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县、务川县之间,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

德江县成立于民国三年(1914年),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德江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土家舞龙”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江是红色革命老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贺龙率领红三军在枫香溪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

2019年,德江县下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江县常住人口数为393596人。[1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98亿元,一、二、三产结构比为23.3:21.4:5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887元。

2020年,德江县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45.31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34.8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29.9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80.54亿元,增长3.5%。一、二、三产业占比为24∶20.6∶55.4。[19]

2021年,德江县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5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25]

中文名

德江县

政府驻地

玉水街道

别名

德江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

面积

2072平方千米

人口

393596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方言

贵州方言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59.26 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856

外文名

Dejiang Country

下辖地区

3街道、12镇、8乡

车牌代码

贵D

邮政区码

565200

火车站

铜仁火车站

著名景点

隋唐扶阳县城遗址

行政类别

行政区划代码

520626

所属城市

铜仁市

所属地区

贵州省铜仁市

历史沿革

禹贡时属荆梁二州南徼外地鬼方地域,荒裔。

德江县

秦立郡县制,属黔中郡。

汉先属武陵郡酉阳县地,后属武陵郡永宁县地,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属酉阳县地。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析巴、蜀二郡地置广汉郡。巴郡领县十一,郡治江州(今四川巴县西),其中涪陵县,新莽时改名巴亭,东汉复称涪陵,县治为今重庆彭水,郡属西南,包有今道真、务川、沿河、德江。武帝时改梁曰益州,益州凡八郡。广汉郡又分割,德江西北地划入巴郡,东南地划入牂柯郡。

三国时,吴以思州分置黔阳县,思南为黔阳县地,与酉阳又有隶属。

西晋仍属涪陵郡万宁县地,隶梁州。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领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巴东、巴西八郡。东晋时属武陵郡地。永嘉后(公元307年),地没蛮夷,经二百五十六年。

南朝刘宋时,属武陵郡地。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恶荆州强大,甲兵尽聚,分荆州之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之巴陵,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阳共八郡置郢州,治江夏汝南县。武陵郡改隶郢州,领县不变。北周时,先属奉州地、费州地,后属黔州地。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领巴郡、涪陵郡、东岩岩渠都。不服梁、陈,政令不能达。周武帝保定四年、陈天嘉五年(公元564年),涪陵豪长(蛮帅)田思鹤以地附周,周以涪陵地置奉州,不带郡领县(德江属奉州地)。周武帝建德三年、陈宣帝太建六年(公元574年),改奉州曰黔州,又于故枳城立涪陵镇,北周未派官治。周宣帝宣政元年、陈太建十年(公元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僚王元殊多质等,以其地遥置费州(德江属费州地),治在涪川(今县境潮砥官宅坝),亦曰涪川郡。后废费州,并入黔州。

德江县

隋先属黔州涪川县地,后属巴东郡扶阳县地。隋文帝将地方行政区划统一为州、县两级,隋炀帝改州为郡,仍为两级制。初承北周费州,不带郡领县,后废。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于废费州地置涪川县(今德江、思南之间地),属黔州。

唐初属巴东之扶阳县地、改属务州、思州地,后属费州之扶阳县地。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柯、夜郎要路,请置郡以抚之,复以隋巴东的务川县置务州,州治务川县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隋巴东郡地务川、扶阳、涪川合置务州,又招慰生僚置城乐县(今凤岗),属务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分天下为十五道,以务州隶属江南道,县有增省。四年(公元630年),改务州曰思州,以界内思邛水为名,逐年县有所减。

五代属费州地,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五年(公元940年),牂柯张万睿率思州、费州等七州皆附于楚王马希芜。蛮夷长据其地,先附楚后附蜀。

德江县城

宋初属黔州领内羁縻州地,后属思州务川县地。宋初全国分为十三道,乾德以后改道为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划分全国为二十一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调整为十五路。元丰间,又改为二十路,路下设府、州、军、监。思南府,宋初为羁縻州。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土族首领藩部长田佑恭入朝内附(愿为王民),分黔州复建思州,属夔州路,较唐时思州为大,州治今地俟地(之前,德江、沿河、印江、思南、务川等地为土族所据,未达王化)。大观元年,番部长田佑恭内附,始建思州治。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移思州治于故都濡之地,沿旧治名务川县(德江属务川县)。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思州及领县废,并入彭水县,务川县降为务川城,邛水县、安夷县各降为堡,仍属黔州。

元属思州水特姜长官司地。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隶思州军民宣抚司,寻自龙泉坪徒宣抚司治于清江郡,改称故思州治为思南,隶湖广行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思州土族首领夷长田景贤以地降元,置新军万户府。

明属思南府水德江长官司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十三日,思南宣慰司地改隶四川行省,领县三(安化、务川、印江)、长官司(蛮夷、沿河佑溪、朗溪。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九月二十一日,从贵州巡抚郭子章、巡按金忠士请,水德江长官司改置为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德江县明洪初置水德江长官司和洪安化剂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省洪安、化剂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以水德江长官司属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改水德江长官司为安化县,府属附廓。

德江县城

清属贵州布政司思南府安化县地。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八月二十六日,贵州巡抚岑毓英奏移铜仁县于江口、安化县于大堡(今德江县城),八年正式迁移安化县于今德江县城。

民国时期,德江县疆域基本确定。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安化县改隶贵州镇远道。二月二十三日,呈请改制方案经内务部核准,从九月开始施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十二日公布,撤思南府,改安化县曰德江县(因查湖南省有安化县,乃以乌江在县境一段俗称德江而改德江县),属黔东道。十二月二十七日,德江、凤岗、印江、沿河、务川等县按省定方案互拨插花地,各县疆域初步确定。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德江县南二区(宽坪)划拨思南管辖。十二年(公元1923年),废镇远道,德江县直隶省辖。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月二十八日,德江、思南、印江、凤岗、石阡五县勘查边境插花地段。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六月,德江划隶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九月十六日,德江、思南、印江、凤岗、石阡互拨插花地;十二月二十五日,德江、沿河勘划边界。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五月二十八日,德江、务川两县勘定边界。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德江县改隶铜仁督察区。

