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材镇,古名黄木、黄才、黄木江,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是宁乡市西部山区的一个重镇。镇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16个村,1个居委会。宁乡第三中学和716矿子弟学校均设镇内。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材镇常住人口为46592人。[2]

黄材镇地处河谷平原,主街濒临沩水东岸,沿公路略呈“丁”字形。黄材大桥连接沩水东西岸。黄材水库、黄材林场均在镇西。

黄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1938年,黄材龙泉转耳仑出土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

1949年春,史上著名的“黄唐起义”在黄材、唐市发起。

1983年,黄材龙泉转耳仑出土商代最大的青铜乐器“铜铙之王”。

1973年,在黄材镇西3公里炭河里发现古文化遗。

2004年,炭河里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黄材镇

政府驻地

黄材集镇

别名

黄木

地理位置

宁乡市西部

面积

220平方公里

人口

46592人(2020年)

方言

湘语-宁乡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号

0731

外文名

HuangCai Town

下辖地区
车牌代码

湘A

邮政区码

410627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湖南省宁乡市

民族

汉族

历史沿革

唐司马陀头有记,“潢才江曰客民广集”。

明崇桢(长沙府志》:黄材市,东方山东省旧名黄才、黄木,黄木江,因安化、桃江、益阳等地的名贵“黄木”集中于此通过姜公桥下的沩河运往全国各地而得名“黄木市”。当宁乡通安化驿道,明、清设有公馆。历为区、乡、镇机关驻地,曾置大沩镇。

解放后一度置黄材镇,1958年改黄材公社,1983年复置黄材镇。

地理环境

黄材镇地处宁乡县西部,距县城50公里,距省会长沙市90公里。它东接长沙,西通涟源,北邻桃江、安化。境内有横雷公路、灰黄旅游公路东西贯通,黄月公路可直抵桃江,黄祖沩旅游专线直通沩山,南崔公路连接千佛洞和峡溪漂流,黄月公路直达龙泉漂流和城大林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黄材大桥西端有小街。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6310人。

行政区划

村级以上行政区划:[1]

辖区
新街社区黄材村段溪村月山村龙泉村
龙溪村沙坪村鹤塘村蒿溪村宁峰村
井冲村栗山村石狮村松华村涓水村 

人口民族

黄材镇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43万,辖24个村,1个居委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材镇常住人口为46592人。[2]

经济

省属716矿及机械、农机、低压瓷、电石、塑料、灯泡、散热器、羽绒等厂,铸锅业久负盛名。周围几十里猪、茶叶、鱼、虾、禽、蛋及竹木制品在此集散,集市规模仅次于县城,为县西部工商重镇。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6年,全镇完成镇域生产总值1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8.2亿元,截止到十月底完成国地两税8295664元。

城镇建设进程日益加快

近年来,集镇建设投入资金达3亿元以上,实现集镇扩容2平方公里以上,目前,集镇常住人口达13000多人。做好提质扩容文章,高标准做好黄材大道绿化、亮化,宁乡生态旅游商贸中心逐步打造完成,三期全面启动建设。引进投资4000万元的青洋路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建设,目前路基平整已基本完成;规划建设的炭河大道已完成立项、土地储备等前期工作,初步构建集镇“四纵三横”路网骨架。黄材生态水景步行街建设通过规划审批,投入800万元启动土建工程。西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佳兴服饰商贸城、大热门超市隆重开业。投资500万元新建的农民文体广场和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

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1、旅游产业发展,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主体建设基本完成,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于今年对外开放。天紫、龙泉、千佛洞三大核心景点相继提质,千佛洞投资2000万元新建拓展游乐园。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青羊大坝和集镇沿江风光带建设完成规划设计,黄沩公路栗山段建设全面竣工,南崔公路完成改造,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烟叶生产,今年巩固发展从烟村13个,新建烤房140座,落实烟叶种植面积7080亩,送售烤烟18000担。在今年各项考评中,我镇烟叶管理质量屡获第一,全县烟叶质量管理现场推进会在我镇召开,今年共接待省、市、外县市及县内乡镇指导、观摩15批次,黄材村富源烟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3、特色农业。引进沩山、亮沩两家茶叶龙头企业投资新建黄沩公路千亩茶叶走廊,实现了与沩山万亩茶叶走廊的全面对接。以关石中药材合作社为龙头的月山片玉竹等中草药种植发展到近1000亩。

