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因境内的湖泊班戈错而得名,地处藏北西部,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之间。东与色尼区为邻,西与申扎县搭界,南与拉萨市当雄县、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相邻,北与双湖县和安多县相接。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班戈县退出贫困县。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班戈县常住人口为39309人。[2]

中文名

班戈

下辖地区

4镇、6乡

电话区号

0896

政府驻地

普保镇

邮政区码

852500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西藏那曲市

地理位置

藏北高原

气候条件

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外文名

Baingoin County

著名景点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

火车站

那曲站

车牌代码

藏E

方言

藏语

行政代码

542428

面积

30138平方公里(2014年)

人口数量

41579人(2014年)

人口

39309人

历史沿革

班戈县

那曲市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今那曲市,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

公元七世纪前后,那曲市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

宋朝(960—1279)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今班戈一带属和硕特蒙古政权管辖。

清朝时,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今班戈一带属于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归驻藏大臣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西藏政府在那曲设立羌基总管,并将朗如宗的江龙地方划出另设江龙宗。

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1959年7月5日,成立了青龙县和班戈县。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西藏的“黑河地区”改名为“那曲地区”,班戈县自此隶属那曲地区。青龙县改称达木萨迪县。

1964年5月,达木萨迪县并归班戈县。

1978年,双湖办事处(今双湖县)成立,班戈县色瓦区划归双湖办事处(县级)管辖。

1987年,班戈县新吉区的统一乡划归申扎县。  

2017年,国务院批复西藏那曲撤地设市,班戈县属那曲市管辖。

地理环境

区位境域

班戈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东西跨度为364公里,南北宽35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30138平方公里。县境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地处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之间以及藏北高原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泊之间。自西向东分别与西藏自治区尼玛县、申扎县、南木林县、当雄县、那曲县、安多县相接。

地形地貌

班戈县

班戈县境地貌受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控制,地势上呈现出南凹北凸,南部湖面地区的为海拔4530米,周围为冲积平原和较缓的残山;北边为深切高山,海拔为4640米,山顶有冰川发育,中部分布着海拔5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呈低山状。地质构造轮廓大致可分为:燕山皱褶系、侏罗系地层分布,近东西走向,基本属海上沉积,厚度大,火山岩体不发育。气候

班戈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长天夏,多风雪天气,年温差相对大于日温差。班戈县境由于群山隔断,印度洋潮湿空气难以进入,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空气稀薄,寒冷干燥,气候变幻无常,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零度左右,年日照时间为2850多小时,年最高气温21.9℃,最低气温-28.6℃。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7.1℃,七月份平均气温16.5℃,冻土深度3米。班戈县年降水量为289─39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年蒸发量为1993.4─2104.1毫米,为降水量的6.9─7.3倍,年相对湿度为41%,年径流量为59.6mm。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据2011年资料显示,班戈县主要矿产有硼、砂金、锡、铬铁、盐、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等。

动物资源

据2014年资料显示,班戈县野生动物有野驴、黑颈鹤、藏羚羊、熊、樟子、雪豹、雪鸡、岩羊、拾俐、狐狸、秃赞等;鸟类主要有黑颈鹤、斑头雁、秃鹫、藏雪鸡、棕头欧、秋沙鸭等;鱼类品种主要有西藏裂腹鱼、裸裂尻鱼等。

植物资源

据2014年资料显示,班戈县药用植物有角苗伞根、虎耳草、大叶秦芜、小叶秦芜、麻黄、红花、刺参、葫芦苗、高山党参、青活麻、大黄等40多种。牧草品种有紫花针茅、高山蒿草、苔草、莎草、禾草和杂草等。

土地资源

据2014年资料显示,班戈县土壤类型以高山草原土、高寒草甸土及高山荒漠土为主。2014年,班戈县有高山草原土16775平方公里,高山草甸土4474平方公里,高山荒漠土3950平方公里。土壤种类繁多,共分布有5个土类,7个亚类,12个土属,36个土种。

能源资源

班戈县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据2014年资料显示,班戈县年日照时数达2900多小时,太阳能资源为18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62天,平均风速为5.7/秒。另外,班戈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念青唐古拉冰川面积7536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冰川融水149.43亿立方米,水利资源较为丰富。

行政区划

2000年,班戈县辖2区18乡,133个村。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班戈县辖4个镇、6个乡:普保镇、北拉镇、佳琼镇、德庆镇、马前乡、门当乡、保吉乡、青龙乡、新吉乡、尼玛乡。

班戈县详细区划
德庆镇辖1个社区、8个村:那高查;亚零村、那色村、加龙村、乡那村、南措村、那尔帮村、南美村、保雄村
普保镇辖2个社区、11个村:杰布多、格色;热来村、岗果村、贡玛村、老县村、杰订村、多尔格村、雄杜村、热前村、丁强玛村、聂隆村、那拉玛村
北拉镇辖1个社区、13个村:玛荣刚地;其龙村、隆语村、拉庆多村、措俄口村、镇荣村、那宗村、拉龙村、热多村、查仓村、恰列村、边前村、场角村、布龙村
佳琼镇辖1个社区、6个村:多尔查;多地村、央木布村、达来村、热卡努玛村、热卡下玛村、那高查村
门当乡辖11个村:加隆村、俄如松多村、热孜村、那拉玛村、桑姆村、嘎穷村、俄桑扎那村、古嘎村、果村、宗隆村、知荣村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班戈县总人口32287人,民族主要以藏族为主,居住着少量汉、回、蒙、门巴、珞巴等民族。2014年,班戈县总人口41579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班戈县常住人口为39309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班戈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446.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3150.78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4110.41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4185.39万元;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133万元,同比2013年增加130万元,比2014年上年提高12.96%。

