚黔中郡治所。2019年,窑头古城遗址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湖南省临时省会旧址群

位于沅陵县城内马路巷。抗战时期,湖南战时省府搬迁于此。

胜利门

位于沅陵县城北梧桐山上,这里原为辰州府址,民国时改建“中山公园”,1951年,改建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辰州三塔

辰州三塔始建于明代,分别为凤鸣塔、龙吟塔、鹿鸣塔。三塔高低错落,连成一线,形成沅陵三塔一线奇观。

王家大院

位于沅陵镇白岩界村白岩界组,是红二、六军团攻打沅陵县城时的指挥部,是通道转兵策应地。

胡家溪

位于沅陵县明溪口镇,相传唐贵妃胡凤娇出生于此,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白河谷

处于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酉水河段,是中国最美的水上、乡村旅游胜地。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酉山

二酉山位于二酉乡境内,是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典处,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莲花池

位于二酉苗族乡境内,是多地向氏家族的发源地。

无射山

是古代湘西武陵山脉之一的茶山。

辰龙关

位于官庄镇境内,素有“北有山海关,南有辰龙关”之称。

王家田红军苗寨

位于沅陵县官庄镇辰州坪村。

沃溪矿山公园

位于沅陵县官庄镇,辰州矿业所在地,是当今旅游市场罕见的矿山黄金类旅游景点。

齐眉界

大部位于杜家坪乡,森林覆盖率90.30%。

芙蓉关

芙蓉关位于沅陵县楠木铺乡。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为摆脱国民党重兵包围路过于此。

中山岗

中山岗现位于杭瑞高速马底驿出口。

五溪湖

是湖南省有国家级湿地公园中湿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

夸父山

夸父山位于沅陵五强溪镇内,成语“夸父追日”出典于此。

大别溪

位于沅陵县五强溪镇境内。开发有沟谷漂流项目。

明中古村

位于沅陵县荔溪乡,现存明清中晚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

九龙山

位于沅陵县用坪乡,主峰海拔1214.4米。

圣人山

相传为大禹治水,登此山北望洞庭而得名。

碣滩

碣滩山位于沅水江畔,因产碣滩茶而出名。

桃坪界

位于沅陵县火场土家族乡桃坪界村,现存传统古民居百余栋。

七甲坪傩文化旧址

位于沅陵县七甲坪镇,辰州傩传承地。

代表人物

古代名人:相单程、单炜

近代名人:张世准、李家典、王天曙、金国治、陈复初、朱湘

获得荣誉

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革命老根据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母溪)、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强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生中要去的66个文化旅游大县”。

2020,被评为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3]

2020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排名第71位。[4]

2020年11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名单”。[5]

2021年12月,获评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