文化

青铜器

虽然湘江流域有不少地方也出土过商周青铜器,但宁乡境内出土的铜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从铜器本身的规格、等级和艺术价值来看,也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学术界往往将宁乡青铜器作为湘江流域出土商周铜器的典型代表,称之为“宁乡铜器群”,宁乡县也在国内外赢得了“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的美誉。

四羊方尊

1938年春,在黄材龙泉转耳仑,农民姜景舒兄弟俩沐着春阳正挥锄垦荒。姜景舒一锄下去,虎口一震,竟刨出一尊青铜重器——四羊方尊。它四只羊尾对尾,而背共负尊颈和多侈的尊口,瘦劲的羊腿抵附于圈足之上,形态逼真,集线雕、浮雕、圆雕各种手法于一器,刚劲、敞口、棱背、盘角、挺胸、昂首。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观赏,都可欣赏到羊与尊与铜的完美结合的美感。两兄弟视重达34.5公斤的此物为宝物,于是以400块光洋的价钱卖给了古董商人。尽管此尊在解放前几经辗转,而且被日寇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成10块碎片,庆幸的是它一直留在湖南,解放后,恢复了原状,使之成为举世无双的国宝。它在我国十大国宝中位居第三,是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发展到巅峰时的独一无二的代表作品。

商代大铜铙

转耳仑确实是个神奇的地方,自四羊方尊出土后的45年后,再次传来青铜重器出土的轰动中国考古界的爆炸性新闻。1983年5月下旬,龙泉村27岁的农民张建新挖土时,挖出了一只大铜铙,这位很有觉悟的农民,主动地将“象纹大铜铙”送到了宁乡县文物管理所。经专家鉴定,象纹大铜铙铸造于商代晚期,形体巨大,气魄雄伟,主体作合瓦形,下附圆筒形甬,象纹饰于鼓中,长象鼻,两两相结,神情惟妙惟肖,好似两象在交流嬉戏,整个纹饰细腻,形象生动、活泼,重达221.5公斤,是商代最大的青铜乐器,号称“铜铙之王”。

遗址

炭河里遗址

黄材镇[镇名]

炭河里遗址位于长沙市宁乡县西部,省级沩山风景名胜区内,西距宁乡县城45公里、长沙市区90公里,遗址本体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考古发掘,炭河里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宫殿遗址7座,出土了商周时期近400件青铜器及大量的陶器、玉器和贵族墓葬,其中更有国家特级文物,被誉为青铜国宝的“四羊方尊”,遗址展示潜力大,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的总体规划已经出台,项目已经进入《“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已经签订框架协议,共建炭河里大遗址保护公园,遗址公园项目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立项,预计在2011年6月份动工。

考古价值:炭河里遗址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科考成果,炭河里遗址是:

距今为2970±50年的一处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国都城所在地;

我国发现的不多见的一座西周城址;

我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之谜的钥匙;

我国南方发现最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遗址;

炭河里遗址的科考成果和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唯一商周时期的文化——炭河里文化,奠定了一个新的考古学平台;

南方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及国家社会初期形成过渡的重要界标,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

新屋湾遗址

新屋湾遗址位于宁乡县黄材镇石狮村新屋湾黄材河南岸,西北距炭河里城址约1公里。2016年5-6月,为配合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对新屋湾遗址位于项目施工红线范围内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先后发掘10×10平方米探方51个,1×10平方米探沟2条,揭示出一批分属西周、战国、汉及唐宋时期遗存。

新屋湾遗址2016年发掘区,以一东西向的长条形岗地为中心。整个发掘区的堆积可分为五大层:第1层为耕土层;第2层为近现代堆积,岗地东部此层十分发达,厚度超过1米,皆为较疏松之洪积粉沙堆积;第3层为灰白色较紧密粉沙性粘土,为唐宋时期堆积,分布在岗地南北两侧;第4层为黑灰色紧密粉沙性粘土,为汉代堆积,除岗地西部外,其它区域皆有分布;第5层呈深褐色,紧密沙性粘土,为战国时期堆积,主要分布于岗地北侧边坡;第6层为西周时期文化层,主要分布于岗地西部。可分两亚层,6A层为黄色紧密粘土堆积,局部少量分布,6B层为黄褐色紧密粘土堆积,岗地西部普遍分布。

