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人口124835人(2020年)。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018年,雷山县下辖5个镇、3个乡。2017年,雷山县总人口16.1万人。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雷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雷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2%。[22]

中文名

雷山县

车牌代码

贵H

别名

雷山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南部

面积

1218.5平方千米

人口

124835人(2020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855

政府驻地

丹江镇

下辖地区

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外文名

Lei shan County

邮政区码

557100

机场

凯里黄平机场

火车站

凯里站

著名景点

雷公山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民族

苗族

所属国家

中国

行政区划代码

522634

GDP

46.22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

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

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

同治十一年(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销丹江县,并入台拱、八寨两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置雷山设治局,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雷山设治局改为雷山县,沿用到现在。

地理环境

位置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地貌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1]

气候

雷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雷山县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雷山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雷山县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8万千瓦。[1]

土地资源

雷山具林地面积占雷山县总面积的19.0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雷山县跨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土四个土带,含7个土类,33个土属,77个土种。[1]

2022年3月28日,雷山县自然资源局、雷山县统计局发布雷山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10788.28公顷(161824.20亩)。

(二)林地96521.61公顷(1447824.15亩)。

(三)草地668.79公顷(10031.85亩)。

(四)湿地33.72公顷(505.8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40.38公顷(36605.7亩)。

(六)交通运输用地1323.56公顷(19853.40亩)。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65.49公顷(15982.35亩)。[20]

生物资源

雷山县有2000余种生物物种,含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50余种。雷山县内有黑熊、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天麻、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有“天然绿色聚宝盆”之称。[1]

森林资源

2017年,雷山县林地面积9.33万公顷,活林木储量459.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

行政区划

2012年,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2]

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19号,同意撤销雷山县大塘乡、桃江乡,合并设置大塘镇,以原大塘乡、桃江乡地域为大塘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新桥村。至此,雷山县共辖5镇、3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大塘镇、望丰乡、方祥乡、达地水族乡。

2014年,全县各乡镇合并行政村后,共辖2社区、4居委会、45个中心村(行政村):

1、丹江镇,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总人口39553人,辖2社区、6中心村,镇政府驻地:东城社区

西城社区、东城社区,西门中心村、羊排中心村、固鲁中心村、脚雄中心村、排卡中心村、陶尧中心村

2、西江镇,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762人,辖1居委、6中心村,镇政府驻地:西江居委会

西江居委会、长荣中心村、白连中心村、欧益中心村、脚尧中心村、控拜中心村、黄里中心村

3、郎德镇,总面73.7平方公里,总人口10401人,辖5中心村,镇政府驻地:郎德村

郎德中心村、肖瓦吉中心村、报德中心村、南猛中心村、乌流中心村

4、永乐镇,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6064人,辖1居委会、9中心村,镇政府驻地:永乐居委会

永乐居委会、永乐中心村、双加中心村、联合中心村、排告中心村、乔配中心村、乔桑中心村、柳乌中心村、开屯中心村、八寨中心村

5、大塘镇,总面积230.5平方公里,总人口25148人,辖1居委会、10中心村,镇政府驻地新桥村

大塘居委会,独南中心村

6、望丰乡,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总人口15736人,辖5中心村,乡政府驻地:望丰村

望丰中心村、排肖中心村、乌江中心村、羊卡中心村、公统中心村

7、方祥乡,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907人,辖1中心村,乡政府驻地:方祥村

方祥中心村

8、达地水族乡,总面积72.9平方公里,总人口11425人,辖1居委、3中心村,乡政府驻地:达地居委会

达地居委会、达地中心村、高勇中心村、也蒙中心村

2019年8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雷山县设立龙头街道。

截至2018年,雷山县下辖5个镇、3个乡。雷山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

全县各乡镇合并行政村后,共辖7社区、45个中心村(行政村):

1、龙头街道,辖1社区城南社区,驻地城南社区。

2、丹江镇,总面积138.8平方千米,辖6社区、27村,镇政府驻地:羊常社区。(响楼社区、大十字社区、南门社区、教厂坝社区、羊常社区、观音阁社区、羊排村、党高村、水电村、排翁村、长丰村、东门村、西门村、响楼村、乌开村、掌排村、脚雄村、猫猫河村、脚猛村、大固鲁村、小固鲁村、南屏村、教厂村、郎当村、乌秀村、治安村、陶尧村、虎阳村、干皎村、阳苟村、排卡村、白岩村、乌东村)

3、西江镇,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辖1居委、6中心村,镇政府驻地:西江居委会。(西江居委会、长荣中心村、白连中心村、欧益中心村、脚尧中心村、控拜中心村、黄里中心村)

4、郎德镇,总面73.7平方千米,辖5中心村,镇政府驻地:郎德村。(郎德中心村、肖瓦吉中心村、报德中心村、南猛中心村、乌流中心村)