解放后,1955年9月29日,思南七八山、三合场两乡划归德江县管辖。至此,德江县界完全定界至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德江一直隶属贵州省铜仁市。 

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德江春秋为西南巴国南境,后属楚。

战国属楚黔中枳县。

秦属巴郡。

汉初,境内东、东南部属武陵郡酉阳县;西南、西北及北部属巴郡之涪陵县。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分东南部入永宁县,隶武陵郡;西北部仍属巴郡涪陵县。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永宁县为万宁县,辖今德江、务川、印江,隶涪陵郡。

晋因之。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境地划入奉州。武帝建德三年(574年),改奉州名黔州。宣政元年(578年),境地属费州(治在印江境内,印江河甲山至德江小溪之间),受信州节制。

隋开皇五年(585年),废费州,置涪川县,隶黔州。十九年(599年),境北置庸州(治在今泉口石马),辖务川县、涪川县。时德江地属两县共辖地。仁寿四年(604年),境西南、西北部分置扶阳县,隶庸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庸州,涪川县、扶阳县拨属黔安郡,改隶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节制。境南又置宾化县(今思南),后置为思王县,隶牂牁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西北部扶阳县与东南部涪川县同隶务州。涪川县治从印江境内移蒙笼山(今潮砥镇官宅村)。贞观四年(630年)九月丙子,改务州为思州,开南蛮地(分涪川、扶阳二县地)复置费州,割黔州的万资、相永二县属费州,与思州分制。八年(634年),又割思州的多田、城乐二县属费州(此时辖及今德江、沿河全部,思南、印江大部,秀山、西阳部分;西北以丰乐至洪渡河为界,西南以乌江河为界,东北则以清水江为界)。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费州隶黔中道。天宝元年(742年)撤州置郡,改费州为涪川郡,隶属关系未变。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隶黔中郡。乾宁三年(896年)四月,蛮酋分据其地。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费州附于楚王马希范。

宋初,为黔州羁縻地。元丰三年(1080年)费州(时也名涪川郡)为夔州路化外州,领涪川、城乐、多田、扶阳四县,朝廷不派官吏统领。元祐、绍圣间(1086—1097年)疑入大理国,《思南府续志》有建安间置义仓放米救民不收息的记载。大观间(1107—1110年)被思州占领,从此并入思州版图。政和七年(1117年),境内西南置安夷县,隶夔州路黔州;境东北属务川县,隶思州,隶夔州路。宣和四年(1122年),废思州及务川、安夷县,西北、东北、东南属务川城,西南属安夷堡,同隶黔州。绍兴元年(1131年),复置思州和务川、安夷县。嘉定六年(1213年),张恢征剿境地龙泉坪三十六洞反叛苗蛮,子张焕留授思州宣抚司同知,镇守本土。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思州军民安抚司,辖境地,受顺元宣慰司节制,隶湖广行省。十三年(1276年),知思州田景贤以地附元,元置新军万户府,以田氏为总管。次年(1277年)春,田景贤奉召朝参,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其辖地大于宋之思州。为管理方便,将思州治从务川都濡(今浞水)徙境龙泉坪(今德江县龙泉乡龙泉坪),随置龙泉坪长官司附郭,后毁于火,州、司治同移清江。十五年(1278年),置水特姜、安化上中下蛮、洪安等处、化剂长官司辖境地,隶思州宣抚司。水特姜长官司附郭。至元十七年(1280年)张坤元以功授龙泉坪长官司正长官。其年,龙泉坪思州治毁于火,田景贤移思州治至清江城(今岑巩),冉文虎(副长官,据《黔记》)迁水特姜长官司治于境地秀水(今复兴),后以杨姓为副长官又从秀水迁入思南境内。张坤元将龙泉坪长官司治迁到小谷庄(今龙泉乡草栈坝)。是年,敕思州宣抚司迁回龙泉坪。二十九年五月,思州改隶湖广行省。至正中,田仁厚率兵驱走龙泉坪长官司长官。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镇远知州田茂安攻破龙泉坪,以其地献夏明玉珍,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从镇远移州治于思南,辖安化上中下蛮、洪安等处、化剂长官司,隶四川行省。思州宣慰田仁厚从龙泉坪再次徙治于都坪(今岑巩)。思州遂分为二。二十五年(1365年)六月,水特姜长官司从思州改隶思南道都元帅府。是月,田仁智派杨琛表归朱元璋,吴王(朱元璋)改思南道都元帅府置思南道宣慰使司,以田仁智为宣慰使。

明洪武五年(1372年),思南道宣慰使司改置为思南宣慰使司,水特姜长官司改名水德江长官司。十年,以元安化上中下蛮地始置蛮夷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省洪安、化剂二长官司入水德江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境隶思南府。嘉靖年间,水德江长官司的德江图、德江村图、大堡图、瓮济图,蛮夷长官司水特姜图、罗文水图、新地图,沿河祐溪长官司水东图、卜龟坪图,务川县齐地图、隘头图和印江县在廓图、网陀图、茅坝图共辖境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水德江长官司改建为安化县,领土县丞、土主薄、土巡检各1个,德江村图更名水村图。