发掘区内揭示出的遗迹,最主要的是两组建筑遗迹。第一组开口于3层下,主要见于岗地中部和东部,为规律分布的多组柱洞,柱洞内黑灰色填土,与3层堆积相类,代表着一组汉代建筑遗迹。第二组建筑遗迹位于西岗地顶部,开口于6B层面,由5条灰沟及不成规律的系列柱洞与灰坑构成,代表着一组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5条灰沟中,位于岗地南北两侧的两条灰沟体量较大,应是为整个居址区所共用的排水沟,另外三个灰沟中见有柱洞,应是建筑基槽遗迹。

新屋湾遗址2016年发掘区西岗地所揭示出的西周时期建筑遗迹,距离炭河里城址不足一千米,代表着炭河里城址外附属聚落的建筑形态,是我们了解黄材盆地以炭河里城址为中心的西周聚落群形态的重要参考资料。

历史事件

黄材镇[镇名]

黄唐起义

抗战结束后,在中共湖南省工委的领导下,湖南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各地武装斗争风起云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更加激发了湖南人民的革命斗志。1949年春节刚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宁乡人民在姜亚勋、饶孟虎、陈仲怡、李石、谭荫南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黄材、唐市两地农民的武装起义。

姜亚勋是宁乡黄材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遵王凌波之嘱,打入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几次“反共”高潮,使他同党组织失掉了联系。因不愿打内战,于1948年春回到家乡,和同窗好友饶孟虎、黄绢乡乡长陈仲怡(何叔衡的外甥)一起秘密策划发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并与滩山铺的“湘中人民解放委员会书记室”(简称解书室)及其负责人李石等取得联系,相约一同举行武装暴动。

1949年2月10日凌晨,大雪纷飞,进攻黄材警察所的队伍,在姜亚勋的率领下乘着雪的光亮,化装成报案的村民,喊开了警察所的大门。正在睡觉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吓懵了,眼睁睁地看着游击战士们把枪拿走。攻打大沩乡公所的队伍,在陈仲怡的率领下,天未大亮,即达到该所门口。门岗见是陈乡长,立即开门让路。起义战士一齐拥入,缴了乡公所的全部武器弹药后,迅速撤离黄材镇。

在姜、陈等攻打黄材的同时,李石等20多人,以从张昼荣那里借来的6支短枪为武器,以护送新兵为名,袭击了唐市警察所。

姜陈起义后的当天晚上,召开了民主会议,公推陈仲怡为司令员,姜亚勋为副司令员,喻迈常为参谋长,饶孟虎负责政治工作,部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第三纵队”。次日,又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号召广大群众抗丁、抗粮、抗税,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并以湘中人民行动委员会名义散发《告湘中人民书》和《致程潜的公开信》。远近群众闻讯,无不欢欣鼓舞,要求参军者纷至沓来,两日之间,起义队伍发展到300多人,一时声势大振。3天以后,李石派谭荫南送来“毛泽东纵队”番号。

黄唐起义发生在距省会仅百余里的宁乡,因其“显具浓厚的政治背景”,使全省各界大为震动,引起了国民党湖南当局的一片恐慌。长沙警备司令部派出保安部队两个营及益阳、湘乡、安化、宁乡四县自卫总队进行围攻,起义部队被打散。

起义受挫后,姜亚勋等在一个名叫九虎洞的山洞里隐蔽了一个星期。2月23日晚上,姜亚勋从九虎洞出来时,已是满脸胡子,一身黄泥。随即到滩山铺找到李石,提出重整旗鼓的主张,得到了刘美夫、谭华一、张伯伦等人的积极支持。于是发动骨干,联络失散的战士,并指派专人筹备粮食、经费,准备再战。

3月5日,姜亚勋在范家冲张词重新集结了一支200多人枪的队伍。陈仲怡因年老体弱,主动让贤,由姜亚勋出任司令员。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姜亚勋将这支不到300人的队伍编为4个大队,并指定各大队的活动地区,然后分途进行。四方志士相继来归,起义队伍迅速发展。至5月初发展到数千人。张祠整编是起义部队的一个新的起点。