5、永乐镇,总面积256.8平方千米,辖1居委会、9中心村,镇政府驻地:永乐居委会。(永乐居委会、永乐中心村、双加中心村、联合中心村、排告中心村、乔配中心村、乔桑中心村、柳乌中心村、开屯中心村、八寨中心村)

6、大塘镇,总面积230.5平方千米,辖1居委会、10中心村,镇政府驻地新桥村。(大塘居委会,新桥中心村,桃江中心村,将军中心村,乔王中心村,掌雷中心村,高岩中心村,桥港中心村,掌批中心村,掌坳中心村,独南中心村)

7、望丰乡,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辖5中心村,乡政府驻地:望丰村。(望丰中心村、排肖中心村、乌江中心村、羊卡中心村、公统中心村)

8、方祥乡,总面积144.4平方千米,辖1中心村,乡政府驻地:方祥村。(方祥中心村)

9、达地水族乡,总面积72.9平方千米,辖1居委、3中心村,乡政府驻地:达地居委会。(达地居委会、达地中心村、高勇中心村、也蒙中心村)

人口民族

2012年末,雷山县总人口153031人。县境内世居苗、汉、水、侗、瑶、彝等6个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2.32%。[1]

截至2017年末,雷山县总人口16.1万人,超过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汉族、侗族、水族、瑶族共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2%,其中,苗族人口13.4万人占83.2%,侗族0.4万人占2.5%,水族人口0.64万人占4%,瑶族人口0.1万人占0.6%,其他少数民族占1%。

2021年7月6日,黔东南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雷山县人口数为124835人。[17]

经济

综合

雷山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3年,雷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5亿元,财政总收入2.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534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雷山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3亿元。[1]

2017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83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排全州第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8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48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28亿元,同比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为23.5:15.9:60.6。

2021年,雷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22]

第一产业

2012年,雷山县全年粮食总产量4.44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23.2%。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万亩,完成低产及幼龄茶园改造2万亩,完成无公害茶叶一体化认证面积2万亩。雷山县茶青产量5848吨,同比2011年增长30.1%,茶叶产品产量1387吨,同比2011年增长32.72%,实现茶业综合产值5.0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3%。雷山县肉类总产量6853吨,水产品产量680吨,果品产量5194吨,天麻产量350吨。雷山县现有州级重点茶叶龙头企业4家,山野菜龙头企业1家,实现经济总收入2114.8万元,带动农户3100户1.26万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新增入社社员441户,带动农户943户3700余人。[3]

2017年,雷山县共有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个,园区面积516.9平方千米,占县国土面积的42.4%,农业园区总产值达45.87亿元,增长28.4%。全县规模养殖、家庭养殖场(户)达达到301户。新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种植业

2017年,雷山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51公顷,实现粮食产量4.56万吨。药材种植面积860公顷,有天麻、青钱柳、丹参、钩藤、黄柏、冰球子、淫羊藿、太子参等等种植品种丰富多样,全年实现药材产量2180吨,同比增长5.3%。茶园面积16.15万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提升1.23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2.87万亩、有机茶园认证615亩,茶青产量1.56万吨,茶产品产量3589吨,茶产品产值5.3亿元,雷山银球商标被评为2017年度消费者最喜欢的茶叶品牌,雷山高山绿茶被选用为党的十九大用茶。

畜牧业

2017年,雷山县畜牧业增加值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6.3%。肉类总产量6098吨,同比增长1.7%,其中,生猪出栏60807头,增4.2%;牛出栏6847头,增长1.6%;羊出栏4977只,增长4.6%;家禽出栏19.63万羽,增长2.3%;禽蛋产量891吨,增长0.8%。

渔业

2017年,雷山县水产品总产量98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5%。

第二产业

2012年,雷山县完成乌开工业小区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乌开工业小区和红屯堡特色工业小区标准厂房建设。累计为企业兑现和协调贷款资金2.9亿元。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60个,引进工业企业16家。2012年,雷山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8亿元,同比20111年增长22.58%。[3]

工业

2017年,雷山县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25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894万元,同比增长3.5%;主要产品产量商品混凝土生产完成7.3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6.6%;产销率100%,同比增长0.3%。

建筑业

2017年,雷山县共有3个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完成3.5096亿元,同比增长1048.1%;房屋施工面积为85050平方米,同比增长21.5%;房屋竣工面积为51030平方米,同比增长208.8%。

第三产业

2011年,雷山县接待游客达350万人次,是2006年的16倍,年均增长78.5%;旅游综合收入达20.3亿元,是2006年的30倍,年均增长90.3%。2012年1至5月期间,雷山县接待游客18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和310.09%。[2]

2012年,雷山县共接待游客601万人次,同比2011年增长7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0.5%。[3]