清雍正七年(1729年),革沿河祐溪正长官司于思南府分隶。八年(1730年),革蛮夷副长官司,其属图直隶思南府。从此,安化县、务川县、印江县和思南府所辖特姜图、罗纹图、新地图、水东图、卜龟图、茅坝图共管境地。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安化县治所从思南府城移迁大堡场(今德江县城)。二十四年(1898年),安化、务川、印江和思南府属互拨部分挿花地。原乌罗司所属大堡里(解家屯)拨入德江。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三十日,安化县改名德江县,隶黔东道,道治设在镇远,又称镇远道。原安化县之偏刀水、天哨、塘头、四十八溪等地分拨凤冈、印江、思南、松桃等县。堕坪由思南府属地拨入务川县。踏坪从婺川县拨入德江县。十二月二十七日开始勘界,四年(1915年)结束,县与思南、凤冈、务川、沿河、印江、凤泉互调瓮脱插花地。德江县与新设之思南县以东瓜溪懵懂盖及迤三合场为界,原府属之七星场、石重盖、偏岩子、梅子坳、焦溪、堕坪、乌鸦溪、牛渡滩、下坝、平洋盖、天井、龙阡坝拨入德江县,原安化县属之大坝场、木根洞、梧桐树、邵家桥、张家寨、鹦鹉溪、潮砥滩头、水淹坝拨入思南县,因省参议员黎景煊(潮砥人)等人不同意将潮砥拨入思南县而未划入。原安化县所辖之水村图5个甲、德江图3个甲、大堡图8个甲等地拨入新置沿河县。四年(1915年)七月至十一月,原属印江所辖之大堡、马脑山、乌鸦溪、煎茶溪、黄家坝划入德江。原系德江所辖之天堂哨、刀坝场、来安营、平洞口、鸟巢、周家坝、大云半、小云半划入印江县。婺川县知事郑重与德江县知事梁鸿藻会商:德江属地龙桥、黄草坪、焦岩、红丝塘、干河坝、肖家盖、鲁牙溪、官基头、柏村、后坝、李家岩、中寨、肖家湾、下台、方水井、太阳枧等处拨入婺川县,婺川县拨归德江县有大堡、九条溪、南客寨、高洞、厦阡、代界坪、沙溪、十字路、圈坪、鸟坪、龙溪垭、羊塘场、彭家寨等处。

民国五年(1916年)初,奉令废除图甲制,改设区、保、甲制。全县划分为9个区。

民国六年(1917年),南二区(宽坪)划属思南县,未执行。十二年(1913),撤黔东道,德江直隶省辖。十年(1917年),中区改称第一区,东一区改称第二区,东二区改称第三区,南一区改称第四区,南二区与南三区合称第五区,西一区改称第六区,西二区改称第七区,北区改称第八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月二十八日,省政府参议乔运亨奉令访查思南、凤冈、石阡、印江、德江五县插花地。以德属小溪河及思属自东华溪起沿山至香炉山、轿子顶之绵亘山脉为思德两县属界限,将思德互争之宽坪、亭子坝等处均划属思南管辖仅划出亭子坝。八月,设8正区2分区即。是月,改保董制为乡、闾、邻建制,建立地方自治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有13镇99乡。

民国二十年(1935年)六月,德江改隶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九月,撤销乡闾邻,划分区域,编组保甲,清查户口。确定联保办公处,将原有各乡镇公所并合于适中地点设为保长联合处,互推保长1人为主任,并制定规约。十二月,全县撤闾建保、撤邻建甲编制结束,保甲长就地选拔。第一区二、三、四保为城内住户。但此时的联保也称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德江改隶新编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八月,境设1镇4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德江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遵义)。改设为东、南、西、北、中五区,随后改称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德江县与婺川县磋商后,将婺川属地堕坪拨入德江县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二月,撤销联保,改设区、乡(镇)、保、甲。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七月,县内政区缩编,东区并入稳坪,西区并入煎茶,中区改设镇,直属县政府。形成1镇2区。九月,撤区乡镇,全县置20个联保,辖183个保共1968个甲。九月十六日,思南德江互争之宽坪正式拨给思南县。十二月二十五日,印江所辖之廖家坝、上坝、一元坝、袁家湾、水吞牛、细沙溪、安牙铺划入德江县。原系德江县所辖之旧香坝、五谷溪、大坨坝、柏杨坨、三角岩、渡塘、石登头、上龙塘、下龙塘等地拨入沿河县。原系沿河所辖之泉口寺、银甲溪、马纳溪、芳龙园、官村、岩头坝、沙坡、毛岭、毛家坝、枫香溪、枫香铺、杨家坪、徐家岩、黎家祠、客店、冷家山等地划入德江县。是年,德江改隶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在贵阳)。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五月,原属务川县石槽水联保之汪家大坪、斜岩、横料、九龙溪、石板溪、鹿井溪、盛坝、黄家堡、汪家坝、陈家寨、冷水岩、李家湾、冷水界、雨坛堡、雷家堡、刘家寨、坟岗上、大林山等地拨入德江管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三月,撤区,改联保为乡镇,置玉溪镇及共和、文新、沙溪、平原、楠杆、煎茶、复兴、大兴、潮砥、黄金、顺溪、稳坪、杉树、文化、泉口、长丰17个乡(镇)。是月,德江改隶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从此后,其隶属关系一直未变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增置高山乡,共18个乡(镇),隶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铜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恢复设区,全县设为6个区。

1950年2月4日,德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下置5区18乡(镇),共183个保。

1951年,增置文新区、平原区2区,县辖7区18乡176个村。

1953年1月,增置高山区、共和区。7月,高山区并入长丰区。全县划为8区80个乡镇。

1955年,以思南拨入之七八山、三合场2乡置三合乡,增置东泉乡,隶煎茶区。

1956年1月,裁共和区。县设城关区、文新区、平原区、煎茶区、潮砥区、稳坪区、长丰区共7区60乡(镇)。

1957年2月,平原乡红旗坝村的平原、红旗、坝村、新田4个村寨划属婺川县新田乡,婺川县将新田乡第二村的风门丫、郭家划入德江县平原乡管辖。

1958年10月,撤销原60个乡镇,将1956年以来先后成立的375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为49个人民公社。12月,区改置为人民公社,复置原60个乡(镇)。

1959年1月,60个乡(镇)合并为53个生产管理区,下置323个生产大队。

1961年9月,7个人民公社恢复为区,53个生产管理区合置为28个人民公社。

1962年10月,撤文新、平原2区。

1963年3月,增置31个农村人民公社,恢复文新、平原2区,共置59个人民公社,350个生产大队,2431个生产小队。

1969年11月,南客人民公社并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2年,新场人民公社并入煎茶人民公社。