敌人获悉姜部恢复活动,十分恼火。国民党湖南省当局成立“宁(乡)益(阳)安(化)湘(乡)四县清剿总指挥部”,指挥四县警察队、自卫队,再次兴师围剿。起义部队同敌周旋的同时,不断捕捉有利战机。4月底5月初,在横市歼敌保安旅一个营,缴获各种枪支弹药无数。

5月中旬,根据省工委全省武装工作会议精神,湘中各县党所领导的以姜亚勋的游击队为主的革命武装力量,统一编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第一支队,姜亚勋为司令员。

部队整编后,情绪十分高涨,但斗争却更加艰苦。6月上旬,湘西匪首尹立言(绰号尹落壳)率其所谓“西南民主联军”3000余人,向宁乡、安化边境推进,企图吃掉湘中一支队。经过周密计划和部署,部队于6月底在凤凰仑将尹部主力全歼。

6月底以后,白崇禧拼凑反动武装5万余人,向湘中游击队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围剿。姜亚勋率部同敌人巧妙周旋,进行了机智、勇敢而又顽强的战斗。7月下旬,反“围剿”取得胜利。此后,游击队投入迎接解放的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

黄唐起义发生在湖南解放前夕的国民党湖南统治的心脏地区,给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以重大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湖南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在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与此同时,黄材镇还保留着部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街、古民居等。宁乡应利用这些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中部地区打造类似南方丽江古城、北方平遥古城这类具有特色的古城。

民风民俗

婚、丧、生儿、生日习俗

结婚

:俗称“红喜事”。“五·四”前,婚姻是由父母包办,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亲时揭开新娘红绸头盖才相见。“五·四”运动之后,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见面,称之“相亲”,家长去对方了解情况,称之为“察亲”。再经过“合八字”、“传庚”、“报日子”、“启媒”、“迎亲”、“接亲”、“拜堂”等程序,方成大礼。旧时接亲用花轿,且有闹轿风俗,即轿夫抬轿子摇摆得厉害,若新娘给了红包或礼物,则轿子抬得很平稳。因此,新娘上轿前,一般在轿顶挂上瓷器,作为赠轿夫的礼物,预防轿夫摆轿。在黄材等集镇仍有可能看到花轿迎娶的盛况。

婚礼之时有闹“家爷”即“家翁”的习俗,“家爷”俗称“烧火佬”,戏闹时将家翁脸画成大花脸,头上带着特制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铜锣,由好友们押着游街,边走边敲锣边喊“烧火佬”宣言,其气氛热闹非凡。洞房花烛夜,客宾谈笑取乐,俗称“闹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妇(俗称“四眼人”)忌进洞房外,不拘礼节,但忌说不吉利的话。闹洞房时,有“赞茶”节目,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送茶,俗称“抬盘茶”,宾客须赞茶后才能接饮,如:“要我赞,我就赞,来年生个胖娃娃……”。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亲友备礼祝赞谓之“吃喜酒”。

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称之为“大亲”,由新娘父母坐主宾席,俗称“坐大边”、“坐上头”,任何尊长都须让位作陪,俗称陪“大亲”,俗有“娘亲舅大”之称,因此新郎舅舅也要坐大边。婚宴菜肴不能上草鱼。婚礼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时娘家备酒席宴请亲朋,新郎称之为“新客”被让入上坐。举行婚礼之时,茶水也非常讲究,有专门泡茶的人,“大亲”进门第一道茶为红姜茶,第二道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为红枣乔饼芝麻茶,第四道为桂圆煮鸡蛋。新中国成立后婚礼旧俗基本废除,只要两情相悦,便可登记结婚。

丧葬:

旧时称“白喜事”。办理丧事,有报丧,入殓、祭奠、出殡、送葬等程序。孝子必须披麻带孝,迎接吊唁的亲友时,孝子必须双膝下跪。请道士做法事称做“道场”。亲友备奠礼吊唁称“打道场”。治丧期间,就餐不请客,餐桌上不能上甜菜,以示吊唁,以豆腐为主菜,俗称吊丧为“吃豆腐”。送葬称“上山”,灵枢上路做上山道场,有乐队、狮子等相送,鼓乐、鞭炮齐鸣,旗幡飞舞,热闹非凡。送葬队伍不走捷径,而是绕路而行,沿途众多亲友鸣炮相送,有的甚至设路祭,此时孝子要下跪,并备手巾等礼物答谢。新社会移风易俗,提倡葬事从简,提倡火葬。