第一产业

2014年,班戈县牧民人均收入完成5409.99元,同比2013年增长0.15%;现金收入实现2968.18元,同比2013年增长0.04%。2014年,班戈县商务局积极争取中石化援藏项目,并整合扶持农发、援藏等方面资金300万元(其中援藏投资100万元,扶贫农发投资200万元),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努力打造“班戈县高海拔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

2014年,班戈县第二产业完成14110.41万元。班戈县工业主要有畜产品的加工等手工业。2015年2月,班戈县已与3家外地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分别为拉萨金石玉源工贸公司对班戈县佳琼镇4村蛇纹石矿进行投资开发;山西怀仁县畜产品加工合作社在班戈县城投资建设畜产品加工厂(一期投资500万元);西藏贡嘉工贸有限公司(一期注册资金3000万元),共计引进资金3500万元。

第三产业

2014年,班戈县第三产业完成24185.39万元。班戈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1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1.9%;项目建设涵盖市政、教育、畜牧、扶贫、交通、水利等96个,总投资达到61093.56万元。

文化

文化遗产

•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谐钦)

国家非遗项目--“班戈谐钦”

班戈“谐钦”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粮仓时的粮歌、剪羊毛时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时的奶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赞美牛羊肥壮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当中提炼而自创出来的。

•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鲁)

昌鲁(侠盗歌)是藏北民歌的基本之一,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历史悠久、蕴藏也极为丰富。具有歌腔自由舒展,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真切地反映出旧社会生活的情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创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和对封建土地主的强烈反抗。

交通

西藏民主改革前班戈县境内无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改革后修建了通往那曲、申扎、尼玛、双湖等地的公路,截至2011年,县境94%的乡镇已通公路。现境有区(省)道291公里,县道274公里,乡道1469公里。

2013年到2014年,国家投资9759万元实施了班戈县农村公路建设,建设31条通村(寺)公路,总里程586.15公里。截至2014年底,31条公路工程项目基本完工。

西藏区(省)道203线:班戈县至日喀则市,全长504公里。

社会

教育事业

2012年,那曲市各县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99.05%、93.54%和38%,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1]班戈县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中石化援建小学1所、各乡镇小学9所。2013年,中石化投资3900多万元援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项目建成,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拥有1座综合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楼、4栋教师宿舍楼、多功能会议室及先进的教学设施。  

医疗卫生

2009年,班戈县合作医疗达到全覆盖。2014年,班戈县民政局实施城镇医疗救助34人次、发放救助金5.71万元。

2014年,班戈县有1所县人民医院、1所县防疫站、1所藏医院、10所乡级卫生所,共有医护人员142名、每千人拥有医生4.3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211人次、发放救助金57万元;实施临时性生活救助63人次、发放救济资金2.11万元。

社会保障

2014年,班戈县民政局在全面做好城乡居民低保户、五保户供养等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民保障救助政策,及时兑现救助资金,保证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班戈县享受城镇低保对象441户、677人,落实资金235.8万元;农村低保享受对象1765户、5637人,落实资金394.01万元。

2014年,班戈县共对100名一、二级伤残人士发放补助资金6万元;对95名肢体伤残人士发放2013年度机动轮椅车燃料补贴资金3.61万元;对292名80岁以上寿星老人发放健康补贴资金9.14万元;对73名孤儿发放2013年度基本生活费70.96万元;节庆期间,开展走访慰问驻军官兵、退伍军人活动,发放慰问金3.64万元。及时兑现5至9月份低收入物价补贴57.7556万元;发放五保户护理费11.04万元;发放高校特困生补助2.9万元。

旅游

• 

纳木错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 色林措

色林错

色林措是藏北草原仅次于纳木措的第二大咸水湖,位于申扎、尼玛、班戈三县的交界处。海拔4530米,湖泊东西长72公里,平均宽22.8公里,其中东部最宽达40公里,湖水面积1640平方公里,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因为湖边沼泽地甚多,前往需注意安全。

• 

孜日贡巴寺

孜日贡巴寺在班戈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当地意为“牛额头白点寺”,亦称“孜日棍巴”、“孜日寺”,为牧区一小寺庙。寺内藏有佛像和各类佛经。

• 

恰多朗卡岛

恰多朗卡岛

在纳木错北面的恰多朗卡岛,崖壁上也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图像和图案,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宗教的含意,看成是各种佛像及文字,当作圣迹。越来越多的修行者来到这里,在山崖上的开凿洞窟进行长年修行,后来的人们在修行圣地上建起了恰多寺,这是一座格鲁派寺院,约有370多年历史。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