1981年,复置南客人民公社。

1984年12月26日,煎茶乡改设镇,分置龙盘乡。共1镇7区58个乡(镇)350个村2922个村民小组。

1992年10月,乡镇合并,共20个乡镇350个村2922个村民小组。

2003年6月,将青龙镇原6个居委会整合成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北社区由红旗、建设居委会整合,城中社区由中心、钟山居委会整合,城南社区由玉溪、中华、东风居委会整合)。

2005年12月,全县乡镇下辖3个社区,8个居委会,355个村,2918个村(居)民小组。

2007年10月,改置为12个社区32个居民小组和116个村1113个村民小组。

2010年11月,改置为29个社区,316个村,281个居民小组,2645个村民小组。

2011年12月30日,撤销复兴土家族苗族乡建立复兴镇、撤销合兴土家族乡建立合兴镇。

2012年12月,撤销高山土家族乡建立高山镇、撤销泉口土家族乡建立泉口镇、撤销长堡土家族乡建立长堡镇。

2013年5月,撤销共和土家族乡建立共和镇。7月,撤销平原土家族乡建立平原镇。12月,撤销青龙镇分别建立青龙街道办事处和玉水街道办事处。

至2014年底,全县辖街道2个(青龙、玉水)、镇11个(煎茶、潮砥、枫香溪、稳坪、合兴、复兴、共和、平原、长堡、高山、泉口)、土家族乡8个(堰塘、龙泉、钱家、沙溪、楠杆、桶井、荆角、长丰),344个村(社区),2926个村(居)民小组。

2019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德江县从玉水街道析出设立安化街道。

区划现状

2019年,德江县下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德江县人民政府驻玉水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520626001000青龙街道
520626002000玉水街道
520626003000安化街道
520626101000煎茶镇
520626102000潮砥镇
展开表格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江县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东经107°36′~108°28′,北纬28°00′~28°38′,东邻印江县,南接思南县,西连凤冈县,北插沿河、务川两县之间。东西长63.68千米,南北宽78.88千米,周长370.33千米,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县城距遵义市179千米、贵阳市342千米、铜仁市262千米。[1]气候

德江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

境内年均日照时数1045小时,夏半年(4~9月)735小时,冬半年(10月~次年3月)310小时。最多年1292小时,最少年907小时。日照时数随地势高低有明显差异,与年温度变化基本同步。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极差可达385小时。按季节分布:春季(3~5月)224小时,占全年21%;夏季(6~8月)440小时,占42%;秋季(9~11月)267小时,占26%;冬季(12月~次年2月)114小时,占11%。按月分布:1至2月最小,平均32.1小时;7至8月最大,分别为162.5小时和178.4小时。日平均气温≥10℃,是喜温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喜温农作物活跃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5℃)。各月日照时数与温度的升降比较协调,主要作物生长期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乌江以西自东向西日照时数递增,乌江以东自东向西日照时数递减,低值区为乌江沿岸的低洼地带。冬季1至2月日照时数最少,春季温度回升,盛夏(7~8月)最多,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温度下降,9至10月,多为秋绵雨天气,秋末冬初日照有所减少。2005年,平均太阳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7至8月分别为11.4和11.5千卡/平方厘米,12月为3.0千卡/平方厘米。[1]

地形地貌

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面上的娄山山系与武陵山山系交汇处,乌江以东为武陵山系,乌江以西为娄山山系。整体地势为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的波状起伏斜面。最高为沙溪乡万山村夏家山羊角脑山峰,海拔1534米;最低为桶井乡望牌村乌江出境口,海拔319米,相对高差1215米;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境内有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山体高大连绵、河流切割幽深、海拔800至1500米的西北高原;有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度在100米左右、坡度较小的丘陵。

水文

德江县河网密布,除乌江外,尚有天然落差较大的大小河流78条,全长489.6公里,河网密度每100平方公里23.6公里,径流量14.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德江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硫铁、萤石、大理石、高岭土、土陶泥、石膏和特级石灰石等。优质石灰石、重晶石集中分布在乌江沿岸。探明煤储量9724万吨,铁矿石4426万吨,硫铁矿19180万吨,土陶泥540万立方米,萤石矿77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全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和烤烟、油菜、柑桔、魔芋、梨、桃等。除天麻外,德江的野生药材如金银花、太子参、红丹参、百合、玉竹等名贵中药材有600余种。[3]

水资源

2018年,德江县水资源总量13.9亿立方米。总供水量10476万吨,与上年同期比增长1.62%。其中生活用水2529万吨,增长5.3%;农业灌溉供水6995万吨,增长0.56%;工业生产供水810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态环境供水101万吨,与上年持平。[15]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52640.33公顷(789604.95亩),占国土面积26.03%。其中,水田17124.23公顷(256862.45亩),占耕地面积的32.53%;水浇地0.16公顷(2.40亩),占耕地面积的0.01%;旱地35515.94公顷(532739.10亩),占耕地面积的67.46%。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16.69公顷(10750.35亩),占全县耕地比重1.3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530.28公顷(52954.20亩),占6.71%;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0262.93公顷(303943.95亩),占38.49%;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6298.60公顷(244479.00亩),占30.96%;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1831.83公顷(177477.45亩),占22.48%。

(二)林地122031.46公顷(1830471.90亩)。其中乔木林地78633.89公顷(1179508.35亩),占64.44%;竹林地172.35公顷(2585.25亩),占0.14%;灌木林地42341.52公顷(635122.80亩),占34.70%;其他林地883.7公顷(13255.50亩),占0.72%。

(三)草地1016.94公顷(15254.10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6.10公顷(241.50亩),占1.58%;人工牧草地2.60公顷(39.00亩),占0.26%;其他草地998.24公顷(14973.60亩),占98.16%。

(四)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070.27公顷(136054.05亩)。其中,建制镇用地1633.3公顷(24499.50亩),占18.01%;村庄用地7013.42公顷(105201.30亩);采矿用地347.67公顷(5215.05亩),占3.83%;特殊用地75.88公顷(1138.20亩),占0.84%。