生儿

:婴儿出世都要到神龛前燃放鞭炮,向祖宗报喜。邻居女眷听到鞭炮响,会赶来慰问祝贺,并分别送以鸡蛋、红糖、干刀豆丝、干豆角等以催乳。分娩后胎衣要用陶罐盛着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婴儿父亲即日要带着鞭炮和一只鸡到岳父家报喜,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岳家无需问便知生男生女了。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古称“汤饼会”。外公外婆带去早已准备好的婴儿摇窝、坐栏等,一般还备有婴儿棉袄、夹袄、单衣、棉抱裙、夹抱裙、鞋、帽等各一对,人叹“外婆难做呀”!有的还留下照顾产妇,叫“伴月”。三朝日,长辈妇女将艾叶、枫球、鸡蛋等熬汤为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洗毕,用鸡蛋滚擦婴儿全身,以祛风,祝福健康。亲友赐红纸包封祝贺,赴汤饼会,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鸡蛋,上红,分赠众人,叫吃红蛋,又叫吃滚屁股蛋。还有办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的。婴儿百日用鲤鱼给婴儿亲嘴并喂汤的习俗,叫“开荤”,周岁时,有的将文具、针线、口红、书画之类摆于盘中,让婴儿去抓,以测其志趣,名曰“抓周”。

生日

:以后每岁生日都叫“长尾巴”,父母总要维以荷包蛋,所谓“大人生日一餐饭,细伢子生日一个蛋”。10岁、20岁等叫“总生”、“整生”,当地做寿讲“男进女满”,即男做虚岁,女做实岁,做60大寿被认为是重开花甲,特别隆重,称为寿星公、寿星婆。有的搭寿台、陈寿桃、点寿烛、唱花鼓戏,此时鞭炮燃放时间越长越好。开筵时,先吃寿面,面条细长,象征长寿,故当地叫生日饭为吃面。50岁以前就庆寿的,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即男满29岁,女满40岁不做寿。有的生日外出避客,叫躲生。

其它习俗

清明:清明踏青挂山是一种古老习俗。当地风俗,清明前几天,由长辈召集家庭成员,用红绿彩纸滚挂山签,或做彩幅。至清明,带祭品鞭炮,由长者带领至先祖墓前,一一铲除墓上荆棘杂草,加固培土。每人在墓顶插一根挂山签,然后在拜坪摆放三牲祭品,点香烛,烧钱纸,燃炮祭祀。这叫清明挂山。挂山归来,有的还举家聚餐纪念。

立夏

:当地有吃立夏粳之习,立夏粳,又名粳坨子,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吃起来清香柔软。

夏至

:《荆楚岁时记》有“夏至节日食棕”之载。

起伏

:当地有起伏吃鸡之俗。

冬至

:开始炕腊肉,将猪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叫“冬至肉”,简称“至肉”,也叫风吹肉。然后用木屑、谷糠、桔皮、花生壳等烧烟薰烤,或挂在柴灶、火炉上方薰烟,至其色金红,别具风味,可留至下年夏日。当地有冬至日吃狗肉和红枣猪油糯米饭,或杀鸡宰鸭之习,叫冬至进补。

三月三:当地有“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之俗。地菜子即荠菜,有明目、理脾胃之功能。

端阳节

:当地过端阳,家家户户大门边都挂菖蒲、艾叶以避邪,同时准备很多包子、粽子、盐蛋,饮雄黄酒,饭后将酒撒墙边屋角,涂抹儿童额头、肚脐。出嫁女儿向娘家送蒲扇、粽子、包子等,男女换上节日盛装,到外婆或其他亲戚家送节、看龙船。午饭后,将龙王接上船头,竞渡开始。船上健儿随着锣鼓节奏,忽弓身下挠,忽振臂扬波,越划越猛,奋勇争先,两岸如体育场之看台,人头攒动,几无隙地,铳炮喧天,喊声动地,老幼男女,雀跃踊动。赛事至傍晚犹酣,当地习惯在端阳薰蚊香、苍术、芸香等,以除疫去邪;用甘草、金银花、士茯等等药物煮蚕豆或鸡蛋吃,黄材水库曾主办过几届“龙舟节”,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月六