服务业

2017年,雷山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28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同比增长14.8%,年均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52.3%提高到2017年6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6%。

国内贸易

2017年,雷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亿元,同比增长11.2%。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3.21亿元,增长15.4%,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3.3亿元,增长14.9%,住宿业营业额完成6505万元,增长11.5%,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39亿元,增长15.3%。建成雷山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有40多家企业参与农村电商。

房地产业

2017年,雷山县新开工房地产项目3个,续建项目1个,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

邮电通信

2017年,雷山县建成3G、4G基站661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为100%。电信业务量完成1.99亿元,增长134.96%。“通村通户”智慧交通云平台在全省作为示范进行推广。

旅游业

2017年,雷山县接待游客965.31万人次,同比增长3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37亿元,同比增长41.0%。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雷山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75.67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5.04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0.63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规模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入8246万元,同比增长25.2%。

文化

锦鸡舞

锦鸡舞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的丹寨县和雷山县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比如丹寨县片区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雅灰、送陇、乌湾、孔庆等苗寨,和雷山县片区的独南、乌的、桥港、新桥、掌批、排里、掌雷、南八、略显、略果、岩寨、桃江、干脑、南脑、等苗寨。古瓢舞

雷山县

古瓢舞是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古瓢舞多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所以,可同时拉古瓢琴、吹芦笙在同一芦笙场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发人生情。简单而纯朴的古瓢琴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远的历史生活,其文化底蕴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深厚信息。2002年9月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组一行前往雷山也蒙村采拍了专题片,专题片播出后,使藏在苗岭深山的苗族古瓢舞像一朵绚丽的花朵绽放出诱人的幽香,很快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5]铜鼓舞

雷山县

铜鼓舞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杭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铜鼓舞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点不同,其舞姿也各异。“铜鼓舞传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跳铜鼓舞和跳芦笙舞有的同时进行,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6]芦笙舞

雷山县

芦笙舞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较常见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芦笙,用同一曲调吹奏,并由芦笙头或芦笙手吹笙领舞,然后是穿盛装的姑娘、中年妇女、年迈老妪围圈牵手跟着跳,随着芦笙的曲调,操着统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动。较其它的苗族地区来说,雷山芦笙舞则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芦笙的传统习俗,女芦笙好手比比皆是;第二是突破非重大节日不吹芦笙的禁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优美的芦笙曲,看到欢快的芦笙舞。早在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杨炳芳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7]

交通

2016年,雷山县凯雷高速公路以及西江、黄里连接线建成通车,启动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目标和通村以上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全覆盖。

雷山县距州府凯里42千米,距离凯(里)一玉(屏)高等级公路30千米,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两个多小时车程。

社会

城镇建设

2012年,雷山县完成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维修改造工程;完成县城大十字片区房屋立面民族特色包装和铜鼓广场、教厂坝片区、县城水体景观等亮化美化提升工程建设;完成达地乡民族文化广场、道路硬化工程和永乐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县城郎当河口至陶尧城镇主干道、丹江镇省级示范小城镇、西江安置新村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黄里坳隧道建设;完成塔石至达地通乡油路和黄里坳至乌东旅游公路建设;完成通村油路建设50公里。完成固鲁110KV变电站等城乡电网工程建设。[3]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6月,雷山县中小学、幼儿园共94所,教职工1629人,专任教师1520人。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雷山县争取或筹措资金24643.8万元,完成教学楼建设28560.93平方米,完成学生宿舍楼建设15512.48平方米,完成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项目建设831套,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食堂67个。[4]

2015年,全县撤销西江、达地、大塘、望丰4所中学,现雷山县共1所职校、1所高中、6所初中,县城共2所小学,全县60多所。

高中:雷山县民族中学-省级示范性三类高中

初中:雷山县第一中学、雷山县第二中学、雷山县第三中学、雷山县思源学校、雷山县永乐中学、雷山县方祥中学

小学:丹江镇第一小学、丹江镇第二小学2所县城小学

截至2017年末,雷山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其中幼儿园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2所(小学27所,初中5所,教学点40个),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2572人(专任教师1915人)。全县学生总数在校(园)生26180人,小学在校生11646人,初中在校生588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24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05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两项督导”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认定;累计投入3.2亿元,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县第三小学、报德小学、丹江第一幼儿园、莲花小学等18个教育工程;完成丹江、大塘、永乐、郎德等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补充教职员工370人,县城“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8.7%、93.2%、89.5%。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604人。

文化事业

2012年,雷山县完成10个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和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西江博物馆、郎德上寨民俗博物馆等实现免费开放。雷山苗族歌舞成功到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钓鱼台国宾馆等进行展演。西江被列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控拜、上郎德、格头苗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3]