(五)交通运输用地4397.22公顷(65958.30亩)。其中,公路用地1549.51公顷(23242.65亩),占35.24%;农村道路2839.62公顷(42594.30亩),占64.58%;管道运输用地4.58公顷(68.70亩),占0.10%;港口码头用地3.51公顷(52.65亩),占0.08%。

(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21.4公顷(51321.00亩)。其中,河流水面1505.56公顷(22583.40亩),占44.01%;水库水面1540.96公顷(23114.40亩),占45.04%;坑塘水面214.68公顷(3220.20亩),占6.27%;沟渠117.39公顷(1760.85亩),占3.43%;水工建筑用地42.81公顷(642.15亩),占1.25%。

(七)湿地8.53公顷(127.95亩)。其中全部为内陆滩涂用地。[23]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德江县户籍人口总数54.9138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20.5179万人。常住半年以上年末人口35.79万人,比上年减少0.9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78万人。据计生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5148人,出生率10.56‰;死亡人口1463人,死亡率3‰;人口自增率7.5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江县常住人口数为393596人。[13]

民族

2012年,德江县少数民族人口27.82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1]

经济

综述

2019年,德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9.4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5.98亿元,增长8.9%。二三产业比重为76.7%。一、二、三产结构比为23.3:21.4:5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887元,比上年增加4878元,增长10.6%。年末各类市场主体(不含已注销)31804户,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424户。

2020年,德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5.31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34.8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29.9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80.54亿元,增长3.5%。一、二、三产业占比为24∶20.6∶55.4。[19]

2021年,德江县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5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5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41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9.3%。[25]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德江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99个,完成投资87.1649亿元,增长1.4%。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本年完成投资20645万元,同比下降21.5%;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本年完成投资671258万元,同比下降2.1%;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1%。

财税收支

2019年,德江县财政总收入10.804亿元,下降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25亿元,下降13%,其中:税收收入3.563亿元,下降1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1194亿元,增长2.6%。

人民生活

2019年,德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0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48元,增长9.5%。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19年,德江县粮食种植面积33226公顷,比上年(下同)减少2541公顷;谷物种植面积14299公顷,减少2139公顷;豆类种植面积3124公顷,减少347公顷;薯类种植面积15804公顷,减少5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767公顷,减少4060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18911吨,比上年减少9495吨,减产7.4%。其中,夏粮产量39567吨,减产9.8%;秋粮产量79344吨,减产6.2%。全年谷物产量68467吨,比上年下降8.3%。其中:稻谷产量55914吨,下降5.5%;小麦产量4649吨,下降26.8%;玉米产量7737吨,下降14.1%;薯类(折粮)产量48241吨,下降6.1%;豆类产量2203吨,下降8.5%。全年油料产量10723吨,比上年(下同)下降41.7%。蔬菜产量28.1238万吨,下降17.7%。

林业

2019年,德江县完成造林面积60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6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6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48%,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烟叶种植面积2788公顷,减少120公顷,其中烤烟2685公顷,减少124公顷。烤烟产量4734吨,下降0.9%。茶叶产量4338吨,下降3%。水果产量84499吨,下降4.9%。药材产量5144吨,增长35.6%。

畜牧业

2019年,德江县肉类总产量24975吨,比上年下降2.2%。其中,猪肉产量17551吨,下降7.7%;牛肉产量4001吨,增长16.1%;羊肉产量2136吨,增长3.8%。禽肉产量1186吨,增长26.1%。禽蛋产量826吨,增长9.3%。年末生猪存栏149336头,减少21.2%;牛存栏88178头,增长9.3%;羊存栏127098只,减少21.8%。生猪出栏200570头,下降8.9%;牛出栏35234头,增长24.7%;羊出栏122319只,下降2.9%。

渔业

2019年,德江县水产品产量5702吨,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养殖5586吨,增长29.2%。

德江县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德江县工业增加值14.8395亿元,增长4.8%。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9.7494亿元,增长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3441万元,增长2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6421亿元,增长3.8%;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7632万元,下降1.7%。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6%,食品制造业下降39%,木材加工业下降5.9%,医药制造业增长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5%,金属制品业下降29.2%,汽车制造业下降2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257亿元,同比下降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2%。资产负债率40.4%。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5734亿元,增长8.2%。

建筑业

2019年,德江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7023亿元,增长28.6%;竣工产值3.219亿元,下降49.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德江县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0.5403亿元,增长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482亿元,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626亿元,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5.5755亿元,增长9.5%;房地产业增加值5.609亿元,增长16.1%;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3.5592亿元,增长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0525亿元,增长12.1%。

2019年,德江县商品销售总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批发业73.2亿元,增长9.2%;零售业45.9亿元,增长9.1%;餐饮业3.9亿元,增长13.6%;住宿业0.78亿元,增长5.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网络零售额0.26亿元,增长111.18%。

房地产业

2019年,德江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34万平方米,增长52%;房屋销售面积49.7万平方米,增长30.4%;房屋销售额19.3万元,增长30.4%。

邮电通信

2019年,德江县邮政业务总量2645万元,增长3.9%;通信业务总量2.6299亿元,增长1.2%。宽带用户78503户,增长51.6%。移动电话用户36.4万户,增长7.5%。固定电话24000户。

旅游业

2019年,德江县接待旅游人数902.5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收入79.02亿元,增长69.2%。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德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8497亿元,比年初增加1.236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2.536亿元,增加3.50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2.2772亿元,增加40.730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7.2339亿元,增加8.6337亿元。消费贷款31.5262亿元,增加8.758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5.0433亿元,增加32.097亿元。

保险业

2019年,德江县保费收入2.5986亿元,增长9.6%。全年赔付支出1.1562亿元,增长20.7%。

交通

德江距铜仁大兴机场190千米,渝怀铁道重庆酉阳火车站153千米,遵义火车站160千米,杭瑞高速公路、326国道、303省道贯通县境,乌江从南至北流经其境,航运能力200吨级,沙坨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达500余吨级。