:古称天贩节,俗称“杯官生日”。读书人曝晒书画,妇女翻晒珍贵衣服。寺庙祠堂翻晒经书族谱和菩萨袍服,故是日又名晒谱节,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节,又称鬼节、祖宗节,是一个大规模的祭祖节日,民间传说,七月初一至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享受祭祀,故有俗语:“七月半,鬼乱窜”。当地不论贫富,七月初十开始,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门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有的将神龛上的祖宗牌位请下,每日三餐奉祀。十四日晚烧包“送老客”,叫“荐包”。抬至水滨行礼焚烧。沿河还盛行放河灯,河灯用皮纸或竹叶制成船形或莲花状,上置油灯。

中秋节

:当地中秋吃月饼、落花生,赏月等,还有“偷瓜送子”之俗。月光下,青少年到人家菜园偷南瓜或冬瓜,送到相好的新婚夫妇或久婚不育夫妇床上,叫“摸秋”,取瓜内多子之义。

重阳节

:古人认为九属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同属阳,故名重阳。此日多酿酒,称重阳酒或菊花酒。当地有就近登高采花之举。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与长寿联系在一起,故此节也被视为敬老的节日。密印寺后的毗庐峰,曾进行过“百叟重阳登高”活动。

春节

: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腊月二十四

: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辞灶。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个人的清洁卫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当地管除夕这—顿吃的饭叫“团年饭”,一般是指晚餐。吃完除夕晚餐,全家在家里,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候新年的到来。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当地鞭炮齐鸣,烟花四起,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

拜年

是春节的又一习俗。当地拜年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到了初七初八,长沙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八不归”,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当地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顽童则持彩灯相戏。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在此时达到高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常有乡下舞龙的队伍到城里来表演,“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

旅游

黄材有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的青羊湖,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巧夺天工、秀丽挺拔的“三关门”、城大林场,曾令许多中外游客留连忘返,叹为观止;鬼斧神工的亿年溶洞——千佛洞;惊险刺激的峡溪漂流和龙泉漂流。

千佛洞

千佛洞又名石龙洞、十三洞,位于宁乡县长沙西部宁乡县黄材镇崔坪乡石龙庵村,距宁乡县城62公里,距长沙95公里。千佛洞(石龙洞、十三洞)因处于风景秀美的石龙山下,相传由十三个连环洞组成,故名十三洞,后因旅游开发改为“千佛洞”。“千佛洞”是距今3亿6千万年前形成的溶洞,地貌复杂,并有罕见的洞内峡谷,垂直高度近100米。境内山清水秀、古木参天,奇峰峻岭,石龙洞、峡溪、猴公大山,少年水库四大景点同勾勒出崔坪的秀美和壮丽。

千佛洞是长沙地区景观最集中的石灰岩溶洞,据专家分析其全长达2300米,洞谷幽深,迂回曲折,神秘莫测。洞洞相连,洞内有洞,大的洞可容纳数千人,狭窄处仅容纳一人通过。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千姿百态,阴河、瀑布暗地横生,奇景迭出。洞内冬暖夏凉,是供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从神奇的石龙洞出来,乘车1公里便进入悬崖壁立的天然峡谷——峡溪,溪长5.6公里,两岸青山对峙,如刀削斧劈,瀑布飞流,似银链直挂;溪间怪石奇异,美不胜收;其溪曲折迭宕,深谷幽潭,是漂流的好去处。穿峡溪,登林荫石道,上猴公大山。

其主峰海拔1100米,处宁乡、安化、桃江三县交界处,登上顶峰放目远眺,顿感心旷神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由然而生。自猴公大山西下便可达国家小一型水库——少年水库,其蓄水量为165万立方米,库内水清如镜,鱼类繁多,四周苍松翠竹,倒映其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黄材水库

黄材水库位于湘水一级支流伪水上游黄材镇以西3.5公里的铁山里,下距宁乡县城52.5公里。集雨面积24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36.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83亿立米,水库总库容1.53亿立米,正常水位166米,相应库容1.26亿立米,有效库容1.24亿立米,库容系数0.68,为全国50大土坝工程之一。黄材水库又名青洋湖(因位于长沙至安化古驿道青洋铺而得名)。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Ⅱ)水利工程。

