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礁是中国西沙群岛最北的一座暗礁,划分归于永乐群岛,东南距全富岛约30海里。

北礁发育于一座椭圆形封闭环礁的西部礁盘上。

周边海域浪急暗礁多,又当国际航道要冲,是南海著名的险区之一,古今不少航船在此触礁沉没。

中文名

北礁

别名

干豆

所属地区

中国,永乐群岛

建立时间

1972年

面积

约5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中国西沙群岛

著名景点

北礁沉船遗址

电话区号

0898

方言

汉语-闽南方言-海南话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邮政区码

573100

经纬度

北纬17°05′,东经111°30′

基本介绍

永乐群岛北礁卫星图片

北礁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国西沙海域四大礁圈之一。北礁   (Bei Jiao)在北纬17°05′,东经111°30′,位于赵述岛西北41海里,是永乐群岛北端的一个椭圆形环礁,西南礁门高潮时可进十吨级船只。环礁长约6.5海里,宽约2.6海里,低潮时部分露出海面,高潮时也有个别点礁出露,波浪冲击,其声远处可闻。此处浪急暗礁多,古今不少船只在此触礁遇难,是西沙群岛北部著名的险区。现已建起一座9米高的单闪白光灯桩(1980年建立的永久性太阳能灯塔),能照耀十海里远指示航行。

由于周边海域浪急暗礁多,又处于国际航道要冲,是南海著名的险区之一,古今不少航船在此触礁沉没。

沉船较多,水下出土的古文物也多,已先后打捞出自公元5世纪(南朝)至近代的大量铜钱、铜锭、铜镜、铜剑鞘和陶瓷器等文物。渔民们在东北面礁盘上常发现明代铜钱。

海南渔民过去曾在此拾得不少沉船遗留下的蚕豆,故又称北礁为“干豆”。

北瞧礁盘广大,水产丰富,是黑狗参的主要产区。礁盘上还有砗磲,海龟和麒麟菜,另外,海参、海鳝、石斑鱼等水产品也极为丰富。

北礁所在的整个西沙群岛

礁圈势如盆池,内深外浅,每当大海潮落,举目沧桑,圈外四边浅滩出水,珊瑚曝日,礁盘垒垒,形成数以千计的固如金汤的防堤,它坚强地阻挡着从外海滚入的波涛冲激,发出震耳欲聋的海响。圈之内,绿水茫茫,海流隐伏,水清如镜,鱼、虾、参、贝生态可观,茂密的珊瑚,环饶着圈内四边生长,还巧妙地划出一道辽阔的雪白海沙,风平浪静时,光天映云,容泊千舟。

圈之中央,水深千尺,珊瑚堆星罗棋布,状如山峰,四方鼎立,落潮时几露出水,其间,甬道曲径,如在此行舟,须一人立于船头,如交警站岗,举手示势,指挥航行,避开来自对面的礁障。这里鱼虾极丰,渔民喜欢在此作业,颇感倦意时,可游到珊瑚顶上歇息,俯瞰鱼游虾戏,清心怡神。

北礁灯塔

圈之西北,礁盘裂开一大缺口,约100米宽,水深10米余,是渔船来往穿梭的门户,门之两边浅滩,多由牛乳石堆积而成,从水底下向上直矗,出水入云之势,煞是壮观。浅滩西边贴连绿水,从滩上放眼水下,如足立悬崖,面临深渊,望而生畏。

历史沿革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为北礁(因位于永乐群岛北端面得名);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仍为北礁;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名称为北礁名。

中国渔民向称干豆,据考证,外国人音译为Canto,Cantao。有些外文图书称为North Reef。

地质地貌

北礁

北礁是西沙群岛最北的一座暗礁,发育于一座椭圆形封闭环礁的西部礁盘上,呈长椭圆形。四周为潟湖斜坡所环绕,礁内潟湖散布浅滩和点礁,点礁顶部生长着多姿多彩的鹿角珊瑚。

低潮时环状礁峰、部分礁盘和点礁出露,高潮时波浪冲击礁缘形成白色花环涌现碧海之上。潟湖底部则为沉积的钙质生物细沙所覆盖,珊瑚丛生湖底如百花竞放;海参、海鳝、石斑鱼等水产品极为丰富。

北礁由东北一面伸展突出,有如一水下山脊,最易使船只触礁。礁盘上有不少珊瑚礁高出水面,使浪花带明显,风力弱时,2--3海里之外仍可闻浪击声。退潮时礁盘上有沙滩出露水面。环礁口门也多开于西面,即因西南风两流强盛所致。 “门”宽30米,小舟(10吨小船)可行。浅湖水深在18—36米不等。

领海基点

1996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领海范围的声明,北礁有八点是中国领海基点。

• 北礁(1)北纬17°04.9' 东经111°26.9'