德江县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有“三高五铁一港一机场”,过境德江的杭瑞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德江至务川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昭通至黔江铁路进入预可研阶段,都匀至黔江、黔江至沿河、重庆至广州、遵义至吉首4条铁路启动前期工作,500万吨级乌江航运德江港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德江机场完成规划选址工作 。[6]

2019年,德江县货物运输量1072万吨,比上年增长28.5%;货物周转量197703万吨千米,增长37.2%。完成客运量2121万人次,增长36.2%;旅客周转量184527万人千米,增长35.9%。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34129辆,增长3%。出租车245辆,增长50.3%。城市公交车95辆,班线客车198辆。[16]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德江县有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级中学3所(其中民办1所),完全中学3所(其中民办2所),初级中学24所(其中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其中民办2所),小学101所(教学点48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4所。全年留学生招生200人,在校留学生154人,毕业留学生344人。本科招生600人,在校生569人,毕业生527人,专任教师52人。高职招生5336人,在校生10058人,毕业生1902人,专任教师260人。中职招生2158人,在校生5881人,毕业生1766人,专用教师184人。高中招生4962人,在校生14414人,毕业生4287人,专任教师857人。初中招生7775人,在校生27011人,毕业生9381人,专任教师2171人。小学招生7280人,在校生42625人,毕业生7516人,专任教师2930人。特殊教育招生75人,在校生599人,毕业生83人,专任教师23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0774人,离园8037人,专任教师1339人。

2019年,德江县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资金9937.759万元,受益学生18.1581万人次。其中学前教育奖补资金61.75万元惠及幼儿学生2470人;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817.95万元惠及学生35977人次;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226.05万元惠及学生8477人;高中助学金833.2万元惠及学生8332人次;中职助学金827.4万元惠及学生8274人次;高校助学金323.79万元惠及学生961人次;教育精准扶贫专项助学金1045.329万元惠及学生13973人次;学前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509.91万元惠及在园幼儿16997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3088.88万元惠及学生77222人;普通高中免学费356.15万元惠及学生6641人;中职国家免学费1073.4万元惠及学生10734人次。

文体事业

2019年,德江县城区及乡镇所在地有数字电视用户27412户,数字用户覆盖率90%以上。其中高清用户22357户,高清用户覆盖率80%以上。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用户0.8万户,电视宽带用户1000户。乡镇户户通用户共36086户。广播电视宽带用户16130户,城乡广播电视宽带用户覆盖率25%。年内完成新建19个乡、村级农体工程,15个“三年行动计划”行政村体育器材安装;完成易地扶贫点楠木园图书馆装修,并开馆纳客;完成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10000户,完成投资8500余万元;完成村级电子农家书屋工程94个、体育场地统计定位420个、绿色步道标识标牌安装5千米、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挂牌47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挂牌3个、欢乐院坝挂牌10个、乡村大舞台10个,开工建设煎茶、合兴、玉水街道3个足球场项目。累计举办公益文化活动100场,送戏下乡130场、欢乐小舞台20场、送书10000多册、送阅读8场,免费开放枫香溪会议纪念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共接待人数60余万人次。创作了多部情景快板、大型歌舞剧;编著出版《傩乡山韵》、《德江方言》、《走进田秋》等地方书籍。年末有公共图书馆4个(其中分馆3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21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9个点。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德江县有卫生机构393个。其中医疗机构有:医院8个(含县直医院2个,民营6个),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服务中心10个,村卫生室323个,门诊部1个,诊所30个。各级医疗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279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3人、注册护士3.21人、床位8.1张。年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9.304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0431人,比上年增加2031人。生育保险参保17559人,减少714人。

劳动就业

2019年,德江县从业人员总数27.08万人,下降1.1%。城镇新增就业5627人,增长0.3%。其中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093人,增长3.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8%。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1426人,下降2.5%。

社会保障

2019年,德江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0460人,增加54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5535人,增加75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1.542万人,增加3640人。失业保险参保12485人,增加325人。工伤保险参保18780人,增加429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19年末,德江县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7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6个(社会福利院1所,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4个,养老公寓等1个),其他社会服务机构1个。社会服务床位1600张,在院人数1138人,其中老人812人,儿童118人。有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544个。其中有社区服务中心21个,床位11张,社区服务站343个,床位245张,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3个,床位46张,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176个,床位1065张,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个,床位60张。共收养1111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85人。全年分别为城镇居民3538户8371人、农村居民12974户31015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脱贫攻坚

2019年,德江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6431户11.8239万人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4%。易地扶贫搬迁完成7560户35188人搬迁入住。危房改造2708户,老旧住房漏风漏雨整治12074户,实施“五改一化”项目41337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内参保11.4873万人,县外参保9437,参保率达100%,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

环境保护

2019年,德江县生态环境供水227万吨,增长124.8%。城市污水处理率93.2%。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2.35%。

安全生产

2019年,德江县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0.47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0.76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82。[7]

文化

民俗文化135次播放00:15德江县,你还知道哪些关键词?我是贵州人,为家乡铜仁点赞!121次播放09:23《黔中砥柱多彩德江》旅游宣传片

苗族风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

德江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是集傩祭、傩仪、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原始剧种之一,被中国傩文化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把傩戏及其面具比喻为“可与长城媲美的奇迹”,并发出了“中国戏剧史应当重新改写”的感叹。

