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1951年9月出生,男,汉族,安徽淮南人,中共党员。198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毕业,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2001~200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6年至今任温州商学院校长。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

学术专长为金融学、财政学、宏观经济。1992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人事部批准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2年9月,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7]

中文名

李扬

性别

出生日期

1951-09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安徽淮南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职业

科研人员

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品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管理》等

人物经历

1968年11月至1970年12月,安徽淮南唐山乡插队;

1970年12月至1978年02月,安徽淮南建筑安装总公司工人;

1978年02月至1981年12月,安徽大学经济系学生;

1981年12月至1984年12月,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委培)硕士研究生;

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安徽大学经济系教师;

1986年10月至1989年0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研究生;

1989年07月至1991年0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

1991年06月至1994年0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副主任(其间,1991年8月评为副研究员);

1994年03月至1995年0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主任;

1995年02月至1998年0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95年8月评为研究员);

1998年09月至1999年03月,赴美访问学者(副所长免职);

1999年03月至2003年0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2000年1月换届选举为党委副书记);

2003年02月至2008年0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临时党委书记(其间,2003年11月选举为党委书记);

2008年09月至2009年0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2009年07月至2015年0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

2016年5月至今,温州商学院校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

2019年3月,参与并主讲第三十次长安街读书会。[5]

任免信息

2015年5月,国务院免去李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获得荣誉

时间

作品

荣誉

1992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论文集《改革大思路》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
1990年专著《财政补贴经济分析》
1994年论文《中国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
展开表格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货币、银行、金融市场、财税。

人物成就

曾四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已出版专著、译著23部,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大型金融工具书6部。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以上研究项目40余部。先后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以上课题研究16项。现正在主持“中国体制外资金流动”、“中国住宅金融体系的设计”、“中国的储蓄投资机制转换”、“开放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中国资本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中国的资本流动”等课题研究。2009年荣获第一财经金

摄于2011年11月26日第一财经年会·金融峰会

融价值榜“年度金融思想家”称号。[1]主要著述

独著:

《财政补贴经济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2]

合著:

《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主编:《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人民出版社,2005。[2]

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问题》,《金融研究》,1997.2;《外汇体制改革与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国际经济评论》,1997.7~8;《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经济研究》,1998.2;《货币供应机制的转变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财贸经济》,1998.3;《发展货币市场:转变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前提条件》,《金融研究》,1998.4;《零准备率:发达国际货币政策操作的新范式》,《世界经济》,1999.8;《金融全球化:原因和事实》,《国际经济评论》,1999.9~10;《开放经济的稳定性和经济自由化的次序》(合著),《经济研究》,2000.7;《中国货币市场:理论与实践》(合著),《中国货币市场》,2001·创刊号;《国债规模:在财政与金融之间寻求平衡》,《财贸经济》,2002.10;《金融中心:聚集金融资源的有效机制》,《中国工业经济》,2003.6;《虚拟经济四题》,《经济学动态》,2003;《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国金融》,2004.2;《资本充足率监管与存款准备金制度》,《现代商业银行》,2005.5;《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合著),《经济研究》,2005.8;《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管理》(合著),《经济学动态》,2005.8。[2]

社会活动

2021年4月18日,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在年会上表示,金融科技的监管需与时俱进,并以保护、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起点。[3]

社会任职

主要兼职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若干省政府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