• 北礁(2)北纬17°05.4' 东经111°26.9'

• 北礁(3)北纬17°05.7' 东经111°27.2'

• 北礁(4)北纬17°06.0' 东经111°27.8'

• 北礁(5)北纬17°06.5' 东经111°29.2'

• 北礁(6)北纬17°07.0' 东经111°31.0'

• 北礁(7)北纬17°07.1' 东经111°31.6'

• 北礁(8)北纬17°06.9' 东经111°32.0'

设施建设

码头

北礁交通码头项目包括码头建设、邮轮停靠、休闲娱乐项目规划等内容,是为了增加与三沙市其它岛屿的交通物资联系。

建设将引进潜水、海钓等高端旅游项目,为全面开发北礁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打好基础,将北礁打造成著名的“海洋牧场”和休闲度假岛。

灯塔

北礁灯塔

北礁位于中国南海交通要道和国际航道附近。这里水深流急。平时,北礁隐没水下,落大潮时才有少部分露出水面,加上没有灯塔或灯桩,航海者很难发现。古往今来,多少航船触礁遇难。

1979年6月底,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和渔民共同组成施工队,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在北礁建成高九米的单闪白光的铁质灯桩。

1980年5月重建成现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灯塔,灯塔高23.1米,塔上有一个375毫米的电闪灯,照射距离达15海里。塔上还安装了雷达应答器,在雾天视线不好的情况下,轮船能用航海雷达扫描,发现灯塔的方向和位置。

文物保护

种类

历代铜钱

1972年,发现有宋代四系青釉瓷小口罐、双耳小洗,元代的青釉大盘(龙泉窑)等。最重要的文物是上万的唐、宋和明代铜钱:唐开元铜钱有l395 枚之多,宋神宗元丰通宝达404l枚。已知宋代铜钱为25236枚,明成祖永乐通宝49684枚。此外,还有不清楚年代的铜钱38.4公斤、铜锭7块,铜镜2枚,铜剑鞘3件,铝块l475克。其中最早年代的铜钱是新莽和五代十国的,还有东汉、西魏五珠。

沉船文物

1997年12月初,琼海市潭门港“00337号”渔船去西沙群岛进行捕鱼作业时,在北礁西北海域礁盘外侧,水深4米处的珊瑚石礁盘上发现并打捞出一批重要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石器以及1万多枚铜钱,这其中就包括省博物馆从渔民手中征集来的铜盘器座。

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西沙北礁出水铜盘器座

明代铜盘器座就出自礁盘边缘,刚刚打捞出水时铜器周身粘附珊瑚石,经过耐心剥离后发现铜盘与器座可以完全重叠,组合使用。铜盘为连弧状折沿,敞口、斜直腹、大平底,盘底内刻有缠枝花鸟纹,口径26.5厘米、高1.8厘米、底径14.5厘米,与铜盘一起发现的还有铜器座,质地均为紫铜,上口小,下口大,中空,呈亚腰形,无纹饰。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

就在发现铜盘器座的沉船上发现的1万多枚铜钱,多是全新的未流通使用的新币,当时只有官方才能有权调配新币,而这又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货物记载吻合,推测这艘沉船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不幸触礁沉没的一艘。

保护

海南省文物部门正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将在西沙建立海上监管平台,保护的水下文物,同时将划定北礁水下文物遗产保护区,更好的保护南海水下文物。

美丽富饶的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由于珊瑚礁盘密集,众多古代商船因触礁而沉没在这片蔚蓝的土地上,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

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经略南海的重要实物史料。南海水下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线段,它不光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传播友好往来的文化之路,开展南海水下文物保护和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2006年,北礁沉船遗址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规划

北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图

北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图,可见有直升机平台、钓鱼平台、休闲高脚屋、深水航道、港口、综合服务区等设施。

北礁环境监测保护站效果图

2013年07月20日《三沙将建设环境监测保护站及海洋生态研究站》报道:人民网海南视窗三沙永兴岛7月20日电(记者 李学山 段欣毅)记者从三沙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将在位于西沙永乐群岛北面的北礁,也就是三沙离海南岛最近的岛礁上,将兴建一座环境监测保护站以及海洋生态研究站。该项目建成后,将对有效保护北礁和三沙生态环境,维护我主权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北礁位于西沙永乐群岛北面, 距三亚市约250公里,距离永兴岛约90公里,是三沙市离海南岛最近的岛礁。东西长12.5公里,宽4.6公里,面积约40多平方公里。礁内有泻湖,水深5~30m,泻湖面积约24平方公里。

项目建设80米X30米工作平台一座,包括80米码头岸线(码头结构按500吨级设计)以及820平方米的保护站用房一座。

该项目建成后,有关部门将在此开展三沙巡逻管护和水质、波浪、生物等监测工作,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使三沙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护,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海上综合管理执法工作,有力推进与保障三沙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