傩堂戏分类及分布:从流派上分“茅山教”和师娘教”。从阴阳学上分“阴戏”和“阳戏”。从傩戏愿大小上分“大愿”和“小愿”。傩堂戏遍及全县各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1978年后,德江傩堂戏逐渐恢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重放光彩,90年代开始,走出山门、走出贵州、走进北京,并走出国门。2003年调查统计,全县有傩坛131坛。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化,1986年傩堂戏赴京展出,轰动文化艺术界,受到了曹禺、冯其庸、华君武、黄永玉、曲六乙等专家的高度赞赏,被誉称为“戏剧活化石”,从而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来德江考察,调研。目前,德江县内分布着160多个从事傩艺活动的艺班,特别是稳坪傩堂戏历史悠久,其教派有“茅山”、“华山”、“龙虎山”、“师娘”等,跳、唱、演、绝活颇具特色,多次被邀请到省内外作专场表演。1993年,德江县稳坪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贵州傩戏之乡”。2006年德江傩堂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文化部授予德江“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之乡”称号。 [18]

土家炸龙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贵州德江有舞龙炸龙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在德江县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德江土家炸龙节,早先是以龙求雨,舞龙酬神,后来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如今酬神渐淡,人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编自舞,自玩自炸。通过炸龙,表达土家男儿的慓悍、粗犷和血性,被誉为“东方人的狂欢节”。 [18]

哭嫁

德江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才能称为好媳妇,德江土家族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18]

土家

葬俗

土家族的丧葬,经历过四种形式:最古老的是岩洞葬,次是火葬,之后为生基葬,现盛行棺木土葬。土家人对老人和长辈的丧事非常讲究,一般要经过入殓、奠礼、安葬、祭坟等过程,出殡前唱丧歌、劝孝歌、盘歌、庚歌等,歌词内容广泛,从颂死者到唱历史故事等,应有尽有,往往通宵达旦,几天几夜。土老师死后仪式与众不同,须由其弟子或其他土老师操办,举行“座禅”、”开天门”等仪式。

民居

旧式民居

德江旧式民居沿袭历代建筑风格,房屋基本呈“一”字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村寨内部或旁边,均具清澈的水井、池塘。村寨常以一个或几个姓氏组成,多以姓氏取地名。房屋居住习惯于一户一栋,均为瓦木结构,式样古朴,或四立三间,或六列五间,分“三柱二瓜”“五柱四瓜”等。房屋正中一间为堂屋,设祖先神位,作祭祖先和迎宾客办理婚丧大事之用。前面留吞口,用来安磨子,后边有留后吞给老人住宿的。父母或长男户住左间,后半间作卧室,前半间多作灶房,灶门前设火炕,坑上吊一鼎罐,以作烧水炖肉之用,火炕上悬吊木架(火炕架)利用烧火的热气、烟雾烘辣椒和熏腊肉等物。有的在正房两头接偏厦,也有接“马屁股”的,用作灶房、安碓、磨或作厨房。有的在正房两侧建造“厢房”或“吊脚楼”。 [17]

吊脚楼

德江吊脚楼为境内少数民族房屋建筑的特征之一。木质结构,部分悬空,柱不落地,行似“吊脚”而得名。吊脚楼多为厢房,造型多彩多姿,依地势和需要而定,不拘守成规,讲究对称。有三柱四骑的,整体采用穿斗木构架。房屋列置常为一正两厢,或一正一厢,墙壁地板均以木板装成。吊脚楼的正面和前侧设有走廊,冬可晾晒,夏可乘凉。木窗和栏杆上有的还雕饰着花草虫鱼等各式图样。吊脚楼檐柱底端则多雕成各种形状的吊瓜,装饰华美别致。屋基选择前有溪水、后有座山、向阳干燥的良宅。吊脚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是姑娘们织布做鞋、绣花等活动的地方。有的用作客房招待客人,下层搁置农具,堆放柴草或饲养禽畜。[17]

名优特产

土家美食

土家美食主要集中在土家酒席上。土家族的酒席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其特色因地域的不同又略有差异,数量上有九大碗、十大碗、十二碗;做法上有水席(汤多)、干席(汤少)、流水席(不断上菜);口味上有甜味、咸味与辣味等等。常用自已生产的冬瓜、南瓜、黄瓜、丝瓜、苦瓜、青菜、白菜、扛豆、萝卜、洋芋等做菜。肉食主要有乌江鱼、土鸡、鸭子、牛羊肉;特色菜肴有扣肉、红烧糖肉、榨肉、榨海椒等等。请酒时,主人家要请当地最有名气的厨师提前两天进厨,精心选料做成本地特色菜肴。开席当天,客人以8人一桌围席而座,先喝三碗见面酒以示彼此有缘,如遇好品之人聚在一起,则几小时不下席。[8]

旅游

风景名胜

枫溪会议会址

枫溪会议会址

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挺进枫香溪,6月19日在此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会议。1980年在会址的北侧山上建造了石质纪念碑。

清代安化文庙

德江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县城光明路中段东测,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为孔子先师庙。文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876平方米。[9]

红三军政治部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属“枫香溪会议会址”文物系列。该建筑曾为地主豪宅,红三军在此休整,临时征用为红三军政治部旧址解放后公布为文物,该址通面阔三间,进深8米,长28米。旧址西侧紧邻一栋新修三层砖混建筑,东侧为后建的牲口棚、菜地,南侧为一片菜地,南侧为红三军参谋处旧址。建筑占地约21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为三开间,面阔13.6米,进深8.8米,木结构穿斗式悬山青瓦顶。东次间为灶房并外移至台明。西次间为居室,明间设神龛,建筑以杉木、松木、石板、小青瓦为主材,建筑基础高0.34米,柱底径0.21米。台阶深0.78米,为石板砌筑。明间有对开门,上部嵌竹夹篱,多有残损,基础至屋檩2.975米。屋前为不规则大小的青石板铺墁院落,石板部分缺失、开裂。20世纪60年代,建筑装板、地面、背立面因年休失修而局部重修,现房屋背立面为夯土墙,墙体东南角大面积开裂,墙皮脱落,房屋东次间多颗檐柱遭木蜂蛀蚀。 