1概述

1.1水库范围

黄材水库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沩水中上游,位于东径111°52’25”—112°06’51",北纬28°03’56"-28°09’47"。水库控制水域面积240.8km。沩水在千金坪以上为东北流向,至坝址上游100—200m则转为东流,延延伸至下游1.5公里的炭河里。坝址处河面宽度为60m,两岸地形不对称,相对高差140m,右岸山坡平缓,坡度为28°,左岸山势宏伟,坡度在137m高程以下为50—70°,以上为40°。

竹山坳副坝是枢纽最南端建筑,处竹山坳低矮分水岭上,最低标高为153.20m。井坡里副坝山坡坡度为30°—35°,左侧山顶高程300m,右侧顶高程240m。溢洪道位于狮牛冲垭口,地面标高159m,两岸山坡为30°—40°,右岸连竹山坳副坝,左岸连接井坡里副坝右岸山头,洪水经大坪一条溪水汇入沩水。

1.2自然环境

1.2.1地貌地质

黄材水库及周边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雪峰山弧型构造的北段,洞庭湖凹陷的南缘,出露地层大都是古生代的古考岩系,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至燕山期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断裂复杂。区域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寒武系地层,奥陶系地层,奥陶—志留系地层和泥盆系地层。泥盆系地层出露于坝址附近,倾向NE,倾角在50°以下,与志留系以前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坝址下游广泛分布白垩系中统和第三系的红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库区及大坝右岸山头尚有零星出露燕山晚期花岗岩斑岩,花岗闪长班岩,呈岩脉产出。第四系除冲积在河床及两岸不同阶地上分布外,在山坡上尚有不同厚度的残留坡积物,溢洪道进口左岸及第三消力池左侧尚有地滑堆积物。区内构造以近东西向断裂和褶皱为其主要特征,代表性构造有沩水断裂带和鸡仑山背斜,区内地下水类型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关系十分密切,在基岩出露的碎屑岩区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灰岩内有溶洞水,花岗岩区还有断层承压水,但一般流量小,且为降水补给,松散沉积物区则为孔隙潜水。

黄材水库坝址区地震基本裂度小于Ⅵ度,但处于Ⅵ度边缘地带。

1.2.2水文气象

黄材水库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61.3mm,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份。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39.7℃(1971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10.3℃(1972年2月9日)。水库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70.1mm,7月份蒸发量最大247.8mm,占全年的18.09%、;2月份蒸发量最小42.9mm,仅占全年的3.13%。

1.3水库来水来沙特征

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年内分配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份,4—7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6.6%,多年平均径流量1.83亿m。

洪水:黄材水库自建库以来,实测最大洪水为2100m/s(1969年8月),历史调查最大洪水为1080m/s(1938年)。

泥沙:根据流域侵蚀模数165/km.q推算,入库泥沙量为每年3.97321万吨,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暴雨侵蚀,故暴雨出现濒最多的4-6月份来沙量较大,占全年的78.2%。

1.4开发目标和主要效益

黄材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及灌区工程建成以后,结束了经年洪水泛滥,灌区作物靠天吃饭的历史。

1.4.1防洪。

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黄材水库属大(Ⅱ)型工程,主坝为土坝,一旦失事将对下游近百万人口,64万亩农田及20万人口的宁乡县城,八个小市镇构成直接威胁,将中断毁坏洛堪铁路、长石铁路、长常高速和319国道等交通干线。水库枢纽工程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

1.4.2发电。枢纽工程含坝后式电站一座,总装机4720KW(2*1560KW+1600KW),年发电量1288万KWH,已并入湘中电网。

1.4.3养殖。黄材水库总面积12000亩,其中养殖水面7000亩,养殖以鲢、鳙鱼为主,野生鳜鱼、鳡鱼较多,水库四面环山,山上植被丰富,给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水库年产鲜鱼30万斤以上。

1.4.4灌溉。黄材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35.9万亩(历史最高曾达42.7万亩),灌溉宁乡、益阳、望城三县23个乡镇342个自然村,其中宁乡18乡镇、益阳3乡镇、望城2乡镇;黄材灌区含高灌区22.913万亩,低灌区12.349万亩,提灌6.982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32.405万亩。