2017年,雷山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68亿元,占GDP比重为9.53%,居全省第二位。到西安、上海等开展旅游推介活动10次,并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龙洞堡国际机场投放雷山旅游宣传片,承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举办“雷公山之巅·巴拉河之夏”山地自行车赛、雷山苗年等系列活动。

雷山苗年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届,2008年,苗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2020年11月19日,苗年活动当晚,苗族同胞表演了歌手朱习爱的苗族歌曲《拉嬷》;”拉嬷“在苗语当中是”表妹“的意思[16]

卫生事业

2012年,雷山县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和望丰等4个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率先在全州推行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6.08%。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完成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考核评估,雷山县人口出生率为10.45‰,同比2011年下降1.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8‰,低于州责任目标3.72个千分点,实现了计生“双降”目标任务。[3]

截至2017年末,雷山县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15所,其中县级有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计中心各1所;乡镇卫生院8所;私营医院4所。全县共有村级卫生室128所;全县共有个体诊所17所。现有床位719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11张,目标要求为6张;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士215人,公共卫生人员79人,全科医生22人;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66亿元,完成县中医院、丹江卫生院、丹江社区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和大塘、郎德卫生院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五室”建设,建成10个村卫生室,启动西江卫生院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划拨补偿资金5741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全县154个行政村;完成县乡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7‰。

劳动就业

2017年,雷山县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3312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10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社会保障

雷山风情

2012年,雷山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基本完成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各类救灾救助、资助补助资金6540万元,发放救济粮279万公斤。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44%和95.86%,累计发放养老金96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46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59户,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643套。新增就业1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3]

2017年,雷山县减少贫困人口2203户8991人,有1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9.59%下降到13.37%;城低保月保障标准从484元提高到532元,农低保年保障标准从3060元提高到3528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713万元;发放救灾救济、医疗救助、抚恤优待等资金共2128万元,发放城乡养老金1676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72万元。

脱贫攻坚

2017年,雷山县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590户4863人,剔除1649户2158人,净增941户2705人。投入资金1.15亿元,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102千米;投入资金2.79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99户4645人,启动1800套安置房建设;围绕产业扶贫,扶贫产业子基金通过银行评审2.02亿元,已获批投放1.22亿元。实施“因户施策”项目8926个,补助资金267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21亿元;投入教育资助资金1748万元,资助学生1510人,免除3436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326万元;扶贫医疗救助3444人次,补助1446万元。“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持续推进并在全省旅游工作推进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介绍。实施“因户施策”政策和“第五重医疗保障”,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实现贫困户县内就医全免费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边缘户子女入学资助全覆盖。争取得到极贫乡镇子基金7.36亿元,已使用1.96亿元。完成大塘极贫镇脱贫攻坚总体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大塘快速通道、大塘旅游基础设施等42个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

基础建设

2017年,雷山县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完成陶尧片区城市设计规划、城南片区规划设计编制并批复实施,启动县城总体城市设计。完成西江镇、永乐镇、大塘镇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实施,启动望丰乡、方祥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县城永乐南路和城北片区棚户区改造,落实贷款3.35亿元。完成城南片区和蚩尤大道绿化、步道铺装及河道景观工程、公检法系统基础设施、一中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雷山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镇化率提高到39.38%。累计投入资金2.17亿元,完成也改、格头、新桥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和42个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8个传统村落消防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3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4处,解决3.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城乡垃圾中转站建设8座,配备垃圾运输车87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8.7%。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村寨17个。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60个,开通“通村村”智慧交通云平台;建成3G和4G基站661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农村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双向覆盖率达100%;启动西江110千伏和大塘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建设10千伏线路46千米,低压线路78千米。

生态保护

2020年2月12日,雷山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旅游

郎德景区

郎德景区包含郎德上寨、下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雷公山景区

雷公山日出

雷公山,苗岭之巅,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山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公里。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9]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寨夜景

西江千户苗寨,国家级AAAA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

独南苗寨

独南苗寨,这里是锦鸡苗族儿女生活的地方,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人类在此活动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独南苗寨,这是一块奇崛而神秘的土地,曾经诞生雷山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共和国政府县长杨昌伦同志,并连任六届,更是大型纯文学刊物《雷公山诗刊》的发祥地。这里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全村辖党古、作谷、同南三个自然寨,共九个村民组,现有300余户,总人口约1500人,全系苗族中的

锦鸡苗

,锦鸡舞是这里最重要的芦笙舞蹈。民风淳朴,外界人士涉足较少,是黔东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之一,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因此,中国当代苗族作家、知名记者南往耶说:“独南苗寨,这是蚩尤最后歇息的圣土。”

获得荣誉

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

2007年,西江镇被批准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上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景观村落”、乌东村被中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10]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11]

2009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上,雷山县被授予“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荣誉称号。[12]

2020年7月,获“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荣誉称号。[13]

2020年11月18日,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14]

2021年1月,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5]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