红三军警卫排旧址

位于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4.4米,进深8.46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前檐柱间脚枋下装勒脚石,前檐明间装六合门,其中中间两扇长年对开,两侧遇有重大事务时需开启时才开启。门额上装一对门簪,板门背面装木连槛,两端为门斗,下部为梯形木质门斗。两次间装槛窗,只不上槛为窗板,需要使用时打开既可采光通风。北次间前檐装四扇槛窗带一板门。南次间装五扇槛窗带板门。明间梁架上从前檐柱至后檐全柱间装板至第二皮(从下往上)穿枋,第二皮穿枋以上为竹夹泥板。明间两金柱间装神龛,神龛上装竹夹泥板至屋顶。脚枋下装勒脚石,后檐柱与金柱间装板门一扇。两次间梁架上装板至第三皮穿枋(从下往上)第三皮穿枋以上装竹泥夹板至屋顶。后檐柱间装高1.4米的石板上装夹竹泥板及高900×12000宽直棱条木窗。北次间,南次间,中柱间装板隔断。中柱至后檐柱间室内装木地板。北次间中柱前设870×250的火堂。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侦查科旧址

位于枫香溪镇枫溪村,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之一。该址通面阔三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悬山青瓦项。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参谋部旧址

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由正屋和厢房组成,均面阔3间,建筑面积207.72平方米。正屋: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2.68米,进深8.4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前檐柱间脚枋下装勒脚石,明间前檐柱间装六合门,其中中间两扇为板门,两侧各装两扇,格芯为活动木板。白天室内需要采光通风时可将其往下放,晚上休息后将板往上推至其与窗芯完全闭合后,从正面看上去又变成一扇完整的板门。门额上装一对门簪,门额上方正中为“馀庆堂”三字。板门背面装木连槛,两端为门斗,下部为梯形木质门斗。两次装槛窗,只不过是上槛为窗板,需要使用时打开既可采光通风。北次间前檐装四扇槛窗带一板门。南次装五扇槛窗带板门。后檐三间正中均装直棱条呆窗,其余为装板。明间梁架上从前檐柱至后檐全柱间装板至第二皮(从下往上)穿枋,第二皮穿枋至屋顶装竹夹泥板。明间两金柱间装神龛,神龛上装竹夹泥板至屋顶。梁架脚枋下装勒脚石,后檐柱与金柱间装板门一扇。两次间梁架上装板至第三皮穿枋(从下往上)第三皮穿枋以上装竹泥夹板至屋顶。厢房: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北向南,面阔三间,通面阔12.98米,进深7.35米,两层,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屋面。明间正中装对开板门,两次间装竹夹泥板,两次间正中装直棱条呆窗,两侧装竹夹泥板,室内梁架上装板隔断。后檐为毛石砌筑墙体,装直棱条呆窗。二层前檐置廊,廊柱间装直棱条栏杆,檐柱上装修与一层同,后檐装竹夹泥板至屋顶。明间梁架上装板至屋顶,两侧山架上装竹夹泥板至屋顶。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保密局旧址

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3.24米,进深6.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用28柱,其中20柱落地,每列梁架使用5根落地柱,两根爪柱。前檐明间装六合槅扇门,其中中间两扇长年对开,两侧遇有重大事务时需开启时才开启。两次间为槛窗带门,其中北次间装1.9×0.6米板门一扇,槛窗5扇,其中两扇为0.66米,三扇为0.56米。明间额枋上装竹夹泥板(走马板),两次间横向装走马板,明间梁架上第二皮穿枋以下装板,上层装竹夹泥至屋顶。明间后檐柱装板及神龛,额枋上装走马板,后檐柱间装装板至额枋,上装竹夹泥走马板。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七师师部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铺村砖墙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德江红三军七师旧址由龙门、两厢、正屋组成三合院落,院落中间青石板院坝,现仅存正屋。占地约61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2平方米。正屋为穿斗式木构小青瓦顶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通面阔32.85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67米,有三处四级台阶。院落地面铺墁为青石板横齐竖错,院落围墙仅剩南面部分。德江红三军七师旧址为民宅。1934年6月16日,红三军七师在卢冬生师长的率领下,奉令进驻该村,建立了苏维埃乡政府,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分田地、打土豪,建立红色革命政权,开展人民武装斗争。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九师师部旧址

位于枫香溪镇长征村北,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为三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占地约5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由正房、两个厢房、一道龙门组成。正房面阔五间,通面阔21.3米,进深二间,通进深9.6米,左右为厢房。前有龙门及封火山墙。旧址内还有1对功名桅杆石,长方形,花瓣顶,侧边正中阴刻楷书“戊戌科举进士旭初覃炳阳竖”,刻字四周装饰蔓草纹。1934年6月红三军第九师在廖汉生政委、钟炳然师长的率领下,奉令驻进该村,开展了土地改革和人民武装斗争。当年红九师驻此地(覃炳阳家)。于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医院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新街组北角,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1934年6月至10月,红军医院设在枫香溪村黑神庙内,前为门诊部和警卫排,后为住院部及医务人员住处。该址前身黑神庙建于光绪年间,由正殿后殿、阁楼等组成,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保存较为完好。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纪念碑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为纪念1934年红三军在此召开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1980年在会址的北侧山上建造了石质纪念碑。该碑长3.3米,宽3.3米,高10米,主碑顶为浮雕。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人物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明弘治七年(1494年)出身于水德江司。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举人,九年登礼部会试,赐甲戍科同进士出身第七十八名。嘉靖元年(1522年)授福建延平府推官,三年奔父丧居家守制,六年服满回京,任直隶河间府推官。七年春,授京城户科给事中,九年升礼科左给事中。十年奔母丧居家守制。十五年四月回京任吏科左给事中,五月升任户科都给事中。十二月升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十八年十月,升任四川按察使。十九年夏,升广东右布政使。次年六月,闻时中、时龙二子会试下第丧亡京邸噩耗,便上疏告疾,得准返家居住。三十五年十月于家病故。[10]

肖景星,男,1936年2月生,贵州省德江县人。任中国人才库创作委员、中国青少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等多家社团创作员、书画师、理事、世界书画名人、国家一级书法家。

获得荣誉

2019年2月2日,德江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8日,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12]

2021年11月,拟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