1.4.5旅游开发。

黄材是南中国青铜文化之乡,四羊方尊出土于此。水库周边有宋代名将张浚、张拭之墓,佛教宗师灵佑坐化塔,唐代诗僧齐己的庵堂,共和国司法奠基人谢觉哉定祖墓等景点,人文厚重。宁乡县人民政府将青洋湖与沩山,千佛洞整体包装开发,与湖南泰禹集团签订了青洋湖旅游开发合同,工程总投资2.5亿元,现一期工程正在实施,建设项目主要有游艇俱乐部会所、接待中心、青铜文化博物馆、会议中心、游乐中心等。

1.5水库特征。

黄材水库正常蓄水位166m,正常库容1.26亿m,设计洪水位167.08m,校核洪水位168.69m,水库总容1.53亿m,防洪库容1.26亿m,兴利库容1.26亿m,,水库总面积12000亩。

1.6主要建筑物

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输水洞等,电站及引水坝等建筑物组成。

2.纪实

黄材水库建成以后,设立黄材水库管理站,1976年更名为黄材水库管理局。行政上隶属于宁乡县人民政府,业务上由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共管,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黄材清洋湖

黄材水库跨黄材、沩山(原属祖塔,2005年并入沩山)、巷子口(原属官山,1994年并入)。坝址位于黄材镇,大坝以西库尾属沩山乡,大坝以北达官山(巷子口)。

枢纽大坝、竹山坳副坝、井坡里副坝位于宁乡县黄材镇,处于水库以南。主坝为粘土心墙土坝,1982年至1984年,通过水利“三查三定”,鉴定为病险水库,被水利部列为“七五”期间全国进行加固的43座重点病险水库之一,1987—1990年投资910万元对其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主坝防渗、竹山坳副坝防渗、井坡里副坝填筑、狮牛冲溢洪道扩建和加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溢洪道滑坡体处理、设备安装工程、启闭台加固、公路桥、上坝公路建设等项目,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以后,水库“病险”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000年8月,湖南省水利厅对黄材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定为(Ⅳ)类坝,2001年3月通过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2002年5月通过国家计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实施处险加固,2003年元月8日动工,2004年4月8日全局竣工。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5369.0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680万元。主要完成工程项目为:1、竹山坳副坝除险加固;2、溢洪道进口左岩滑坡体处理;3、溢洪道加固;4、主坝加固;5、泄洪输水洞加固;6、防汛公路硬化。

水库灌区有总干渠一条,长78.5km,渠首设计流量17m/s,上游段沿线有拦截五大溪流共160km,集雨面积的五处平交道引水工程,下游段有设计流量6.5m/s,长98m的钢丝网壳砂浆结构渡槽——养渔塘渡槽。总干渠沿线有大小泄洪闸16处,大小灌溉涵闸600余处,除总干渠外,另有灌溉2万亩以上农田的峡山、太阳坝、南、北、煤衡干渠,沩丰坝左、右等七大干渠(直灌自条长127.95km,补水灌区渠道3条长67.5km)其中峡山干渠上有长218m,设计流量2.5m/s,内径1.0m的培基倒虹吸,南干渠上有长213m的柯斗渡槽,北干渠上有长198m双塘冲渡槽,这两处渡槽均为“U”型钢丝网薄壳砂浆结构,设计流量均为3m/s,另有灌溉2000亩以上的支渠36条,共长22km,沿线5万m以上的小型水库及山塘河坝97座,其中沩丰坝与黄泥湖相连通,共同拦截沩水上游2200km集雨面积,灌田13万亩,太阳坝灌田3。0万亩,小型提灌站24处,总装机1238kw,有总装机4720kw的坝后式电站一座,跌水电站2座(煤炭坝1座3*125kw;沙河左干渠一座2*125kw)。

黄材灌区2000年被水利部审查批准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计划,自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灌区工程得到有效改善。

代表人物

抗日英雄甘泗淇

甘泗淇(1903年—1964年),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湖南省宁乡县十都月山楠竹山(今黄材镇八渡水村)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历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零师、晋绥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抗美援朝中,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结合志愿军实际,对政治工作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作认真的探讨。其中关于政治工作要“钻进去,冒出来”等重要论述,对全军政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志愿军回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甘泗淇病逝于北京,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